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编程语言 > 详细

java多线程学习总结

时间:2016-05-03 18:14:43      阅读:25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一)多线程的基本知识

进程和线程的区别

进程: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代码和数据空间(进程上下文),进程间的切换会有较大的开销,一个进程包含1--n个线程。

线程:同一类线程共享代码和数据空间,每个线程有独立的运行栈和程序计数器(PC),线程切换开销小。

  线程和进程一样分为五个阶段:创建、就绪、运行、阻塞、终止。

  多进程是指操作系统能同时运行多个任务(程序)。

  多线程是指在同一程序中有多个顺序流在执行。

java中多线程实现

java中要想实现多线程,有两种手段,一种是继续Thread类,另外一种是实现Runable接口。

扩展java.lang.Thread类

package com.multithread.learning;
/**
 *@functon 多线程学习
 *@author peachli
 *@time 2016.05.03
 */
class Thread1 extends Thread{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Thread1(String name) {
       this.name=name;
    }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name + "运行  :  " + i);
            try {
                sleep((int) Math.random() * 1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1 mTh1=new Thread1("A");
		Thread1 mTh2=new Thread1("B");
		mTh1.start();
		mTh2.start();

	}

}
输出:

A运行  :  0
B运行  :  0
A运行  :  1
A运行  :  2
A运行  :  3
A运行  :  4
B运行  :  1
B运行  :  2
B运行  :  3
B运行  :  4

再运行一下:

A运行  :  0
B运行  :  0
B运行  :  1
B运行  :  2
B运行  :  3
B运行  :  4
A运行  :  1
A运行  :  2
A运行  :  3
A运行  :  4
说明:
程序启动运行main时候,java虚拟机启动一个进程,主线程main在main()调用时候被创建。随着调用MitiSay的两个对象的start方法,另外两个线程也启动了,这样,整个应用就在多线程下运行。
 
注意:start()方法的调用后并不是立即执行多线程代码,而是使得该线程变为可运行态(Runnable),什么时候运行是由操作系统决定的。
从程序运行的结果可以发现,多线程程序是乱序执行。因此,只有乱序执行的代码才有必要设计为多线程。
Thread.sleep()方法调用目的是不让当前线程独自霸占该进程所获取的CPU资源,以留出一定时间给其他线程执行的机会。
实际上所有的多线程代码执行顺序都是不确定的,每次执行的结果都是随机的。

但是start方法重复调用的话,会出现java.lang.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异常。

		Thread1 mTh1=new Thread1("A");
		Thread1 mTh2=mTh1;
		mTh1.start();
		mTh2.start();

输出: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at java.lang.Thread.start(Unknown Source)
    at com.multithread.learning.Main.main(Main.java:31)

A运行  :  0
A运行  :  1
A运行  :  2
A运行  :  3
A运行  :  4

实现java.lang.Runnable接口

/**
 *@functon 多线程学习
 *@author peachli
 *@time 2016.05.03
 */
package com.multithread.runnable;
class Thread2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Thread2(String name) {
		this.name=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name + "运行  :  " + i);
	            try {
	            	Thread.sleep((int) Math.random() * 1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Thread(new Thread2("C")).start();
		new Thread(new Thread2("D")).start();
	}

}
输出:

C运行  :  0
D运行  :  0
D运行  :  1
C运行  :  1
D运行  :  2
C运行  :  2
D运行  :  3
C运行  :  3
D运行  :  4
C运行  :  4

说明:
Thread2类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使得该类有了多线程类的特征。run()方法是多线程程序的一个约定。所有的多线程代码都在run方法里面。Thread类实际上也是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类。
在启动的多线程的时候,需要先通过Thread类的构造方法Thread(Runnable target) 构造出对象,然后调用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来运行多线程代码。
实际上所有的多线程代码都是通过运行Thread的start()方法来运行的。因此,不管是扩展Thread类还是实现Runnable接口来实现多线程,最终还是通过Thread的对象的API来控制线程的,熟悉Thread类的API是进行多线程编程的基础。

Thread和Runnable的区别

如果一个类继承Thread,则不适合资源共享。但是如果实现了Runable接口的话,则很容易的实现资源共享。

package com.multithread.learning;
/**
 *@functon 多线程学习,继承Thread,资源不能共享
 *@author 林炳文
 *@time 2015.3.9
 */
class Thread1 extends Thread{
	private int count=5;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Thread1(String name) {
       this.name=name;
    }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name + "运行  count= " + count--);
            try {
                sleep((int) Math.random() * 1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1 mTh1=new Thread1("A");
		Thread1 mTh2=new Thread1("B");
		mTh1.start();
		mTh2.start();

	}

}

输出:

B运行  count= 5
A运行  count= 5
B运行  count= 4
B运行  count= 3
B运行  count= 2
B运行  count= 1
A运行  count= 4
A运行  count= 3
A运行  count= 2
A运行  count= 1

从上面可以看出,不同的线程之间count是不同的,这对于卖票系统来说就会有很大的问题,当然,这里可以用同步来作。这里我们用Runnable来做下看看

/**
 *@functon 多线程学习 继承runnable,资源能共享
 *@author 林炳文
 *@time 2015.3.9
 */
package com.multithread.runnable;
class Thread2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int count=15;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运行  count= " + count--);
	            try {
	            	Thread.sleep((int) Math.random() * 1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2 my = new Thread2();
	        new Thread(my, "C").start();//同一个mt,但是在Thread中就不可以,如果用同一个实例化对象mt,就会出现异常   
	        new Thread(my, "D").start();
	        new Thread(my, "E").start();
	}

}

输出:

C运行  count= 15
D运行  count= 14
E运行  count= 13
D运行  count= 12
D运行  count= 10
D运行  count= 9
D运行  count= 8
C运行  count= 11
E运行  count= 12
C运行  count= 7
E运行  count= 6
C运行  count= 5
E运行  count= 4
C运行  count= 3
E运行  count= 2

这里要注意每个线程都是用同一个实例化对象,如果不是同一个,效果就和上面的一样了!

总结:

实现Runnable接口比继承Thread类所具有的优势:

1):适合多个相同的程序代码的线程去处理同一个资源

2):可以避免java中的单继承的限制

3):增加程序的健壮性,代码可以被多个线程共享,代码和数据独立

提醒一下大家:main方法其实也是一个线程。在java中所以的线程都是同时启动的,至于什么时候,哪个先执行,完全看谁先得到CPU的资源。

java中,每次程序运行至少启动2个线程。一个是main线程,一个是垃圾收集线程。因为每当使用java命令执行一个类的时候,实际上都会启动一个JVM,每一个jVM实习在就是在操作系统中启动了一个进程。

线程状态转换


技术分享

1、新建状态(New):新创建了一个线程对象。
2、就绪状态(Runnable):线程对象创建后,其他线程调用了该对象的start()方法。该状态的线程位于可运行线程池中,变得可运行,等待获取CPU的使用权。
3、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的线程获取了CPU,执行程序代码。
4、阻塞状态(Blocked):阻塞状态是线程因为某种原因放弃CPU使用权,暂时停止运行。直到线程进入就绪状态,才有机会转到运行状态。阻塞的情况分三种:
(一)、等待阻塞:运行的线程执行wait()方法,JVM会把该线程放入等待池中。
(二)、同步阻塞:运行的线程在获取对象的同步锁时,若该同步锁被别的线程占用,则JVM会把该线程放入锁池中。
(三)、其他阻塞:运行的线程执行sleep()或join()方法,或者发出了I/O请求时,JVM会把该线程置为阻塞状态。当sleep()状态超时、join()等待线程终止或者超时、或者I/O处理完毕时,线程重新转入就绪状态。
5、死亡状态(Dead):线程执行完了或者因异常退出了run()方法,该线程结束生命周期。

线程调度

调整线程优先级:

Java线程有优先级,优先级高的线程会获得较多的运行机会。

Java线程的优先级用整数表示,取值范围是1~10,Thread类有以下三个静态常量:
static int MAX_PRIORITY
          线程可以具有的最高优先级,取值为10。
static int MIN_PRIORITY
          线程可以具有的最低优先级,取值为1。
static int NORM_PRIORITY
          分配给线程的默认优先级,取值为5。 
Thread类的setPriority()和getPriority()方法分别用来设置和获取线程的优先级。

每个线程都有默认的优先级。主线程的默认优先级为Thread.NORM_PRIORITY。
线程的优先级有继承关系,比如A线程中创建了B线程,那么B将和A具有相同的优先级。
JVM提供了10个线程优先级,但与常见的操作系统都不能很好的映射。如果希望程序能移植到各个操作系统中,应该仅仅使用Thread类有以下三个静态常量作为优先级,这样能保证同样的优先级采用了同样的调度方式。
 

线程睡眠:

Thread.sleep(long millis)方法,使线程转到阻塞状态。millis参数设定睡眠的时间,以毫秒为单位。当睡眠结束后,就转为就绪(Runnable)状态。sleep()平台移植性好。
 

线程等待:

Object类中的wait()方法,导致当前的线程等待,直到其他线程调用此对象的 notify() 方法或 notifyAll() 唤醒方法。这个两个唤醒方法也是Object类中的方法,行为等价于调用 wait(0) 一样。
 

线程让步:

Thread.yield() 方法,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对象,把执行机会让给相同或者更高优先级的线程。
 

线程加入:

join()方法,等待其他线程终止。在当前线程中调用另一个线程的join()方法,则当前线程转入阻塞状态,直到另一个进程运行结束,当前线程再由阻塞转为就绪状态。
 

线程唤醒:

Object类中的notify()方法,唤醒在此对象监视器上等待的单个线程。如果所有线程都在此对象上等待,则会选择唤醒其中一个线程。选择是任意性的,并在对实现做出决定时发生。线程通过调用其中一个 wait 方法,在对象的监视器上等待。 直到当前的线程放弃此对象上的锁定,才能继续执行被唤醒的线程。被唤醒的线程将以常规方式与在该对象上主动同步的其他所有线程进行竞争;例如,唤醒的线程在作为锁定此对象的下一个线程方面没有可靠的特权或劣势。类似的方法还有一个notifyAll(),唤醒在此对象监视器上等待的所有线程。
 注意:Thread中suspend()和resume()两个方法在JDK1.5中已经废除,不再介绍。因为有死锁倾向。

常用函数说明

 几个常用的API

这边介绍几个常见而且重要的的线程API,这边JDK文档有更加详细的说明,其实JDK的文档就是个很好的学习资料,常备很重要哦!

方法

说明

start

使线程开始执行,实际上这个方法会调用下面的run这个方法,如果这个线程已经开始执行,则会扔出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sleep

是当前已经运行的线程休眠一段时间。如果当前线程已经被别的线程中断的话,将会扔出InterruptedException,而且interrupted标志也会被清空。这个方法有两个版本,具体参看JDK文档。

run

线程执行的业务逻辑应该在这里实现。

join

等待另外一个线程死亡。如果当前线程已经被别的线程中断的话,将会扔出InterruptedException,而且interrupted标志也会被清空。

yield

使当前线程临时的中断执行,来允许其他线程可以执行,因为Java的线程模型实际上映射到操作系统的线程模型,所以对于不同的操作系统,这个方法的就有不同的意义。对于非抢占式Operating System,这个方法使得其他线程得到运行的机会,但是对于抢占式的OS,这个方法没有太多的意义。关于这个方法,后边还有更多的介绍。

wait

Wait方法和后边的两个方法都来自Object。看过Java源码的可以知道,这三个方法都是Native方法,使比较直接的和操作系统打交道的方法。

这个方法的作用是让当前线程等待,直到被唤醒或者等待的时间结束。当前线程进入等待队列的时候,会放弃当前所有的资源,所以当前线程必须获得这些对象的Monitor,否则会扔出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关于wait方法的更多,后边会有介绍到。

notify

通知其他线程可以使用资源了。这个方法的使用要求很多,总之需要当前线程获得被调用的notify方法的对象的monitor。比如:

                                                 synchronized (person) {

                                                        person.notify();

                                                 }

其实,获得monitor的方法还有别的,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1.         执行这个对象的一个同步的方法

2.         执行这个对象的同步块

3.         执行一个同步的静态方法

notifyAll

除了通知所有的线程可以准备执行之外,跟上面的方法要求一样。但是只有一个线程会被选择然后执行,这个就跟优先级和其他状态有关系了。

interrupt

中断线程。

这边只是介绍了几个常用的API,但是非常重要,其他的API可以查看JDK的相关文档。但是在操作系统的概念中,很显然,对于一个线程应该还有别的状态,对,确实还有,但是Java在实现的映射的时候,也实现了这些方法,只是不赞成使用,下面的主题将讨论这些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替代方法。


①sleep(long millis): 在指定的毫秒数内让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休眠(暂停执行)

②join():指等待t线程终止。

使用方式。

join是Thread类的一个方法,启动线程后直接调用,即join()的作用是:“等待该线程终止”,这里需要理解的就是该线程是指的主线程等待子线程的终止。也就是在子线程调用了join()方法后面的代码,只有等到子线程结束了才能执行。

Thread t = new AThread(); t.start(); t.join();

为什么要用join()方法

在很多情况下,主线程生成并起动了子线程,如果子线程里要进行大量的耗时的运算,主线程往往将于子线程之前结束,但是如果主线程处理完其他的事务后,需要用到子线程的处理结果,也就是主线程需要等待子线程执行完成之后再结束,这个时候就要用到join()方法了。

不加join。
/**
 *@functon 多线程学习,join
 *@author 林炳文
 *@time 2015.3.9
 */
package com.multithread.join;
class Thread1 extends Thread{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Thread1(String name) {
    	super(name);
       this.name=nam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线程运行开始!");
        for (int i = 0;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子线程"+name + "运行 : " + i);
            try {
                sleep((int) Math.random() * 1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线程运行结束!");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主线程运行开始!");
		Thread1 mTh1=new Thread1("A");
		Thread1 mTh2=new Thread1("B");
		mTh1.start();
		mTh2.start();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主线程运行结束!");

	}

}



输出结果:
main主线程运行开始!
main主线程运行结束!
B 线程运行开始!
子线程B运行 : 0
A 线程运行开始!
子线程A运行 : 0
子线程B运行 : 1
子线程A运行 : 1
子线程A运行 : 2
子线程A运行 : 3
子线程A运行 : 4
A 线程运行结束!
子线程B运行 : 2
子线程B运行 : 3
子线程B运行 : 4
B 线程运行结束!
发现主线程比子线程早结束

加join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主线程运行开始!");
		Thread1 mTh1=new Thread1("A");
		Thread1 mTh2=new Thread1("B");
		mTh1.start();
		mTh2.start();
		try {
			mTh1.join();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try {
			mTh2.join();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主线程运行结束!");

	}

}

运行结果:
main主线程运行开始!
A 线程运行开始!
子线程A运行 : 0
B 线程运行开始!
子线程B运行 : 0
子线程A运行 : 1
子线程B运行 : 1
子线程A运行 : 2
子线程B运行 : 2
子线程A运行 : 3
子线程B运行 : 3
子线程A运行 : 4
子线程B运行 : 4
A 线程运行结束!
主线程一定会等子线程都结束了才结束

③yield():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对象,并执行其他线程。
        Thread.yield()方法作用是: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对象,并执行其他线程。
         yield()应该做的是让当前运行线程回到可运行状态,以允许具有相同优先级的其他线程获得运行机会。因此,使用yield()的目的是让相同优先级的线程之间能适当的轮转执行。但是,实际中无法保证yield()达到让步目的,因为让步的线程还有可能被线程调度程序再次选中。
 
结论:yield()从未导致线程转到等待/睡眠/阻塞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yield()将导致线程从运行状态转到可运行状态,但有可能没有效果。可看上面的图。
/**
 *@functon 多线程学习 yield
 *@author 林炳文
 *@time 2015.3.9
 */
package com.multithread.yield;
class ThreadYield extends Thread{
    public ThreadYield(String name) {
        super(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1; i <= 50; i++) {
            System.out.println("" + this.getName() + "-----" + i);
            // 当i为30时,该线程就会把CPU时间让掉,让其他或者自己的线程执行(也就是谁先抢到谁执行)
            if (i ==30) {
                this.yield();
            }
        }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Yield yt1 = new ThreadYield("张三");
    	ThreadYield yt2 = new ThreadYield("李四");
        yt1.start();
        yt2.start();
	}

}

运行结果:

第一种情况:李四(线程)当执行到30时会CPU时间让掉,这时张三(线程)抢到CPU时间并执行。

第二种情况:李四(线程)当执行到30时会CPU时间让掉,这时李四(线程)抢到CPU时间并执行。

sleep()和yield()的区别

        sleep()和yield()的区别):sleep()使当前线程进入停滞状态,所以执行sleep()的线程在指定的时间内肯定不会被执行;yield()只是使当前线程重新回到可执行状态,所以执行yield()的线程有可能在进入到可执行状态后马上又被执行。
        sleep 方法使当前运行中的线程睡眼一段时间,进入不可运行状态,这段时间的长短是由程序设定的,yield 方法使当前线程让出 CPU 占有权,但让出的时间是不可设定的。实际上,yield()方法对应了如下操作:先检测当前是否有相同优先级的线程处于同可运行状态,如有,则把 CPU  的占有权交给此线程,否则,继续运行原来的线程。所以yield()方法称为“退让”,它把运行机会让给了同等优先级的其他线程
       另外,sleep 方法允许较低优先级的线程获得运行机会,但 yield()  方法执行时,当前线程仍处在可运行状态,所以,不可能让出较低优先级的线程些时获得 CPU 占有权。在一个运行系统中,如果较高优先级的线程没有调用 sleep 方法,又没有受到 I\O 阻塞,那么,较低优先级线程只能等待所有较高优先级的线程运行结束,才有机会运行。 

④setPriority(): 更改线程的优先级。

    MIN_PRIORITY = 1
       NORM_PRIORITY = 5
           MAX_PRIORITY = 10

用法:
Thread4 t1 = new Thread4("t1");
Thread4 t2 = new Thread4("t2");
t1.setPriority(Thread.MAX_PRIORITY);
t2.setPriority(Thread.MIN_PRIORITY);

⑤interrupt():中断某个线程,这种结束方式比较粗暴,如果t线程打开了某个资源还没来得及关闭也就是run方法还没有执行完就强制结束线程,会导致资源无法关闭

  要想结束进程最好的办法就是用sleep()函数的例子程序里那样,在线程类里面用以个boolean型变量来控制run()方法什么时候结束,run()方法一结束,该线程也就结束了。

⑥wait()

Obj.wait(),与Obj.notify()必须要与synchronized(Obj)一起使用,也就是wait,与notify是针对已经获取了Obj锁进行操作,从语法角度来说就是Obj.wait(),Obj.notify必须在synchronized(Obj){...}语句块内。从功能上来说wait就是说线程在获取对象锁后,主动释放对象锁,同时本线程休眠。直到有其它线程调用对象的notify()唤醒该线程,才能继续获取对象锁,并继续执行。相应的notify()就是对对象锁的唤醒操作。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notify()调用后,并不是马上就释放对象锁的,而是在相应的synchronized(){}语句块执行结束,自动释放锁后,JVM会在wait()对象锁的线程中随机选取一线程,赋予其对象锁,唤醒线程,继续执行。这样就提供了在线程间同步、唤醒的操作。Thread.sleep()与Object.wait()二者都可以暂停当前线程,释放CPU控制权,主要的区别在于Object.wait()在释放CPU同时,释放了对象锁的控制。

    单单在概念上理解清楚了还不够,需要在实际的例子中进行测试才能更好的理解。对Object.wait(),Object.notify()的应用最经典的例子,应该是三线程打印ABC的问题了吧,这是一道比较经典的面试题,题目要求如下:

    建立三个线程,A线程打印10次A,B线程打印10次B,C线程打印10次C,要求线程同时运行,交替打印10次ABC。这个问题用Object的wait(),notify()就可以很方便的解决。代码如下:

/**
 * wait用法
 * @author DreamSea 
 * @time 2015.3.9 
 */
package com.multithread.wait;
public class MyThreadPrinter2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Object prev;   
    private Object self;   
  
    private MyThreadPrinter2(String name, Object prev, Object self) {   
        this.name = name;   
        this.prev = prev;   
        this.self = self;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nt count = 10;   
        while (count > 0) {   
            synchronized (prev) {   
                synchronized (self) {   
                    System.out.print(name);   
                    count--;  
                    
                    self.notify();   
                }   
                try {   
                    prev.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Object a = new Object();   
        Object b = new Object();   
        Object c = new Object();   
        MyThreadPrinter2 pa = new MyThreadPrinter2("A", c, a);   
        MyThreadPrinter2 pb = new MyThreadPrinter2("B", a, b);   
        MyThreadPrinter2 pc = new MyThreadPrinter2("C", b, c);   
           
           
        new Thread(pa).start();
        Thread.sleep(100);  //确保按顺序A、B、C执行
        new Thread(pb).start();
        Thread.sleep(100);  
        new Thread(pc).start();   
        Thread.sleep(100);  
        }   
}  


输出结果:

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

     先来解释一下其整体思路,从大的方向上来讲,该问题为三线程间的同步唤醒操作,主要的目的就是ThreadA->ThreadB->ThreadC->ThreadA循环执行三个线程。为了控制线程执行的顺序,那么就必须要确定唤醒、等待的顺序,所以每一个线程必须同时持有两个对象锁,才能继续执行。一个对象锁是prev,就是前一个线程所持有的对象锁。还有一个就是自身对象锁。主要的思想就是,为了控制执行的顺序,必须要先持有prev锁,也就前一个线程要释放自身对象锁,再去申请自身对象锁,两者兼备时打印,之后首先调用self.notify()释放自身对象锁,唤醒下一个等待线程,再调用prev.wait()释放prev对象锁,终止当前线程,等待循环结束后再次被唤醒。运行上述代码,可以发现三个线程循环打印ABC,共10次。程序运行的主要过程就是A线程最先运行,持有C,A对象锁,后释放A,C锁,唤醒B。线程B等待A锁,再申请B锁,后打印B,再释放B,A锁,唤醒C,线程C等待B锁,再申请C锁,后打印C,再释放C,B锁,唤醒A。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你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有问题,就是初始条件,三个线程按照A,B,C的顺序来启动,按照前面的思考,A唤醒B,B唤醒C,C再唤醒A。但是这种假设依赖于JVM中线程调度、执行的顺序。

wait和sleep区别

共同点: 
1. 他们都是在多线程的环境下,都可以在程序的调用处阻塞指定的毫秒数,并返回。 
2. wait()和sleep()都可以通过interrupt()方法 打断线程的暂停状态 ,从而使线程立刻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 
   如果线程A希望立即结束线程B,则可以对线程B对应的Thread实例调用interrupt方法。如果此刻线程B正在wait/sleep /join,则线程B会立刻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在catch() {} 中直接return即可安全地结束线程。 
   需要注意的是,InterruptedException是线程自己从内部抛出的,并不是interrupt()方法抛出的。对某一线程调用 interrupt()时,如果该线程正在执行普通的代码,那么该线程根本就不会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但是,一旦该线程进入到 wait()/sleep()/join()后,就会立刻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 。 
不同点: 
1. Thread类的方法:sleep(),yield()等 
   Object的方法:wait()和notify()等 
2. 每个对象都有一个锁来控制同步访问。Synchronized关键字可以和对象的锁交互,来实现线程的同步。 
   sleep方法没有释放锁,而wait方法释放了锁,使得其他线程可以使用同步控制块或者方法。 
3. wait,notify和notifyAll只能在同步控制方法或者同步控制块里面使用,而sleep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 
4. sleep必须捕获异常,而wait,notify和notifyAll不需要捕获异常
所以sleep()和wait()方法的最大区别是:
    sleep()睡眠时,保持对象锁,仍然占有该锁;
    而wait()睡眠时,释放对象锁。
  但是wait()和sleep()都可以通过interrupt()方法打断线程的暂停状态,从而使线程立刻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但不建议使用该方法)。

sleep()方法

sleep()使当前线程进入停滞状态(阻塞当前线程),让出CUP的使用、目的是不让当前线程独自霸占该进程所获的CPU资源,以留一定时间给其他线程执行的机会;
   sleep()是Thread类的Static(静态)的方法;因此他不能改变对象的机锁,所以当在一个Synchronized块中调用Sleep()方法是,线程虽然休眠了,但是对象的机锁并木有被释放,其他线程无法访问这个对象(即使睡着也持有对象锁)。
  在sleep()休眠时间期满后,该线程不一定会立即执行,这是因为其它线程可能正在运行而且没有被调度为放弃执行,除非此线程具有更高的优先级。 

wait()方法

wait()方法是Object类里的方法;当一个线程执行到wait()方法时,它就进入到一个和该对象相关的等待池中,同时失去(释放)了对象的机锁(暂时失去机锁,wait(long timeout)超时时间到后还需要返还对象锁);其他线程可以访问;
  wait()使用notify或者notifyAlll或者指定睡眠时间来唤醒当前等待池中的线程。
  wiat()必须放在synchronized block中,否则会在program runtime时扔出”java.lang.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异常。

常见线程名词解释

主线程:JVM调用程序main()所产生的线程。
当前线程:这个是容易混淆的概念。一般指通过Thread.currentThread()来获取的进程。
后台线程:指为其他线程提供服务的线程,也称为守护线程。JVM的垃圾回收线程就是一个后台线程。用户线程和守护线程的区别在于,是否等待主线程依赖于主线程结束而结束
前台线程:是指接受后台线程服务的线程,其实前台后台线程是联系在一起,就像傀儡和幕后操纵者一样的关系。傀儡是前台线程、幕后操纵者是后台线程。由前台线程创建的线程默认也是前台线程。可以通过isDaemon()和setDaemon()方法来判断和设置一个线程是否为后台线程。
线程类的一些常用方法: 

  sleep(): 强迫一个线程睡眠N毫秒。 
  isAlive(): 判断一个线程是否存活。 
  join(): 等待线程终止。 
  activeCount(): 程序中活跃的线程数。 
  enumerate(): 枚举程序中的线程。 
    currentThread(): 得到当前线程。 
  isDaemon(): 一个线程是否为守护线程。 
  setDaemon(): 设置一个线程为守护线程。(用户线程和守护线程的区别在于,是否等待主线程依赖于主线程结束而结束) 
  setName(): 为线程设置一个名称。 
  wait(): 强迫一个线程等待。 
  notify(): 通知一个线程继续运行。 
  setPriority(): 设置一个线程的优先级。


线程同步

1、synchronized关键字的作用域有二种: 
1)是某个对象实例内,synchronized aMethod(){}可以防止多个线程同时访问这个对象的synchronized方法(如果一个对象有多个synchronized方法,只要一个线程访问了其中的一个synchronized方法,其它线程不能同时访问这个对象中任何一个synchronized方法)。这时,不同的对象实例的synchronized方法是不相干扰的。也就是说,其它线程照样可以同时访问相同类的另一个对象实例中的synchronized方法; 
2)是某个类的范围,synchronized static aStaticMethod{}防止多个线程同时访问这个类中的synchronized static 方法。它可以对类的所有对象实例起作用。 

2、除了方法前用synchronized关键字,synchronized关键字还可以用于方法中的某个区块中,表示只对这个区块的资源实行互斥访问。用法是: synchronized(this){/*区块*/},它的作用域是当前对象; 

3、synchronized关键字是不能继承的,也就是说,基类的方法synchronized f(){} 在继承类中并不自动是synchronized f(){},而是变成了f(){}。继承类需要你显式的指定它的某个方法为synchronized方法; 

Java对多线程的支持与同步机制深受大家的喜爱,似乎看起来使用了synchronized关键字就可以轻松地解决多线程共享数据同步问题。到底如何?――还得对synchronized关键字的作用进行深入了解才可定论。

总的说来,synchronized关键字可以作为函数的修饰符,也可作为函数内的语句,也就是平时说的同步方法和同步语句块。如果再细的分类,synchronized可作用于instance变量、object reference(对象引用)、static函数和class literals(类名称字面常量)身上。

在进一步阐述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几点:

A.无论synchronized关键字加在方法上还是对象上,它取得的锁都是对象,而不是把一段代码或函数当作锁――而且同步方法很可能还会被其他线程的对象访问。

B.每个对象只有一个锁(lock)与之相关联。

C.实现同步是要很大的系统开销作为代价的,甚至可能造成死锁,所以尽量避免无谓的同步控制。

接着来讨论synchronized用到不同地方对代码产生的影响:

 

假设P1、P2是同一个类的不同对象,这个类中定义了以下几种情况的同步块或同步方法,P1、P2就都可以调用它们。

 

1.  把synchronized当作函数修饰符时,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methodAAA()

{

//….

}

这也就是同步方法,那这时synchronized锁定的是哪个对象呢?它锁定的是调用这个同步方法对象。也就是说,当一个对象P1在不同的线程中执行这个同步方法时,它们之间会形成互斥,达到同步的效果。但是这个对象所属的Class所产生的另一对象P2却可以任意调用这个被加了synchronized关键字的方法。

上边的示例代码等同于如下代码:

public void methodAAA()

{

synchronized (this)      //  (1)

{

       //…..

}

}

 (1)处的this指的是什么呢?它指的就是调用这个方法的对象,如P1。可见同步方法实质是将synchronized作用于object reference。――那个拿到了P1对象锁的线程,才可以调用P1的同步方法,而对P2而言,P1这个锁与它毫不相干,程序也可能在这种情形下摆脱同步机制的控制,造成数据混乱:(

2.同步块,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void method3(SomeObject so)

              {

                     synchronized(so)

{

       //…..

}

}

这时,锁就是so这个对象,谁拿到这个锁谁就可以运行它所控制的那段代码。当有一个明确的对象作为锁时,就可以这样写程序,但当没有明确的对象作为锁,只是想让一段代码同步时,可以创建一个特殊的instance变量(它得是一个对象)来充当锁:

class Foo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byte[] lock = new byte[0];  // 特殊的instance变量

    Public void methodA()

{

       synchronized(lock) { //… }

}

//…..

}

注:零长度的byte数组对象创建起来将比任何对象都经济――查看编译后的字节码:生成零长度的byte[]对象只需3条操作码,而Object lock = new Object()则需要7行操作码。

3.将synchronized作用于static 函数,示例代码如下:

      Class Foo

{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void methodAAA()   // 同步的static 函数

{

//….

}

public void methodBBB()

{

       synchronized(Foo.class)   //  class literal(类名称字面常量)

}

       }

   代码中的methodBBB()方法是把class literal作为锁的情况,它和同步的static函数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取得的锁很特别,是当前调用这个方法的对象所属的类(Class,而不再是由这个Class产生的某个具体对象了)。

记得在《Effective Java》一书中看到过将 Foo.class和 P1.getClass()用于作同步锁还不一样,不能用P1.getClass()来达到锁这个Class的目的。P1指的是由Foo类产生的对象。

可以推断:如果一个类中定义了一个synchronized的static函数A,也定义了一个synchronized 的instance函数B,那么这个类的同一对象Obj在多线程中分别访问A和B两个方法时,不会构成同步,因为它们的锁都不一样。A方法的锁是Obj这个对象,而B的锁是Obj所属的那个Class。


1、线程同步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多个线程反问一个资源时对资源的破坏。
2、线程同步方法是通过锁来实现,每个对象都有切仅有一个锁,这个锁与一个特定的对象关联,线程一旦获取了对象锁,其他访问该对象的线程就无法再访问该对象的其他非同步方法。
3、对于静态同步方法,锁是针对这个类的,锁对象是该类的Class对象。静态和非静态方法的锁互不干预。一个线程获得锁,当在一个同步方法中访问另外对象上的同步方法时,会获取这两个对象锁。
4、对于同步,要时刻清醒在哪个对象上同步,这是关键。
5、编写线程安全的类,需要时刻注意对多个线程竞争访问资源的逻辑和安全做出正确的判断,对“原子”操作做出分析,并保证原子操作期间别的线程无法访问竞争资源。
6、当多个线程等待一个对象锁时,没有获取到锁的线程将发生阻塞。
7、死锁是线程间相互等待锁锁造成的,在实际中发生的概率非常的小。真让你写个死锁程序,不一定好使,呵呵。但是,一旦程序发生死锁,程序将死掉。

线程数据传递

在传统的同步开发模式下,当我们调用一个函数时,通过这个函数的参数将数据传入,并通过这个函数的返回值来返回最终的计算结果。但在多线程的异步开发模式下,数据的传递和返回和同步开发模式有很大的区别。由于线程的运行和结束是不可预料的,因此,在传递和返回数据时就无法象函数一样通过函数参数和return语句来返回数据。

9.1、通过构造方法传递数据 
在创建线程时,必须要建立一个Thread类的或其子类的实例。因此,我们不难想到在调用start方法之前通过线程类的构造方法将数据传入线程。并将传入的数据使用类变量保存起来,以便线程使用(其实就是在run方法中使用)。下面的代码演示了如何通过构造方法来传递数据: 

 
package mythread; 
public class MyThread1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MyThread1(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hread = new MyThread1("world"); 
thread.start(); 
} 
} 
由于这种方法是在创建线程对象的同时传递数据的,因此,在线程运行之前这些数据就就已经到位了,这样就不会造成数据在线程运行后才传入的现象。如果要传递更复杂的数据,可以使用集合、类等数据结构。使用构造方法来传递数据虽然比较安全,但如果要传递的数据比较多时,就会造成很多不便。由于Java没有默认参数,要想实现类似默认参数的效果,就得使用重载,这样不但使构造方法本身过于复杂,又会使构造方法在数量上大增。因此,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就得通过类方法或类变量来传递数据。 

9.2、通过变量和方法传递数据 
向对象中传入数据一般有两次机会,第一次机会是在建立对象时通过构造方法将数据传入,另外一次机会就是在类中定义一系列的public的方法或变量(也可称之为字段)。然后在建立完对象后,通过对象实例逐个赋值。下面的代码是对MyThread1类的改版,使用了一个setName方法来设置 name变量: 

 
package mythread; 
public class MyThread2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2 myThread = new MyThread2(); 
myThread.setName("world");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myThread); 
thread.start(); 
} 
} 
9.3、通过回调函数传递数据 

上面讨论的两种向线程中传递数据的方法是最常用的。但这两种方法都是main方法中主动将数据传入线程类的。这对于线程来说,是被动接收这些数据的。然而,在有些应用中需要在线程运行的过程中动态地获取数据,如在下面代码的run方法中产生了3个随机数,然后通过Work类的process方法求这三个随机数的和,并通过Data类的value将结果返回。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在返回value之前,必须要得到三个随机数。也就是说,这个 value是无法事先就传入线程类的。 

 
package mythread; 
class Data 
{ 
public int value = 0; 
} 
class Work 
{ 
public void process(Data data, Integer numbers) 
{ 
for (int n : numbers) 
{ 
data.value += n; 
} 
} 
} 
public class MyThread3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Work work; 
public MyThread3(Work work) 
{ 
this.work = work; 
} 
public void run() 
{ 
java.util.Random random = new java.util.Random(); 
Data data = new Data(); 
int n1 = random.nextInt(1000); 
int n2 = random.nextInt(2000); 
int n3 = random.nextInt(3000); 
work.process(data, n1, n2, n3); // 使用回调函数 
System.out.println(String.valueOf(n1) + "+" + String.valueOf(n2) + "+" 
+ String.valueOf(n3) + "=" + data.valu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hread = new MyThread3(new Work()); 
thread.start(); 
} 
} 

(二)计算机系统角度理解多线程

计算机系统

使用高速缓存来作为内存与处理器之间的缓冲,将运算需要用到的数据复制到缓存中,让计算能快速进行;当运算结束后再从缓存同步回内存之中,这样处理器就无需等待缓慢的内存读写了。

缓存一致性:多处理器系统中,因为共享同一主内存,当多个处理器的运算任务都设计到同一块内存区域时,将可能导致各自的缓存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则同步回主内存时需要遵循一些协议。

乱序执行优化:为了使得处理器内部的运算单位能尽量被充分利用。

 

JAVA内存模型

目标是定义程序中各个变量的访问规则。(包括实例字段、静态字段和构成数组的元素,不包括局部变量和方法参数)

  1. 所有的变量都存储在主内存中(虚拟机内存的一部分)。
  2. 每条线程都由自己的工作内存,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保存了该线程使用到的变量的主内存副本拷贝,线程对变量的所有操作都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而不能直接读写主内存中的变量。
  3. 线程之间无法直接访问对方的工作内存中的变量,线程间变量的传递均需要通过主内存来完成。

 

内存间交互操作

Lock(锁定):作用于主内存中的变量,把一个变量标识为一条线程独占的状态

Read(读取):作用于主内存中的变量,把一个变量的值从主内存传输到线程的工作内存中。

Load(加载):作用于工作内存中的变量,把read操作从主内存中得到的变量的值放入工作内存的变量副本中。

Use(使用):作用于工作内存中的变量,把工作内存中一个变量的值传递给执行引擎。

Assign(赋值):作用于工作内存中的变量,把一个从执行引擎接收到的值赋值给工作内存中的变量。

Store(存储):作用于工作内存中的变量,把工作内存中的一个变量的值传送到主内存中。

Write(写入):作用于主内存中的变量,把store操作从工作内存中得到的变量的值放入主内存的变量中。

Unlock(解锁):作用于主内存中的变量,把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变量释放出来,之后可被其它线程锁定。

 

规则

  1. 不允许read和load、store和write操作之一单独出现。
  2. 不允许一个线程丢弃最近的assign操作,变量在工作内存中改变了之后必须把该变化同步回主内存中。
  3. 不允许一个线程没有发生过任何assign操作把数据从线程的工作内存同步回主内存中。
  4. 一个新的变量只能在主内存中诞生。
  5. 一个变量在同一时刻只允许一条线程对其进行lock操作,但可以被同一条线程重复执行多次。
  6. 如果对一个变量执行lock操作,将会清空工作内存中此变量的值,在执行引擎使用这个变量前,需要重新执行read、load操作。
  7. 如果一个变量事先没有被lock操作锁定,则不允许对它执行unlock操作。
  8. 8.     对一个变量执行unlock操作前,必须先把该变量同步回主内存中。

 

volatile型变量

  1. 保证此变量对所有线程的可见性。每条线程使用此类型变量前都需要先刷新,执行引擎看不到不一致的情况。

运算结果并不依赖变量的当前值、或者确保只有单一的线程修改变量的值。

变量不需要与其他的状态变量共同参与不变约束。

  1. 禁止指令重排序优化。普通的变量仅保证在方法执行过程中所有依赖赋值结果的地方都能获取到正确的结果。而不能保证赋值操作的顺序与程序代码中的顺序一致。
  2. load必须与use同时出现;assign和store必须同时出现。

 

原子性、可见性与有序性

原子性:基本数据类型的访问读写是具备原子性的,synchronized块之间的操作也具备原子性。

可见性:指当一个线程修改了共享变量的值,其他线程能够立即得知这个修改。synchronized(规则8)和final可以保证可见性。Final修饰的字段在构造器中一旦被初始化完成,并且构造器没有把this的引用传递出去,那么在其他线程中就能看见final字段的值。

有序性volatile本身包含了禁止指令重排序的语义,而synchronized则是由规则5获得的,这个规则决定了持有同一个所的两个同步块只能串行地进入。

 

先行发生原则

Java内存模型中定义的两项操作之间的偏序关系,如果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B,其实就是说在发生操作B之前,操作A产生的影响能被操作B观察到

程序次序规则:在一个线程内,按照代码控制流顺序,在前面的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的操作。

管程锁定规则:一个unlock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同一个锁的lock操作。

Volatile变量规则: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

线程启动规则: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先行发生于此线程的每个操作。

线程终止规则:线程中的所有操作都先行发生于对此线程的终止检测。

线程中断规则:对线程的interrupt()方法的调用先行发生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检测中断事件的发生。

对象终结过则:一个对象的初始化完成先行发生于它的finalize()方法的开始。

传递性:如果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B,操作B现象发生于操作C,那么就可以得出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C的结论。

 

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与先行发生原则之间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关系。

 

线程实现

使用内核线程实现

       内核线程Kernel Thread:直接由操作系统内核支持的线程,这种线程由内核类完成线程切换,内核通过操纵调度器对线程进行调度,并负责将线程的任务映射到各个处理器上。

       轻量级进程Light Weight Process:每个轻量级进程都由一个内核线程支持。

       局限性:各种进程操作都需要进行系统调用(系统调用代价相对较高,需要在用户态和内核态中来回切换);轻量级进程要消耗一定的内核资源,一次一个系统支持轻量级进程的数量是有限的。

 

使用用户线程实现

       用户线程:完全建立在用户空间的线程库上,系统内核不能直接感知到线程存在的实现。用户线程的建立、同步、销毁和调度完全在用户态中完成,不需要内核的帮助。所有的线程操作都需要用户程序自己处理。

混合实现

       将内核线程和用户线程一起使用的方式。操作系统提供支持的轻量级进程则作为用户线程和内核线程之间的桥梁

 

Sun JDK,它的Windows版和Linux版都是使用一对一的线程模型来实现的,一条Java线程映射到一条轻量级进程之中

 

线程调度

线程调度是指系统为线程分配处理器使用权的过程:协同式、抢占式。

协同式:线程的执行时间由线程本身控制,线程把自己的工作执行完了之后,要主动通知系统切换到另一个线程上。坏处:线程执行时间不可控制。

抢占式:每个线程将由系统来分配执行时间,线程的切换不由线程本身来决定。Java使用该种调用方式。

线程优先级:在一些平台上(操作系统线程优先级比Java线程优先级少)不同的优先级实际会变得相同;优先级可能会被系统自行改变。

 

线程状态

线程状态:

新建NEW:

运行RUNNABLE:

无限期等待WAITING:等得其他线程显式地唤醒。

       没有设置Timeout参数的Object.wait();没有设置Timeout参数的Thread.wait()。

限期等待TIMED_WAITING:在一定时间之后会由系统自动唤醒。

       设置Timeout参数的Object.wait();设置Timeout参数的Thread.wait();Thread.sleep()方法。

阻塞BLOCKED:等待获取一个排它锁,等待进入一个同步区域。

结束TERMINATED:

 

线程安全

线程安全:当多个线程访问一个对象时,如果不用考虑这些线程在运行时环境下的调度和交换执行,也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同步,或者调用方进行任何其他的协调操作,调用这个对象的行为都可以获得正确的结果,那这个对象就是线程安全的。

 

不可变:只要一个不可变的对象被正确地构建出来。使用final关键字修饰的基本数据类型;如果共享数据是一个对象,那就需要保证对象的行为不会对其状态产生任何影响(String类的对象)。方法:把对象中带有状态的变量都申明为final,如Integer类。有:枚举类型、Number的部分子类(AtomicInteger和AtomicLong除外)。

绝对线程安全

相对线程安全:对这个对象单独的操作是线程安全的。一般意义上的线程安全。

线程兼容:需要通过调用端正确地使用同步手段来保证对象在并发环境中安全地使用。

线程对立:不管调用端是否采取了同步措施,都无法在多线程环境中并发使用的代码。有:System.setIn()、System.setOut()、System.runFinalizersOnExit()

 

线程安全的实现方法

 互斥同步

同步是指在多个线程并发访问共享数据时,保证共享数据在同一个时刻只被一条线程使用。互斥方式:临界区、互斥量和信号量。

Synchronized关键字:编译后会在同步块前后分别形成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这两个字节码指令。这两个指令都需要一个引用类型的参数来指明要锁定和解锁的对象。如果没有明确指定对象参数,那就根据synchronized修饰的是实例方法还是类方法,去取对应的对象实例或Class对象来作为锁对象

在执行monitorenter指令时,首先尝试获取对象的锁,如果没有被锁定或者当前线程已经拥有了该对象的锁,则将锁计数器加1,相应的执行moniterexit时,将锁计数器减1,当计数器为0时,锁就被释放了。如果获取对象锁失败,则当前线程就要阻塞等待。

 

ReentrantLock相对synchronized的高级功能:

等待可中断:当持有锁的线程长期不释放锁时,正在等待的线程可以选择放弃等待,改为处理其他事情。

公平锁:多个线程在等待同一个锁时,必须按照申请锁的事件顺序来一次获取锁;而非公平锁在被释放时,任何一个等待锁的线程都有机会获得锁。Synchronized中的锁是非公平锁,ReentrantLock默认也是非公平锁。

锁绑定多个条件:一个ReentrantLock对象可以同时绑定多个Condition对象。

非阻塞同步

基于冲突检测的乐观并发策略:先进行操作,如果没有其他线程争用共享数据,那操作就成功了;如果共享数据有争用,产生了冲突,那就再进行其他的补偿措施(一般是不断的尝试,直到成功为止)。

AtomicInteger等原子类中提供了方法实现了CAS指令

无同步方案

可重入代码:可以在代码执行的任何时刻中断它,转而去执行另一段代码,而在控制权返回后,原来的程序不会出现任何错误。特征:不依赖存储在堆上的数据和公用的系统资源、用到的状态量都由参数传入,不调用非可重入的方法等。如果一个方法,它的返回结果是可以预测的,只要出入了相同的数据,就能返回相同的结果,那它就满足可重入性的要求。

线程本地存储:如果一段代码中所需要的数据必须与其它代码共享,那就看看这些共享数据的代码是否能保证在同一个线程中执行。

A.      ThreadLocal类

ThreadLocal:线程级别的局部变量,为每个使用该变量的线程提供一个独立的变量副本,每个线程修改副本时不影响其他线程对象的副本。ThreadLocal实例通常作为静态私有字段出现在一个类中。

 

锁优化

  1. 1.     自旋锁

为了让线程等待,让线程执行一个忙循环(自旋)。需要物理机器有一个以上的处理器。自旋等待虽然避免了线程切换的开销,带它是要占用处理器时间的,所以如果锁被占用的时间很短,自旋等待的效果就会非常好,反之自旋的线程只会白白消耗处理器资源。自旋次数的默认值是10次,可以使用参数-XX:PreBlockSpin来更改。

自适应自旋锁:自旋的时间不再固定,而是由前一次在同一个锁上的自旋时间及锁的拥有者的状态来决定。

 

  1. 2.     锁清除

指虚拟机即时编译器在运行时,对一些代码上要求同步,但是被检测到不可能存在共享数据竞争的锁进行清除(逃逸分析技术:在堆上的所有数据都不会逃逸出去被其它线程访问到,可以把它们当成栈上数据对待)。

 

  1. 3.     锁粗化

如果虚拟机探测到有一串零碎的操作都对同一个对象加锁,将会把加锁同步的范围扩展到整个操作序列的外部。

 

 

HotSpot虚拟机的对象的内存布局对象头(Object Header)分为两部分信息吗,第一部分(Mark Word)用于存储对象自身的运行时数据,另一个部分用于存储指向方法区对象数据类型的指针,如果是数组的话,还会由一个额外的部分用于存储数组的长度。

32位HotSpot虚拟机中对象未被锁定的状态下,Mark Word的32个Bits空间中25位用于存储对象哈希码,4位存储对象分代年龄,2位存储锁标志位,1位固定为0。

HotSpot虚拟机对象头Mark Word

存储内容

标志位

状态

对象哈希码、对象分代年龄

01

未锁定

指向锁记录的指针

00

轻量级锁定

指向重量级锁的指针

10

膨胀(重量级锁)

空,不记录信息

11

GC标记

偏向线程ID,偏向时间戳、对象分代年龄

01

可偏向

 

  1. 4.     轻量级锁

在代码进入同步块时,如果此同步对象没有被锁定,虚拟机首先将在当前线程的栈帧中建立一个名为锁记录(Lock Record)的空间,用于存储所对象目前的Mark Word的拷贝。然后虚拟机将使用CAS操作尝试将对象的Mark Word更新为执行Lock Record的指针。如果成功,那么这个线程就拥有了该对象的锁。如果更新操作失败,虚拟机首先会检查对象的Mark Word是否指向当前线程的栈帧,如果是就说明当前线程已经拥有了这个对象的锁,否则说明这个对象已经被其它线程抢占。如果有两条以上的线程争用同一个锁,那轻量级锁就不再有效,要膨胀为重量级锁。

解锁过程:如果对象的Mark Word仍然指向着线程的锁记录,那就用CAS操作把对象当前的Mark Word和和线程中复制的Displaced Mark Word替换回来,如果替换成功,整个过程就完成。如果失败,说明有其他线程尝试过获取该锁,那就要在释放锁的同时,唤醒被挂起的线程。

轻量级锁的依据:对于绝大部分的锁,在整个同步周期内都是不存在竞争的。

传统锁(重量级锁)使用操作系统互斥量来实现的。

 

  1. 5.     偏向锁

目的是消除在无竞争情况下的同步原语,进一步提高程序的运行性能。锁会偏向第一个获得它的线程,如果在接下来的执行过程中,该锁没有被其它线程获取,则持有锁的线程将永远不需要再进行同步。

当锁第一次被线程获取的时候,虚拟机将会把对象头中的标志位设为01,同时使用CAS操作把获取到这个锁的线程的ID记录在对象的Mark Word之中,如果成功,持有偏向锁的线程以后每次进入这个锁相关的同步块时,都可以不进行任何同步操作。

当有另一个线程去尝试获取这个锁时,偏向模式就宣告结束。根据所对象目前是否处于被锁定的状态,撤销偏向后恢复到未锁定或轻量级锁定状态。

  内核态和用户态

操作系统的两种运行级别,intel cpu提供-Ring3三种运行模式。

Ring0是留给操作系统代码,设备驱动程序代码使用的,它们工作于系统核心态;而Ring3则给普通的用户程序使用,它们工作在用户态。运行于处理器核心态的代码不受任何的限制,可以自由地访问任何有效地址,进行直接端口访问。而运行于用户态的代码则要受到处理器的诸多检查,它们只能访问映射其地址空间的页表项中规定的在用户态下可访问页面的虚拟地址,且只能对任务状态段(TSS)中I/O许可位图(I/O Permission Bitmap)中规定的可访问端口进行直接访问。

14.    其他方法

  1. 如果一个方法申明为synchronized,则等同于在这个方法上调用synchronized(this)。

如果一个静态方法被申明为synchronized,则等同于在这个方法上调用synchronized(类.class)。当一个线程进入同步静态方法中时,其他线程不能进入这个类的任何静态同步方法。

  1. 线程成为对象锁的拥有者:
    1. 通过执行此对象的同步实例方法
    2. 通过执行在此对象上进行同步的synchronized语句的正文
    3. 对于Class类型的对象,可以通过执行该类的同步静态方法。
  1. 死锁:

死锁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程被无限的阻塞,线程之间相互等待所需资源。

可能发生在以下情况:

        当两个线程相互调用Thread.join();

        当两个线程使用嵌套的同步块,一个线程占用了另外一个线程必须的锁,互相等待时被阻塞就有可能出现死锁。 

  1. 调用了Thread类的start()方法(向CPU申请另一个线程空间来执行run()方法里的代码),线程的run()方法不一定立即执行,而是要等待JVM进行调度。

run()方法中包含的是线程的主体,也就是这个线程被启动后将要运行的代码。


(三) 线程设计模式

什么是模式呢?Martin Flower先生这样描述:一个模式,就是在实际的上下文中,并且在其他上下文中也会有用的想法。

这边的线程设计模式大部分参考自林信良先生的《设计模式》,还有一些网路的文章,这些都是前辈们在使用线程时候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还有就是林信良先生的设计模式非常通俗易懂,是入门级选手的最佳选择。关于线程的模式应该还有别的,只是我这边现在只能总结这么多了,能力有限。这边用大量的UML来描述这些模式,但是由于我的UML学的不好,而且工具用的不怎么熟,画的图应该会有些问题,当做草图来看就好了。

1.         Single Threaded Execution

这个模式在Java里说的话有点多余,但是这边还是先拿这个开胃一下。很明显,从字面的意思,就是说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在执行,Java里用synchronized这个关键字来实现这个模式。确实多余 L!看看UML吧!其实用这个图来描述有点不好。其实应该用别的图来描述会比较好!比如协作图。

2.         Guarded Suspension

网上有一个比较好的描述方式:要等我准备好噢!

这里我们假设一种情况:一个服务器用一个缓冲区来保存来自客户端的请求,服务器端从缓冲区取得请求,如果缓冲区没有请求,服务器端线程等待,直到被通知有请求了,而客户端负责发送请求。

很显然,我们需要对缓冲区进行保护,使得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服务器线程在取得request,也只能同一时刻有一个客户端线程写入服务。

UML描述如下:

技术分享

具体实现可以参看代码。

但是,这个模式有一点点瑕疵,那就是缓冲区没有限制,对于有的情况就不会合适,比如说您的缓冲区所能占用的空间受到限制。下面的Producer Consumer Pattern应该会有所帮助。

3.         Producer Consumer

Producer Consumer跟上面的Guarded Suspension很像,唯一的区别在于缓冲区,Guarded Suspension模式的缓冲区没有限制,所以,他们适用的场合也就不一样了,很显然,这个考虑应该基于内存是否允许。Producer Consumer的缓冲区就像一个盒子,如果装满了,就不能再装东西,而等待有人拿走一些,让后才能继续放东西,这是个形象的描述。可以参考下面的UML,然后具体可以参看源码。

技术分享

4.         Worker Thread

Worker Thread与上面的Producer-consumer模式的区别在于Producer-consumer只是专注于生产与消费,至于如何消费则不管理。其实Worker Thread模式是Producer-consumerCommand模式的结合。这边简单描述一下Command patternUML就和衣很清晰的描述Command pattern

技术分享

这个模式在我们的很多MVC框架中几乎都会用到,以后我也想写一个关于Web应用的总结,会提到具体的应用。其实Command pattern模式的核心就是针对接口编程,然后存储命令,根据客户短的请求取得相应的命令,然后执行,这个跟我们的Web请求实在是太像了,其实Struts就是这样做的,容器相当于Client,然后控制器Servlet相当于InvokerAction相当于ICommand,那么Receiver相当于封装在Action中的对象了,比如Request等等。

上面描述过Command pattern之后,我们回到Worker模式。

这边看看workerUML

技术分享

从图中可以看到,CommandBuffer这个缓冲区不仅仅能够存储命令,而且可以控制消费者WorkerThread。这就是Worker模式。下面的Sequence应该会更加明确的描述这个模式,具体可以参看代码。

技术分享

5.         Thread-Per-Message

Thread-Per-Message模式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模式了,如果我们有一个程序需要打开一个很大的文件,打开这个文件需要很长的时间,那么我们就可以设计让一个线程来一行一行的读入文件,而不是一次性的全部打开,这样从外部看起来就不会有停顿的感觉。这个模式Future模式一起学习。

6.         Read-Write-Lock

考虑这样一种情况:有一个文件,有很多线程对他进行读写,当有线程在读的时候,不允许写,这样是为了保证文件的一致性。当然可以很多线程一起读,这个没有问题。如果有线程在写,其他线程不允许读写。如果要比较好的处理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考虑使用Read-Write-Lock模式。

这个模式可以如下描述:

技术分享

其实这个模式的关键在于锁实现,这里有个简单的实现如下:

public class Lock {

       private volatile int readingReaders = 0;

 

       @SuppressWarnings("unused")

       private volatile int writingWriters = 0;

 

       @SuppressWarnings("unused")

       private volatile int waitingWriters = 0;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lockRead() {

 

              try {

                     while (writingWriters > 0 || waitingWriters > 0) {

                            wait();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null

              }

 

              readingReaders++;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unlockRead() {

              readingReaders--;

              notifyAll();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lockWrite() {

 

              waitingWriters++;

              try {

                     while (writingWriters > 0 || readingReaders > 0) {

                            wait();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null

              } finally {

                     waitingWriters--;

              }

 

              writingWriters++;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unlockWrite() {

              writingWriters--;

              notifyAll();

       }

}

其实在锁里还可以添加优先级之类的控制。

 

7.         Future

Future模式Proxy模式和Thread-Per-Message模式的结合。考虑下面的情况:

比如我们的word文档,里头有很多图片在末尾,我们打开这个文档的时候会需要同时读取这些图片文件,但是很明显,如果刚刚开始就全部读取进来的话会消耗太多的内存和时间,使得显示出现停顿的现象。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对象,这个对象代表需要读入的图片,把这个对象放在图片的位置上,当需要显示这个图片的时候,我们才真正的填充这个对象。这个就是Proxy模式了。当然Proxy不仅仅是这么个意思,Proxy的真正意思是我们之需要访问Proxy来操作我们真正需要操作的对象,以便实现对客户段的控制。

这边先简单描述一下Proxy模式:

技术分享

Client请求的时候,我们用Proxy代替RealObject载入,当Client真正需要getObject的时候,Proxy将调用RealObjectRealObject方法,获得真正的RealObjct。用Sequence来描述上面这段话:

技术分享

下面回到Future模式,这个模式就是我们不需要真正对象的时候,首先生成一个Proxy对象来替代,然后产生一个线程来读取真正的对象,读取结束之后将这个对象设置到Proxy中,当真正需要这个对象的时候,我们可以从Proxy中取到。如下:

技术分享

具体可以参看代码的实现。

8.         Two-phase Termination

    Two-phase Termination模式就是让线程正常结束,也就是结束之前进行一些善后处理,释放掉该释放的资源,完成自己当前的任务。在Java语言中,有一个方法stop,这个方法会使当前线程结束,但是我们不应该使用这个方法,因为他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里其实上面有实现过,就是使用设置标志的方法来替代stop方法。具体可以查看:已经不赞成使用的方法和代码。

    技术分享

 

9.         Thread-Specific Storage

    Thread-Specific Storage模式的考虑是当资源的访问不需要线程的通信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模式,这个模式的做法是每个线程有自己的一个区域,来存储自己的变量,然后需要的时候操作这个变量。在Java中,已经实现了ThreadLocal,我们可以用他来实现这个模式,这边有一个简单的实现:

public class MyThreadLocal {

 

      @SuppressWarnings( { "unchecked", "unused" })

      private Map storage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new HashMap());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Object get() {

             Thread current = Thread.currentThread();

             Object obj = storage.get(current);

             if (obj == null && !storage.containsKey(current)) {

                    obj = initValue();

                    storage.put(current, obj);

             }

 

             return obj;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void set(Object obj) {

             storage.put(Thread.currentThread(), obj);

      }

 

      public Object initValue() {

             return null;

      }

}

10.     Immutable

其实多线程的问题有一个很大的麻烦就是如何控制资源的同步,就是防止当前线程的中间状态被下一个线程看到,这个有两个办法可以实现,首先,就是同时只能有一个线程在访问,另外一个办法就是使得资源变成非可变类,既然是不变的,大家就可以随便访问了。

11.     Balking

考虑这样一个情况:有一个比较好的洗手的地方,你可以按按钮来放水,其实它旁边还有一个传感器,可以感受到您的手过来了,应该放水,那么如果您已经按过按钮,水正在放,那么传感器的放水信号应该如何处理呢,很显然,需要丢弃这次放水请求。反过来也一样。

Sequence如下:

 

 技术分享

线程的学习笔记和一些总结大概就这么多了,想想这段时间的学习,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但是效果是很多东西只是从书本上看来的,实在是可惜没有办法真正的实践一下,所以这些东西其实应该有更深刻的理解。希望有这么一天!!!!


转载的一些例子:


一般的服务器都需要线程池,比如Web、FTP等服务器,不过它们一般都自己实现了线程池,比如以前介绍过的Tomcat、Resin和Jetty等,现在有了JDK5,我们就没有必要重复造车轮了,直接使用就可以,何况使用也很方便,性能也非常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packageconcurrent;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publicclassTestThreadPool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 throwsInterruptedException {
// only two threads
ExecutorService exec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2);
for(intindex = 0; index < 100; index++) {
Runnable run = newRunnable() {
publicvoidrun() {
longtime = (long) (Math.random() * 1000);
System.out.println(“Sleeping ” + time + “ms”);
try{
Thread.sleep(time);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
};
exec.execute(run);
}
// must shutdown
exec.shutdown();
}
}

上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使用了2个大小的线程池来处理100个线程。但有一个问题:在for循环的过程中,会等待线程池有空闲的线程,所以主线程会阻塞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般启动一个线程来做for循环,就是为了避免由于线程池满了造成主线程阻塞。不过在这里我没有这样处理。[重要修正:经过测试,即使线程池大小小于实际线程数大小,线程池也不会阻塞的,这与Tomcat的线程池不同,它将Runnable实例放到一个“无限”的BlockingQueue中,所以就不用一个线程启动for循环,Doug Lea果然厉害]

另外它使用了Executors的静态函数生成一个固定的线程池,顾名思义,线程池的线程是不会释放的,即使它是Idle。这就会产生性能问题,比如如果线程池的大小为200,当全部使用完毕后,所有的线程会继续留在池中,相应的内存和线程切换(while(true)+sleep循环)都会增加。如果要避免这个问题,就必须直接使用ThreadPoolExecutor()来构造。可以像Tomcat的线程池一样设置“最大线程数”、“最小线程数”和“空闲线程keepAlive的时间”。通过这些可以基本上替换Tomcat的线程池实现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线程池必须使用shutdown来显式关闭,否则主线程就无法退出。shutdown也不会阻塞主线程。

多长时间运行的应用有时候需要定时运行任务完成一些诸如统计、优化等工作,比如在电信行业中处理用户话单时,需要每隔1分钟处理话单;网站每天凌晨统计用户访问量、用户数;大型超时凌晨3点统计当天销售额、以及最热卖的商品;每周日进行数据库备份;公司每个月的10号计算工资并进行转帐等,这些都是定时任务。通过 java的并发库 concurrent可以轻松的完成这些任务,而且非常的简单。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packageconcurrent;
importstaticjava.util.concurrent.TimeUnit.SECONDS;
importjava.util.Date;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ScheduledExecutorService;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ScheduledFuture;
publicclassTestScheduledThread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 {
finalScheduledExecutorService scheduler = Executors
.newScheduledThreadPool(2);
finalRunnable beeper = newRunnable() {
intcount = 0;
publicvoidrun() {
System.out.println(newDate() + ” beep ” + (++count));
}
};
// 1秒钟后运行,并每隔2秒运行一次
finalScheduledFuture beeperHandle = scheduler.scheduleAtFixedRate(
beeper,1,2, SECONDS);
// 2秒钟后运行,并每次在上次任务运行完后等待5秒后重新运行
finalScheduledFuture beeperHandle2 = scheduler
.scheduleWithFixedDelay(beeper,2,5, SECONDS);
// 30秒后结束关闭任务,并且关闭Scheduler
scheduler.schedule(newRunnable() {
publicvoidrun() {
beeperHandle.cancel(true);
beeperHandle2.cancel(true);
scheduler.shutdown();
}
},30, SECONDS);
}
}

为了退出进程,上面的代码中加入了关闭Scheduler的操作。而对于24小时运行的应用而言,是没有必要关闭Scheduler的。

实际应用中,有时候需要多个线程同时工作以完成同一件事情,而且在完成过程中,往往会等待其他线程都完成某一阶段后再执行,等所有线程都到达某一个阶段后再统一执行。

比如有几个旅行团需要途经深圳、广州、韶关、长沙最后到达武汉。旅行团中有自驾游的,有徒步的,有乘坐旅游大巴的;这些旅行团同时出发,并且每到一个目的地,都要等待其他旅行团到达此地后再同时出发,直到都到达终点站武汉。

这时候CyclicBarrier就可以派上用场。CyclicBarrier最重要的属性就是参与者个数,另外最要方法是await()。当所有线程都调用了await()后,就表示这些线程都可以继续执行,否则就会等待。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packageconcurrent;
importjava.text.SimpleDateFormat;
importjava.util.Date;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BrokenBarrierException;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CyclicBarrier;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publicclassTestCyclicBarrier {
// 徒步需要的时间: Shenzhen, Guangzhou, Shaoguan, Changsha, Wuhan
privatestaticint[] timeWalk = { 5,8,15,15,10};
// 自驾游
privatestaticint[] timeSelf = { 1,3,4,4,5};
// 旅游大巴
privatestaticint[] timeBus = { 2,4,6,6,7};
 
staticString now() {
SimpleDateFormat sdf = newSimpleDateFormat(“HH:mm:ss”);
returnsdf.format(newDate()) + “: “;
}
staticclassTourimplementsRunnable {
privateint[] times;
privateCyclicBarrier barrier;
privateString tourName;
publicTour(CyclicBarrier barrier, String tourName, int[] times) {
this.times = times;
this.tourName = tourName;
this.barrier = barrier;
}
publicvoidrun() {
try{
Thread.sleep(times[0] * 1000);
System.out.println(now() + tourName + ” Reached Shenzhen”);
barrier.await();
Thread.sleep(times[1] * 1000);
System.out.println(now() + tourName + ” Reached Guangzhou”);
barrier.await();
Thread.sleep(times[2] * 1000);
System.out.println(now() + tourName + ” Reached Shaoguan”);
barrier.await();
Thread.sleep(times[3] * 1000);
System.out.println(now() + tourName + ” Reached Changsha”);
barrier.await();
Thread.sleep(times[4] * 1000);
System.out.println(now() + tourName + ” Reached Wuhan”);
barrier.await();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
}catch(BrokenBarrierException e) {
}
}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 {
// 三个旅行团
CyclicBarrier barrier = newCyclicBarrier(3);
ExecutorService exec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3);
exec.submit(newTour(barrier, “WalkTour”, timeWalk));
exec.submit(newTour(barrier, “SelfTour”, timeSelf));
exec.submit(newTour(barrier, “BusTour”, timeBus));
exec.shutdown();
}
}

运行结果:
00:02:25: SelfTour Reached Shenzhen
00:02:25: BusTour Reached Shenzhen
00:02:27: WalkTour Reached Shenzhen
00:02:30: SelfTour Reached Guangzhou
00:02:31: BusTour Reached Guangzhou
00:02:35: WalkTour Reached Guangzhou
00:02:39: SelfTour Reached Shaoguan

00:02:41: BusTour Reached Shaoguan

发库中的BlockingQueue是一个比较好玩的类,顾名思义,就是阻塞队列。该类主要提供了两个方法put()和take(),前者将一个对象放到队列中,如果队列已经满了,就等待直到有空闲节点;后者从head取一个对象,如果没有对象,就等待直到有可取的对象。

下面的例子比较简单,一个读线程,用于将要处理的文件对象添加到阻塞队列中,另外四个写线程用于取出文件对象,为了模拟写操作耗时长的特点,特让线程睡眠一段随机长度的时间。另外,该Demo也使用到了线程池和原子整型(AtomicInteger),AtomicInteger可以在并发情况下达到原子化更新,避免使用了synchronized,而且性能非常高。由于阻塞队列的put和take操作会阻塞,为了使线程退出,特在队列中添加了一个“标识”,算法中也叫“哨兵”,当发现这个哨兵后,写线程就退出。

当然线程池也要显式退出了。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packageconcurrent;
importjava.io.File;
importjava.io.FileFilter;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BlockingQueue;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LinkedBlockingQueue;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atomic.AtomicInteger;
 
publicclassTestBlockingQueue {
staticlongrandomTime() {
return(long) (Math.random() * 1000);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 {
// 能容纳100个文件
finalBlockingQueue queue = newLinkedBlockingQueue(100);
// 线程池
finalExecutorService exec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5);
finalFile root = newFile(“F:\\JavaLib”);
// 完成标志
finalFile exitFile = newFile(“”);
// 读个数
finalAtomicInteger rc = newAtomicInteger();
// 写个数
finalAtomicInteger wc = newAtomicInteger();
// 读线程
Runnable read = newRunnable() {
publicvoidrun() {
scanFile(root);
scanFile(exitFile);
}
 
publicvoidscanFile(File file) {
if(file.isDirectory()) {
File[] files = file.listFiles(newFileFilter() {
publicbooleanaccept(File pathname) {
returnpathname.isDirectory()
|| pathname.getPath().endsWith(“.java”);
}
});
for(File one : files)
scanFile(one);
}else{
try{
intindex = rc.incrementAndGet();
System.out.println(“Read0: ” + index + ” “
+ file.getPath());
queue.put(file);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
}
};
exec.submit(read);
// 四个写线程
for(intindex = 0; index < 4; index++) {
// write thread
finalintNO = index;
Runnable write = newRunnable() {
String threadName = “Write” + NO;
publicvoidrun() {
while(true) {
try{
Thread.sleep(randomTime());
intindex = wc.incrementAndGet();
File file = queue.take();
// 队列已经无对象
if(file == exitFile) {
// 再次添加”标志”,以让其他线程正常退出
queue.put(exitFile);
break;
}
System.out.println(threadName + “: ” + index + ” “
+ file.getPath());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
}
};
exec.submit(write);
}
exec.shutdown();
}
}

名字可以看出,CountDownLatch是一个倒数计数的锁,当倒数到0时触发事件,也就是开锁,其他人就可以进入了。在一些应用场合中,需要等待某个条件达到要求后才能做后面的事情;同时当线程都完成后也会触发事件,以便进行后面的操作。

CountDownLatch最重要的方法是countDown()和await(),前者主要是倒数一次,后者是等待倒数到0,如果没有到达0,就只有阻塞等待了。

一个CountDouwnLatch实例是不能重复使用的,也就是说它是一次性的,锁一经被打开就不能再关闭使用了,如果想重复使用,请考虑使用CyclicBarrier

下面的例子简单的说明了CountDownLatch的使用方法,模拟了100米赛跑,10名选手已经准备就绪,只等裁判一声令下。当所有人都到达终点时,比赛结束。

同样,线程池需要显式shutdown。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packageconcurrent;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CountDownLatch;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publicclassTestCountDownLatch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 throwsInterruptedException {
// 开始的倒数锁
finalCountDownLatch begin = newCountDownLatch(1);
// 结束的倒数锁
finalCountDownLatch end = newCountDownLatch(10);
// 十名选手
finalExecutorService exec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for(intindex = 0; index < 10; index++) {
finalintNO = index + 1;
Runnable run = newRunnable(){
publicvoidrun() {
try{
begin.await();
Thread.sleep((long) (Math.random() * 10000));
System.out.println(“No.” + NO + ” arrived”);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
}finally{
end.countDown();
}
}
};
exec.submit(run);
}
System.out.println(“Game Start”);
begin.countDown();
end.await();
System.out.println(“Game Over”);
exec.shutdown();
}
}

运行结果:
Game Start
No.4 arrived
No.1 arrived
No.7 arrived
No.9 arrived
No.3 arrived
No.2 arrived
No.8 arrived
No.10 arrived
No.6 arrived
No.5 arrived

Game Over

时候在实际应用中,某些操作很耗时,但又不是不可或缺的步骤。比如用网页浏览器浏览新闻时,最重要的是要显示文字内容,至于与新闻相匹配的图片就没有那么重要的,所以此时首先保证文字信息先显示,而图片信息会后显示,但又不能不显示,由于下载图片是一个耗时的操作,所以必须一开始就得下载。

Java的并发库Future类就可以满足这个要求。Future的重要方法包括get()和cancel(),get()获取数据对象,如果数据没有加载,就会阻塞直到取到数据,而 cancel()是取消数据加载。另外一个get(timeout)操作,表示如果在timeout时间内没有取到就失败返回,而不再阻塞。

下面的Demo简单的说明了Future的使用方法:一个非常耗时的操作必须一开始启动,但又不能一直等待;其他重要的事情又必须做,等完成后,就可以做不重要的事情。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packageconcurrent;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ExecutionException;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Future;
 
publicclassTestFutureTask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throwsInterruptedException,
ExecutionException {
finalExecutorService exec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5);
Callable call = newCallable() {
publicString call() throwsException {
Thread.sleep(1000*5);
return“Other less important but longtime things.”;
}
};
Future task = exec.submit(call);
// 重要的事情
Thread.sleep(1000*3);
System.out.println(“Let’sdoimportant things.”);
// 其他不重要的事情
String obj = task.get();
System.out.println(obj);
// 关闭线程池
exec.shutdown();
}
}

运行结果:
Let’s do important things.
Other less important but longtime things.

虑以下场景:浏览网页时,浏览器了5个线程下载网页中的图片文件,由于图片大小、网站访问速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完成图片下载的时间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先下载完成的图片就会被先显示到界面上,反之,后下载的图片就后显示。 

Java的并发库CompletionService可以满足这种场景要求。该接口有两个重要方法:submit()和take()。submit用于提交一个runnable或者callable,一般会提交给一个线程池处理;而take就是取出已经执行完毕runnable或者callable实例的Future对象,如果没有满足要求的,就等待了。 CompletionService还有一个对应的方法poll,该方法与take类似,只是不会等待,如果没有满足要求,就返回null对象。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packageconcurrent;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CompletionService;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ExecutionException;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Future;
 
publicclassTestCompletionService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 throwsInterruptedException,
ExecutionException {
ExecutorService exec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CompletionService serv =
new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exec);
 
for(intindex = 0; index < 5; index++) {
finalintNO = index;
Callable downImg = newCallable() {
publicString call() throwsException {
Thread.sleep((long) (Math.random() * 10000));
return“Downloaded Image ” + NO;
}
};
serv.submit(downImg);
}
 
Thread.sleep(1000*2);
System.out.println(“Show web content”);
for(intindex = 0; index < 5; index++) {
Future task = serv.take();
String img = task.get();
System.out.println(img);
}
System.out.println(“End”);
// 关闭线程池
exec.shutdown();
}
}

运行结果:
Show web content
Downloaded Image 1
Downloaded Image 2
Downloaded Image 4
Downloaded Image 0
Downloaded Image 3

End

操作系统的信号量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在进程控制方面都有应用。Java并发库Semaphore可以很轻松完成信号量控制,Semaphore可以控制某个资源可被同时访问的个数,acquire()获取一个许可,如果没有就等待,而release()释放一个许可。比如在Windows下可以设置共享文件的最大客户端访问个数。

Semaphore维护了当前访问的个数,提供同步机制,控制同时访问的个数。在数据结构中链表可以保存“无限”的节点,用Semaphore可以实现有限大小的链表。另外重入锁ReentrantLock也可以实现该功能,但实现上要负责些,代码也要复杂些。

下面的Demo中申明了一个只有5个许可的Semaphore,而有20个线程要访问这个资源,通过acquire()和release()获取和释放访问许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packageconcurrent;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Semaphore;
 
publicclassTestSemaphore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 {
// 线程池
ExecutorService exec = 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
// 只能5个线程同时访问
finalSemaphore semp = newSemaphore(5);
// 模拟20个客户端访问
for(intindex = 0; index < 20; index++) {
finalintNO = index;
Runnable run = newRunnable() {
publicvoidrun() {
try{
// 获取许可
semp.acquire();
System.out.println(“Accessing: ” + NO);
Thread.sleep((long) (Math.random() * 10000));
// 访问完后,释放
semp.release();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
};
exec.execute(run);
}
// 退出线程池
exec.shutdown();
}
}

运行结果:
Accessing: 0
Accessing: 1
Accessing: 2
Accessing: 3
Accessing: 4
Accessing: 5
Accessing: 6
Accessing: 7
Accessing: 8
Accessing: 9
Accessing: 10
Accessing: 11
Accessing: 12
Accessing: 13
Accessing: 14
Accessing: 15
Accessing: 16
Accessing: 17
Accessing: 18

Accessing: 19

转自:http://yuantaosun.blog.sohu.com/80929637.html


java多线程学习总结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u010305706/article/details/51302944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