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编程语言 > 详细

菱形打印程序——谈如何学习算法

时间:2015-11-27 10:33:21      阅读:22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菱形打印程序——谈如何学习算法

 

1.菱形打印
     

    很多人,打印菱形在控制台的思路是,把菱形上下拆分,分两段很接近的代码来打印,其实这样代码很不好看,并且不好阅读.
    我们知道,要打印的图案是这种:
                           *
                         ***
         *****
            ***
            *

  满足上下对称,左右对称,那么,你能不能也弄一个二重循环,同样是对称的?
      很简单,首先我们要抛开习惯性思维,for循环不一定要在0开始或者0结束,我们可以让循环从 -c 到 c ,这样不就轻松产生一个对称的吗?(只要取个绝对值)我们把菱形的中心看成是坐标0,0,那么,会输出星号的坐标,是 |x| + |y| <= c 的点.

由此可得
#include <stdio.h>
#define IABS(x) ( (x) >= 0 ? (x) : -(x) )       //定义一个计算绝对值的宏
     void print(int size)                                 // size是这个菱形的半径,直径会是size * 2 + 1
           {
                 int x, y;
                 for (y = -size; y <= size; y++)
      {
      for (x = -size; x <= size; x++)
      {
        if ( IABS(x) + IABS(y) <= size ) //x和y各自的绝对值的和,即 |x| + |y| <= size
          putchar(‘*‘);
          else
        putchar(‘ ‘);
      }
        putchar(‘\n‘);
      }
    }

  int main()
    {
    print(5);                  //输出一个半径为5的菱形
          getchar();
    return 0;
           }

     如果我需要得到空心菱形呢?非常非常简单,因为菱形边界上的点,满足的是|x| + |y| == c,所以,我们只要把那个if里的小于等于号,改成双等于号 == 就可以了
     再类似地,如果我不要*号,我要最外层是字母A,然后里一层是B这样呢?即:
                                                       A
                               ABA
                              ABCBA
                               ABA
                                A

       那么,我们只要在putchar那里做一个字符计算:
void print(int size)                    // size是这个菱形的半径,直径会是size * 2 + 1
{
int x, y;
for (y = -size; y <= size; y++)
{
for (x = -size; x <= size; x++)
{
if ( IABS(x) + IABS(y) <= size )        //x和y各自的绝对值的和,即 |x| + |y| <= size
putchar( ‘A‘ + (size - IABS(x) - IABS(y)) );    //留意这里的计算方法
else
putchar(‘ ‘);
}
putchar(‘\n‘);
}
}

类似地,如果我们要打印的是X形:
*     *
 *  *
  *
 *  *
*    *
同样可以利用这个思路完成,这题就作为思考题吧

其实include stdlib.h后可以直接用abs()- -,而且严格来说int main(void)是最正确的,当然这些不是重点。
拿到一个算法程序,最简单的分析方式就是先跟踪看一下运行过程,由于size理论上可以取任意值,我们只要弄懂一种情况就等于弄懂了所有情况,所以为了简化分析先size=3,看一下第一次大的循环:
y=-3
x=-3 ‘ ‘
x=-2 ‘ ‘
x=-1 ‘ ‘
x=0 ‘*‘
x=1 ‘ ‘
x=2 ‘ ‘
x=3 ‘ ‘
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开始|x|+|y|>size,所以前面输出了三个‘ ‘,然而由于|x|渐渐减小,之后输出了一个‘*‘,由于|x|又渐渐增大,又输出了三个‘ ‘,这样就巧妙地完成了左右的对称。
又由于下一次循环|y|比这次循环小1,所以就“更容易”输出‘*‘,由于|y|也有对称的特性,所以完成了上下的对称。
至此,我们大概就对为什么可以上下左右对称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不过恐怕更多的是对这些代码的惊叹: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巧妙地做到这些?IABS(x) + IABS(y) <= size这个表达式也太神奇了!其实我们上来看程序的运行过程,只是为了从运行过程中试着找到入口去探索这个算法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而不能被现象吓到了。

我们把菱形的中心看成是坐标0,0,那么,会输出星号的坐标,是 |x| + |y| <= c 的点
那么程序的原理实际上就是通过枚举{(x,y), |x| <= size, |y| <= size, x, y ∈Z}中的点(即下图中红色部分,包括边界),再通过一个式子来确认合法点,如果合法,就输出‘*‘,反之输出‘ ‘:


那么我们又有疑问了,为什么是|x| + |y| <= c?
我们来证明一下上面右上角的红色三角区域(包括边界)的所有点(x,y)(x,y∈N),x+y<=size(自己先试试看):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y的取值范围随着x在改变,至于“怎么改变”则与size有关,那么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我们把其中的y用size和x表示,这个不等式不就容易得证了吗?
那么我们可以得知y∈[0, size-x](x≠size),取两边分别讨论,当y=0时,x+y=x<=size,当y=size-x时,x+y=x+size- x=size,当y∈(0, size-x)(x≠size)时,x+y<size。综上所述,x+y<=size,证毕。
其实即使你不会证明,也可以当作公式默认下来,这都无关紧要。
于是我们就能自己写出|x| + |y| <= c这个式子了,也就知道了这个算法的本质,现在一切都掌握在我们手中,甚至我们可以对原程序做一点改动:
由于是枚举(x,y)∈{(x,y), |x| <= size, |y| <= size, x, y ∈Z},而且有绝对值的对称做保障,那么无论x、y谁在外面只要全枚举到就行了,所以也可以把x放在外层循环:
for (x = -size; x <= size; x++)
{
for (y = -size; y <= size; y++)
{
if (IABS(x) + IABS(y) <= size) //x和y各自的绝对值的和,即 |x| + |y| <= size
putchar(‘*‘);
else
putchar(‘ ‘);
}
putchar(‘\n‘);
}
观察原程序的输出,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对称的缘故,程序输出的右侧多输出了我们看不见的空格,我们也可以不输出它:
if (IABS(x) + IABS(y) <= size ) //x和y各自的绝对值的和,即 |x| + |y| <= size
putchar(‘*‘);
else if (x < 0)
putchar(‘ ‘);
else
break;
虽然上述改动没有太大意义,但是说明了如果我们掌握了算法的本质,我们就掌握了全局,那么就可以进行任何改动的道理。

菱形打印程序——谈如何学习算法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yangsea/p/4999715.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