标签:inode stat命令
什么是iNode
在Unix/Linux系统中,表面上,用户通过文件名,打开文件,实际上,系统内部这个过程分成三步:首先,系统找到这个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其次,通过inode号码,获取inode信息;最后,根据inode信息,找到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读出数据。
储存文件元信息(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的区域就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
怎么查看iNode
stat 命令可以查看文件的详细信息,包括
size:文件大小(单位为字节)
blocks:占用块数,此处的8不是指文件系统块,此处的块应该是指sector(扇区,512Byte),8Blocks相当于文件系统中的1Block(4096Byte)
IO Block: 文件系统中块的大小
regular file:文件类型
Access:文件权限
Uid:文件所有者
Gid:文件组
atime:最后访问时间
mtime:最后修改时间(ls -l中显示的时间)
ctime:最后状态改变时间
另外,stat -f 查看文件系统的信息
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所以硬盘格式化的时候,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
一个是数据区,存放文件数据;另一个是inode区(inode table),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
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
inode节点的总数,在格式化时就给定,一般是每1KB或每2KB就设置一个inode。假定在一块1GB的硬盘中,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为128字节,每1KB就设置一个inode,那么inode table的大小就会达到128MB,占整块硬盘的12.8%。
查看每个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和已经使用的数量,可以使用df命令。
df -i
查看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可以用如下命令:
dumpe2fs -h /dev/hda | grep "Inode size"
由于每个文件都必须有一个inode,因此有可能发生inode已经用光,但是硬盘还未存满的情况。这时,就无法在硬盘上创建新文件。
iNode有什么用
上述iNode存储文件的元信息,另外,对于有些不能通过rm filename直接删除的文件,如文件名为“--file”,可以借助iNode号将其删除:
当然,也可以用rm -- --file或者rm ./--file的方式
标签:inode stat命令
原文地址:http://zch51.blog.51cto.com/9370683/1688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