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进程结构
进程在内核的源代码中以结构体表示,篇幅很长,在此列举一小段关键代码,可以发现是个双向链表,具体的可以在内核目录下找一个叫“sched.h”的头文件。
struct task_struct { struct task_struct *real_parent; /* real parent process */ struct task_struct *parent; /* recipient of SIGCHLD, wait4() reports */ /* * children/sibling forms the list of my natural children */ struct list_head children; /* list of my children */ struct list_head sibling; /* linkage in my parent‘s children list */ struct task_struct *group_leader; /* threadgroup leader */ …… };
进程被存放在叫做任务链表(tasklist)的双向循环链表中,linux通过slab分配器分配task_struct结构,这样能达到对象复用和缓存着色(cache coloring)的目的。
结构体中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进程控制块:进程标志
2.进程程序块:可与其他程序共享
3.进程数据块:进程专属空间,用于存放各种私有数据以及堆栈空间
4.独立的空间:线程
进程状态
#define TASK_RUNNING 0 #define TASK_INTERRUPTIBLE 1 #define TASK_UNINTERRUPTIBLE 2 #define __TASK_STOPPED 4 #define __TASK_TRACED 8 /* in tsk->exit_state */ #define EXIT_ZOMBIE 16 #define EXIT_DEAD 32 /* in tsk->state again */ #define TASK_DEAD 64 #define TASK_WAKEKILL 128 #define TASK_WAKING 256
进程的状态一共有五种。
进程的创建
在linux系统中,所有进程都是PID为1的init进程的后代。内核在系统启动的最后阶段启动init进程。该进程读取系统的初始化脚本,并执行其他的相关程序,最终完成系统启动的整个进程。
进程是系统中基本的执行单位(线程是最小的调度单位),可以利用fork函数创建一个新的进程;
pid_t fork( void )
fork() 函数不需要参数,但返回两次,返回值有三种情况:
(1)对于父进程,fork函数返回新的子进程的ID。
(2)对于子进程,fork函数返回0。
(3)如果出错,fork函数返回-1。
fork函数创建一个新的进程,并从内核中为此进程得到一个新的可用进程ID,之后为这个新进程分配进程空间,并将父进程的进程空间中的内容复制到子进程的进程空间中,包括父进程的数据段+堆栈段,并与父进程共享代码段。
fork函数之后,子进程从等待fork返回开始执行,而不是从头开始。
注意:子进程完全复制了父进程的地址空间的内容,包括堆栈段+数据段的内容。但是,子进程并没有复制代码段,而是和父进程共享代码段。代码段是只读的,不存在修改的问题,因此可以共用。在创建一个子进程后,子进程的地址空间完全和父进程分开,父子进程是两个独立的进程。
linux环境下提供一个和fork函数类似的函数,可以用来创建一个共用父进程地址空间的子进程。
pid_t vfork();
vfork()与fork()的区别:
(1)vfork产生的子进程和父进程完全共享地址空间,包括代码段+数据段+堆栈段。子进程对共享资源进行的修改,也会影响到父进程。
(2)vfork函数产生的子进程一定比父进程先运行。即父进程调用了vfork函数后会等待子进程运行后再运行。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linquan/p/500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