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手机设计草图如下:
在这款手机的设计过程中,我们的团队分配了不同的任务,我主要完成的任务是对手机功能层面的设计,当然在我们的共同协作下,顺利的完成了这款手机的整体设计。
手机外观设计:
在这款手机的边框上,我们通过对其经过特殊材料的打磨,使其握持感很好,父母在握持手机时会感觉很舒服;手机正面的对角线上四个点分别都做了扬声器,当父母在看电视或者听歌时,都会产生立体声效果,听觉效果当然更佳;手机的底部我们做了3个按键,从左到右分别是多任务键、home键、返回键,这三个键也会使父母是用手机时更加的便捷;在手机的底部我们还为这款手机配备了一个隐藏式键盘,因为父母有可能不习惯使用触控屏幕来进行拨号、打字等操作,这会使父母多一种选择。
手机主界面设计:
当点亮屏幕时,手机的主界面上会显示四个主要模块,分别为电话、短信、健康和娱乐,当然在模块的上方,我们还在屏幕上留有了一定的空间,在这里,手机主要显示时钟、天气,还有一些手机未处理的任务,这使得父母在使用手机时能够一目了然,了解到最新的信息。
手机主要功能设计:
在电话功能方面,我们添加了一键拨号的功能,比如在手机九宫格界面,长按一个设置好的数字可以打电话给特定的人;当然电话界面也必须包含通讯录,这会使父母在查找联系人时更方便;我们还在拨号界面上添加了显示家人、亲戚的电话,这样父母在想打电话给家人或亲戚时不用再查找联系人,可以节省时间;在当下有一个很讨厌的问题就是在使用手机过程中经常会接到一些骚扰电话,我们还添加了自动拦截骚扰电话的功能,当然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对这个功能提出了疑问,认为能不能实现是个问题,因为我自己手机上就使用这个功能,准确来说是一款软件,叫做“Truecaller来电显示”, 因为这个软件有非常庞大的用户信息库,所以当有骚扰电话时,它能够准确的识别出来,这也会使父母在使用手机时更加舒心。
在短信功能方面,我们为手机内置了一些日常用语,因为父母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经常在工作或者忙碌的时候来了一条短信,当时没有时间进行回复,而这个功能的加入可以方便的自动或者手动快速回复相应的内容;当然提到短信,它和电话一样,经常会收到一些垃圾信息和诈骗信息,这使得父母日常使用手机时很烦,所以我们针对这个问题也为短信添加了自动识别垃圾信息的功能,会自动屏蔽掉这些信息,使手机在使用过程中清爽了很多。
在健康功能方面,我们为手机添加了三个检测功能,分别是心率检测、血压检测和酒精含量检测,针对心率和血压检测,父母在使用时可以很方便的实时了解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手机在检测过后也会给父母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当然这个功能在课堂上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质疑,认为这个功能在手机上是否能实现,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三星的旗舰机早就在手机背后加入了心率检测感应器;当然酒精含量检测我们团队设计时认为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功能,在生活上,特别是父亲,经常会开车去参加一些应酬,当然不可避免的会喝一些酒,这时父亲可以使用手机来检测身体的酒精含量,如果超标会立即发送一条短信息给自己的子女,信息上会包含父亲此时的状况和详细的位置信息,以便于子女可以去接父亲回家或者找朋友去代驾。
在娱乐功能方面,我们为手机配置了相机、游戏和视频等功能,父母日常可以使用手机拍一些照片同自己的子女分享;在闲暇时,父母也可用手机玩一玩游戏,我们为手机内置了斗地主和打麻将两款游戏,以供父母没事的时候消遣片刻;当然为这款手机配置视频功能也是必要的,父母可以通过视频功能看一些时下热门的电视剧和每天的新闻。
其他方面,我们还为手机配备了一块大电池,因为父母平时经常会忘记给手机充电,所以手机的续航能力则显得格外重要;我们也为手机添加了语音功能,在打电话时,父母只要说出联系人的名字,则直接可以拨通电话,发短信也一样,而且语音还支持方言,我们认为语音功能可以为父母带来更便捷的体验。
最后,我们为这款手机设计了两种尺寸,一个是4.0英寸,一个是5.0英寸,因为我们考虑到父母使用手机的选择倾向,所以设计了不同大小,4.0英寸的母亲用较适合,而5.0英寸的则适合父亲用。
这次的团队作业,我感觉很有意义也很有趣,因为在课堂上分组后,每一个团队都在开动脑筋在讨论在思考,每个人的分工很明确,不同程度上都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不同小组上台介绍自己团队设计的作品时,我们还能了解到相对于自己团队设计的作品的差异,而且通过提出问题交换意见,收获到的东西也很多,以便于我们对自己的作品做进一步的改进。总的来说,我感觉这次活动举办的很成功,不同于之前硬性布置作业然后去完成,这种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很新颖,关键是同学们都能即时的参与进来,共同进步,共同学习,个人感觉这种方式所收获到的知识与能力是特别有意义的,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正是对于这种互动游戏充满了兴趣,所以每个人都认真去做,而且完成的也特别好,希望以后能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t-q-q/p/4963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