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是通过link的数量来控制文件删除的,只有当一个文件不存在任何link的时候,这个文件才会被删除。一般来说,每个文件都有2个link计数器:i_count 和 i_nlink。
i_count的意义是当前文件使用者(或被调用)的数量,i_nlink 的意义是介质连接的数量(硬链接的数量);可以理解为i_count是内存引用计数器,i_nlink是磁盘的引用计数器。
当一个文件被某一个进程引用时,对应i_count数就会增加;当创建文件的硬链接的时候,对应i_nlink数就会增加。
对于删除命令rm而言,实际就是减少磁盘引用计数i_nlink。这里就会有一个问题,如果一个文件正在被某个进程调用,而用户却执行rm操作把文件删除了,那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当用户执行rm操作删除文件后,再执行ls或者其他文件管理命令,无法再找到这个文件了,但是调用这个删除的文件的进程却在继续正常执行,依然能够从文件中正确的读取及写入内容。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rm操作只是将文件的i_nlink减少了,如果没其它的链接i_nlink就为0了;但由于该文件依然被进程引用,因此,此时文件对应的i_count并不为0,所以即使执行rm操作,但系统并没有真正删除这个文件,当只有i_nlink及i_count都为0的时候,这个文件才会真正被删除。也就是说,还需要解除该进程的对该文件的调用才行。
以上讲的i_nlink及i_count是文件删除的真实条件,但是当文件没有被调用时,执行了rm操作删除文件后是否还可以找回被删的文件呢?
前面说了,rm操作只是将文件的i_nlink减少了,或者说置0了,实际就是将文件名到inode的链接删除了,此时,并没有删除文件的实体即(block数据块),此时,如果及时停止机器工作,数据是可以找回的,如果此时继续写入数据,那么当新数据就可能会被分配到被删除的数据的block数据块,此时,文件就会被真正的回收了,那时就是神仙也没有办法了。
原文地址:http://320654243.blog.51cto.com/10698615/170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