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磁盘管理
I/O Ports
I/O设备地址是一系列的很小的存储设备,即缓冲器,主要用来和cpu通信,然后cpu触发内核完成数据的接收或发送,所以IO设备一般会用到两个端口即两个缓冲器。
在Linux系统中一切皆文件,所以程序员需要了解的IO调用就非常简洁了,其基本流程为:open()àread()àwrite()àclose();
Linux设备文件类型
块设备:block,存取单位“块”,典型设备是磁盘
字符设备:char,存取单位“字符”,典型设备是键盘
设备文件作用:关联至一个设备驱动程序,进而能够跟与之对应硬件设备进行通信;
对于硬件和系统级别,系统主要是通过设备号进行管理,设备号码分为:
主设备号:majornumber, 标识设备类型
次设备号:minornumber, 标识同一类型下的不同设备
硬盘接口类型:并行+串行
并行:线路并行传输数据
IDE:133MB/s
SCSI:640MB/s(SCSI比IDE工艺性强,使用年限是IDE的4倍左右)
串口:线路串行传输数据
SATA:6Gbps(750MB/s)
SAS:6Gbps(750MB/s)
USB:480MB/s
注:上述说传输速率是接口速率不是实际体验速率
磁盘分区是按柱面进行分区的,我们把0磁道0扇区叫MBR:(Master Boot Record,是一程序),容量是512bytes,其中:
446bytes: boot loader 引导加载器
64bytes:分区表(要软损坏硬盘只要捣毁硬盘分区表就OK了)
16bytes: 标识一个分区,所以一个硬盘至多能有4个分区
2bytes: 55AA 当前MBR的有效性标识
4个主分区;
3主分区+1扩展分区(N个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逻辑分区编号一定是从5开始滴)
Linux的分区管理工具:fdisk,parted, sfdisk
fdisk:对于一块硬盘来讲,最多只能管理15分区;
# fdisk -l [-u][device...]
子命令:管理功能
p:print, 显示已有分区;
n:new, 创建
d:delete, 删除
w:write, 写入磁盘并退出
q:quit, 放弃更新并退出
m:获取帮助
l:列表所分区id
t:调整分区id
例:fdisk /dev/sda建立新分区/dev/sda4 /dev/sda5
查看内核是否已经识别新的分区:
# cat /proc/partitions
通知内核重新读取硬盘分区表:
partx -a /dev/DEVICE
CentOS 5: 使用partprobe
partprobe[/dev/DEVICE]
本文出自 “蜗牛”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zhangwj.blog.51cto.com/10609913/1690590
标签:磁盘管理
原文地址:http://zhangwj.blog.51cto.com/10609913/1690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