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Tags: JointBayesian DeepLearning Python
本博客仅为作者记录笔记之用,不免有很多细节不对之处。
还望各位看官能够见谅,欢迎批评指正。
博客虽水,然亦博主之苦劳也。
如对代码有兴趣的请移步我的 Github。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链接,不甚感激!
http://blog.csdn.net/cyh_24/article/details/49059475
============================
研究人脸识别方向快一年多了,虽没有什么大的成果,不过总归还算有些许小收获。
在下不才,未能像师兄张雨石 那般洋洋洒洒写下DeepID人脸识别算法之三代 之类的深度好文。只好另辟蹊径,走走少有人走的路,哈哈!(注:本文乃大水文,大神请勿逗留)。
我们知道,人脸识别有两个大方向:
本文要重点介绍的Joint Bayesian 就是用来实现第一个(face verification)功能的。本文主要是针对Bayesian Face Revisited: A Joint Formulation 这篇文章的笔记。这篇论文仅通过高维LBP跟Joint Bayesian这两个方法结合,就把LFW 数据集上的人脸验证准确率轻松刷到了92.4%. 香港中文大学团队的DeepID2将七个联合贝叶斯模型使用SVM进行融合,最终达到了99.15%的结果。
如果这个任务交给你,你最开始会怎么想?如何判断两张图片是否为同一个人?
我们假装专业一点,用x1,x2 分别表示两张图片,Hi表示这两张图片为intra-personal(同一个人),用 He 表示extra-personal(不同人)。用 △ 表示 x1-x2 (两者差异)。
假装我们能够写下如下公式(反正我肯定写不出来):
这里S(△)就是关于差异△的函数,如果:
如果你了解一点 MAP(Maximum a Posterior, 最大后验假设),那么上面的复杂的式子就可以转化成近似求一个对数似然比(结果差别不大,但是运算速度大幅提高,最重要的是式子简单很多有没有。。。):
问题转换为如下,如果: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2-D的数据通过差分x-y映射到1-D上。O附近的点交错在一起, 使得在O附近的Class-1 和Class-2 无法区分开来。这就是我们这个Naive想法的缺陷了。
如果上面的想法能够再Naive一点,再理想化一点,我们假设(x1, x2)服从高斯分布,那么就有:
再用R来求验证x1, x2的相似性。其中 ∑I 和 ∑E 分别是同一个人和不同人的协方差矩阵。
这就是Naive Bayesian方法了,这样得到的结果会比传统的贝叶斯脸要好。
上面的这种方法是从统计数据中直接训练得到协方差矩阵∑I,∑E。有两个因素可能会限制效果:
- 我们假设人脸特征为d维的特征,而我们需要从更高的维度空间(2d)中计算出协方差矩阵,由于训练缺乏足够多的独立的训练数据,所以我们得到的可能是一种不可靠的统计结果。
- 由于数据集中训练样本不完全独立,因此∑E有可能不是(blockwise)块对角线矩阵。而上面的公式中要求x1,x2必须相互独立。
看到下面这张图片,你有没有什么灵感?提示:左图为不同人的脸部特征分布情况,右图为同一个人的脸部特征分布情况:
从上图可以得出,一个人脸由两部分组成:identity 和 intra-personal variation。 identity 用来区分不同人,intra-personal variation 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姿态下的差异。我们用 μ 来表示identity,用 ε 表示intra-personal variation(包括:光线,姿态,表情等变化),那么人脸x就可以用如下公式定义了:
上式中,这两个潜在变量 μ 和 ε 分布服从两个高斯分布:N(0, Sμ) 和 N(0, Sε)。简要来说,上面的表达式包括附加的一些假设可以作为一个人脸的先验知识。
有了上面的先验知识,就可以得到一个均值为0的高斯联合分布{x1,x2}。若 μ 和 ε 是相互独立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两张人脸特征的协方差如下:
1. 在 Hi的假设前提下
此时,μ1 和 μ2 是相同的,并且ε1 和 ε2 是独立的。
因此P(x1, x2|Hi)分布的协方差矩阵就可以按照如下计算:
2. 在 He的假设前提下
此时,μ 和ε 都是独立的。
因此P(x1, x2|He)分布的协方差矩阵就可以按照如下计算:
有了上面的两种情况下的联合概率,相应的对数似然比 r(x1,x2) 就可以在简单的代数变换之后得到(其实博主一点都不觉得简单,但是我们还是要假装很轻松的样子。。。。):
注意:这式子(4)中,为了简单处理,常数项被省略。在这个对数似然比矩阵中,还有三个有趣的特性,读者有兴趣的可以再读一读原文附件的一些材料:
—-> 1. 矩阵 A 和 G 都是非负半正定矩阵
—-> 2. 如果 A = G, 那么这个对数似然比就降为马氏距离
—-> 3. 特征在经过任何的满秩的线性变化之后,这个对数似然比矩阵都是不变的
上面的一大堆可能你并没有看懂推导过程的式子,主要在告诉我们一件事情:
如果两个潜在变量 μ (identity) 和 ε (intra-personal variance) 分布服从两个高斯分布:N(0, Sμ) 和 N(0, Sε), 那么,对数似然比r(x1,x2)就可以通过两个协方差矩阵 Sμ 和 Sε 计算得到。
所以,现在的任务就是训练模型来求这两个未知的 Sμ 和 Sε .
我们可以很简单地利用经典的 LDA (线性判别分析) 来求出这两个类内跟类间的协方差矩阵,实际上,使用这个LDA方法,你还是能够得到一个比较不错的结果了。但是,为了得到更高精度的准确率,我们的模型采用的是一个类 EM 算法来求解。这里就按照EM算法的两步走来介绍:
假设每个人有m 张图片,那么x=[x1;…x;m], 相应的潜在变量就是 h=[μ ;ε1;…;εm],h 与 x 的关系如下:
总结一下,首先通过已知的协方差矩阵Sμ 和 Sε 求解对应的F和G,然后由F,G,去求解对应的 μ 和 ε .
在这个步骤中,我们的目标是更新参数值Θ={Sμ, Sε}:
这里的 μ 和 ε 是E-step 阶段的结果。
不断重复E-step 跟M-step过程,直到Sμ, Sε收敛。
在代码实现中,μ 和 ε 是通过随机的正定矩阵初始化得到。例如,你可以从随机的一些数据中得到协方差矩阵当做初始值。
对数似然比ratio 的计算公式如下:
得到这个ratio之后,如果 ratio >= 阈值,则认为是同一个人;否则不是同一个人。
已经在网上看到有人实现了matlab版本的joint bayesian,不过因为我们实验室一直是python的天下,所以简单的照着matlab版本,用numpy实现了一把。
我把代码都放到了github上,而且里面有完整的使用说明和实验报告。
所以这里就不贴代码了。这里就简单贴一个算法的大致流程图:
图片引用自[网络](http://blog.csdn.net/hqbupt/article/details/37758627)
对代码有兴趣的请移步我的 Github.
代码只是实验用,写的并不好,勉强能运行,欢迎拍砖!
[1]. D.Chen, X.Cao, L.Wang, F.Wen, and J.Sun. Bayesian face revisited: A joint formulation.In Proc. ECCV, 2012.
[2]. http://blog.csdn.net/csyhhb/article/details/46300001
[3].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086678
[4]. http://blog.csdn.net/hqbupt/article/details/37758627
人脸验证算法Joint Bayesian详解及实现(Python版)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anyview/p/5014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