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et_addr()
简述:将一个点间隔地址转换成一个in_addr。
#include <winsock.h>
unsigned long PASCAL FAR inet_addr( const struct FAR* cp);
cp:一个以Internet标准“.”间隔的字符串。
注释:
本函数解释cp参数中的字符串,这个字符串用Internet的“.”间隔格式表示一个数字的Internet地址。返回值可用作Internet地址。所有Internet地址以网络字节顺序返回(字节从左到右排列)。
Internet地址用“.”间隔的地址可有下列几种表达方式:
a.b.c.d,a.b.c,a.b,a
当四个部分都有定值时,每个都解释成一个字节数据,从左到右组成Internet四字节地址。请注意,当一个Internet地址在Intel机器上表示成一个32位整型数时,则上述的字节为“d.c.b.a”。这是因为Intel处理器的字节是从右向左排列的。
请注意:只有Berkeley支持下述表达法,Internet其余各处均不支持。考虑到与软件的兼容性,应按规定进行使用。
对一个三部分地址,最后一部分解释成16位数据并作为网络地址的最右两个字节。这样,三部分地址便很容易表示B组网络地址,如“128.net.host”.
对一个两部分地址,最后一部分解释成24位数据并作为网络地址的最右三个字节,这样,两部分地址便很容易表示C组网络地址,如“net.host”。
对仅有一个部分的地址,则将它的值直接存入网络地址不作任何字节的重组。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inet_addr()返回一个无符号长整型数,其中以适当字节顺序存放Internet地址。如果传入的字符串不是一个合法的Internet地址,如“a.b.c.d”地址中任一项超过255,那么inet_addr()返回INADDR_NONE。
参见:
inet_ntoa().
inet_addr()函数的实现
输入是点分的IP地址格式(如A.B.C.D)的字符串,从该字符串中提取出每一部分,转换为ULONG,假设得到4个ULONG型的A,B,C,D,
ulAddress(ULONG型)是转换后的结果,
ulAddress = D<<24 + C<<16 + B<<8 + A(网络字节序),即inet_addr(const char *)的返回结果
另外,我们也可以得到把该IP转换为主机序的结果,转换方法一样
A<<24 + B<<16 + C<<8 + D
inet_ntoa()
简述:
将网络地址转换成“.”点隔的字符串格式。
#include <winsock.h>
char FAR* PASCAL FAR inet_ntoa( struct in_addr in);
in:一个表示Internet主机地址的结构。
注释:
本函数将一个用in参数所表示的Internet地址结构转换成以“.” 间隔的诸如“a.b.c.d”的字符串形式。请注意inet_ntoa()返回的字符串存放在WINDOWS套接口实现所分配的内存中。应用程序不应假设该内存是如何分配的。在同一个线程的下一个WINDOWS套接口调用前,数据将保证是有效。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inet_ntoa()返回一个字符指针。否则的话,返回NULL。其中的数据应在下一个WINDOWS套接口调用前复制出来。
测试代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int aargc, char* argv[])
{
struct in_addr addr1,addr2;
ulong l1,l2;
l1= inet_addr("192.168.0.74");
l2 = inet_addr("211.100.21.179");
memcpy(&addr1, &l1, 4);
memcpy(&addr2, &l2, 4);
printf("%s : %s/n", inet_ntoa(addr1), inet_ntoa(addr2)); //注意这一句的运行结果
printf("%s/n", inet_ntoa(addr1));
printf("%s/n", inet_ntoa(addr2));
return 0;
}
实际运行结果如下:
192.168.0.74 : 192.168.0.74 //从这里可以看出,printf里的inet_ntoa只运行了一次。
192.168.0.74
211.100.21.179
inet_ntoa返回一个char *,而这个char *的空间是在inet_ntoa里面静态分配的,所以inet_ntoa后面的调用会覆盖上一次的调用。第一句printf的结果只能说明在printf里面的可变参数的求值是从右到左的,仅此而已。
inet_aton()
inet_aton是一个改进的方法来将一个字符串IP地址转换为一个32位的网络序列IP地址。这个函数的概要如下: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t inet_aton(const char *string, struct in_addr *addr);
inet_aton函数接受两个参数。参数描述如下:
1 输入参数string包含ASCII表示的IP地址。
2 输出参数addr是将要用新的IP地址更新的结构。
如果这个函数成功,函数的返回值非零。如果输入地址不正确则会返回零。使用这个函数并没有错误码存放在errno中,所以他的值会被忽略。
对于这个函数有一点迷惑的就是这个函数调用所需要的两个参数。如果我们定义了一个AF_INET套接口地址:
struct sockaddr_in adr_inet; /* AF_INET */
提供给inet_aton函数调用的参数指针为 &adr_inet.sin_addr
下面这个程序使用inet_aton函数,而不是我们在前面所谈到的in_addr函数。
/*
* inetaton.c
*
* Example using inet_aton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
* this function reports the error and
* exits back to the shell
*/
static void bail(const char *on_what)
{
fputs(on_what,stderr);
fputs("/n",stderr);
}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z;
struct sockaddr_in adr_inet; /* AF_INET */
int len_inet; /* length */
int sck_inet; /* Socket */
/* Create a Socket */
sck_inet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if(sck_inet == -1)
bail("Socket()");
/* Establish address */
memset(&adr_inet,0,sizeof adr_inet);
adr_inet.sin_family = AF_INET;
adr_inet.sin_port = htons(9000);
if( !inet_aton("127.0.0.1",&adr_inet.sin_addr))
bail("bad address");
len_inet = sizeof adr_inet;
/* Bind it to the socket */
z = bind(sck_inet,(struct sockaddr *)&adr_inet,len_inet);
if(z == -1)
bail("bind()");
/* Display our socket address */
system("netstat -pa --tcp 2>/dev/null"
" | grep inetaton");
return 0;
}
程序的运行结果如下:
S$ ./inetaton
tcp 0 0 127.0.0.23:9000 *:* CLOSE 1007/ineta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