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20135307张嘉琪
printk()和printf()在使用上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前者可以指定一个日志级别。
内核根据这个级别来判断是否在终端上打印消息。
内核把级别比某个特定值低的所有消息显示在终端上。
内核消息都被保存在一个LOGBUFLEN大小的环形队列中。该缓冲区大小可以在编译时通过设置CONFIG_LOGBUFSHIFT进行调整。在单处理器的系统上其默认值是16KB。换句话说,就是内核在同一时间只能保存16KB的内核消息。如果消息队列已经达到最大值,那么如果再有printk()调用时,新消息将覆盖队列中的老消息。这个记录缓冲区之所以称为环形是因为它的读写都是按照环形队列方式进行操作的。
使用环形队列有许多好处。由于同时读写环形缓冲区时,其同步问题很容易解决,所以即使在中断上下文中也可以方便地使用printfk()。此外,它使记录维护起来也更容易。如果有大量的消息同时产生,新消息只需覆盖掉旧消息即可。在某个问题引发大量消息的时候。记录只会覆盖掉它本身,而不会因为失控而消耗掉大量内存。而环形缓冲区的唯一缺点——可能会丢失消息但是与简单性和健壮性的好处相比这点代价是值得的。
oops是内核告知用户有不行法神最常用的方式。
oops中包含的重要信息对于所有体系结构都是完全相同的:寄存器上下文和回溯线索。
回溯线索显示了导致错误发生的函数调用链。这样我们就可以观察究竟发生了什么:机器处于空闲状态,正在执行idle循环,由cpuidle()循环调用defaultidle()。此时定时器中断产生了,它引起了对定时器的处理,tulip_timer()这个定时器处理函数被调用,而就是它引用了空指针。甚至可以通过偏移量找出导致问题的语句。
一些内核调用可以用来方便标记bug方便标记bug提供断言并输出信息。最常用的两个是BUG()和些声明BUG_ON()。当被调用的时候,它们会引发oops,导致栈的回溯和错误信息的打印。大部分体系结构把BUG()和BUG_ON()定义成某种会导致oops跟硬件的体系结构是相关的非法操作,这样自然会产生需要的oops。可以把这些调用当做断言使用,想要断言某种情况不该发生。
18.7 神奇的系统请求键
系统请求键功能可以通过定义CONFIGMAGICSYSRQ配置选项来启用。
当该功能被启用的时候,无论内核处于什么状态,都可以通过特殊的组合键跟内核进行通信。这种功能可以让你在面对一台奄奄一息的系统时能完成一些有用的工作。除了配置选项以外,还要通过一个sysctl用来标记该特性的开或关。
需要启用它时使用如下命令:echo 1> /proc/sys/kernel/sysrq
。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Juliet5307/p/5354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