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meta> 元素可提供有关页面的元信息(meta-information),比如针对搜索引擎和更新频度的描述和关键词。
<meta> 标签位于文档的头部,不包含任何内容。<meta> 标签的属性定义了与文档相关联的名称/值对。
注释:<meta> 标签永远位于 head 元素内部。
注释:元数据总是以名称/值的形式被成对传递的。
属性 | 值 | 描述 |
---|---|---|
content | some_text | 定义与 http-equiv 或 name 属性相关的元信息 |
属性 | 值 | 描述 |
---|---|---|
http-equiv |
|
把 content 属性关联到 HTTP 头部。 |
name |
|
把 content 属性关联到一个名称。 |
scheme | some_text | 定义用于翻译 content 属性值的格式。 |
name 属性提供了名称/值对中的名称。HTML 和 XHTML 标签都没有指定任何预先定义的 <meta> 名称。通常情况下,您可以自由使用对自己和源文档的读者来说富有意义的名称。
"keywords" 是一个经常被用到的名称。它为文档定义了一组关键字。某些搜索引擎在遇到这些关键字时,会用这些关键字对文档进行分类。
类似这样的 meta 标签可能对于进入搜索引擎的索引有帮助: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HTML,ASP,PHP,SQL">
如果没有提供 name 属性,那么名称/值对中的名称会采用 http-equiv 属性的值。
http-equiv 属性为名称/值对提供了名称。并指示服务器在发送实际的文档之前先在要传送给浏览器的 MIME 文档头部包含名称/值对。
当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文档时,会先发送许多名称/值对。虽然有些服务器会发送许多这种名称/值对,但是所有服务器都至少要发送一个:content-type:text/html。这将告诉浏览器准备接受一个 HTML 文档。
使用带有 http-equiv 属性的 <meta> 标签时,服务器将把名称/值对添加到发送给浏览器的内容头部。例如,添加:
<metahttp-equiv="charset"
content="iso-8859-1"> <metahttp-equiv="expires"
content="31 Dec 2008">
这样发送到浏览器的头部就应该包含: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iso-8859-1 expires:31 Dec 2008
当然,只有浏览器可以接受这些附加的头部字段,并能以适当的方式使用它们时,这些字段才有意义。
此处重点说下http-equiv="refresh"时,content的内容。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x; url=/aaa">‘经过一段时间转到另外某个页面
content="x;URL=/aaa",这里x表示延时时间长度,单位为秒,即,延时x秒后跳转到后面的URL所指向的/aaa资源页面;把0改成1,则延时1秒后跳转。
content 属性提供了名称/值对中的值。该值可以是任何有效的字符串。
content 属性始终要和 name 属性或 http-equiv 属性一起使用。
scheme 属性用于指定要用来翻译属性值的方案。此方案应该在由 <head> 标签的 profile 属性指定的概况文件中进行了定义。
Appendix:
<meta http-equiv="Refresh"Content="时间;Url=网址参数">
meta标签的Refresh代表多少时间网页自动刷新,加上Url中的网址参数就代表,多长时间自动链接其他网址。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content="text/html;charset=信息参数"/>
charset的信息参数如GB2312时,代表说明网站是采用的编码是简体中文;
<meta http-equiv="imagetoolbar"content="false"/>
指定是否显示图片工具栏,当为false代表不显示,当为true代表显示。
<meta http-equiv="Content-Script-Type" content="text/javascript">
W3C网页规范,指明页面中脚本的类型。
<meta http-equiv="pragma" content="no-cache">
代表禁止浏览器从本地计算机的缓存中访问页面内容,这样设定,访问者将无法脱机浏览。
<meta name="revisit-after" content="7days">
revisit-after代表网站重访,7days代表7天,依此类推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shihuc/p/505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