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linux环境实践
1、vi的基本概念
基本上vi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各模式的功能区分如下:
1) 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字符、字或行的删除,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Insert mode下,或者到 last line mode。
2)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只有在Insert mode下,才可以做文字输入,按「ESC」键可回到命令行模式。
3)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将文件保存或退出vi,也可以设置编辑环境,如寻找字符串、列出行号……等。
不过一般我们在使用时把vi简化成两个模式,就是将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也算入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2、vi的基本操作
a) 进入vi
在系统提示符号输入vi及文件名称后,就进入vi全屏幕编辑画面:
$ vi myfile
不过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您进入vi之后,是处于「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您要切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才能够输入文字。初次使用vi的人都会想先用上下左右键移动光标,结果电脑一直哔哔叫,把自己气个半死,所以进入vi后,先不要乱动,转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再说吧!
b) 切换至插入模式(Insert mode)编辑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c) Insert 的切换
您目前处于「插入模式(Insert mode)」,您就只能一直输入文字,如果您发现输错了字!想用光标键往回移动,将该字删除,就要先按一下「ESC」键转到「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再删除文字。
d) 退出vi及保存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冒号键进入「Last line mode」,例如:
: w filename (输入 「w filename」将文章以指定的文件名filename保存)
: wq (输入「wq」,存盘并退出vi)
: q! (输入q!, 不存盘强制退出vi)
3、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功能键
1). 插入模式
按「i」切换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按“i”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光标当前位置开始输入文件;
按「a」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目前光标所在位置的下一个位置开始输入文字;
按「o」进入插入模式后,是插入新的一行,从行首开始输入文字。
2). 从插入模式切换为命令行模式
按「ESC」键。
3). 移动光标
vi可以直接用键盘上的光标来上下左右移动,但正规的vi是用小写英文字母「h」、「j」、「k」、「l」,分别控制光标左、下、上、右移一格。
按「ctrl」+「b」:屏幕往“后”移动一页。
按「ctrl」+「f」:屏幕往“前”移动一页。
按「ctrl」+「u」:屏幕往“后”移动半页。
按「ctrl」+「d」:屏幕往“前”移动半页。
按数字「0」:移到文章的开头。
按「G」:移动到文章的最后。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尾”。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首”
按「w」: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开头
按「e」: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字尾
按「b」:光标回到上个字的开头
按「#l」:光标移到该行的第#个位置,如:5l,56l。
4). 删除文字
「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一个字符。
「#x」:例如,「6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6个字符。
「X」:大写的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一个字符。
「#X」:例如,「20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20个字符。
「dd」:删除光标所在行。
「#dd」:从光标所在行开始删除#行
5). 复制
「yw」:将光标所在之处到字尾的字符复制到缓冲区中。
「#yw」:复制#个字到缓冲区
「yy」:复制光标所在行到缓冲区。
「#yy」:例如,「6yy」表示拷贝从光标所在的该行“往下数”6行文字。
「p」:将缓冲区内的字符贴到光标所在位置。注意:所有与“y”有关的复制命令都必须与“p”配合才能完成复制与粘贴功能。
6). 替换
「r」:替换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R」:替换光标所到之处的字符,直到按下「ESC」键为止。
:%s#/usr/bin#/bin#g 将/usr/bin替换为/bin
7). 回复上一次操作
「u」:如果您误执行一个命令,可以马上按下「u」,回到上一个操作。按多次“u”可以执行多次回复。
8). 更改
「cw」:更改光标所在处的字到字尾处
「c#w」:例如,「c3w」表示更改3个字
9). 跳至指定的行
「ctrl」+「g」列出光标所在行的行号。
「#G」:例如,「15G」,表示移动光标至文章的第15行行首。
4、Last line mode下命令简介
在使用「last line mode」之前,请记住先按「ESC」键确定您已经处于「command mode」下后,再按「:」冒号即可进入「last line mode」。
A) 列出行号
「set nu」:输入「set nu」后,会在文件中的每一行前面列出行号。
B) 跳到文件中的某一行
「#」:「#」号表示一个数字,在冒号后输入一个数字,再按回车键就会跳到该行了,如输入数字15,再回车,就会跳到文章的第15行。
C) 查找字符
「/关键字」:先按「/」键,再输入您想寻找的字符,如果第一次找的关键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会往后寻找到您要的关键字为止。
「?关键字」:先按「?」键,再输入您想寻找的字符,如果第一次找的关键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会往前寻找到您要的关键字为止。
D) 保存文件
「w」:在冒号输入字母「w」就可以将文件保存起来。
E) 离开vi
「q」:按「q」就是退出,如果无法离开vi,可以在「q」后跟一个「!」强制离开vi。
「qw」:一般建议离开时,搭配「w」一起使用,这样在退出的时候还可以保存文件。
5、vi命令列表
1、下表列出命令模式下的一些键的功能:
h
左移光标一个字符
l
右移光标一个字符
k
光标上移一行
j
光标下移一行
^
光标移动至行首
0
数字“0”,光标移至文章的开头
G
光标移至文章的最后
$
光标移动至行尾
Ctrl+f
向前翻屏
Ctrl+b
向后翻屏
Ctrl+d
向前翻半屏
Ctrl+u
向后翻半屏
i
在光标位置前插入字符
a
在光标所在位置的后一个字符开始增加
o
插入新的一行,从行首开始输入
ESC
从输入状态退至命令状态
x
删除光标后面的字符
#x
删除光标后的#个字符
X
(大写X),删除光标前面的字符
#X
删除光标前面的#个字符
dd
删除光标所在的行
#dd
删除从光标所在行数的#行
yw
复制光标所在位置的一个字
#yw
复制光标所在位置的#个字
yy
复制光标所在位置的一行
#yy
复制从光标所在行数的#行
p
粘贴
u
取消操作
cw
更改光标所在位置的一个字
#cw
更改光标所在位置的#个字
2、下表列出行命令模式下的一些指令
w filename
储存正在编辑的文件为filename
wq filename
储存正在编辑的文件为filename,并退出vi
q!
放弃所有修改,退出vi
set nu
显示行号
/或?
查找,在/后输入要查找的内容
n
与/或?一起使用,如果查找的内容不是想要找的关键字,按n或向后(与/联用)或向前(与?联用)继续查找,直到找到为止。
对于第一次用vi,有几点注意要提醒一下:
1、用vi打开文件后,是处于「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您要切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才能够输入文字。切换方法: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2、编辑好后,需从插入模式切换为命令行模式才能对文件进行保存,切换方法:按「ESC」键。
3、保存并退出文件:在命令模式下输入:wq即可!(别忘了wq前面的:)
编译则使用gcc命令。要往下学习首先就得熟悉gcc命令的用法。
gcc命令提供了非常多的命令选项,但并不是所有都要熟悉,初学时掌握几个常用的就可以了,到后面再慢慢学习其它选项,免得因选项太多而打击了学习的信心。
一. 常用编译命令选项
假设源程序文件名为test.c。
1. 无选项编译链接
用法:#gcc test.c
作用:将test.c预处理、汇编、编译并链接形成可执行文件。这里未指定输出文件,默认输出为a.out。
2. 选项 -o
用法:#gcc test.c -o test
作用:将test.c预处理、汇编、编译并链接形成可执行文件test。-o选项用来指定输出文件的文件名。
3. 选项 -E
用法:#gcc -E test.c -o test.i
作用:将test.c预处理输出test.i文件。
4. 选项 -S
用法:#gcc -S test.i
作用:将预处理输出文件test.i汇编成test.s文件。
5. 选项 -c
用法:#gcc -c test.s
作用:将汇编输出文件test.s编译输出test.o文件。
6. 无选项链接
用法:#gcc test.o -o test
作用:将编译输出文件test.o链接成最终可执行文件test。
7. 选项-O
用法:#gcc -O1 test.c -o test
作用:使用编译优化级别1编译程序。级别为1~3,级别越大优化效果越好,但编译时间越长。
二. 多源文件的编译方法
如果有多个源文件,基本上有两种编译方法:
[假设有两个源文件为test.c和testfun.c]
1. 多个文件一起编译
用法:#gcc testfun.c test.c -o test
作用:将testfun.c和test.c分别编译后链接成test可执行文件。
2. 分别编译各个源文件,之后对编译后输出的目标文件链接。
用法:
#gcc -c testfun.c //将testfun.c编译成testfun.o
#gcc -c test.c //将test.c编译成test.o
#gcc -o testfun.o test.o -o test //将testfun.o和test.o链接成test
数UNIX平台都通过CC调用它们的C编译程序.除标准和CC以外,LINUX和FREEBSD还支持gcc.
基本的编译命令有以下几种:
-c 编译产生对象文件(*.obj)而不链接成可执行文件,当编译几个独立的模块,而待以后由链接程序把它们链接在一起时,就可以使用这个选项,如:
$cc -c hello.c ===> hello.o
$cc hello.o
2. -o 允许用户指定输出文件名,如
$cc hello.c -o hello.o
or
$cc hello.c -o hello
3. -g 指明编译程序在编译的输出中应产生调试信息.这个调试信息使源代码和变量名引用在调试程序中或者当程序异常退出后在分析core文件时可被使用.
4. -D 允许从编译程序命令行定义宏符号
一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DMACRO,相当于在程序中使用#define MACRO,另一种是用-DMACRO=A,相当于程序中的#define MACRO A.如对下面这代码:
#ifdefine DEBUG
printf("debug message\n");
#endif
编译时可加上-DDEBUG参数,执行程序则打印出编译信息
5. -I 可指定查找include文件的其他位置.例如,如果有些include文件位于比较特殊的地方,比如/usr/local/include,就可以增加此选项如下:
$cc -c -I/usr/local/include -I/opt/include hello.c 此时目录搜索会按给出的次序进行.
6. -E 这个选项是相对标准的,它允许修改命令行以使编译程序把预先处理的C文件发到标准输出,而不实际编译代码.在查看C预处理伪指令和C宏时,这是很有用的.可能的编译输出可重新定向到一个文件,然后用编辑程序来分析:
$cc -c -E hello.c >cpp.out 此命令使include文件和程序被预先处理并重定向到文件cpp.out.以后可以用编辑程序或者分页命令分析这个文件,并确定最终的C语言代码看起来如何.
7. -o 优化选项, 这个选项不是标准的
-O和 -O1指定1级优化
-O2 指定2级优化
-O3 指定3级优化
-O0指定不优化
$cc -c O3 -O0 hello.c 当出现多个优化时,以最后一个为准!!
8. -Wall 以最高级别使用GNU编译程序,专门用于显示警告用!!
$gcc -Wall hello.c
9. -L指定连接库的搜索目录,-l(小写L)指定连接库的名字
$gcc main.o -L/usr/lib -lqt -o hello
上面的命令把目标文件main.o与库qt相连接,连接时会到/usr/lib查找这个库文件.也就是说-L与-l一般要成对出现.
标签:linux环境实践
原文地址:http://10808695.blog.51cto.com/10798695/171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