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Subversion(SVN)是一个开源的版本控制系統,管理着随时间改变的数据。这些数据放置在一个中央资料档案库中,这个档案库很像一个普通的文件服务器,它会记住每一次文件的变动,这样就可以把档案恢复到旧的版本,或是浏览文件的变动历史。 本文目录: linux svn服务器部署 linux svn客户端命令操作 linux svn备份与恢复 一、linux svn服务器部署 1、安装svn [root@yang~]#yum install -y subversion [root@yang~]#svnserve--version svnserve,version 1.6.11 (r934486) 2、创建SVN版本库 [root@yang~]# mkdir /data/svn [root@yang~]# svnadmin create /data/svn/project [root@yangproject]# ls /data/svn/project/ conf db format hooks locks README.txt 3、配置SVN [root@yangproject]# cd /data/svn/project/conf/ [root@yangconf]# ls authz passwd svnserve.conf 文件说明: 1)svnserve.conf: svn服务配置文件下。 2)passwd: 用户名密码文件。 3)authz: svn权限配置文件。 svnserve.conf文件 该文件配置项分为以下5项: anon-access: 控制非鉴权用户访问版本库的权限。 auth-access: 控制鉴权用户访问版本库的权限。 password-db: 指定用户名口令文件名。 authz-db: 指定权限配置文件名,通过该文件可以实现以路径为基础的访问控制。 realm: 指定版本库的认证域,即在登录时提示的认证域名称。若两个版本库的认证域相同,建议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口令数据文件 配置如下: [root@yangconf]# grep -E "anon-access =|auth-access =|password-db =|authz-db =|realm=" svnserve.conf anon-access = none auth-access = write password-db = passwd authz-db = authz realm = /data/svn/project passwd文件 作用是配置用户名和密码 [root@yangconf]# cat passwd [users] yangyun= yangyunpasswd test = testpasswd authz文件 配置用户访问权限 [root@yangconf]# cat authz |grep -v ‘#‘ [aliases] [groups] project_w=yangyun project_r=test [/] project_w=rw project_r=r 4、启动svn服务 [root@yangconf]# svnserve -d -r /data/svn 5、初始化svn数据 [root@yangdjango]# svn import mysite file:///data/svn/project/ -m ‘initial import‘ 将会拷贝目录mysite到版本库的project下 [root@yangdjango]# svn list file:///data/svn/project manage.py mysite/ static/ templates/ web02/ 在导入之后,原来的目录树并没有转化成工作拷贝,为了开始工作,还是需要运行svn checkout导出一个工作拷贝。 二、linux svn客户端命令操作 1、将文件checkout到本地目录 svn checkout path(path是服务器上的目录) 简写:svn co 例: svn co svn://115.28.24.178/project --username=yangyun --password=yangyunpasswd #指定版本的文件 svn co svn://115.28.24.178/project --username=yangyun --password=yangyunpasswd -r 5 2、往本地版本库中添加新的文件 svn add file #此命令得在checkout出来的路径里才能操作 例如: cp /root/123.txt./ svn add 123.txt #把123.txt加入到本地库中 A 123.txt 3、将改动的文件提交到版本库 svn commit -m "LogMessage" [-N] [--no-unlock] PATH(如果选择了保锁,就使用--no-unlock开关) 简写:svn ci 例: svn commit 123.txt -m ‘add 123.txt‘ #只提交123.txt svn commit -m ‘add 123.txt‘ #默认提交当前目录下的所以文件 svn commit *.txt -m ‘add 123.txt‘ #也可以正则匹配文件提交 4、加锁/解锁 svn lock -m "LockMessage" [--force] PATH 例如: svn lock -m "lock test file" test.php svn unlock PATH 5、更新到某个版本 svn update -r m path 例如: svn update如果后面没有目录,默认将当前目录以及子目录下的所有文件都更新到最新版本。 svn update -r 200 test.php(将版本库中的文件test.php还原到版本200 svn update test.php(更新,于版本库同步。如果在提交的时候提示过期的话,是因为冲突,需要先update,修改文件,然后清除svn resolved,最后再提交commit 简写:svn up 6、删除文件 svn delete path -m "delete test fle" 例如:svn delete svn://192.168.1.1/pro/domain/test.php -m "delete testfile" 或者直接svn delete test.php 然后再svn ci -m ‘delete testfile‘,推荐使用这种 简写:svn (del, remove, rm) 7、查看日志 svn log path 例如:svn log test.php 显示这个文件的所有修改记录,及其版本号的变化 8、查看文件详细信息 svn infopath 例如:svn info test.php #可知道路径版本,时间,提交者等信息 9、比较差异 svn diff path(将修改的文件与基础版本比较) 例如:svn diff test.php svn diff -r m:n path(对版本m和版本n比较差异) 例如:svn diff -r 200:201 test.php #可知道修改了哪些内容 简写:svn di 10、将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异合并到当前文件 svn merge -r m:n path 例如:svn merge -r 200:205 test.php(将版本200与205之间的差异合并到当前文件,但是一般都会产生冲突,需要处理一下) 11、SVN 帮助 svn help svn help ci 12、版本库下的文件和目录列表 svn list path #显示path目录下的所有属于版本库的文件和目录 简写:svn ls 13、创建纳入版本控制下的新目录 svn mkdir:创建纳入版本控制下的新目录。 用法: svn mkdirPATH #效果等同:mkdir test;svn add test; 14、恢复本地修改 svn revert:恢复原始未改变的工作副本文件 (恢复大部份的本地修改)。 revert: 用法: revert PATH... 注意: 本子命令不会存取网络,并且会解除冲突的状况。但是它不会恢复被删除的目录 三、linux svn备份与恢复 1、全量备份: curr=`svnlook youngest /data/svn/project/` #此处是查询工程目录的最新版本 svnadmin dump /data/svn/repos/test --revision 0:$cur --incremental >0-"$curr"svn.bak echo $curr >/tmp/svn_revision 2、增量备份 old=`cat /tmp/svn_revision` new=`svnlook youngest /data/svn/project/` svnadmin dump /data/svn/repos/test --revision $old:$new --incremental >$old"-"$new"svn.bak 3、svn恢复 恢复顺序从低版本逐个恢复到高版本;即,先恢复最近的一次完整备份,然后恢复紧挨着这个文件的增量备份。 cd /data/svn/repos/ svnadmin create test2 svnadmin load test2 < /data/svnback/20110719/0-1112svn.bak svnadmin load test2 < /data/svnback/20110719/1113-1120svn.bak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zendu/p/4981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