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系统相关 > 详细

虚拟机软件及Linux操作系统安装操作步骤

时间:2016-02-26 19:09:27      阅读:31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虚拟机软件及linux操作系统安装操作步骤

虚拟机软件及Linux操作系统安装操作步骤

一、虚拟机软件的安装

    在Windows系统系安装适合的Windows版本的VMware Workstation后,就可以在VMware Workstation上创建虚拟机了,之后运行创建的虚拟机即可在虚拟机上安装CentOS Linux操作系统的过程和在实际生产环境下安装是一样的。

1、创建一个VM虚拟机实践

1.1、创建一个新的虚拟机

    1)虚拟机软件安装完毕后,双击桌面上的VMwareWorkstation图标或者在开始菜单里到VMware Workstation图标启动VM应用程序,如图1-1所示

技术分享

图1-1虚拟机软件打开界面

2)接下来按Ctrl+N快捷键(或者点选菜单栏file-New virtaul machine)创建一个新虚拟机,此时会出现新建虚拟机向导窗口,如图1-2所示。

技术分享

图1-2虚拟机创建向导界面

    3)在图1-3所示的虚拟机创建向导界面中,单选Custom(advanced)。即自定义安装,然后点击“Next”(下一步)按钮继续,弹出如图1-3所示界面

技术分享

图1-3虚拟机硬件兼容和设备限制说明界面

    4)图1-3描述了虚拟机硬件兼容和虚拟设备大小限制,在图右侧的limitations下面,可以发现软件对要创建的虚拟机的硬件大小会有限制,例如:内存最大64G limit,CPU 8 processor limit,磁盘2TB disk size limit等,不过,这些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学习,保留默认即可。然后点击“Next”(下一步)按钮继续,此时会弹出如图1-4所示的界面。

技术分享

图1-4为虚拟机选择如何安装系统

    5)在图1-4所示的界面中,“为虚拟机选择如何安装系统”这一步骤很关键,请选择界面下面标示的“I will install the operating system later”,表示创建虚拟机后不再默认安装系统,即创建虚拟机后,我们可以手动插入光驱或选择镜像自行安装,如果选择了“Install儿 disc image file”则在创建完虚拟机后会自动安装系统,虽然很方便,但是会增加太多的安装包,并且会自动分区,这样就不是企业环境安装的标准了,选择完毕后,点击“Next”(下一步)按钮继续,弹出如图1-5所示界面

技术分享

图1-5为虚拟机选择系统类型及内核版本

    6)“为虚拟机选择安装系统类型及内核版本”也很关键,这步的作用是选择什么系统类型以及内核版本进行系统安装,如果选错了,则可能无法准确安装系统。

    这里选择的Linux系统类型,内核为“Other Linux 2.6.x kernel 64-bit”,也就是说,要安装的系统为CentOS6.6 x86_64系统,因此也可以在系统类型中直接选择CentOS64bit(但不推荐),选择完毕后,点击“Next”(下一步)按钮继续,弹出如图1-6所示界面

技术分享

图1-6为虚拟机起名及选择程序安装路径

    7)在图1-6所示的界面中,要为虚拟机起名并选择安装程序的路径,路径要选择大一点的磁盘分区,剩余空间至少要大于20GB,配置完毕后点击“Next”(下一步)按钮继续,弹出如图1-7所示界面

 

技术分享

图1-7为虚拟机选择CPU资源

    8)在图1-7所示的界面,要选择虚拟机对应CPU的颗数,以及每个CPU的核数,默认都是1,选此即可,我们仅仅是用虚拟机学习、实验,无需要求虚拟机设备资源有多好。点击“Next”(下一步)继续,弹出如图1-18所示界面。

注意:CentOS6系列 x86_64在VM虚拟机上设置CPU时可能会出现故障,这是因为笔记本或台式机硬件CPU需要支持虚拟化技术,但有些系统默认是不支持的,可以通过调整BIOS使其支持,不过某些老机器可能只能按照32位Linux。 

技术分享

图1-8为虚拟机选择内存资源大小

9)“为虚拟机选择内存资源大小”也很关键,默认选择的虚拟机内存大小为384MB,建议调整为1024MB。之后,。点击“Next”(下一步)继续,弹出如图1-9所示界面。                                                         

内存大小设置分析:

(1)创建虚拟机时内存至少大于512MB,最好是1GB以上,否则安装系统可能会报错,从CenrOS6开始多数都用图形界面安装系统,因此占用的内存会比较大;

(2)安装Linux之后,启动虚拟机时内存最好在512MB以上,最低256MB,否则也可能报错;

(3)如果CentOS 5系列,安装时内存为256MB启动时100MB左右即可。CentOS6系列安装和启动都会占用更多的内存。

技术分享

1-9选择网卡界面

    10)“为虚拟机选择网络类型”极其关键,VMware虚拟机常见的网络类型有birdged(桥接)、NAT(地址转换)、host-only(仅主机)三种 ,在分析然后选择之前,先要简单和大家介绍下这三种网络类型:

  • NAT(地址转换)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NAT模式是比较简单的实现虚拟机上网的方式,简单的理解,NAT模式的虚拟机就是通过宿主机(物理电脑)上网和交换数据的。

    在NAT模式下,虚拟机的网卡连接到宿主机的VMnet8上,此时系统的VMware NAT Service服务器就充当了路由器,负责将虚拟机发到VMnet8的包进行地址转换之后发到实际的网络上,再讲实际网络上返回的包进行地址转换后通过VMnet8发送给虚拟机。VMware DHCP Service负责为虚拟机分配IP地址。NAT网络类型的原理逻辑图,如图1-10所示

技术分享

图1-10 NAT网络逻辑图

    NAT网络特别适合于家庭里电脑直接连接网络的情况,当然办公室的局域网环境也是适合的,有时就是不会和其他物理主机IP冲突,且在没有路由器的环境下也可以通过SSH NAT连接虚拟机学习。

  • Birdged(桥接模式)

桥接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物理主机网卡架设了一座桥,从而连入到了实际网络中。因此,虚拟机可以被分配与物理主机相同网段的独立IP,所有网络功能和网络中的真实机器几乎完全一样。桥接模式下的虚拟机和网内真实计算机所处的位置是一样的。

    在Birdged模式下,电脑设备创建的虚拟机就像一台真正的计算机一样,它会直接连接到实际的网络上,上网与宿主机(电脑设备)没有联系。Birdged网络类型的原理逻辑图如1-11所示

技术分享

图1-11 Birdged网络逻辑图

    Bridged网络类型适合的场景,特别适合于局域网环境,优势就是虚拟机像一台真正的主机一样,缺点是可能会和其他物理主机IP冲突,并且在和宿主机交换数据时,都会经过实际的路由器。

  • Host-only(仅主机)

    在Host-only模式下,虚拟机的网卡会连接到宿主机的VMnet1上,但宿主系统并不为虚拟机提供任何路由服务,因此虚拟机只能和宿主机通讯,不能连接到实际的网络上,即无法联网,Host-only网络类型的原理逻辑图如图1-12所示。

技术分享

图1-12 Host-only网络逻辑图

    综上,VMware虚拟机的三种网络类型的使用场景如表1-4所示。

表1-4VMware虚拟机网络类型适用场景

VM虚拟机的三种网络类型

常规适用场景

NAT(地址转换)

适合无路由器上网的情况,例如家庭宽带上网,局域网的情况也可以

Bridged(桥接模式)

适合有路由器上网的情况,即局域网的情况

Host-only(仅主机)

此种模式的应用场景不多,适合主机不上网,仅和宿主机沟通的沟通

    11)在办公室环境下,有物理路由器,因此,这里选择以桥接模式为例进行试验(如图1-9所示)。在选择了网络类型后,点击Next(下一步)按钮继续,出现的界面如图1-13所示。

 

技术分享

图1-13

    12)在图1-13所示的界面要选择虚拟机的I/O控制器类型,采用默认类型即可,选择完毕后点击Next(下一步)按钮继续,出现的界面如图1-14所示

技术分享

图1-14选择硬盘接口类型

    13)在选择虚拟机磁盘类型时,采用默认的scsi即可,(VM高版本会有SAS选项,不过建议不要选)选择完毕后,点击Next(下一步)按钮继续,出现的界面如图1-15所示。

技术分享

图1-15

    14)在选择虚拟机使用的磁盘时,采用默认的“Createa new virtual disk”即创建一个虚拟磁盘,选择完毕后,点击Next(下一步)按钮继续,出现的界面如图1-16所示。

技术分享

图1-16设置磁盘大小

15))在选择虚拟机使用的磁盘文件名时,仍然采用默认配置,选择完毕后,点击Next(下一步)按钮继续,出现的界面如图1-17所示。

技术分享

图1-17修改磁盘文件名

    16)图1-18所示的界面用于显示配置的虚拟机的所有选项信息,可以通过滚动条下拉查看,在左下方的“Customize Hardware”可以自定义添加其他硬件,例如磁盘、网卡等,这里保留默认。选择完毕后,点击Next(下一步)按钮继续。

技术分享

图1-18虚拟机的所有选项信息

17)至此硬盘配置的选择完毕,如图1-19所示

技术分享

1-19虚拟机的硬件配置信息

18图1-19所示的界面中展示的是创建虚拟机后的界面信息,左边是虚拟机的名称,右边是虚拟机的实际配置。在这个窗口,可以为创建好的虚拟机配置光驱,把CentOS镜像文件放到光驱就可以启动虚拟机安装Linux系统了,点选窗口的光驱选项,出现的界面如图1-20

技术分享

图1-20加载系统安装镜像

19)接下来启动虚拟机开始安装系统,单击“Power on this virtual machine”即可,如图1-21所示。

技术分享

图1-21镜像加载完毕,准备安装系统

注意;启动虚拟机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的笔记本电脑默认情况下,使用VMware件创建虚拟机后,在虚拟机中不支持64位CentOS系统的安装,在开启虚拟机进行安装64位CentOS系统时,提示不支持,如图1-22

技术分享

图1-22故障信息

解决办法:

    进入笔记本或台式机的BIOS,然后找到类似如下选项进行调整,不同的电脑会略有不同:这里以Thinkpad电脑为例说明,具体情况如图1-23和图1-24所示

技术分享

图1-23调整宿主机(电脑)BIOS支持64位系统安装

技术分享

图1-24调整宿主机(电脑)BIOS支持64位系统安装

    在图1-24中,2个都改成Enabled,然后保存后,如果没有意外,就可以安装64位操作系统了,如果重启后依然不行,那就是硬件问题了,只能安装32位操作系统或者更换硬件了。

 

 

 

 

 

 

 

 

 

 

 

 

 

二、开始安装CentOS6.6操作系统

    1)加载完CentOS6.6的第一个镜像文件后,开启/重启电脑或虚拟机,此时,系统会进行自检,自检完毕后就出现安装系统的引导界面,如图2-1所示

技术分享

图2-1系统安装的引导界面

注:1 安装升级 2安装带驱动的系统 3故障恢复模式 4从本地启动 5内存测试

选择系统引导方式

    在图2-1所示的引导界面中可以看到共有5种引导方式,这5种方式分别有何含义见表2-1

    表2-1CentOS6.6的五种引导方式

技术分享

    这其中,第一种(新服务器安装或已有服务器升级)和第三种(系统故障恢复)引导方式比较有用,其他几项用途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此处选择第一项“Installor upgrade an existing system”,即默认选项,然后按Enter(回车)键进入图形安装界面。

咦,为什么不是文本方式呢?是因为CentOS6无法用文本模式完全定制化安装,即在文本模式下无法定制磁盘分区,这是CentOS6与之前各版的大不同之处。因此在安装CentOS6的系统时,通常都选择图形安装。

         2)检查安装光盘介质

    确定引导方式后,进入如图2-3所示的界面,如果需要检查光盘介质的话选择“OK”否则按Tab键选择“Skip”,这里直接按Tab键选择“Skip”然后按Enter(回车)键继续。

技术分享

图2-2检查光盘介质界面

    3)默认点击下一步。

技术分享

图2-3

    4)安装系统所需语言(但不是系统语言)

技术分享

图2-4选择安装时所需要的语言

    5)默认点击下一步。

技术分享

图2-5键盘语言选择界面

         6默认点击下一步。

技术分享

图2-6

    7)选择“yes....”点击下一步。

技术分享

图2-7选择是否将更改的数据写入硬盘界面

    8)根据自己的想法更改主机名,修改完毕后点击下一步。

技术分享

图2-8 选择修改主机名界面

    9)选择时区,这里我们选择Asia/Shanghai。

技术分享

图2-9,选择时区界面

提示:不同的时区会有不一样的日期/时间显示,这可能会造成业务数据的时间不一致,所以,要为系统选择正确的时区才行,建议选择亚洲/上海。要特别注意的是,那个“System clock uses UTC”与所谓的夏令时有关,不必选择,不然可能会对时区造成影响,导致系统显示时间与本地时间不同,当然这些都是可以安装完成以后再根据需要修改的

    10)设置超级用户root口令如图2-10所示的界面中,输入两次root用户的口令,然后点击右下角“Next”继续

技术分享

图2-10设置root用户密码界面

提示:如果是生产环境,root口令要尽量复杂。比如设置8位以上包含数字、字母大小写甚至是特殊字符的口令,在企业运维工作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安全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11)如果密码过于简单会出现如图2-11所示的提示。可以用“Use Anyway”强行设置简单的密码,但不推荐使用,如果是学习环境,还是建议使用简单的密码,否则经常忘记密码也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很多的新手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技术分享

图1-11密码过于简单提示界面

    11)系统分区选择

技术分享

图1-12

(1)“Use All Space”:删除当前磁盘内的所有分区,包括其他系统创建的分区;

(2)“Replace Existing Linux System(s)”:删除当前磁盘内的所有Linux分区,而不删除其他系统创建的分区,这是默认的选项;

(3)“Shrink Current System”:利用(挤压)分区上存在的所有空闲空间,创建默认的分区布局;

(4)“Use Free Space”:使用未使用的分区空间;

(5)“Create Custom Lavout”:自定义分区方式。

选择“CreateCustom Lavout”自定义磁盘分区

    12)选择“Create Custom Lavout”后进入的界面如图2-12所示,可以看到磁盘总空间为8189MB,磁盘设备名为sda,剩余空间8189MB,说明还没有进行分区,磁盘的模式为VMware,表示是使用VMware虚拟机进行安装的。

 

 

 

技术分享

图2-13自定义的分区图

提示:图2-13所示的界面(自定义的分区布局界面)下面有一排按钮,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按钮来执行添加或删除分区的操作。其中Create表示新建分区,Edit表示编辑逻辑修改分区,Delete表示删除分区。具体情况请读者自行尝试

按企业生产标准制定磁盘分区

    13)根据图2-13可知,当前的电脑只有一块磁盘,设备名为sda(如果有多块盘,会显示sda、sdb、sdc等)。选中产品sda下的“free    8189”这一行,如图2-13所示,然后点击界面右下角的第一个按钮“Create”,开始创建磁盘分区,进入如图2-14所示的界面

技术分享

图2-14分区类型

    在图2-14中,默认的选项为“Standard Partition”意思是创建标准分区,也是我们要选择的项。其他例如“RAIDPartition”的意思是(磁盘冗余阵列)分区,在企业中RAID功能一般都是通过物理的硬件来完成的,硬件RAID卡的效率更高,操作系统的RAID功能性能差,冗余也受限与操作系统,因此,企业很少用。而LVM的意思是逻辑卷管理,它可以对设置好的分区大小进行动态调整,前提是所有的分区格式都需要事先做成LVM格式,即分区标号8e,企业环境的分区一般都是按需求事先规划好的,极少有后续调整的需求,且LVM的性能和标准分区及硬件RAID卡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如果没有特殊需求,不会选择LVM和软RAID分区。

在分区之前,需要先介绍一下磁盘分区相关知识,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学习。

Linux系统产品分区知识简介

1)磁盘在使用前一般要先分区;

(2)产品分区有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之分,一块磁盘最多可以有4个主分区,其中一个主分区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扩展分区替换,在这个扩展分区内可以划分多个逻辑分区;

(3)如果划分的分区数量超过四个:则分区组合为3 primary+l extend或者2 primary+1 extend或1 primary+1 extend;

(4)一块磁盘最多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扩展分区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在扩展分区上划分逻辑分区,然后格式化(创建文件系统)之后才能存数据或安装系统;

磁盘分区命名及编号方式

以设备命名

在Linux系统中,磁盘设备一般存放在“/dev”目录中,不同的设备名称如下:

(1)系统的第一块IDE接口的硬盘称为/dev/hda

(2)系统的第二块IDE接口的硬盘称为/dev/hdb

(3)系统的第一块scsi接口的硬盘称为/dev/sda

(4)系统的第二块scsi接口的硬盘称为/dev/sdb

使用数字编号

为了表示不同的分区,通常会用数字进行编号,比如:

(1)系统的第一块IDE接口硬盘的第1个分区称为/dev/hda1

(2)系统的第一块IDE接口硬盘的第1个分区称为/dev/hdb5

(3)系统的第一块scsi接口硬盘的第1个分区称为/dev/sda1

(4)系统的第一块scsi接口硬盘的第2个分区称为/dev/sdb5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分区编号时数字1-4只能留给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使用,逻辑分区(是在扩展分区的基础的)编号只能从5开始。

linux系统对分区的基本要求

1)最少要有一个根(/)分区,用来存放系统文件及程序,其大小至少在5GB以上。

2)要有一个swap(交换)分区,它的作用相当于Windows里的虚拟内存,swap分区的大小一般为物理内存的1.5倍(内存﹤8GB)。但当系统物理内存大于8GB时,swap分区配置8-16GB即可,太大无用,浪费磁盘空间。swap分区不是必须的,但是大多数情况还是设置比较好,个别企业的数据库应用场景不分swap。

3)/boot分区,这是Linux系统的引导分区,用于存放系统引导文件,如Linux内核等。所有文件的总大小一般只有几十MB,并且以后也不会增大太多。因此,改分区可以设置为100-200MB,这个分区也不是必须的。

企业生产环境中Linux系统的分区方案

先给出常规的分区方案,如下:

方案 1 网站集群架构中的某个节点服务器,即数据有多份或者数据不重要的服务器,建议分区方案如下:

/boot:设置为100-200MB;swap:物理内存的1.5倍,当内存大于等于8GB时,给8-16GB即可;

/:剩余磁盘空间大小(/usr,/home,/vara等分区和/共用一份分区,这相当于在Windows系统中的C盘一样,所有数据和系统文件都放在了一起)。

方案2数据库及存储角色的服务器,即有大量重要的数据的业务,建议分区方案如下:

/boot:设置为100-200MB。

/: 大小设置为50-200GB,只存放系统相关文件,网站业务数据不放在这里;

swap: 物理内存的1.5倍,当内存大于等于8GB时,给8-16GB即可;

/data: 剩余硬盘空间大小,放数据库及存储重要数据的;

data的名称也可以起别的名字;

提示:本方案其实就是把重要数据单独分区,便于备份和管理。

方案3  大网站或门户级别企业的分区思路

/boot : 大小设置为100MB;

swap: 物理内存的1.5倍,当内存大于等于8GB时,给8-16GB即可;

/ :大小设置为50-200GB,只存放系统相关文件,网站业务数据不放在这里;剩余空间保留,不再进行分区,将来分配给部门,由他们自己根据需求再分!

提示;此种分区方案更灵活,比较适合业务线比较多需求不确定的大企业使用。

网友的分区方案:不推荐,应禁止

/boot

swap

/

/usr

/home/var

提示:这种分区方案的特点是典型的没有主见的被动式的分区,分了太多的分区没,有必要不说,管理起来也更麻烦了,就类似家庭就2-3口人,买了100平的房子,非要隔成几个房间是一个道理,不推荐这样的分区方案。

     如果说怕某个分区满影响系统运行,这样的网友的想法就更错了,一是硬盘空间固定,分区多了,比只分一个分区肯定更容易满,第二目前企业应用里业务不可用和服务器宕机几乎差不多,因此,分区少一些,然后对所有分区进行监控报警是目前多数规范企业的选择。本文采用常规的服务器分区方案,即为/boot、swap、/三个分区,注意分区的先后顺序。                

关于磁盘分区方案就介绍这么多,下面继续安装系统的操作。

创建/boot分区

     在“ADD Partition添加分区”的界面中(如图2-17所示),需要分别手工输入分区挂载点目录、选定文件系统类型、对那个磁盘操作(如果服务器有多个磁盘则要特别注意),以及指定创建的分区大小。操作完成后的界面如图2-18所示,之后按“ok”继续

    14)选择创建标准分区(StandardPartition)后,点击界面右下角的“Create”按钮,如图2-15所示

 

技术分享

图2-15/boot分区配置过程图

界面选项说明:

(1)Mount Point意思是挂载点,这是Linux下访问磁盘分区的入口,即如果要往分区里写入数据,就必须通过/boot入口来写入,这一点和Windows是不同的

(2)File System Type的意思是文件系统类型,就像Windows的fat/ntfs一样,只有在设置了文件系统并格式化挂载后,分区才能存放数据。

(3)文件系统类型介绍

□ext2/ext3/ext4:是适合Linux的文件系统类型由于ext3文件系统多了日志记录功能,因此系统恢复起来会更快捷,ext4是ext3的升级,效率更加高,因此建议使用默认的ext4类型,而不要使用ext2/ext3.

□physicalvolume(LVM):这是一种弹性调整文件系统大小的机制,即可以让文件系统变大变小,而不改变原有文件数据的内容,功能不错,但性能不佳

□softwareRAID:利用Linux系统的特性,用软件仿真出磁盘阵列的功能

□swap:就是内存交换空间。由于swap并不会使用到目录树的挂载,因此用swap就不需要指定挂载点。

□vfat:同时被linux与Windows所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如果主机硬盘同时存在Windows与linux两种操作系统,为了进行数据交换,可以使用该文件系统。

□xfs:也是一个文件系统类型,在CentOS7中将被作为默认的文件系统类型替换ext4.

    15)Force to be primarypartition,意思就是强制主分区,是可选项。由于所有的分区未过4个,因此可勾选该项,创建/boot分区后的结果如图2-20所示。

技术分享

图2-16创建/boot分区后的结果图

创建swap交换分区

    16)创建swap交换分区在图2-20中,选中磁盘sda下面的“free       7991”这一行(如图2-15所示),然后点击右下角第一个按钮“Create”,再次进入到ADD Partiting(添加分区)操作界面,创建swap交换分区,同时创建/boot分区一样,swap分区的设置也比较简单,整个配置内容和过程如图2-17所示。

技术分享

图2-17swap分区配置过程图

swap分区配置说明:

1)swap分区不配置Mount point挂载点,swap不需要人为访问,交给系统自动处理。

2)再次强调,swap分区的大小一般为物理内存容量的1.5倍(内存小于8GB)。当内存大于等于8GB时,给8-16GB即可,太大无用,浪费磁盘空间。

3)如果是学习环境,为了节省空间,swap设置得小一点也没有问题。创建swap分区后的结果如图2-17所示。

 

技术分享

图2-18swap分区后的结果图

创建/(根)分区

     17)创建/(根)分区,配置的结果如图2-19所示

技术分享

图2-19“/”分区配置过程图

    18)所有分区创建完毕,点击下一步,对分好的分区进行格式化。如图2-20/2-21所示。

技术分享

图2-20“/”分区后的结果图

 

技术分享

图2-21选择格式化界面

    19)数据是否写入磁盘,选择“write changesto disk”。如图2-22所示

技术分享

2-22选择是否将更改写入磁盘界面

         20默认选项,点击“Next”下一步

技术分享

图2-23

系统安装类型选择及自定义额外包组

    21进入如图2-24所示界面。上半部分是系统定制的不同的系统安装类型选择项,默认是“Desktop”,这里我们选择“Minimal”,即最小化安装,下半部分是在上面系统安装类型确定后,额外想添加的软件包组选择项,我们选择“Customize now”即立即自定义。选择结果如图2-25,图2-26所示:

技术分享

图2-24系统安装包类型选择及自定义额外包组

技术分享

2-25自定义安装包组选择界面1

技术分享

图2-26自定义安装包组选择界面2

提示:                                                           

1、根据经验,选择安装包时应该按最小化原则,即不需要的或者不确定是否需要的就不安装,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确保系统安全。

2、如果安装过程落了部分包组或者其他伙伴安装时没选,再安装后可以按如下方式补上安装时未安装的包组:

yum groupinstall "Compatibilitylibraries" "Base" "Development tools"

yum groupinstall "debuggingTools" "Dial-up Networking Support"

可以通过yumgroupinfo包组查看具体安装的组件。

3、下面安装6.7后登陆系统的时候查看选包的情况:

yum grouplist:

Installed Groups:

Base

Compatibility libraries

Debugging Tools

Development tools

E-mail server

Graphical Administration ToolsHardwaremonitoring utilities

Legacy UNIX compatibility

Networking Tools

Performance Tools

Perl Support

Scientific support

Security Tools

*可以看到除了我们选择的外,系统还是默认安装了一些额外的软件包组。

注意:不要使用yum的删除功能删除软件,会删除相关依赖,导致意外问题

安装系统补装工具命令

安装系统后还会有一些基本的工具没装,这时可以根据需求yum来安装下,啥时用啥时装也可。例如:
yum install tree nmapsysstat lrzsz dos2unix -y

如果需要更新补丁则执行

yum update

     网址:http://oldboy.blog.51cto.com/2561410/1564620

 

     22)如图2-27系统软件包正在安装。

 

技术分享

图2-27软件包安装过程

23)如图2-28所示,系统软件包安装完毕。

技术分享

图2-28软件包安装完成结果图

     24)安装过程结束,点击Reboot重启系统。

技术分享

2-29软件包安装结束,系统reboot界面

三、系统安装后的基本配置

重启系统过程中的引导过程介绍

    1)系统安装结束后,取出安装使用的DVD系统盘(如果是虚拟机镜像文件,此时无法取出),按“Reboot”键重新启动系统,首先进入如图3-1所示的CentOS开机引导界面

技术分享

图3-1 CentOS开机引导界面

    2)此时如果按下键盘的“Esc”键,可以像CentOS一样查看系统引导过程的细节,如图2-2所示

技术分享

图3-2系统引导过程细节界面

    3)系统引导及程序服务加载完毕后,会出现登陆界面,如图3-3所示

技术分享

图3-3系统登陆界面

提示:登陆界面中的英文内容是CentOS的版本及内核的当前版本。

Linux的内核版本号为

[root@www~]#uname -r

技术分享

补充说明一下数字和字母代表的含义:2表示主版本号,有结构性变化才更好;6表示次版本号,新增功能变化时才变化,一般基数表示测试版,偶数表示开发版;32表示对次版本的修订次数或补丁包数;504代表编译的次数,每次编译可对少数程序优化或修改;el6用来表示版本的特殊信息,有较大的随意性,el代表企业版Linux ;pp代表测试版;fc代表fedora core;rc代表候选版本,x86_64表示64位。在图2-35中显示的www为主机名,login为登陆提示。

    4)登陆系统,输入用户:root(或者其他用户)Password:123qq..(根据自己设置的密码输入)如图3-4

 

技术分享

图3-4登陆系统界面

设置网卡

    5)设置IP地址地址,修改网卡

    #vi/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技术分享

图3-5修改网卡设置

    6)修改网卡设置内容如下:

    DEVICE=eth0

    TYPE=Ethernet

    ONBOOT=yes

    NM_COMTROLLED=YES

    BOOTPROTO=static

    IPADDR=10.0.0.11(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0.0.0.2(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DNS1=10.0.0.2(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技术分享

图3-6修改网卡命令

7)网卡内容修改完毕,重启网卡。如图3-7所示,网卡设置成功。

技术分享

3-7重启网卡

创建快照

         8)点击打开VM,选择“Setting”选项,点击打开。

技术分享

3-8

         9)选择“Take  Snapshot”(创建快照),点击打开

技术分享

3-9创建快照界面

         10)此项可以对快照进行描述,可以将自己设置的密码写到描述中,以便使用。

技术分享

3-10

         11)快照创建完成,当需要原始状态下的系统时就可以使用快照,方便学习中使用。

技术分享


本文出自 “11214620” 博客,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虚拟机软件及Linux操作系统安装操作步骤

标签:虚拟机软件及linux操作系统安装操作步骤

原文地址:http://11224620.blog.51cto.com/11214620/1745338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