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这几年来的移动开发,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句话: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移动开发从最早的不为人知,到逐渐普及,再到目前移动应用市场的繁华。短短几年时间,它经历了PC端和服务器端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一次又一次的技术浪潮里,AppCan伴随着开发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与升级。2015AppCan移动云大会即将在北京揭开大幕,一个属于移动人的新阶段即将开启。而在此之前,我们有幸探营正益移动,听正益移动CEO王国春讲述了AppCan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历经三次打磨升级的AppCan平台
谈到AppCan的由来,王国春一再认为,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有不懈的努力,有对市场趋势的前瞻,更有许多运气成分。的确,在今天遍布创业公司、创业团队的繁华市场里,能真正生存和发展起来的少之又少,能在领域里保持领先的更是寥寥无几,AppCan,确实经历了诸多考验。
这话还得从2010年说起,当时的移动开发可谓是小荷刚露尖尖角,但王国春却敏锐地感觉到了移动开发领域的问题所在。今天,王国春这样解释说:“当时的操作系统可谓是群雄并起,不仅有安卓和苹果的iOS,诺基亚的Symbian、高通的blu等也是开发者要考虑的系统。对开发者来说,搞移动开发太难了。当时也没有真正的移动开发者,移动开发的从业者多是从别的领域转过来的。我想帮助他们,就开始开发一些工具,以开源的方式发布出去,同时成立了技术论坛,让移动开发者有一个可以交流的平台。”
这时的王国春一定不会想到日后的局面。工具和论坛发布之后,每天都有几百家网站加入联盟,同时,注册的移动开发者呈直线上升之势。到了今天,这一数字已经发展到了80万之巨。这一数字的背后,代表着王国春已经在移动开发者领域,掌握了足够大的主动权。
但在工具发布后不久,随着APP的流行,一场关于移动开发模式的论战悄悄展开。也正是在这个时修,AppCan经历了第一次突破,产品初见雏形,品牌正式推出。在移动应用开发领域,一直存在着web-app、native-app之争。Native App具备良好用户交互体验,而Web App更擅长跨平台开发。但王国春却看到了它们的不足,而Hybrid App(混合模式移动应用)却兼具这二者的优势,可以有效降低App开发门槛,开发周期更短,而开发出的应用却媲美原生体验。在今天,Hybrid App已成为一种主流模式,许多市场占有率极高的厂商都对它推崇备致。但在当时,坚持研发和推广Hybrid 技术却需要相当的眼光和勇气。
说起当初的选择,王国春坚定地认为:“在业界还没有标准时,坚持你的选择,只要你坚持的是好东西,慢慢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跟过来,让你的坚持变成标准。”这颇有一种“世上本没有路,走得多了就变成了路”的感觉。
今天回过头去看,我们不得不说,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发展是神速的。AppCan很快就迎来了它的第二次升级。王国春在当时已经感受到:“APP的应用和开发确实是火,但它后边的问题已经显露出来了。企业在移动大潮前,往往是手忙脚乱地上马一个APP,但热闹过后,由于缺少运营,APP上的用户既不活跃,在后期的增长速度也呈下降趋势。移动设备在当时已呈涌喷之势发展,但五花八门同时适配Android、iOS两种系统的应用,给APP的使用造成了不少麻烦。当APP充当起销售等功能之后,APP等应用的移动安全又变成新的问题。”
慢慢地,一个平台化的观念,在王国春心里酝酿。今天回过头去判断,王国春的选择是正确的,AppCan平台也是幸运的。原因就在于,移动应用普及到一定程度之后,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开发者和用户,尤其是大型集团企业客户需要的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工具,而是一个能够承载综合解决方案的平台。今天的AppCan已成为使用HTML5、CSS3和JavaScript语言编写的Hybrid跨平台移动应用开发工具。它同时又是企业移动化的支撑平台,同时承担着移动应用开发、系统集成整合、应用部署实施和运维管理的功能。它同时包括了移动开发部署平台(MEAP)、移动应用管理平台(EMM)、移动平台安全体系三大部分,能够承担移动设备管理(MDM),移动内容管理(MCM)、移动用户管理(MUM),还可以担负起企业应用商店、统计分析和移动安全等责任。
而经历了第二次突破之后,AppCan移动平台已经成型,并且在企业级市场(B端)站稳了脚跟。2014年,移动开发、移动互联网化的势头越来越猛,AppCan的用户数、客户数不断攀升,但王国春心里却开始了新的思索,AppCan又经历了第三次升级。
王国春的社区里集聚了大批的开发者,这些开发者有的就是一个小团体,希望有一个平台,能够和企业级对接,帮助他们拿到移动项目。另一些开发者已经具备了产品开发能力,他们的产品希望有一个平台能“秀”给企业级用户看。这使得王国春动了打造一个串起开发者和有移动化需求的生态平台的念头。
另一方面,对于政府企业客户,都迫切需要建立和实施整体的移动化战略,而传统的人才招聘、项目外包形式,周期长、成本高、见效慢,急需一种新的模式,满足企业可控、可伸缩扩展的需求。大企业的需求会给其中下游的中小企业起到标杆的作用。于是,更多的企业最终融入到了AppCan平台上。AppCan平台的第三次破茧升级,使得依托于它的开发者(D端)和企业(B端)被彻底打通了。
经历了三次转型之后,AppCan日趋完善的同时,王国春带领的正益移动也迎来了自己的一番新气象。但王国春却有另一个心结没有解开。
以无限为有限的云+端战略
这个问题说起来有点大。APP在企业的营销等工作中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APP直接面向用户,所以它在营销中就堪比处在一线的实体店。但去年双11之后,移动电商表面的繁华却被彻底打回了原形。前端漂亮销售数字背后,是因后端配送时间太长,导致的大量订单取消,或者干脆厂商在半年后还发不出订单中需要的货品。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APP需要一个接口,打通营销环节和生产环节,以及合作伙伴环节的通路,让企业应用从APP推广开始,到最终完成销售,形成一个数据畅通的闭环。为此,王国春提出了云+端的战略。
在端上,是包括UI、插件等在内APP应用,而在云上,则集合和数据存储、移动用户认证、文件存储、推送服务等一系列应用。这听起来有点绕,但王国春解析起来却非常直接:“企业移动化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孤岛,而通俗地说,我们是通过一根移动总线,把后边云端的各类应用进行梳理。而我们的移动总线前端是与APP连在一起的,这样就形成了端管云。我们不会自己去做云存储,也不会自己开发所有应用。但通过移动总线,我们可以把合作伙伴的应用全括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这颇有些武学中以无限为有限的思想。武学里的招式成千上万,但往往通向成功的基本功却只有少数几个。同样,企业在后边的云端可能会遇上各类个性化极强的应用,但只要打通数据通路,让它们与前端的APP联结起来,一个以无限为有限的闭环,就形成了。王国春特别强调说:“这种联结不同于API接口的联结,因为它的数据流一定不是单向的。我们接入的实际上是应用,而不仅仅只是开放一个数据接口。”
小小的APP,如果它的触觉可以联动传递到企业的各个角落,甚至于再传递到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当中。企业级移动互联网可能因此就会转入另一个发展阶段。
而退回到AppCan,我们会发现,几经突破升级之后的AppCan,实际上已经成为经历了数次战火洗礼的实战型移动开发、管理、运维平台。接下来,移动互联网化给企业带来的,将不仅是全员应用,还有中小型企业用户数量呈数量级增长。这样,AppCan平台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也将随着企业移动信息化的进程,而不断得到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