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图论中,用来求最短路的方法有很多,适用范围和时间复杂度也各不相同。
本文主要介绍的算法的代码主要来源如下:
它们的使用限制和运行时间如下:
Dijkstra: 不含负权。运行时间依赖于优先队列的实现,如 O((∣V∣+∣E∣)log∣V∣)O((∣V∣+∣E∣)log∣V∣)
SPFA: 无限制。运行时间O(k?∣E∣) (k?∣V∣)O(k?∣E∣) (k?∣V∣)
Bellman-Ford:无限制。运行时间O(∣V∣?∣E∣)O(∣V∣?∣E∣)
ASP: 无圈。运行时间O(∣V∣+∣E∣)O(∣V∣+∣E∣)
Floyd-Warshall: 无限制。运行时间O(∣V∣3)
其中 1~4 均为单源最短路径 (Single Source Shortest Paths) 算法; 5 为全源最短路径 (All Pairs Shortest Paths) 算法。顺便说一句,为什么没有点对点的最短路径?如果我们只需要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不是比计算一个起点任意终点更节省时间么?答案还真不是,目前还没有发现比算从源点到所有点更快的算法。
本文中,前四个算法的图都采用邻接表表示法,如下:
struct Edge { int from; int to; int weight; Edge(int f, int t, int w):from(f), to(t), weight(w) {} }; int num_nodes; int num_edges; vector<Edge> edges; vector<int> G[max_nodes]; // 每个节点出发的边编号 int p[max_nodes]; // 当前节点单源最短路中的上一条边 int d[max_nodes]; // 单源最短路径长
Dijkstra 方法依据其优先队列的实现不同,可以写成几种时间复杂度不同的算法。它是图论-最短路中最经典、常见的算法。关于这个方法,网上有许多分析,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算法概论》中的讲解。为了理解 Dijkstra 方法,首先回顾一下无权最短路的算法。无权最短路算法基于 BFS,每次从源点向外扩展一层,并且给扩展到的顶点标明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最短路的长。我们完全可以仿照这个思路,把带权图最短路问题规约到无权图最短路问题——只要把长度大于 1 的边填充进一些「虚顶点」即可。如下图所示。
这个办法虽然可行,但是显然效率很低。不过,Dijkstra 方法EC,EB,ED分别出发,经过一系列「虚节点」,依次到达D,B,C 。为了不在虚节点处浪费时间,出发之前,我们设定三个闹钟,时间分别为4,3,2提醒我们预计在这些时刻会有重要的事情发生(经过实际节点)。更一般地说,假设现在我们处理到了某个顶点u,和u相邻接的顶点为v1,v2,…,vn,它们和uu的距离为d1,d2,…,dn。我们为v1,v2,…,vn各设定一个闹钟。如果还没有设定闹钟,那么设定为d
;如果设定的时间比d晚,那么重新设定为d(此时我们沿着这条路比之前的某一条路会提前赶到)。每次闹钟响起,都说明可能经过了实际节点,我们都会更新这些信息,直到不存在任何闹钟。综上所述,也就是随着 BFS 的进行,我们一旦发现更近的路径,就立即更新路径长,直到处理完最后(最远)的一个顶点。由此可见,由于上述「虚顶点」并非我们关心的实际顶点,因此 Dijkstra 方法的处理方式为:直接跳过了它们。
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闹钟的管理。闹钟一定是从早到晚按顺序响起的,然而我们设闹钟的顺序却不一定按照时间升序,因此需要一个优先队列来管理。Dijkstra 方法实现的效率严重依赖于优先队列的实现。一个使用标准库容器适配器 priority_queue
的算法版本如下:
typedef pair<int, int> HeapNode; void Dijkstra(int s) { priority_queue< HeapNode, vector<HeapNode>, greater<HeapNode> > Q; for (int i=0; i<num_nodes; ++i) d[i] = __inf; d[s] = 0; Q.push(make_pair(0, s)); while (!Q.empty()) { pair<int, int> N = Q.top(); Q.pop(); int u = N.second; if (N.first != d[u]) continue; for (int i=0; i<G[u].size(); ++i) { Edge &e = edges[G[u][i]]; if (d[e.to] > d[u] + e.weight) { d[e.to] = d[u] + e.weight; p[e.to] = G[u][i]; Q.push(make_pair(d[e.to], e.to)); } } } }
Dijkstra 方法的本质是进行一系列如下的更新操作:
然而,如果边权含有负值,那么 Dijkstra 方法将不再适用。原因解释如下。
假设最终的最短路径为:
不难看出,如果按照
因此,为了求出负权图的最短路径,我们需要保证一个合理的更新序列。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最终的最短路径!因此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更新所有的边,每条边都更新∣V∣?1次。由于多余的更新操作总是无害的,因此算法(几乎)可以正确运行。等等,为什么是∣V∣?1次?这是由于,任何含有∣V∣个顶点的图两个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最多含有∣V∣?1条边。这意味着最短路不会包含环。理由是,如果是负环,最短路不存在;如果是正环,去掉后变短;如果是零环,去掉后不变。
算法实现中唯一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负值圈 (negative-cost cycle)。负值圈指的是,权值总和为负的圈。如果存在这种圈,我们可以在里面滞留任意长而不断减小最短路径长,因此这种情况下最短路径可能是不存在的,可能使程序陷入无限循环。好在,本文介绍的几种算法都可以判断负值圈是否存在。对于
Bellman-Ford 算法来说,判断负值圈存在的方法是:在
Bellman-Ford 算法的代码如下:
bool Bellman_Ford(int s) { for (int i=0; i<num_nodes; ++i) d[i] = __inf; d[s] = 0; for (int i=0; i<num_nodes; ++i) { bool changed = false; for (int e=0; e<num_edges; ++e) { if (d[edges[e].to] > d[edges[e].from] + edges[e].weight && d[edges[e].from] != __inf) { d[edges[e].to] = d[edges[e].from] + edges[e].weight; p[edges[e].to] = e; changed = true; } } if (!changed) return true; if (i == num_nodes && changed) return false; } return false; // 程序应该永远不会执行到这里 }
注记:
false
。否则,仅在给定源点可以达到负值圈时才返回 false
。
看来,Bellman-Ford 算法多少有些浪费。这里介绍的
SPFA 可以算作是 Bellman-Ford 的队列改进版。在 Dijkstra 方法中,随着 BFS 的进行,最短路一点一点地「生长」。然而如果存在负权,我们的算法必须允许「绕回去」的情况发生。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在某些时候撤销已经形成的最短路。同时,我们还要改变
Bellman-Ford 算法盲目更新的特点,只更新有用的节点。SPFA 中,一开始,我们把源点 s放入队列中,然后每次循环让一个顶点u出队,找出所有与u邻接的顶点v,更新最短路,并当v不在队列里时将它入队。循环直到队列为空(没有需要更新的顶点)。
可以显示出 SPFA 和 Bellman-Ford 算法相比的一个重大改进的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图为一条链的情形。
容易看出,如果存在负值圈,这个算法将无限循环下去。因此需要一个机制来确保算法得以中止。由于最短路最长只含有∣V∣?1条边,因此如果任何一个顶点已经出队∣V∣+1次,算法停止运行。
SPFA 的代码如下:
bool in_queue[max_nodes]; int cnt[max_nodes]; bool SPFA(int s) { int u; queue<int> Q; memset(in_queue, 0, sizeof(in_queue)); memset(cnt, 0, sizeof(cnt)); for (int i=0; i<num_nodes; ++i) d[i] = __inf; d[s] = 0; in_queue[s] = true; Q.push(s); while (!Q.empty()) { in_queue[u=Q.front()] = false; Q.pop(); for (int i=0; i<G[u].size(); ++i) { Edge &e = edges[G[u][i]]; if (d[e.to] > d[u] + e.weight) { d[e.to] = d[u] + e.weight; p[e.to] = G[u][i]; if (!in_queue[e.to]) { Q.push(e.to); in_queue[e.to] = true; if (++cnt[e.to] > num_nodes) return false; } } } } return true; }
我们已经给出 SPFA 的运行时间为
如果图是无圈的(acyclic)(或称为有向无环图,DAG),那么情况就变的容易了。我们可以构造一个拓扑升序序列,由拓扑排序的性质,无圈图的任意路径中,顶点都是沿着「拓扑升序序列」排列的,因此我们只需要按照这个序列执行更新操作即可。显然,这样可以在线性时间内解决问题。
实现上,拓扑排序和更新可以一趟完成。这种算法的代码如下:
int indegree[max_nodes]; void asp(int s) { queue<int> Q; for (int i=0; i<num_nodes; ++i) { d[i] = __inf; indegree[i] = 0; } for (int i=0; i<num_edges; ++i) ++indegree[edges[i].to]; for (int i=0; i<num_nodes; ++i) if (indegree[i] == 0) Q.push(i); d[s] = 0; while (!Q.empty()) { int w = Q.front(); Q.pop(); for (int i=0; i<G[w].size(); ++i) { if (d[edges[G[w][i]].to] > d[w] + edges[G[w][i]].weight && d[w] != __inf) { d[edges[G[w][i]].to] = d[w] + edges[G[w][i]].weight; p[edges[G[w][i]].to] = G[w][i]; } if (--indegree[edges[G[w][i]].to] == 0) Q.push(edges[G[w][i]].to); } } } Floyd-Warshall
与前面四种不同,Floyd-Warshall 算法是所谓的「全源最短路径」,也就是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它并不是对单源最短路径
Floyd-Warshall 算法如下:
int dist[max_nodes][max_nodes]; // 记录路径长 int path[max_nodes][max_nodes]; // 记录实际路径 bool Floyd_Warshall() { for (int i=0; i<num_nodes; ++i) for (int j=0; j<num_nodes; ++j) path[i][j] = j; for (int k=0; k<num_nodes; ++k) { for (int i=0; i<num_nodes; ++i) { for (int j=0; j<num_nodes; ++j) { if (dist[i][j] > dist[i][k] + dist[k][j] && dist[i][k] != __inf && dist[k][j] != __inf) { dist[i][j] = dist[i][k] + dist[k][j]; path[i][j] = path[i][k]; if (i == j && dist[i][j] < 0) return false; } } } } return true; }
其中 dist
数组应初始化为邻接矩阵。需要提醒的是, dist[i][i]
实际上表示「从顶点
i 绕一圈再回来的最短路径」,因此图存在负环当且仅当 dist[i][i]<0。初始化时, dist[i][i]
可以初始化为0
,也可以初始化为
显示实际路径实际上非常简单。利用前四个算法提供的 int *p
,还原实际路径的一个方法如下:
void printpath(int from, int to, bool firstcall = true) { if (from == to) { printf("%d", from); return; } if (p[to] == -1) return; if (firstcall) printf("%d ->", from); int v = edges[p[to]].from; if (v == from) { if (firstcall) printf(" %d", to); return; } printpath(from, v, false); printf(" %d ->", v+1); if (firstcall) printf(" %d", to); <span style="font-size:14px;">}</span>利用 Floyd-Warshall 算法提供的
int
**path
,还原实际路径的一个方法如下:void showpath(int from, int to) { int c = from; printf("%d -> %d:(%2d) %d", from, to, dist[from][to], from); while (c != to) { printf(" -> %d", path[c][to]); c = path[c][to]; } printf("\n"); }
带权最短路 Dijkstra, SPFA, Bellman-Ford, ASP, Floyd-Warshall 算法分析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tham_/article/details/5117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