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问题1:这个程序要找的是符合什么条件的数?
问题2:这样的数存在么?符合这一条件的最小的数是什么?
问题3:在电脑上运行这一程序,你估计多长时间才能输出第一个结果?时间精确到分钟(电脑:单核CPU 4.0G Hz,内存和硬盘等资源充足)。
问题4:在多核电脑上如何提高这一程序的运行效率?
1 using System; 2 3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4 5 using System.Text; 6 7 namespace FindTheNumber 8 9 { 10 class Program 11 { 12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13 { 14 int [] rg = 15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16 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17 for (Int64 i = 1; i < Int64.MaxValue; i++) 18 { 19 int hit = 0; 20 int hit1 = -1; 21 int hit2 = -1; 22 for (int j = 0; (j < rg.Length) && (hit <=2) ; j++) 23 { 24 if ((i % rg[j]) != 0) 25 { 26 hit++; 27 if (hit == 1) 28 { 29 hit1 = j; 30 } 31 else if (hit == 2) 32 { 33 hit2 = j; 34 } 35 else 36 break; 37 } 38 39 } 40 if ((hit == 2)&& (hit1+1==hit2)) 41 { 42 Console.WriteLine("found {0}", i); 43 } 44 } 45 } 46 } 47 }
我每次分析代码时,基本都是将程序的执行过程写下来,当然,对程序执行单步调试也是好办法。慢慢的发现程序的执行规律,判断代码要完成的功能。在本程序中,Int64是有符号 64 位整数数据类型,表示值介于 -263到263之间的整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了,所以我们是不可能将程序手动执行完的,带我们任然可以模拟前几次程序执行过程,来判断程序执行规律。
j = 0 hit=1 hit1=0 hit2=-1
j = 1 hit=2 hit1=0 hit2=1
j = 2 hit=3 hit1=0 hit2=1 break
比较 hit!=2
j = 0 hit=0 hit1=-1 hit2=-1
j = 1 hit=1 hit1=1 hit2=-1
j = 2 hit=2 hit1=1 hit2=2
j = 3 hit=3 hit1=1 hit2=2 break
比较 hit!=2
j = 0 hit=1 hit1=0 hit2=-1
j = 1 hit=1 hit1=0 hit2=-1
j = 2 hit=2 hit1=0 hit2=2
j = 3 hit=3 hit1=0 hit2=2 break
比较 hit!=2
j = 0 hit=0 hit1=-1 hit2=-1
j = 1 hit=1 hit1=1 hit2=-1
j = 2 hit=1 hit1=1 hit2=-1
j = 3 hit=2 hit1=1 hit2=3
j = 4 hit=3 hit1=1 hit2=3 break
比较 hit!=2
我们还可以继续运行下去,但是到这,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程序输出条件 (hit == 2)&& (hit1+1==hit2) 中 hit1+1==hit 是要在 rg 数组中找到相邻的两个数,而 hit == 2 则要求这两个数可以同时被 i 整除。rg 中存储的是 2 ~ 31 。所以程序的最终目的是: 找出一个数 i,i 不能被 2~31 中相邻的两个数整除,但可以被其余28个数整除。
问题1:这个程序要找的是符合什么条件的数?
找出一个数 i,i 不能被 2~31 中相邻的两个数整除,但可以被其余28个数整除。
问题2:这样的数存在么?符合这一条件的最小的数是什么?
数学不好,全靠百度,我找到了这一个数:23*33*52*7*11*13*19*23*29*31=2123581660200;其实就是16,17与其它28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问题3:在电脑上运行这一程序,你估计多长时间才能输出第一个结果?时间精确到分钟(电脑:单核CPU 4.0G Hz,内存和硬盘等资源充足)。
算不出来啊。。。。
问题4:在多核电脑上如何提高这一程序的运行效率?
既然是多核电脑,应该可以用多线程的方式将程序分片并行执行,提高运行效率吧。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libaoquan/p/5297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