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1) 安卓中开发模式的运用,为什么要使用模式?
不同的模式预示着不同的代码结构和代码拆分方法。
代码按照经典的开发模式去写,让我们的代码更加合理化了,更具备扩展性。就像搭建大楼一样,如果代码乱放,可能狗窝都搭建不出来。
A开发人员,你应该把代码写在哪里,怎么调用我架构里面的东西?通过架构限制开发人员,代码不能乱放!
最后把代码整合到一起!
对项目进行模块划分;
搭建整体的项目结构;
如果想走上管理层,就必须学一些架构上的内容!
2) 有哪些常用的开发模式?
常用的模式:mvc、mvp、mvvc
一、用户登录的实现:
新手会把所有的代码都堆砌在activity中,如果功能非常多,就会导致Activity中代码臃肿,进而可能导致线程阻塞以及可扩展性差!
把用户的输入封装成了一个user对象,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主要用于判断用户的输入是否为空?
进度条对话框的使用;ProgressDialog 类 new ProgressDialog();ProgressDialog.show();ProgressDialog.dismiss()
如何在子线程显示UI?runOnUIThread()方法
此时 activity中 存在联网操作,但是联网操作和对数据库的操作应该是属于模型类的!
二、MVC模式在安卓中的体现(把网络请求拆分出去,其实应该对网络请求的结果进行接口回调到activity中):
按照MVC模式对Activity中的代码进行拆分:
把数据往上进行传递 m---->c---->v
模型 (操作数据库或者网络)---->控制层 activity---->界面 layout
比如网络操作:LoginNet 这个类中做什么事情呢:把数据发送到服务器端,并且拿到返回结果。
但是activity中并没有持有LoginNet 类的实例,要在activity中创建这个类的实例,并且调用其中的方法,传递参数(传递对象,map集合等);和界面有关系的代码不要写在网络模型类中(Activity类要持有网络请求类的实例)。
三、MVP模式在安卓中的体现:
使用mvc模式的缺点是:Activiy中存在两部分代码:业务相关+界面相关 v中的内容相对较少,反而c中的内容较多。
如果将Activity中的业务进行拆分的话: 就是mvp模式;把activity中的业务逻辑拆分出来。
mvp模式:把Activity中的业务逻辑才分出来形成p层,而模型层没有变化。
presenter包,处理和业务相关的代码,不要在activity中处理太多的业务逻辑
class UserLoginPresenter{
// 判断用户输入
// 处理登陆的业务逻辑
}
而在P类中,要获取activity的对象,才能调用activity中的方法:登陆成功和登陆失败; 通过P类构造函数获取.
在activity中创建p层的对象,然后调用其中的方法;先声明不去定义,定义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四、MVVP模式异军突起: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chenrushui/article/details/51316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