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经过一场激烈的关于前端页面呈现问题的头脑风暴,:
经过讨论之后初步确定应该是两种方式:
第一种为,页面模板由后端返回,并由浏览器进行缓存。页面需要的业务数据,则通过服务调用的从后端获取。当数据获取之后,在前端页面通过JS的方式,将数据渲染。
第二种为,浏览器呈现的页面是有后端实现模板和数据的整合,并生成页面的HTML字符串,并把该字符串从后端返回给浏览器。页面的JS文件则主要完成前端的交互。
其实这两种方案,现有的技术都有使用,但是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此时我能想到的区别有:
1)第一种方案,可以有效的利用浏览器缓存实现网络传输流量的节省。比如通过另外的站点或CDN实现网站前端页面模板的传输,并且一次传输,可多次使用。现有的前端MVC框架主要是这种趋势。这种方案可有效的降低服务器对服务脚本的编译与执行,以及服务脚本转化为HTML的字符串拼接过程。能够有效的提高服务器的响应效率。但是这种策略有一个问题:需要前端的JS去做业务数据在页面展示的逻辑判断,增加前端JS的复杂度。但是随着Web应用的发展,这种方式也逐渐的成为趋势。这种策略的用户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用户机器的性能。
2)第二种方案,可以在服务端对数据与呈现的页面做一个有效的合并,并依据业务数据做出页面展现的逻辑。这种策略可以有效的利用服务器的高性能,快速的完成页面HTML代码的生成。这种方案把页面呈现的逻辑留在了后端,使得处于浏览器中的页面的JS交互逻辑变的更加简单。现有的基于JSP,ASP,PHP等的网站开发方式,都是基于这种策略。这种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由于用户机器的性能差异带来的体验差异。但是这种策略,把页面的呈现逻辑留在了服务器端,加重了服务器端资源的消耗。随着用户机器性能的提升,以及前端JS应用框架的大量涌现,我感觉有可能被第一种方案替换。
这是我对这两种策略的一个分析对比,由于是最近开始接触前端,可能理解的会有偏差。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freshcoder/p/3861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