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1.当一个类被第一次使用时,它需要被类加载器加载,而加载过程涉及以下两点:
(1)在加载一个类时,如果它的父类还未被加载,那么其父类必须先被加载;
(2)当类加载到内存之后,按照在代码中的出现顺序执行它的静态数据域和静态块。
2.调用一个类的构造函数时,调用过程涉及以下三点:
(1)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
(2)按照在代码中出现顺序初始化实例数据域和实行实例块;
(3)执行其构造函数体。
public class Initialization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InitializationDemo(); } public InitializationDemo() { new B(); } { System.out.println("2. Initialization 的实例块。");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1. Initialization 的静态块。"); } } class A { A() { System.out.println("6. A 的构造函数体。"); } { System.out.println("5. A 的实例块。");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3. A 的静态块。"); } } class B extends A { B() { System.out.println("8. B 的构造函数体。"); } { System.out.println("7. B 的实例块。");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4. B 的静态块。"); } }
上面的例子在类中各个部分输出对应的文字,以便从输出中看出其执行顺序。
对应的输出如下:
1. Initialization 的静态块。
2. Initialization 的实例块。
3. A 的静态块。
4. B 的静态块。
5. A 的实例块。
6. A 的构造函数体。
7. B 的实例块。
8. B 的构造函数体。
由输出可以看出程序执行的顺序如下:
1.首先,要使用Initialization类,则加载Initialization类,所以它的静态块被执行,于是输出1;
2.程序调用Initialization的构造函数,所以Initialization类的实例块被执行,于是输出2;
3.然后,执行Initialization的构造函数体,即new B(),这时因为要使用类B,所以将其加载;
4.因为类B的父类为A,那么在加载B之前,要先加载A,所以这时候执行A的加载过程,即执行A的静态块,于是输出3;
5.A加载完之后,这时候就到B加载了,这时执行B的加载过程,即执行B的静态块,于是输出4;
6.加载完成后,这时候按照代码,执行new B(),即B的构造函数,所以这时又要先调用父类A的构造函数,于是这时依次执行A的实例块和构造函数体,输出5和6;
7.最后,终于到“真正”执行B的构造函数了(因为之前已经一直在说执行new B(),却是一直在调用其他),于是依次执行B的实例块和构造函数体,输出7和8。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a842297171/p/5080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