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编程语言 > 详细

Netty线程模型

时间:2016-05-16 23:15:03      阅读:345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一、Reactor模型

1、单线程模型

 Reactor单线程模型,指的是所有的IO操作都在同一个NIO线程上面完成,NIO线程的职责如下:

  1)作为NIO服务端,接收客户端的TCP连接;

  2)作为NIO客户端,向服务端发起TCP连接;

  3)读取通信对端的请求或者应答消息;

  4)向通信对端发送消息请求或者应答消息

Reactor单线程模型示意图如下所示:

技术分享

   由于Reactor模式使用的是异步非阻塞IO,所有的IO操作都不会导致阻塞,理论上一个线程可以独立处理所有IO相关的操作。从架构层面看,一个NIO线程确实可以完成其承担的职责。例如,通过Acceptor类接收客户端的TCP连接请求消息,链路建立成功之后,通过Dispatch将对应的ByteBuffer派发到指定的Handler上进行消息解码。用户线程可以通过消息编码通过NIO线程将消息发送给客户端。

  对于一些小容量应用场景,可以使用单线程模型。但是对于高负载、大并发的应用场景却不合适,主要原因如下:

 1、一个NIO线程同时处理成百上千的链路,性能上无法支撑,即便NIO线程的CPU负荷达到100%,也无法满足海量消息的编码、解码、读取和发送;

 2、当NIO线程负载过重之后,处理速度将变慢,这会导致大量客户端连接超时,超时之后往往会进行重发,这更加重了NIO线程的负载,最终会导致大量消息积压和处理超时,成为系统的性能瓶颈;

 3、可靠性问题:一旦NIO线程意外跑飞,或者进入死循环,会导致整个系统通信模块不可用,不能接收和处理外部消息,造成节点故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演进出了Reactor多线程模型。

2、多线程模型

 Rector多线程模型与单线程模型最大的区别就是有一组NIO线程处理IO操作,它的原理图如下:

技术分享

  Reactor多线程模型的特点:

  1、有专门一个NIO线程-Acceptor线程用于监听服务端,接收客户端的TCP连接请求;

  2、网络IO操作-读、写等由一个NIO线程池负责,线程池可以采用标准的JDK线程池实现,它包含一个任务队列和N个可用的线程,由这些NIO线程负责消息的读取、解码、编码和发送;

  3、1个NIO线程可以同时处理N条链路,但是1个链路只对应1个NIO线程,防止发生并发操作问题。

  在绝大多数场景下,Reactor多线程模型都可以满足性能需求;但是,在极个别特殊场景中,一个NIO线程负责监听和处理所有的客户端连接可能会存在性能问题。例如并发百万客户端连接,或者服务端需要对客户端握手进行安全认证,但是认证本身非常损耗性能。在这类场景下,单独一个Acceptor线程可能会存在性能不足问题,为了解决性能问题,产生了第三种Reactor线程模型-主从Reactor多线程模型。

 3、主从多线程模型

 主从Reactor线程模型的特点是:服务端用于接收客户端连接的不再是个1个单独的NIO线程,而是一个独立的NIO线程池。Acceptor接收到客户端TCP连接请求处理完成后(可能包含接入认证等),将新创建的SocketChannel注册到IO线程池(sub reactor线程池)的某个IO线程上,由它负责SocketChannel的读写和编解码工作。Acceptor线程池仅仅只用于客户端的登陆、握手和安全认证,一旦链路建立成功,就将链路注册到后端subReactor线程池的IO线程上,由IO线程负责后续的IO操作。

 它的线程模型如下图所示:

技术分享

 

  利用主从NIO线程模型,可以解决1个服务端监听线程无法有效处理所有客户端连接的性能不足问题。

  它的工作流程总结如下:

  从主线程池中随机选择一个Reactor线程作为Acceptor线程,用于绑定监听端口,接收客户端连接;

  Acceptor线程接收客户端连接请求之后创建新的SocketChannel,将其注册到主线程池的其它Reactor线程上,由其负责接入认证、IP黑白名单过滤、握手等操作;

  步骤2完成之后,业务层的链路正式建立,将SocketChannel从主线程池的Reactor线程的多路复用器上摘除,重新注册到Sub线程池的线程上,用于处理I/O的读写操作。

二、Netty线程模型

   Netty的线程模型与上面介绍的三种Reactor线程模型相似,下面章节我们通过Netty服务端和客户端的线程处理流程图来介绍Netty的线程模型:

  1、服务端线程模型

  一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服务端监听线程和IO线程分离,类似于Reactor的多线程模型,它的工作原理图如下:

技术分享

 结合Netty的源码,对服务端创建线程工作流程进行介绍:

 第一步,从用户线程发起创建服务端操作,代码如下:

技术分享

 

  通常情况下,服务端的创建是在用户进程启动的时候进行,因此一般由Main函数或者启动类负责创建,服务端的创建由业务线程负责完成。在创建服务端的时候实例化了2个EventLoopGroup,1个EventLoopGroup实际就是一个EventLoop线程组,负责管理EventLoop的申请和释放。

  EventLoopGroup管理的线程数可以通过构造函数设置,如果没有设置,默认取-Dio.netty.eventLoopThreads,如果该系统参数也没有指定,则为可用的CPU内核数 × 2。

  BossGroup线程组实际就是Acceptor线程池,负责处理客户端的TCP连接请求,如果系统只有一个服务端端口需要监听,则建议bossGroup线程组线程数设置为1。

  WorkerGroup是真正负责I/O读写操作的线程组,通过ServerBootstrap的group方法进行设置,用于后续的Channel绑定。

第二步,Acceptor线程绑定监听端口,启动NIO服务端,相关代码如下:

技术分享

 其中,group()返回的就是bossGroup,它的next方法用于从线程组中获取可用线程,代码如下:

技术分享

 服务端Channel创建完成之后,将其注册到多路复用器Selector上,用于接收客户端的TCP连接,核心代码如下:

技术分享

 第三步,如果监听到客户端连接,则创建客户端SocketChannel连接,重新注册到workerGroup的IO线程上。首先看Acceptor如何处理客户端的接入:

技术分享

调用unsafe的read()方法,对于NioServerSocketChannel,它调用了NioMessageUnsafe的read()方法,代码如下:

 技术分享

 最终它会调用NioServerSocketChannel的doReadMessages方法,代码如下:

技术分享

其中childEventLoopGroup就是之前的workerGroup,从中选择一个I/O线程负责网络消息的读写。

第四步,选择IO线程之后,将SocketChannel注册到多路复用器上,监听READ操作。

技术分享

第五步,处理网络的I/O读写事件,核心代码如下:

技术分享

2、客户端线程模型

相比于服务端,客户端的线程模型简单一些,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技术分享

第一步,由用户线程发起客户端连接,示例代码如下:

技术分享

   大家发现相比于服务端,客户端只需要创建一个EventLoopGroup,因为它不需要独立的线程去监听客户端连接,也没必要通过一个单独的客户端线程去连接服务端。Netty是异步事件驱动的NIO框架,它的连接和所有IO操作都是异步的,因此不需要创建单独的连接线程。相关代码如下:

技术分享

当前的group()就是之前传入的EventLoopGroup,从中获取可用的IO线程EventLoop,然后作为参数设置到新创建的NioSocketChannel中。

第二步,发起连接操作,判断连接结果,代码如下:

技术分享

判断连接结果,如果没有连接成功,则监听连接网络操作位SelectionKey.OP_CONNECT。如果连接成功,则调用pipeline().fireChannelActive()将监听位修改为READ。

第三步,由NioEventLoop的多路复用器轮询连接操作结果,代码如下:

技术分享

判断连接结果,如果或连接成功,重新设置监听位为READ:

技术分享

第四步,由NioEventLoop线程负责I/O读写,同服务端。

总结:客户端创建,线程模型如下:

由用户线程负责初始化客户端资源,发起连接操作;

如果连接成功,将SocketChannel注册到IO线程组的NioEventLoop线程中,监听读操作位;

如果没有立即连接成功,将SocketChannel注册到IO线程组的NioEventLoop线程中,监听连接操作位;

连接成功之后,修改监听位为READ,但是不需要切换线程。

参见:http://www.uml.org.cn/j2ee/201408283.asp

 

 

 

Netty线程模型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moonandstar08/p/5499811.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