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当我在使用git的时候,有三个东西的出现,一度让我非常困扰,就如题所述,staging,index,和cache。
比如,当我阅读git官网提供的电子书《Pro Git》的时候,最初一章里,就提到,文件在git里面,有三种状态,working copy,staging area,和 in repository。而在读一些man pages的时候,比如git-reset命令,又会看到index,这非常让人困扰。而git-rm 指令又有一个参数叫 -cached,其作用是”unstage and remove paths only from the index”,更加奇怪了,同时提到了stage和index,而参数名竟然是cached!!!
这三者的来龙去脉到底怎么回事?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喜欢刨根究底的我来说,极其重要。通过谷歌,我找到了一个叫Junio C Hamano的日本小哥,他是git的核心维护者之一,讲述了这三者的故事。本文主要内容从那个文章中解读出来,添加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不感冒的同学,请直接阅读原文。
读完原文后,我的基本感觉是,这些都是Linus大神当时的一念之差和命名的随意性搞出来的问题。
原来,Linus当年在维护Kernel的时候,使用了一种叫做“tarball and patches”的工作流模型(什么鬼?),具体原理没搞懂,我理解的意思,他要研究每个Kernel的patch对Kernel到底有什么影响。例如,他有一个2.6.12的tarball,还有 patch-1,patch-2 两个,所以,他至少要弄出来三个新版本,2.6.12-patch1,2.6.12-patch2,2.6.12-patch1&2。区区两个patch就搞出了3个新版本,如果patch多了不堪重负。
于是,他发明了一个“目录缓存(directory cache)”,其实就是现今git中的tree的概念,这个tree上的每个节点,都是一个Kernel的整个目录结构和文件(用一种高度压缩的形式表示的)。构建这个tree的方法,就是将内容添加到“缓存cache”,或者“更新缓存cache中的内容”。
用来存储这个树状结构的目录,叫“.dircache”(现在叫“.git”)。这个目录里,有个文件叫index,在git源码里(用C写的),操作这个index的各种变量名称,都有个前缀叫“cache”。这个index文件的作用,就是决定你要将什么文件,最终写入到那个树状结构里的,index就是暂存用的缓冲区。(可以看出来,这个树状结构,其根本作用就是维护海量的版本,其实就是git版本库本身了)(开发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混用cache和index两个词,因为记录缓冲区(cache)内容的文件名,叫index。如果你给定文件路径,就能从index文件中找出来你要提交的内容(现在依旧如此)。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需要通过阅读git的源码,就可以使用git了(因为有了文档和很多书籍,从应用层面介绍了很多的git知识,所以不需要从源码里找到所有秘密了:D)。所以,index这个名字变得越来越流行,因为这个文件会出现在.git目录里,而源代码里,cache开头的那些变量却不为人知。最终,我们(git开发团队)不再使用cache这个单词给小白用户(End User)解释问题了,但是当我们讨论git内部数据结构和git实现的时候,还是会用到cache这个词。
对于小白用户来说,现在 cache 这个词都以过去分词 cached 的形式出现,其词性是形容词了。表示要讨论的内容目前位于index文件中,而不是在工作目录(work tree)里面。(假如,我在工作目录里修改了一个文件,使用 git-add 命令,我修改的部分内容 —— 相当于一个patch —— 会在index里出现,但是在我的工作目录里,当然也还是有我修改的内容的,不过是叠加在版本库中的文件上的)。当然,我们也可以用 “indexed” 这个词,但是 “cached contents”,在英语里是个词组,早已存在,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不需要再发明一个词来说明这个意思,就用了cached了(我了个去啊 >-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leetieniu2014/p/5184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