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编程语言 > 详细

C++中的多态与虚函数的内部实现

时间:2016-01-13 21:50:12      阅读:272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1、什么是多态
        多态性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接口,多种方法”。
        也就是说,向不同的对象发送同一个消息, 不同的对象在接收时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即方法)。也就是说,每个对象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响应共同的消息。所谓消息,就是调用函数,不同的行为就是指不同的实现,即执行不同的函数。这是一种泛型技术,即用相同的代码实现不同的动作。这体现了面向对象编程的优越性。
        多态分为两种:
        (1)编译时多态:主要通过函数的重载和运算符的重载来实现。
        (2)运行时多态:主要通过虚函数来实现。
2、几个相关概念
        (1)覆盖、重写(override)
        override指派生类拥有和基类同名的函数。这其中又分为普通函数的override和虚函数的override。只有对虚函数的override才能体现出运行时多态
        (2)重载(overload)
        指同一个作用域出生多个函数名相同,但是形参不同的函数。编译器在编译的时候,通过实参的个数和类型,选择最终调用的函数。
        (3)隐藏(hide)
        分为两种:
            1)局部变量或者函数隐藏了全局变量或者函数
            2)派生类拥有和基类同名的成员函数或成员变量。
        产生的结果:使全局或基类的变量、函数不可见。
3、几个简单的例子
 1 /****************************************************************************************************** 
 2 * File:PolymorphismTest 
 3 * Introduction:测试多态的一些特性。 
 4 * Author:CoderCong
 5 * Date:20141114 
 6 * LastModifiedDate:20160113 
 7 *******************************************************************************************************/  
 8 #include "stdafx.h"  
 9 #include <iostream>  
10 using namespace std;  
11 class A  
12 {  
13 public:  
14     void foo()  
15     {  
16         printf("1\n");  
17     }  
18     virtual void fun()  
19     {  
20         printf("2\n");  
21     }  
22 };  
23 class B : public A  
24 {  
25 public:  
26     void foo()  //隐藏。重写  
27     {  
28         printf("3\n");  
29     }  
30     void fun()  //隐藏。重写  
31     {  
32         printf("4\n");  
33     }  
34 };  
35 int main(void)  
36 {  
37     A a;  
38     B b;  
39     A *p = &a;  
40     p->foo();  //输出1。  
41     p->fun();  //输出2。  
42     p = &b;  
43     p->foo();  //输出1。因为p是基类指针,p->foo指向一个具有固定偏移量的函数。也就是基类函数  
44     p->fun();  //输出4。多态。虽然p是基类指针,但实际上指向的是一个子类对象。p->fun指向的是一个虚函数。按照动态类型,调用子类函数      
45     B* pB = (B*)&a;  
46     pB->foo();   //输出3  
47     pB->fun();   //输出2。pB->fun是虚函数,按照动态类型指向基类。  
48     return 0;  
49 }  

 

4、运行时多态以及虚函数的内部实现

 
看了上边几个简单的例子,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多态,这么简单,明白啦!
好,那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1 class A  
 2 {  
 3 public:  
 4     virtual void FunA()  
 5   {  
 6     cout << "FunA1" << endl;  
 7   };  
 8   virtual void FunAA()  
 9   {  
10     cout << "FunA2" << endl;  
11   }  
12 };  
13 class B  
14 {  
15 public:  
16     virtual void FunB()  
17   {  
18     cout << "FunB" << endl;  
19   }  
20 };  
21 class C :public A, public B  
22 {  
23 public:  
24   virtual void FunA()  
25   {  
26     cout << "FunA1C" << endl;  
27   };  
28 }; 

31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32 { 33   C objC; 34   A *pA = &objC; 35   B *pB = &objC; 36   C *pC = &objC; 37 38   printf("%d %d\n", &objC, objC); 39   printf("%d %d\n", pA, *pA); 40   printf("%d %d\n", pB, *pB); 41   printf("%d %d\n", pC, *pC); 42 43   return 0; 44 }

运行结果:

5241376  1563032

5241376  1563032

5241380  1563256

5241376  1563032
 
细心的同志一定发现了pB出了问题,为什么明明都是指向objC的指针,pB跟别人的值都不一样呢?
是不是编译器出了问题呢?
 
当然不是!我们先讲结论:
(1)每一个含有虚函数的类对象,都会在构造函数执行的时候,生成虚表(virtual table)。这个表,记录了对象的动态类型,决定了执行此对象的虚成员函数的时候,真正执行的那一个成员函数。
(2)对于有多个基类的类对象,会有多个虚表,每一个基类对应一个虚表,同时,虚表的顺序和继承时的顺序相同。
(3)在每一个类对象所占用的内存中,虚表位于最前边。
 
先从简单的单个基类说起:
 1 class A  
 2 {  
 3 public:  
 4   virtual void FunA()  
 5   {  
 6     cout << "FunA1" << endl;  
 7   }  
 8   virtual void FunA2()  
 9   {  
10     cout << "FunA2" << endl;  
11   }  
12 };  
13   
14 class C :public A  
15 {  
16   virtual void FunA()  
17   {  
18     cout << "FunA1C" << endl;  
19   }
20 };  
21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22 {  
23   A *pA = new A;  
24   C *pC = new C;  
25   typedef void (*Fun)(void);  
26   
27   Fun fun= (Fun)*((int*)(*(int*)pA));  
28   fun();//pA指向的第一个函数  
29   fun = (Fun)*((int*)(*(int*)pA) +1);  
30   fun();//pA指向的第二个函数  
31     
32   fun = (Fun)*((int*)(*(int*)pC));  
33   fun();//pC指向的第一个函数  
34   fun = (Fun)*((int*)(*(int*)pC) + 1);  
35   fun();//pC指向的第二个函数  
36   return 0;  
37 }  

运行结果:

FunA1
FunA2
FunA1C
FunA2
 
是不是有点晕?没关系。我一点一点解释:pA对应一个A的对象,我们可以画出这样的一个表:
      技术分享 
这就是对象*pA的虚表,两个虚函数以声明顺序排列。pA指向对象*pA,则*(int*)pA指向此虚拟表,则(Fun)*((int*)(*(int*)pA))指向FunA,同理,(Fun)*((int*)(*(int*)pA) + 1)指向FunA2。所以,出现了前两个结果。
根据后两个结果, 我们可以推测*pC的虚表如下图所示:
      技术分享 
也就是说,由于C中的FunA重写(override)了A中的FunA,虚拟表中虚拟函数的地址也被重写了。
就是这样,这就是多态实现的内部机制。
 
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pB出了问题。
根据上边的结论,我们大胆地进行猜测:由于C是由A、B派生而来,所以objC有两个虚拟表,而由于表的顺序,pA、pC都指向了对应于A的虚拟表,而pB则指向了对应于B的虚拟表。做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我们不改变A、B、C类,将问题中的main改一下:
 
 1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2 {  
 3   C objC;  
 4   A *pA = &objA;  
 5   B *pB = &objC;  
 6   C *pC = &objC;  
 7     
 8   typedef void (*Fun)(void);  
 9   
10   Fun fun = (Fun)*((int*)(*(int*)pC));  
11   fun();//第一个表第一个函数  
12   fun = (Fun)*((int*)(*(int*)pC)+1);  
13   fun();//第一个表第二个函数  
14   fun = (Fun)*((int*)(*((int*)pC+1)));  
15   fun();<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第二个表第一个函数  
16   fun = (Fun)*((int*)(*(int*)pB));  
17   fun();//pB指向的表的第一个函数  
18   return 0;  
19 }  

哈哈,和我们的猜测完全一致:

FunA1C
FunA2
FunB
FunB
我们可以画出这样的虚函数图:
         技术分享
就是这样!
 
说了这么多,我们把虚函数内部实现机制都讲完了。多态作为虚函数的一个应用,也就是这么实现的。
 
理解好多态,对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有很大的帮助!

C++中的多态与虚函数的内部实现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qiaoconglovelife/p/5128523.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