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24774106-id-3427836.html
我们都知道,动态共享库里面的函数的共享的,这也是动态库的优势所在,就是节省内存。C 编译出来的可执行文件几乎都会用到libc的库,假如没有这个共享的技术,每个可执行文件都要占一份libc库的内存,这将是极大的内存浪费。 可是一直没搞明白,怎么样才能证明共享库里面函数的地址在物理内存层面是同一份?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是程序里面的逻辑地址和物理内存地址之间是怎样映射的,说的再赤裸裸一点,就是我给你个逻辑地址,请你在物理内存中找到对应的地址,或者我给你个物理地址,请你把这个物理内存里面存的东西告诉我。
最近两天,发现了一篇很牛的博文,这个博文彻底解决了逻辑地址 线性地址 物理地址的内存映射(这里的线性地址是不是之前博文中的MVA,修改后的虚拟地址?)问题,作者的功力特别深厚,他十分kind的提供了一篇29页的pdf文档,此文章一出,就彻底终结这个问题了。那我为什么还要写这篇博文呢。作者以2.6.18内核为例,提供了两个内核模块和两个应用层的程序,我在自己的Ubuntu 12.04上花了时间完整的验证了文档里面PAE(Physical Address Extension)模式的地址映射,发现代码里面存在一些兼容性的问题,导致编译不过,主要是内核版本不同和gcc带来的一些小问题。所以我花了4个多小时才把这个实验完整的做下来。如果想通过做实验来加深理解的筒子可以参考我修改后的程序。我无意抄袭,还是那句话,光荣属于前辈。
下面的图来自Intel的手册64-ia-32-architectures-software-developer-vol-3a-part-1-manual ,很好的解释的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所谓逻辑地址,就是我们C 语言中取地址符后,看到的地址。
采用原文的函数
1 #include <stdio.h> 2 int main() 3 { 4 unsigned long tmp; 5 tmp = 0x12345678; 6 printf("tmp address:0x%08lX\n", &tmp); 7 return 0; 8 } 9 tmp address:0xBF86D16C
输出的地址为0xBF86D16C,这个就是官方手册上说的逻辑地址。首先需要将逻辑地址转化成线性地址。然后将线性地址转化成物理地址。将逻辑地址转化成线性地址,就是江湖传说的分段机制,也就是上图下面的segmentation。
临时变量tmp的逻辑地址0xBF86D16C就是偏移量(?),因为tmp位于栈中,IA-32提供了SS(Stack Segment)寄存器。
1 //arch/x86/kernel/process_32.c 2 //------------------------------------------- 3 void 4 start_thread(struct pt_regs *regs, unsigned long new_ip, unsigned long new_sp) 5 { 6 set_user_gs(regs, 0); 7 regs->fs = 0; 8 regs->ds = __USER_DS; 9 regs->es = __USER_DS; 10 regs->ss = __USER_DS; 11 regs->cs = __USER_CS; 12 regs->ip = new_ip; 13 regs->sp = new_sp; 14 /* 15 * Free the old FP and other extended state 16 */ 17 free_thread_xstate(current); 18 }
实际上有6个段寄存器,但是DS,ES ,SS的值是一样的,FS和GS都是0,这样其实6个段寄存器本质是两个:CS和DS。每个进程的6个寄存器是一样的,不同的是EIP和ESP。从上面的代码中也可以看到。
1 //arch/x86/kernel/process_32.c 2 //------------------------------------------- 3 void 4 start_thread(struct pt_regs *regs, unsigned long new_ip, unsigned long new_sp) 5 { 6 set_user_gs(regs, 0); 7 regs->fs = 0; 8 regs->ds = __USER_DS; 9 regs->es = __USER_DS; 10 regs->ss = __USER_DS; 11 regs->cs = __USER_CS; 12 regs->ip = new_ip; 13 regs->sp = new_sp; 14 /* 15 * Free the old FP and other extended state 16 */ 17 free_thread_xstate(current); 18 }
__USER_CS(14*8 +3 = 115)的值展开二进制的结果为:
1 0000000001110 011
__USER_DS(15*8 + 3 =123)的值展开二进制的结果为:
1 0000000001111 011
上面的两组数字就是段选择符,段选择符有16位,其中含义如下图:
TI表示我要选择的段描述符是存在GDT中还是LDT中。GDT和LDT可以简单理解成两个表,每个表里面都存放这一组地址。
我们的CS和DS对应的TI位都是0,换句话说,我们要着的段描述符在GDT中。实际上,我们的Linux程序里用的段描述符总是选择GDT,几乎没有选择LDT的。毛德操老爷子说,只有像wine这种进程才会用到LDT这样的东西。
RPL表示特权等级,0表示最高权限,3表示无特权。之所以在
有个+3,就是表示,我的段无特权,同时我的段描述符存在GDT这张表里面。前面的13位表示是GDT表的index,或者说是第几项。
接下来就是去GDT这张表,去找到我们要的段描述符。等等,我们一直很爽的叫着GDT,知道我们的DS段描述符是在index =15的位置,可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GDT这张表放在哪里。
GDTR横空出世了,GDT的地址就存放在GDTR这个寄存器里面。问题是怎么读出啦GDTR寄存器的值?
前面提到的博文作者写了一个内核模块,来提取GDTR,CR0 CR3 等的值,主干代码在下面:
1 static int my_get_info( char *buf, char **start, off_t off, int count ) 2 { 3 int len = 0; 4 struct mm_struct *mm; 5 mm = current->active_mm; 6 cr0 = read_cr0(); 7 cr3 = read_cr3(); 8 cr4 = read_cr4(); 9 //asm(" sgdt gdtr"); 10 asm("sgdt %0":"=m"(gdtr)); 11 len += sprintf( buf+len, "cr4=%08X ", cr4 ); 12 len += sprintf( buf+len, "PSE=%X ", (cr4>>4)&1 ); 13 len += sprintf( buf+len, "PAE=%X ", (cr4>>5)&1 ); 14 len += sprintf( buf+len, "\n" ); 15 len += sprintf( buf+len, "cr3=%08X cr0=%08X\n",cr3,cr0); 16 len += sprintf( buf+len, "pgd:0x%08X\n",(unsigned int)mm->pgd); 17 len += sprintf( buf+len, "gdtr address:%lX, limit:%X\n", gdtr.address,gdtr.limit); 18 // len += sprintf( buf+len, "cpu_gdt_table address:0x%08lX\n", cpu_gdt_table); 19 return len; 20 }
asm那句代码在我的gcc下编译不过,我修改了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下为啥编译不过。
总之我们有办法取GDTR寄存器的值,从而找到了GDT这张表,然后从这张表里面着第16项(index=15),我们就能找到我们的DS段描述符。
1 root@manu:~/code/c/self/mm_addr# ./mem_map 2 %ebp:0xBF86D178 3 tmp address:0xBF86D16C 4 cr4=000006F0 PSE=1 PAE=1 5 cr3=06E3C000 cr0=8005003B 6 pgd:0xC6E3C000 7 gdtr address:F7BB9000, limit:FF
国外大牛提供了一个叫做dram的内核模块,还有一个fileview的tool,这个tool+模块相互配合,能够读到物理地址里面对应的内容。这个内核模块是大杀器啊,我解决共享库迷惑就全靠在这个内核模块上了。作者是低于2.6.32的内核,我们是高于2.6.32的内核,所以稍加修改,就能用在我的Ubuntu上了。
可以算出GDT的地址为F7BB9000 - c0000000,然后用作者提供的工具fileview去看下内存内容
1 ----------------------------------------------------------- 2 gdtr : f7bb9000 - c0000000 = 37bb9000 3 0000037BB9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4 0000037BB901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5 0000037BB902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6 0000037BB9030 FF FF 00 B9 61 F3 DF B7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a........... 7 0000037BB904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8 0000037BB905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9 0000037BB9060 FF FF 00 00 00 9B CF 00 FF FF 00 00 00 93 CF 00 ................ 10 0000037BB9070 FF FF 00 00 00 FB CF 00 FF FF 00 00 00 F3 CF 00 ................ 11 0000037BB9080 6B 20 C0 EA BB 8B 00 F7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k .............. 12 0000037BB9090 FF FF 00 00 00 9A 40 00 FF FF 00 00 00 9A 00 00 ......@......... 13 0000037BB90A0 FF FF 00 00 00 92 00 00 00 00 00 00 00 92 00 00 ................ 14 0000037BB90B0 00 00 00 00 00 92 00 00 FF FF 00 00 00 9A 40 00 ..............@. 15 0000037BB90C0 FF FF 00 00 00 9A 00 00 FF FF 00 00 00 92 40 00 ..............@. 16 0000037BB90D0 FF FF 00 00 00 92 CF 00 FF FF 00 40 29 93 8F 36 ...........@)..6 17 0000037BB90E0 18 00 80 0C BC 91 40 F7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18 0000037BB90F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6B 20 00 48 80 89 00 C1 ........k .H....
OK ,我们取到了我们的DS段描述符:
自己对照就能的出,BASE=0x00000000,费了半点的劲,最后的得出:
分段机制是fake的,虚拟地址总是能线性地址。
我们还可以得到其他有用的信息:
所以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最终的结果是,虚拟地址总是等于线性地址。以后就不要再折腾了。
有了线性地址,下一步就是获取物理地址了。
我的电脑采用了PAE,物理地址扩展分页机制,看下我的uname -ar
上面程序也正PAE=1也证明了我的的确确的采用了PAE. PAE要比常规分页稍稍复杂一点。
先讲讲啥是PAE。 目前的服务器基本都突破了4G的内存,很多PC都已经突破4G 了,我有同事就有16G 内存的PC,让我羡慕的直流口水。Intel通过把管脚从32增加到36,可以支持64G内存,但是,必须引入一种新的分页机制,把32位的线性地址转化成36位的物理地址,才能充分利用这64G的内存。
这个机制就是PAE :
1 引入一个页目录指针表PDPT,有4个64位的item组成。
2 cr3寄存器中27位用来表示 页目录指针表PDPT的地址(32字节对齐,所以不需要32来表示)。
3 线性地址的高2位决定4个PDPT item的的哪一个。
上图完整的描述了PAE模式下线性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稍微不好懂的就是40这个数字的含义:
Intel手册里面有下面的句子:
1)A PDE is selected using the physical address defined as follows:
— Bits 51:12 are from PDPTEi.
— Bits 11:3 are bits 29:21 of the linear address.
— Bits 2:0 are 0.
2)PDE的bit7(PS位)决定了采用4K大小的页还是2M 大小的页。如果是2M 大小的页,上面的图针对的是4K 大小的页。2M大小的页采用这种模式:
对于我们而言,我们采用的不是2M 大小的页,后面实验中我们可以看下PS位。所以这种2M的页的模式,后面我们就不讲了。
3)A PTE is selected using the physical address defined as follows:
— Bits 51:12 are from the PDE.
— Bits 11:3 are bits 20:12 of the linear address.
— Bits 2:0 are 0.
4)获取最后的物理地址
— Bits 51:12 are from the PTE.
— Bits 11:0 are from the original linear address.
OK 回到我们的例子:
高2位是10,表示选择index =2 的那个PDPT item
CR3的值是0x06E3C000 ,注意下图,后5位ignore,所以真正的地址还是0x6E3C000.
我们看下0x6E3C000地址下存放的啥东西,再次祭出我们的dram神器:
蓝色的地址就是我们要找的:
其实这是一个64位的地址,12~51位是页目录表项的基地址。
其中bit 0表示的是present,表示该64位地址是有效的。
其中bit7(PS位)没有置位,表明采用的页是4K 大小的页,而不是2M大小的页。
可以算出表项的基地址为:0x83c5000。
0x83c5000+(111111100)b *8= 0x83c5fe0。
看下这个地址下的内容:
取到的地址为
考虑到4096对齐和12~51位是有效地址, 页面目录表的地址为6d87000
0x6d87000 + (001101101)b *8 = 0x6d87368,
看下这个地址下的内容
我们终于到了最后一个页表了:
最终物理地址计算
1) 12~51位来自 0x80000000 0d94a047
换句话说就是:0d94a000
2) 0 ~11来自线性地址的最后12位
OK ,最后总算得到了物理地址 0x0d94a16c.
用我们的神器看下物理地址的内容是不是0x12345678
看下右上角的蓝色0x12345678,那就是我们存储的tmp的值。。
再次感谢ilinuxkernel博主写的文档,让我解决了这个彻底解决了这个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我喜欢这样的文章,他让我更深刻的理解计算机的原理,这片博文绝大部分的贡献都是这位kind的博主,光荣属于前辈。
为了方便感兴趣的筒子顺利的做这个实验,我将这个修改后的代码放在github上。没有窃取原博主劳动成果的意思。
地址为:https://github.com/manuscola/mm_addr
plus:
fileview工具提供了按照字节,双字节 ,4字节,8字节的方式来展示内存内容,可惜我昨晚实验的时候,没好好看fileview的源代码,所以都是按照BYTE的方式展现物理内存的内容。后面有感兴趣的筒子想做实验的话,可以好好看下fileview的source code。
参考文献:
1 Linux内存地址映射
2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3 深入理解linux内核
4 Linux用户程序如何访问物理内存
5 http://cs.usfca.edu/~cruse/cs635/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aaronLinux/p/5743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