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scottckt/archive/2011/11/12/2246531.html
什么是跨域?
首先什么是跨域,简单地理解就是因为JavaScript同源策略的限制。
什么是同源策略?
在客户端编程语言中,如JavaScript和ActionScript,同源策略是一个很重要的安全理念,它在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源策略规定跨域之间的脚本是隔离的,一个域的脚本不能访问和操作另外一个域的绝大部分属性和方法。
那么什么叫相同域,什么叫不同的域呢?
当两个域具有相同的协议(如http), 相同的端口(如80),相同的host(如www.example.org),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它们是相同的域。
比如 http://www.example.org/index.html和http://www.example.org/sub/index.html是同域,
而http://www.example.org, https://www.example.org, http://www.example.org:8080, http://sub.example.org中的任何两个都将构成跨域。
同源策略还应该对一些特殊情况做处理,比如限制file协议下脚本的访问权限。
本地的HTML文件在浏览器中是通过file协议打开的,如果脚本能通过file协议访问到硬盘上其它任意文件,就会出现安全隐患,目前IE8还有这样的隐患。
受到同源策略的影响,跨域资源共享就会受到制约。但是随着人们的实践和浏览器的进步,目前在跨域请求的技巧上,有很多宝贵经验的沉淀和积累。
这里我把跨域资源共享分成两种,一种是单向的数据请求,还有一种是双向的消息通信。
一、单向跨域
JSONP
JSONP (JSON with Padding)是一个简单高效的跨域方式,HTML中的script标签可以加载并执行其他域的JavaScript,于是我们可以通过script标记来动态加载其他域的资源。
例如我要从域A的页面pageA加载域B的数据,那么在域B的页面pageB中我以JavaScript的形式声明pageA 需要的数据,然后在pageA中用script标签把pageB加载进来,那么pageB中的脚本就会得以执行。
JSONP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回调函数,pageB加载完之后会执行pageA中定义的函数,所需要的数据会以参数的形式传递给该函数。
JSONP易于实现,但是也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果第三方的脚本随意地执行,那么它就可以篡改页面内容,截获敏感数据。但是在受信任的双方传递数据,JSONP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举例:http://www.cnblogs.com/wangfupeng1988/p/4060747.html
Flash URLLoader
Flash有自己的一套安全策略,服务器可以通过crossdomain.xml文件来声明能被哪些域的SWF文件访问,SWF也可以通过API来确定自身能被哪些域的SWF加载。
当跨域访问资源时,例如从域www.a.com请求域www.b.com上的数据,我们可以借助Flash来发送 HTTP请求。
首先,修改域www.b.com上的crossdomain.xml(一般存放在根目录,如果没有需要手动创建) ,把www.a.com加入到白名单。
其次,通过Flash URLLoader发送HTTP请求,
最后,通过Flash API把响应结果传递给JavaScript。
Flash URLLoader是一种很普遍的跨域解决方案,不过需要支持iOS的话,这个方案就无能为力了。
Access Control
Access Control是比较超越的跨域方式,目前只在很少的浏览器中得以支持,这些浏览器可以发送一个跨域的HTTP请求(Firefox, Google Chrome等通过XMLHTTPRequest实现,IE8下通过XDomainRequest实现),
请求的响应必须包含一个Access- Control-Allow-Origin的HTTP响应头,该响应头声明了请求域的可访问权限。
例如www.a.com对www.b.com下的 asset.php发送了一个跨域的HTTP请求,那么asset.php必须加入如下的响应头: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www.a.com%22);%7f/
window.name
window对象的name属性是一个很特别的属性,当该window的location变化,然后重新加载,它的name属性可以依然保持不变。
那么我们可以在页面A中用iframe加载其他域的页面B,而页面B中用JavaScript把需要传递的数据赋值给 window.name,
iframe加载完成之后,页面A修改iframe的地址,将其变成同域的一个地址,然后就可以读出window.name的值了。
这个方式非常适合单向的数据请求,而且协议简单、安全。不会像JSONP那样不做限制地执行外部脚本。
server proxy
在数据提供方没有提供对JSONP协议或者window.name协议的支持,也没有对其它域开放访问权限时,我们可以通过server proxy的方式来抓取数据。
例如当www.a.com域下的页面需要请求www.b.com下的资源文件asset.txt时,直接发送一个指向 www.b.com/asset.txt的ajax请求肯定是会被浏览器阻止。
这时,我们在www.a.com下配一个代理,然后把ajax请求绑定到这个代理路径下,例如www.a.com/proxy/, 然后这个代理发送HTTP请求访问http://www.b.com/下的asset.txt,
跨域的HTTP请求是在服务器端进行的,客户端并没有产生跨域的ajax请求。
这个跨域方式不需要和目标资源签订协议,带有侵略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实践中应该对这个代理实施一定程度的保护,比如限制他人使用或者使用频率。
二、双向跨域
document.domain
通过修改document的domain属性,我们可以在域和子域或者不同的子域之间通信。
同域策略认为域和子域隶属于不同的域,比如 www.a.com和sub.a.com是不同的域,
这时,我们无法在www.a.com下的页面中调用sub.a.com中定义的JavaScript 方法。
但是当我们把它们document的domain属性都修改为a.com,浏览器就会认为它们处于同一个域下,那么我们就可以互相调用对方的 method来通信了。
FIM – Fragment Identitier Messaging
不同的域之间,JavaScript只能做很有限的访问和操作,其实我们利用这些有限的访问权限就可以达到跨域通信的目的了。
FIM (Fragment Identitier Messaging)就是在这个大前提下被发明的。
父窗口可以对iframe进行URL读写,iframe也可以读写父窗口的URL,URL有一部分被称为frag,就是#号及其后面的字符,它一般用于浏览器锚点定位,Server端并不关心这部分,应该说HTTP请求过程中不会携带frag,所以这部分的修改不会产生HTTP请求,但是会产生浏览器历史记录。FIM的原理就是改变URL的frag部分来进行双向通信。每个window通过改变其他 window的location来发送消息,并通过监听自己的URL的变化来接收消息。这个方式的通信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浏览器历史记录,而且有些浏览器不支持onhashchange事件,需要轮询来获知URL的改变,最后,URL在浏览器下有长度限制,这个制约了每次传送的数据量。
Flash LocalConnection
页面上的双向通信也可以通过Flash来解决,Flash API中有LocalConnection这个类,该类允许两个SWF之间通过进程通信,这时SWF可以播放在独立的Flash Player或者AIR中,也可以嵌在HTML页面或者是PDF中。遵循这个通信原则,我们可以在不同域的HTML页面各自嵌套一个SWF来达到相互传递数据的目的了。SWF通过LocalConnection交换数据是很快的,但是每次的数据量有40kb的大小限制。用这种方式来跨域通信过于复杂,而且需要了2个SWF文件,实用性不强。
window.postMessage
window.postMessage是HTML5定义的一个很新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很方便地跨window通信。由于它是一个很新的方法,所以在很旧和比较旧的浏览器中都无法使用。
Cross Frame
Cross Frame是FIM的一个变种,它借助了一个空白的iframe,不会产生多余的浏览器历史记录,也不需要轮询URL的改变,在可用性和性能上都做了很大的改观。它的基本原理大致是这样的,假设在域www.a.com上有页面A.html和一个空白代理页面proxyA.html, 另一个域www.b.com上有个页面B.html和一个空白代理页面proxyB.html,A.html需要向B.html中发送消息时,页面会创建一个隐藏的iframe, iframe的src指向proxyB.html并把message作为URL frag,由于B.html和proxyB.html是同域,所以在iframe加载完成之后,B.html可以获得iframe的URL,然后解析出 message,并移除该iframe。当B.html需要向A.html发送消息时,原理一样。Cross Frame是很好的双向通信方式,而且安全高效,但是它在Opera中无法使用,不过在Opera下面我们可以使用更简单的 window.postMessage来代替。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wxiaona/p/5753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