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今天通过腾讯课堂学习了由王桂林老师主讲的C++,从中也是受益匪浅,坚持从头开始,一点一滴学好C++。
一、C++的背景,也没啥好记的了,这样的介绍还是很多的。
二、C++的地位,C++(包括C)从诞生到现在的几十年里一直保持在前三的位置,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C++仍然会坚挺着
三、应用领域,C++的应用领域十分的广泛,可以这样说,在很多IT领域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四、C++对C的扩展
1.类型的增强,在C++中不能再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把戏了,例如在C语言中虽然const int的值是不能被改变的,但是却可以通过指针操作,改变其中的值,不过这样的操作在C++中是不可以进行的。
2.C++中增加了bool类型,虽然看上去是然并卵(在C中是用0和1表示),这样的操作,完全可以使用枚举(enum)实现
3.真正的枚举(enum),这样说的原因是,虽然C中也有枚举,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即使赋值不再枚举的范围内,但是依然是可以执行的,但是在C++中,枚举的值必须在枚举的范围内
4.在C语言中,表达式是不能被赋值的,但是在C++中某些表达式是可以被赋值的(这个跟运算符的重载有关),例如int a, b=5;(a=b)=100;在C中就是报错的,但是在C++中就能编译通过。
五、输入与输出(cin和cout)
1.cin、cout(类对象)与scanf、sprintf(函数)具有相同的功能
2.如果定义一个数组,在用这两种输入方式进行输入的时候,都是不安全的,不能保证输入的长度,例如 char name[30]; 用cin>>name;或者使用scanf("%s",name);的时候,如果输入的字符长度超过30个,那么程序就会出错,不过可以使用fgets(name, 30, stdin);这样就指定最多只能接收29个字符(第30个为‘\0‘),从而保证了安全性。
3.虽然通过接收指定长度的操作可以保证程序的安全性,但是这样可能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C++就创造了string,如果将char name[30];改成string name;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不用考虑因为输入过长而导致程序崩溃的问题了(其实是有一个长度的,不过那个长度已经很大很大了,可以通过name.max_size(),这个函数查看),不过这个时候只能使用cin>>name进行输入,而不能使用scanf这个函数了。
4.格式输出的问题,在C语言中,用pringf进行格式输出,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达到丰富的显示效果,在C++中想要达到相同的效果(如果是使用cout)那还是比较麻烦的。以下是对比:
对比 | C语言 | C++ |
设置位宽(n) | printf("%nd\n", test); | cout<<setw(n)<<test<<endl; |
左对齐 | printf("%-d\n", test); | cout<<setiosflags(ios::left)<<test<<endl; |
设置小数点右边位数(n) | printf("%.nd\n",test); | cout<<setprecision(n)<<setiosflags(ios::fixed)<<test<<endl; |
六、函数重载
1.重载:通俗的说就是同一个东西,表示不同的意思,这个不同的意思是由当时的语境来决定的(一词多义)
2.重载的规则:函数名相同,函数的参数列表不同(类型、个数、顺序)
3.匹配原则:a.严格匹配,找到则调用 b.如果严格匹配找不到,通过隐式转换寻求一个匹配,找到则调用
其中int在向long 和 double进行隐式转换,double 向int 和 float进行隐式转换的时候会出现二义性(ambiguous)
4.返回值的类型不能作为函数重载的条件
5.函数重载实现的原理:重载的底层进行了轻轧(name mangling)的操作
轻轧操作在定义和调用的时候被使用(要么都轻轧,要么都不要轻轧,所以C的库中都使用了extern "C")
6.操作符的重载(基本实现),例如重载"+"加法,使用operator+(其余的操作跟函数一样)
七、默认参数(default parameters)
1.单个参数,在函数中直接使用默认值就好
2.多个参数,默认从右往左,中间不能跳跃
3.实参的个数+默认的参数>=形参的个数
4.在设计时,如有重载和默认参数发生冲突时应注意避免这样的情况,两者不能并存。
例如:void test_fun(int a, int b=2){printf("fun1");}
void test_fun(int a){printf("fun2");}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调用 test_fun(2);的时候就会出现”二义性"的错误。
注:在只用C++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指针,字符数组,强制类型转换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shadow-pythoner/p/534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