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调用DLL,首先需要将DLL文件映像到用户进程的地址空间中,然后才能进行函数调用,这个函数和进程内部一般函数的调用方法相同。Windows提供了两种将DLL映像到进程地址空间的方法:
1. 隐式的加载时链接
这种方法需要DLL工程经编译产生的LIB文件,此文件中包含了DLL允许应用程序调用的所有函数的列表,当链接器发现应用程序调用了LIB文件列出的某个函数,就会在应用程序的可执行文件的文件映像中加入一些信息,这些信息指出了包含这个函数的DLL文件的名字。当这个应用程序运行时,也就是它的可执行文件被操作系统产生映像文件时,系统会查看这个映像文件中关于DLL的信息,然后将这个DLL文件映像到进程的地址空间。
系统通过DLL文件的名称,试图加载这个文件到进程地址空间时,它寻找DLL 文件的路径按照先后顺序如下:
·程序运行时的目录,即可执行文件所在的目录;
·当前程序工作目录
·系统目录:对于Windows95/98来说,可以调用GetSystemDirectory函数来得到,对于WindowsNT/2000来说,指的是32位Windows的系统目录,也可以调用GetSystemDirectory函数来得到,得到的值为SYSTEM32。
·Windows目录
·列在PATH环境变量中的所有目录
VC中加载DLL的LIB文件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LIB文件直接加入到工程文件列表中
在VC中打开File View一页,选中工程名,单击鼠标右键,然后选中“Add Files to Project”菜单,在弹出的文件对话框中选中要加入DLL的LIB文件即可。
②设置工程的 Project Settings来加载DLL的LIB文件
打开工程的 Project Settings菜单,选中Link,然后在Object/library modules下的文本框中输入DLL的LIB文件。
③通过程序代码的方式
加入预编译指令#pragma comment (lib,”*.lib”),这种方法优点是可以利用条件预编译指令链接不同版本的LIB文件。因为,在Debug方式下,产生的LIB文件是Debug版本,如Regd.lib;在Release方式下,产生的LIB文件是Release版本,如Regr.lib。
当应用程序对DLL的LIB文件加载后,还需要把DLL对应的头文件(*.h)包含到其中,在这个头文件中给出了DLL中定义的函数原型,然后声明。
2 显式的运行时链接 ,(我用的是此方法)
隐式链接虽然实现较简单,但除了必须的*.dll文件外还需要DLL的*.h文件和*.lib文件,在那些只提供*.dll文件的场合就无法使用,而只能采用显式链接的方式。这种方式通过调用API函数来完成对DLL的加载与卸载,其能更加有效地使用内存,在编写大型应用程序时往往采用此方式。这种方法编程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①使用Windows API函数Load Library或者MFC提供的AfxLoadLibrary将DLL模块映像到进程的内存空间,对DLL模块进行动态加载。
②使用GetProcAddress函数得到要调用DLL中的函数的指针。
③不用DLL时,用Free Library函数或者AfxFreeLibrary函数从进程的地址空间显式卸载DLL。
例:在应用程序中调用dll文件
——在应用程序中要首先装入dll后才能调用导出表中的函数,例如用mfc
创建基于对话框的工程test,并在对话框上放置"load"按钮,先添加装载代码。
1.首先在testdlg.cpp的首部添加变量设置代码:
//设置全局变量glibsample用于存储dll句柄
HINSTANCE glibsample=null; //如果定义成HANDLE类型,则出错
//第二个变量showme是指向dll
库中showme()函数的指针
typedef int(* Showme)(void);
Showme showme;
2.利用classwizard为"load"按钮添加装载dll的代码
void ctestdlg::onloadbutton()
{
//要添加的代码如下
if(glibsample!=NULL)
{
AfxMessageBox("the sample.dll has already been load.");
return;
}
//装载sample.dll,未加路径,将在三个默认路径中寻找 (1)windows的系统目录:/windows/system;
//(2)dos中path所指出的任何目录;
//(3)程序所在的目录;
glibsample=Loadlibrary("sample.dll");
//返回dll中showme()函数的地址
showme=(Showme)GetProcAddress(glibsample,"showme");
http://blog.csdn.net/jiangxinyu/article/details/4736577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findumars/p/5650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