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在一个程序中,这些独立运行的程序片断叫作“线程”(Thread),利用它编程的概念就叫作“多线程处理”。
在计算机编程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同时对多个任务加以控制。许多程序设计问题都要求程序能够停下手头的工作,改为处理其他一些问题,再返回主进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达到这个目的。最开始的时候,那些掌握机器低级语言的程序员编写一些“中断服务例程”,主进程的暂停是通过硬件级的中断实现的。尽管这是一种有用的方法,但编出的程序很难移植,由此造成了另一类的代价高昂问题。中断对那些实时性很强的任务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对于其他许多问题,只要求将问题划分进入独立运行的程序片断中,使整个程序能更迅速地响应用户的请求。
最开始,线程只是用于分配单个处理器的处理时间的一种工具。但假如操作系统本身支持多个处理器,那么每个线程都可分配给一个不同的处理器,真正进入“并行运算”状态。从程序设计语言的角度看,多线程操作最有价值的特性之一就是程序员不必关心到底使用了多少个处理器。程序在逻辑意义上被分割为数个线程;假如机器本身安装了多个处理器,那么程序会运行得更快,毋需作出任何特殊的调校。根据前面的论述,大家可能感觉线程处理非常简单。但必须注意一个问题:共享资源!如果有多个线程同时运行,而且它们试图访问相同的资源,就会遇到一个问题。举个例子来说,两个线程不能将信息同时发送给一台打印机。为解决这个问题,对那些可共享的资源来说(比如打印机),它们在使用期间必须进入锁定状态。所以一个线程可将资源锁定,在完成了它的任务后,再解开(释放)这个锁,使其他线程可以接着使用同样的资源。
多线程是为了同步完成多项任务,不是为了提高运行效率,而是为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来提高系统的效率。线程是在同一时间需要完成多项任务的时候实现的。
·使用线程可以把占据长时间的程序中的任务放到后台去处理
·用户界面可以更加吸引人,这样比如用户点击了一个按钮去触发某些事件的处理,可以弹出一个进度条来显示处理的进度
·程序的运行速度可能加快
·在一些等待的任务实现上如用户输入、文件读写和网络收发数据等,线程就比较有用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释放一些珍贵的资源如内存占用等等。
·如果有大量的线程,会影响性能,因为操作系统需要在它们之间切换。
·更多的线程需要更多的内存空间。
·线程可能会给程序带来更多“bug”,因此要小心使用。
·线程的中止需要考虑其对程序运行的影响。
·通常块模型数据是在多个线程间共享的,需要防止线程死锁情况的发生。
在多线程应用中,考虑不同线程之间的数据同步和防止死锁。当两个或多个线程之间同时等待对方释放资源的时候就会形成线程之间的死锁。为了防止死锁的发生,需要通过同步来实现线程安全。在Visual Basic.NET中提供了三种方法来完成线程的同步。
使用Monitor类可以同步静态/实例化的方法的全部代码或者部分代码段。
可以使用不同的同步类(诸如WaitHandle, Mutex, ReaderWriterLock, ManualResetEvent, AutoResetEvent 和Interlocked等)创建自己的同步机制。这种同步方式要求你自己手动的为不同的域和方法同步,这种同步方式也可以用于进程间的同步和解除由于对共享资源的等待而造成的死锁。
使用SynchronizationAttribute为ContextBoundObject对象创建简单的,自动的同步。这种同步方式仅用于实例化的方法和域的同步。所有在同一个上下文域的对象共享同一个锁。
Java对多线程的支持是非常强大的,他屏蔽掉了许多的技术细节,让我们可以轻松的开发多线程的应用程序。
Java里面实现多线程,有2个方法
1 继承 Thread类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 这里写上线程的内容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使用这个方法启动一个线程
new MyThread().start();
}
}
2 实现 Runnable接口
class My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
// 这里写上线程的内容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使用这个方法启动一个线程
new Thread(new MyThread()).start();
}
}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yhsj/p/4918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