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Windows程序 > 详细

(Swagger)一个终端和后台开发对api接口管理工具

时间:2016-07-19 10:03:50      阅读:122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Swagger 是一个规范和完整的框架,用于生成、描述、调用和可视化 RESTful 风格的 Web 服务。总体目标是使客户端和文件系统作为服务器以同样的速度来更新。文件的方法,参数和模型紧密集成到服务器端的代码,允许API来始终保持同步。Swagger 让部署管理和使用功能强大的API从未如此简单。

为了方便的管理项目中API接口,在网上找了好多关于API接口管理的资料,感觉目前最流行的莫过于Swagger了,功能强大,UI界面漂亮,并且支持在线测试等等

Swagger –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Framework for APIs.-(打开工具下载地址)

技术分享

前后端分离

按照现在的趋势,前后端分离几乎已经是业界对开发和部署方式所达成的一种共识。所谓的前后端分离,并不是传统行业中的按部门划分,一部分人只做前端(HTML/CSS/JavaScript等等),另一部分人只做后端(或者叫服务端),因为这种方式是不工作的:比如很多团队采取了后端的模板技术(JSP, FreeMarker, ERB等等),前端的开发和调试需要一个后台Web容器的支持,从而无法将前后端开发和部署做到真正的分离。

通常,前后端分别有着自己的开发流程,构建工具,测试等。做前端的谁也不会想要用Maven或者Gradle作为构建工具,同样的道理,做后端的谁也不会想要用Grunt或者Gulp作为构建工具。前后端仅仅通过接口来协作,这个接口可能是JSON格式的RESTFul的接口,也可能是XML的,重点是后台只负责数据的提供和计算,而完全不处理展现。而前端则负责拿到数据,组织数据并展现的工作。这样结构清晰,关注点分离,前后端会变得相对独立并松耦合。但是这种想法依然还是很理想化,前后端集成往往还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比如在最后需要集成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最开始商量好的数据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往往是在所难免的,这样就会增加大量的集成时间。

归根结底,还是前端或者后端感知到变化的时间周期太长,不能“及时协商,尽早解决”,最终导致集中爆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提前协商好一些契约,并将这些契约作为可以被测试的中间产品,然后前后端都通过自动化测试来检验这些契约,一旦契约发生变化,测试就会失败。这样,每个失败的测试都会驱动双方再次协商,有效的缩短了反馈周期,并且降低集成风险。具体的实践方式,请参加我同事的一篇博文,“前后端分离了,然后呢?”http://icodeit.org/2015/06/whats-next-after-separate-frontend-and-backend/

不过,仅仅靠纪律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工具的辅助来提高效率。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一个API设计工具——Swagger,将如何帮助我们更好的实现“前后端分离”。

Swagger

Swagger包括库、编辑器、代码生成器等很多部分,这里我们主要讲一下Swagger Editor。这是一个完全开源的项目,并且它也是一个基于Angular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下载源码并自己部署它,也可以修改它或集成到我们自己的软件中。

在Swagger Editor中,我们可以基于YAML语法定义我们的RESTful API,然后它会自动生成一篇排版优美的API文档,并且提供实时预览。相信大多数朋友都遇到过这样一个场景:明明调用的是之前约定好的API,拿到的结果却不是想要的。可能因为是有人修改了API的接口,却忘了更新文档;或者是文档更新的不及时;又或者是文档写的有歧义,大家的理解各不相同。总之,让API文档总是与API定义同步更新,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感受一下Swagger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首先我们需要安装一个Swagger Editor,或者也可以直接使用在线版本http://editor.swagger.io/。如果需要在本地启动编辑器,执行以下三行命令即可(前提是已经安装好了Node.js):

技术分享

当我们修改了API的定义之后,在编辑器右侧就可以看到相应的API文档了,而且永远是最新的。

技术分享

不仅如此,它还能够自动生成Mock server所需要的代码,这样一来前端开发就再也不用等着后端API 的实现了。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更强大的功能,甚至能够帮助我们自动生成不同语言的客户端的代码。Swagger是基于插件来实现各种不同的语言的,所以,如果已经提供的语言中没有你正在用的,你也可以自己实现相应的插件,甚至是从源代码级别进行定制化。

技术分享

契约测试

谈到了前后端分离,那么在所难免,会遇到一些集成的问题:一拨人在全心全意的进行前端开发,另一拨人在心无旁骛的做后端开发,那么谁应该为集成买单呢?在现在这个持续集成、持续交付的年代里,我们应该如何去保证双方不会分道扬镳、越走越远呢?

所以,在一开始就定一个契约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双方就API相关的内容,包括路径、参数、类型等达成一致,当然,这份契约并不是一旦创建就不能修改的,而且,如果一开始没有设计好,很有可能会频繁的修改。这个时候,要让双方都能够实时的跟踪最新的API就成了一个难题。还好,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我们早已有了应对之策,那就是契约测试

老马(Martin Fowler)早在2011年的时候就发表了一篇博客http://martinfowler.com/bliki/IntegrationContractTest.html,专门讨论了如何做契约测试。

首先,我们先假设我们已经有了一份契约,可能是基于JSON格式的,有可能是基于XML格式的,这都不重要。然后,前端会根据这份契约建立一个Mock server,所有的测试都发往这个Mock server。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个时候可能后台的API还没有开发完成;二是有可能因为网络等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直接调用真实的后台API会很不稳定或者很耗时。到这里,可能有人就要说了,如果后台的API实现和之前约定的并不一样,怎么能保证到了集成的时候双方还能很顺利的集成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只需要让前端的测试定期连接真实的API执行一遍就能尽早的发现差异性。比方说,在我们平常的build pipeline上添加一个job,让这些测试每天在午夜里连着真实的API执行。如果,第二天发现这些测试有的失败了,那么就需要和开发后台API的人员进行一次沟通了,很有可能由于真实的业务逻辑发生了变化,API在实现的时候,已经和之前的契约不一致了,如果是这样,那么相应的测试和契约定义就需要更新以满足最新的业务需求。

总之,进行契约测试的目的就是尽早的发现差异性,并作出调整,将最后集成的风险降到最低。


(Swagger)一个终端和后台开发对api接口管理工具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jiadabin/article/details/51940420

(0)
(1)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