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C# 发送、接收和处理自定义的WINDOWS消息
转载地址:http://blog.chinaunix.net/uid-24427209-id-2608350.html
为了程序启动后自动执行主函数,在Form1_Load中直接执行启动函数,可能造成没有反应。当然,在Form1_Load中加入较长时间(比如2秒)的定时器,在定时器函数中关闭定时器(仅需要执行一次),再执行主函数会好些,但是我们不知道初始话的精确时间,这样的方法也存在危险。
我们知道WINDOWS应用程序是靠消息驱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Form1_Load中发送消息,自己截获消息后,才开始执行比较安全。下面分3步说明相关的方法步骤。
一、创建一个 C# 项目,并选择 Windows 应用程序,名称默认WindowsFormsApplication1
为了简单,所有项目都按默认值处理。
二、添加处理Windows 消息的方法,即重载 DefWndProc方法
点选菜单[视图]->[对象浏览器],打开对象浏览窗口(有的可能在[其他窗口]),在其中找到自己应用程序名WindowsFormsApplication1(一般在最下部),展开它并选中基类型Form,这时在右边的窗口列出所有Form类的成员函数,你也可以更改本窗口上边的[对象浏览器设置],从中勾选更多选项,以便出现更多的函数,如图所示: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DefWndProc(ref System.Windows.Forms.Message m)
我们选中DefWndProc(ref System.Windows.Forms.Message),此时在下面窗口会显示完整的函数protected override void DefWndProc(ref System.Windows.Forms.Message m),我们右击这行说明字符串,点选复制将其复制下来。转到窗口Form1.cs,粘贴到Form1类里面,注意前面的override关键字,适当修改就可以处理自定义消息了。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DefWndProc(ref System.Windows.Forms.Message m)
{
switch (m.Msg)
{
case USER+1:
//string message = string.Format("收到自己消息的参数:{0},{1}", m.WParam, m.LParam);
//处理启动 函数MessageBox.Show(message);//显示一个消息框
StartProcess();
break;
default:
base.DefWndProc(ref m);//一定要调用基类函数,以便系统处理其它消息。
break;
}
}
三、引入发送消息的函数
我们需要PostMessage发送自定义消息,所以用如下语句引用它:
[DllImport("user32.dll")]
public static extern void PostMessage(IntPtr hWnd, int msg, int wParam, int lParam);
自定义消息号一般开始于0x0400,也定义一个常量 public const int USER = 0x0400;
这样就可以在Form1_Load中发送消息,以便自动开始执行程序。
private void Form1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Thread.Sleep(100); //等待100毫秒
PostMessage(this.Handle, USER + 1, 168, 51898);
}
四 引用关键字的命名空间
对于上面的关键字DllImport,字符要正确,大小写也要正确,此时是黑色字体,还不认识,那就需要引用它的命名空间,方法如下,使用鼠标右击关键字DllImport,——解析——点选using System.Runtime.InteropServices ,即将所用的命名空间using System.Runtime.InteropServices;加入到项目中,关键字DllImport的字体变成绿色。
五 完整代码如下: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Com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using System.Threading;
using System.Runtime.InteropServices;
namespace WindowsFormsApplication1
{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
public const int USER = 0x0400;//用户自定义消息的开始数值
[DllImport("user32.dll")]
public static extern void PostMessage(IntPtr hWnd, int msg, int wParam, int lParam);
public Form1()
{
InitializeComponent();
}
private void Form1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Thread.Sleep(100); //等待100毫秒
PostMessage(this.Handle, USER + 1, 168, 51898);
}
private void StartProcess()
{
MessageBox.Show("具备条件,可以正常运行了!");
}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DefWndProc(ref System.Windows.Forms.Message m)
{
switch (m.Msg)
{
case USER+1:
//string message = string.Format("收到自己消息的参数:{0},{1}", m.WParam, m.LParam);
StartProcess();
break;
default:
base.DefWndProc(ref m);//一定要调用基类函数,以便系统处理其它消息。
break;
}
}
}
}
六 有关的图片
1.建立项目的图片
2.弹出对象浏览器的图片
3.选择基类型Form的图片说明
4.对象浏览器设置的图片说明
5.加入重载方法DefWndProc的图片说明
==更多可以参考网上内容==
==1==
c# Windows消息列表
http://www.beijibear.com/index.php?aid=139
==2==
「C#:windows消息大全-详细-有解释」
http://www.mox.cc/018e4d33b5bc0402-ddec43ad9d5cedd0.htm
==3==
c# Windows消息处理过程探究
http://blog.csdn.net/jjjfox/article/details/7360378
一、消息概述
Windows下应用程序的执行是通过消息驱动的。消息是整个应用程序的工作引擎,我们需要理解掌握编程语言是如何封装消息的原理。
1 什么是消息(Message)
消息就是通知和命令。在.NET框架类库中的System.Windows.Forms命名空间中微软采用面对对象的方式重新定义了Message。新的消息(Message)结构的公共部分属性基本与早期的一样,不过它是面对对象的。
公共属性:
HWnd 获取或设定消息的处理函数
Msg 获取或设定消息的ID号
Lparam 指定消息的LParam字段
Wparam 指定消息的WParam字段
Result 指定为响应消息处理函数而向OS系统返回的值
2 消息驱动的过程
所有的外部事件,如键盘输入、鼠标移动、按动鼠标都由OS系统转换成相应的消息发送到应用程序的消息队列。每个应用程序都有一段相应的程序代码来检索、分发这些消息到对应的窗体,然后由窗体的处理函数来处理。
二、C#中的消息的封装
C#对消息重新进行了面对对象的封装,在C#中消息被封装成了事件。
System.Windows.Forms.Application类具有用于启动和停止应用程序和线程以及处理Windows消息的方法。
调用Run以启动当前线程上的应用程序消息循环,并可以选择使其窗体可见。
调用Exit或ExitThread来停止消息循环。
C#中用Application类来处理消息的接收和发送的。消息的循环是由它负责的。
从本质上来讲,每个窗体一般都对应一个窗体过程处理函数。那么,C#的一个Form实例(相当于一个窗体)收到消息后是如何处理消息的?其实,这个问题的分析也就是展示了C#的消息封装原理。
三、C#中消息的工作流程:
1、 Application类有一个AddMessageFilter的静态方法,通过它我们可以添加消息筛选器,以便在向目标传递Windows消息时,检视这些消息。
使用消息筛选器来防止引发特定事件,或在将某事件传递给事件处理程序之前使用消息筛选器对其执行特殊操作。
我们必须提供IMessageFilter接口的一个实现,然后才可以使用消息筛选器。
2、 C#中的消息被Application类从应用程序消息队列中取出,如果有消息筛选器,先执行消息筛选, 然后分发到消息对应的窗体。
1)窗体对象的第一个响应函数是窗口过程函数,即对象中的protected override void WndProc(ref System.Windows.Forms.Message e)方法。
2)再根据消息的类型调用默认的消息响应函数(如OnMouseDown)
3)再根据用户自定义的事件处理函数,按订阅顺序分别执行(如Form1_MouseDown1)。
四、示例:
namespace WindowsApplication27
{
partial class Form1
{
///
/// 必需的设计器变量。
///
private System.ComponentModel.IContainer components = null;
///
/// 清理所有正在使用的资源。
///
/// 如果应释放托管资源,为 true;否则为 false。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Dispose(bool disposing)
{
if (disposing && (components != null))
{
components.Dispose();
}
base.Dispose(disposing);
}
#region Windows 窗体设计器生成的代码
///
/// 设计器支持所需的方法 - 不要
/// 使用代码编辑器修改此方法的内容。
///
private void InitializeComponent()
{
this.SuspendLayout();
//
// Form1
//
this.AutoScaleDimensions = new System.Drawing.SizeF(6F, 12F);
this.AutoScaleMode = System.Windows.Forms.AutoScaleMode.Font;
this.ClientSize = new System.Drawing.Size(292, 266);
this.Name = "Form1";
this.Text = "Form1";
//这里订阅了事件
this.MouseDown += new System.Windows.Forms.MouseEventHandler(this.Form1_MouseDown);
this.ResumeLayout(false);
}
#endregion
}
}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Com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namespace WindowsApplication27
{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
public Form1()
{
InitializeComponent();
Application.AddMessageFilter((new msgFilter()));
}
private void Form1_MouseDown(object sender, MouseEventArgs e)
{
MessageBox.Show("3");
}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OnMouseDown(MouseEventArgs e)
{
MessageBox.Show("2");
base.OnMouseDown(e);
}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WndProc(ref Message m)
{
//MouseDown Msg Id
if (m.Msg==0x0201)
MessageBox.Show("1");
base.WndProc(ref m);
}
}
public class msgFilter : IMessageFilter
{
public bool PreFilterMessage(ref Message m)
{
if (m.Msg == 0x0201)
MessageBox.Show("0");
return false;
}
}
static class Program
{
///
/// 应用程序的主入口点。
///
[STAThread]
static void Main()
{
Application.EnableVisualStyles();
Application.SetCompatibleTextRenderingDefault(false);
Application.Run(new Form1());
}
}
}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xinweichen/p/4785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