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1、什么是软件?软件: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
2、常见的软件:系统软件:如:DOS,Windows,Linux等。应用软件:如:扫雷,迅雷,QQ等。
3、什么是开发?制作软件。
4、软件的出现实现了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更好的交互。
5、交互方式:图形化界面:这种方式简单直观,使用者易于接受,容易上手操作。命令行方式:需要有一个控制台,输入特定的指令,让计算机完成一些特定的操作。较为麻烦,需要记录住一些命令。
6、点击开始在运行栏输入“cmd”进入dos操作界面。
7、课程中常见的命令:
dir: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以及文件夹。
md:创建目录。
rd:删除目录。
cd:进入指定目录。d:进入盘符。
cd..:退回到上一级目录。
cd/:退回到根目录。
del:删除文件。
exit:退出dos命令行。
8、在dos命令行操作文件夹时,如忘记文件夹全称,可以输文件夹前几个名称后面用*代替。
9、通过DOS命令行的演示,发现原来操作计算机就如同和计算机说话一样。
10、我们告诉它做什么,它就可以做什么。前提是,我们和它说的内容它必须识别才可以。这就是计算机语言。
11、什么是计算机语言?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用于沟通的一种方式。例如:中国人与中国人用中文沟通。而中国人要和韩国人交流,就要学习韩语。
12、计算机语言:人与计算机交流的方式。如果人要与计算机交流,那么就要学习计算机语。计算机语言有很多种,如:C,C++,Java等。这里,我们选择其中一种:Java语言。
13、Java语言概述。是SUN(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斯坦福大学网络公司)1995年推出的一门高级编程语言。是一种面向Internet的编程语言。随着Java技术在Web方面的不断成熟,已经成为Web应用程序的首选开发语言。是简单易学,完全面向对象,安全可靠,与平台无关的编程语言。
14、Java语言的三种技术架构。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企业版(现更名:JAVAEE):是为开发企业环境下的应用程序提供一套解决方案。该技术体系中包含的技术如Servlet Jsp等,主要针对于Web应用程序开发。J2SE(Java 2 Platform Standard Edition)标准版(现更名:JAVASE):是为开发普通桌面和商务应用程序提供的解决方案。该技术体系是其他两者的基础,可以完成一些桌面应用程序的开发。比如Java版的扫雷。J2ME(Java 2 Platform Micro Edition)小型版(现更名:JAVAME):是为开发电子消费产品和嵌入式设备提供的解决方案。该技术体系主要应用于小型电子消费类产品,如手机中的应用程序等。
15、Java语言的特点:跨平台性。什么是跨平台性?通过Java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在不同的系统平台上都可以运行。原理是什么?只要在需要运行Java应用程序的操作系统上,先安装一个Java虚拟机(JVM Java Virtual Machine)即可。由JVM来负责Java程序在该系统中的运行。
16、Java语言的特点:跨平台性。Java程序:Windows系统:Win版的JVM;Linux系统:lin版的JVM;MAC系统:mac版的JVM。因为有了JVM,所以同一个Java程序在三个不同的操作系统中都可以执行。这样就实现了Java程序的跨平台性。也称为Java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
17、明确什么是JRE,JDK;下载JDK;安装JDK;配置环境变量;验证是否成功。
18、什么是JRE,JDK?JRE(Java Runtime Environment Java运行环境):包括Java虚拟机(JVM Java Virtual Machine)和Java程序所需的核心类库等,如果想要运行一个开发好的Java程序,计算机中只需要安装JRE即可。JDK(Java Development Kit Java开发工具包):JDK是提供给Java开发人员使用的,其中包含了Java的开发工具,也包括了JRE。所以安装了JDK,就不用再单独安装JRE了。其中的开发工具:编译工具(java.exe)打包工具(jar.exe)等。简单而言:使用JDK开发完成的Java程序,交给JRE去运行。
19、Java6.0 Platform
20、下载JCK(Java Development Kit Java开发工具包)。官方网址:www.oracle.com、java.sun.com。下载完成后,安装在电脑上。然后打开DOS命令行,效验文件是否安装完毕,并利用DOS进行Javac.exe运行测试。为了更方便的使用Java开发工具,需要进行环境变量配置。配置成功后就可以进行Java程序的开发了。
21、环境变量配置。方法一:图形界面操作。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环境变量;编辑Path环境变量,在变量值开始处加上Java工具所在目录,后面用分号和其他值分隔开即可;打开DOS命令行,任意目录下敲入javac;如果出现javac的参数信息,配置成功。这种配置方式,一劳永逸。具体流程:右键点击我的电脑打开属性,点击高级系统设置,点击高级,点击环境变量,找到系统变量,新建系统变量(变量名:JAVA_HOME,变量值:安装JKD的地址。如:D:\ProgramStudio\JDK1.7)点击确定,找到变量名为Path的变量,点击编辑,在变量值栏的最前面(放到前面时,先寻找)加入%JAVA_HOME%\bin用分号隔开。方法二:DOS界面操作(可用于临时环境变量配置,借助别人的电脑开发Java程序)。具体流程:利用set命令:设置、查看环境变量的值。Set path:查看path的值。配置Java工具包:set path=D:\ProgramStudio\JDK1.7\bin;%path%回车。测试javac。只对当前窗口有效。定义class路径:Set classpath=.;c:myclass。
22、Hello World。将Java代码编写到扩展名为.java的文件中;通过javac命令对该java文件进行编译;通过java命令对生成的class文件进行运行。Java文件——javac.exe编译——class文件——java运行——结果。
23、对于初学者,可以用记事本编写。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写代码。打开记事本。Java代码是以类的形式来体现的。代码如下:
class TestFirstOne //Java定义类+类名(首字母大写)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主函数(保证类的独立运行)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输出打印语句
}
}
23、classpath配置。临时配置方式:dos配置。Set Classpath=代码路径。回车。Classpath先在环境变量中找,然后在当前路径(结尾没带分号不找)。Path先在当前路径查找,然后去环境变量中查找。一劳永逸方法和上面JDK环境变量配置方法一样。
24、Hello World组成部门。class是java程序中的关键字(关键字只能是小写)。{}类的区间用大括号定义(类中的内容为了增加阅读性,需要有阶梯感,如使用tab键)。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定义主函数(使用大括号确定函数的内容)。
25、注释。三种方式://单行注释,符号以后直到回车键的内容;/*多行注释,符号开始到符号结束以内的内容*/;/**java注释符号,可被提取出来制作软件开发手册*/。注释的作用:增加程序的阅读性;调试程序。
26、写代码要养成写注释的习惯。在写代码前注释相关信息。例如:
/*
需求:定义一个Hello World小程序。
思路:
1,
2,
步骤:
1,通过class关键字定义一个类。将代码都编写到该类中。
2,为了保证该的独立运行。在类中定义个主函数。格式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3,保存成一个扩展名为java的文件。
4,在dos控制台中通过javac工具对java文件进行编译。
5,在通过java命令对生成的class文件进行执行。
作者:ZC
版本:v1.0
日期:2016.01.06
copyright:ZC
*/
1、组成:关键字、标识符、注释、常量和变量、运算符、语句、函数、数组
2、关键字的定义和特点:定义:被Java语言赋予了特殊含义的单词。特点:关键字中所有字母都为小写。
3、用于定义数据类型的关键字:class、interface、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char、boolean、void。
4、用于定义数据类型值的关键字:true、false、null。
5、用于定义流程控制的关键字:if、else、switch、case、default、while、do、for、break、continue、return。
6、用于定义访问权限修饰的关键字:private、protected、public。
7、用于定义类,函数,变量修饰的关键字:abstract、final、static、synchronized。
8、用于定义类与类之间关系的关键字:extends、implements。
9、用于定义建立实例以及引用实例,判断实例的关键字:new、this、super、instanceof。
10、用于异常处理的关键字:try、catch、finally、throw、throws。
11、用于包的关键字:package、import。
12、其他修饰符关键字:native、strictfp、transient、volatile、assert。
13、标识符:在程序中自定义的一些名称;由26个英文字母大小写,数字:0-9,符号_$组成;定义合法标识符规则:数字不可以开头、不可以使用关键字;Java中严格区分大小写;注意:在起名时,为了提高阅读性,要尽量有意义。
14、Java中的名称规范:包名:多单词组成时所有都小写,如:xxxyyyzzz;类名接口名:多单词组成时,所有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如:XxxYyyZzz;变量名和函数名:多单词组成时,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小写,第二个单词开始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如:xxxYyyZzz;常量名:所有字母都大写,多单词时每个单词用下划线连接,如:XXX_YYY_ZZZ。
15、注释:对于单行和多行注释,被注释的文字,不会被JVM(Java虚拟机)解释执行;对于文档注释,是Java特有的注释,其中注释内容可以被JDK提供的工具javadoc所解析,生成一套以网页文件形式体现的该程序的说明文档;注释是一个程序员必须要具有的良好编程习惯;初学者编写程序可以养成习惯;先写注释再写代码;将自己的思想通过注释先整理出来,再用代码去体现;因为代码仅仅是思想的一种体现形式而已;用于注解说明解释程序的文字就是注释;提高了代码的阅读性。
16、Java中的注释格式:单行注释:格式://注释文字;多行注释:格式:/*注释文字*/;文档注释:格式:/**注释文字*/。
17、常量表示不能改变的数值。
18、Java中常量的分类:整数常量:所有整数;小数常量:所有小数;布尔型常量:较为特有,只有两个数值:true和false;字符常量:将一个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用单引号(’ ’)标识;字符串常量:将一个或者多个字符用双引号(” ”)标识;null常量:只有一个数值就是null。
19、对于整数:Java有三种表现形式:十进制:0-9,满10进1;八进制:0-7,满8进1,用0表示开头;十六进制:0-9,A-F,满16进1,用0x开头表示。
20、进制的转换特点:八位二进制表示一个字节(基本的数据单元)。三个二进制位表一个八进制位。四个二进制位表示一个十六进制位。ASCII码编码表。
21、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十进制转二进制:原理:对十进制数进行除2运算(除二取余法);二进制转十进制:原理:二进制乘以2的N次的过程。
22、快捷方法:8421法则。
23、负数的二进制表现形式:对应的正数二进制取反加1。负数的最高位都是1。
24、变量的概念:内存中的一个存储区域;该区域有自己的名称(变量名)和类型(数据类型);该区域的数据可以在同一类型范围内不断变化;理解:变量就如同数学中的未知数;变量:就是将不确定的数据进行存储,也就是需要在内存中开辟一个空间。
25、为什么要定义变量:用来不断的存放同一类型的常量,并可以重复使用。
26、使用变量注意:变量的作用范围(一对{}之间有效);初始化值。
27、定义变量的格式:数据类型 变量名=初始化值;注:格式是固定的、记住格式,以不变应万变。
28、Java语言是强类型语言,对于每一种数据都定义了明确的具体数据类型,在内存总分配了不同打小的内存空间。数据类型:基本数据类型(数值型(整数类型(byte,short,int,long);浮点类型(float,double));字符型(char);布尔型(boolean));引用数据类型(类(class);接口(interface);数据([]))。注意:整数默认:int,小数默认:double。
29、数据类型空间:byte 8位二进制(一个8位二进制或1个字节);short 16位二进制(二个8位二进制或2个字节);int 32位二进制(四个8位二进制或4个字节);long 64位二进制(八个8位二进制或8个字节);float(单精度)32位二进制(四个8位二进制或4个字节);double(双精度)64位二进制(八个8位二进制或8个字节);char 取值:0-65535;boolean 取值:true,false。
30、类型转换。不同类型的数据不能进行运算。需要进行数据类型提升,从小往大提升,自动数据类型提升。强制类型转换:格式:变量=(类型名)(需转换的数据);什么时候使用强制转换:如:小数保留整数部分。
31、表达式的数据类型自动提升:所有的byte型、short型和char的值将被提升到int型;如果一个操作数是long型,计算结果就是long型;如果一个操作数是float型,计算结果就是float型;如果一个操作数是double型,计算结果就是double型。分析:system.out.println(‘a’)与system.out.println(‘a’+1)的区别。
32、算数运算符:+正号,-负号,+加,-减,*乘,/除,%取模,++自增(前),++自增(后),--自减(前),--自减(后),+字符串相加(字符串数据和任何数据使用+都是相连接,最终都会变成字符串)。
33、转义字符:通过\ 来转变后面字母或者符号的含义。在Linux系统中换行是一个字符来表示\n,windows系统中,换行由\n\r实现。\n:换行。\b:退格。相当于backspace键。\r:按下回车键。\t:制表符。相当于tab键。
34、赋值运算符:符号:=:赋值,+=:a+=5等价于a=a+5,-=,*=,/=,%=。
35、比较运算符:==:相等于;!=:不等于;<: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大于等于;instanceof:检查是否是类的对象。注意:比较运算符的结果都是boolean型,也就是要么是true,要么是false;比较运算符“==”不能误写成“=”。
36、逻辑运算符:&:AND(与)两边的boolean表达式结果,有一个为false,那么结果就是false,只要两边都为true,结果为true;|:OR(或)两边的boolean表达式结果,只要有一个为true,结果为true,只有两边都有false,结果为false;^:XOR(异或)两边的boolean表达式结果相同结果为false,两边不同结果为true;!:NOT(非);&&:AND(短路);||OR:(短路)。逻辑运算符用于连接boolean类型的表达式。&和&&的特点:&:无论左边是真是假,右边都运算;&&:当左边为假时,右边不运算。|和||的特点:|:两边都做运算;||:但左边为真时,右边不运算。
37、位运算符:<<:左移,如:3<<2=12等价于3*2^2=12;>>:右移,如:6>>2=1等价于6/2^2=1;>>>:无符号右移,如:3>>>1=1;&:与运算,如:6&3=2;|:或运算,如:6|3=7;^:异或运算,如:6^3=5;~:反码,如:~6=-7;位运算是直接对二进制进行运算。<<:其实就是乘以2的移动的位数次幂;>>:就是除以2的移动的位数次幂。>>:最高位补什么由原有数据的最高位值而定;如果最高位0,右移后,用0补空位;如果最高位1,右移后,用1补空位。>>>:无论最高位是什么,右移后,都用0补。一个数异或同一个数两次,结果还是拿个数。
38、三元运算符:格式:(条件表达式)?表达式1:表达式2;如果条件为true,运算后的结果是表达式1;如果条件为false,运算后的结果是表达式2。如:获取两个数中大数,int x=3,y=4,z;z=(x>y)?x:y//z变量存储的就是两个数的大数。
39、程序流程控制:顺序结构,判断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40、判断结构:if语句三种格式:一层判断:if(条件表达式){执行语句;};两层判断:if(条件表达式){执行语句;}else{执行语句;};多层判断:if(条件表达式){执行语句;}else if(条件表达式){执行语句;}else{执行语句;}。
41、if else结构间歇格式:变量=(条件表达式)?表达式1:表达式2;三元运算符:好处:可以简化if else代码;弊端:因为是一个运算符,所以运算完毕需要有一个结果。
42、解决DOS命令下,编译无法识别GDK码方法:方法一:使用-encoding参数指明编码方式:javac -encoding UTF-8 XX.java。方法二:保存java文件时,选择编码格式为ANSI。
43、选择结构:switch语句:格式:switch(表达式){case 取值1:执行语句;break;case 取值2:执行语句;break;……default:执行语句;//break;}
44、switch(表达式):表达式只接收四种类型:byte,short,int,char。
45、if语句与switch语句的区别:if除了能判断数值,还能判断具体区间,switch判断区间很累;对于数字是布尔型时,只有if能判断。
46、if语句与switch语句的用法:如果要对具体数字进行判断,数值不多,而且符合byte、short、int、char这四种类型,虽然两个语句都可以使用,建议用switch完成。因为效率稍高。其他情况一般用if。当结果为布尔型或区间时,用if完成。If的使用范围更广。
1、循环结构:代表语句:while、do while、for。
2、while语句格式:while(条件表达式){执行语句;}。
3、do while语句格式:do{执行语句;}while(条件表达式);。Do while特点是条件无论是否满足,循环体至少被执行一次。
4、while和do while的区别:while:先判断条件,只有条件满足才执行循环体。do while:先执行循环体,再判断条件,条件满足,再继续执行循环体。简单一句话:do while:无论条件是否满足,循环体至少执行一次。
5、for语句格式:for(初始化表达式;循环条件表达式;循环后的操作表达式){执行语句;}。注意:a:for里面的连个表达式运行的顺序,初始化表达式只读一次,判断循环条件,为真就执行循环体,然后再执行循环后的操作表达式,接着继续判断循环条件,重复找个过程,直到条件不满足为止。b:while与for可以互换,区别在于for为了循环而定义的变量在for循环结束就是在内存中释放。而while循环使用的变量在循环结束后还可以继续使用。c:最简单无限循环格式:while(true),for(;;),无限循环存在的原因是并不知道循环多少次,而是根据某些条件,来控制循环。
6、for和while的区别:a:变量有自己的作用域。对于一个变量来将,如果这个变量仅仅用于控制循环的次数,用作循环增量时用for语句。循环结束时,该变量在内存被释放。用于优化内存。b:for和while可以进行互换,如果定义循环增量,用for更为合适。
7、什么时候使用循环结构?当要多某些语句执行很多次时,就是用循环结构。
8、循环注意:一定要明确哪些语句需要参与循环,哪些不需要。
9、两种思想:累加思想:原理:通过变量记录住每次变化的结果。通过循环的形式,进行累加动作。计数器思想:原理:通过一个变量记录住数据的状态变化。也通过循环完成。
10、循环嵌套:语句嵌套形式,其实就是语句中含有语句。
11、其他流程控制语句:break(跳出),continue(继续)。Break语句:应用范围: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Continue语句:应用于循环结构。注意:a:这两个语句离开应用范围,存在是没有意义的。b:这两个语句单独存在下面都不可以有语句,因为执行不到。c:continue语句是结束本次循环继续下次循环。d:标号的出现,可以让这两个语句作用于指定的范围。
12、注意:标号只能用于循环语句上,给循环起名字。
13、continue:只能作用于循环结构。继续循环。特点:结束本次循环,继续下一次循环。
14、总结:a:break和continue语句作用的范围。b:break和continue单独存在时,下面可以有任何语句。因为都执行不到。
15、函数的定义:什么是函数?函数就是定义在类中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段独立小程序;函数也称为方法。
16、函数的格式: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函数名(参数类型 形式参数1,参数类型 形式参数2,…){执行语句;return返回值;}。返回值类型:函数运行后的结果的数据类型。参数形式:是形式参数的数据类型。形式参数:是一个变量,用于存储调用函数时传递给函数的实际参数。实际参数:传递给形式参数的具体数值。Return:用于结束函数。返回值:该值会返回给调用者。
17、函数的特点:定义函数可以将功能代码进行封装;便于对该功能进行复用;函数只有被调用才会被执行;函数的出现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对于函数没有具体返回值的情况,返回值类型用关键字void表示,那么该函数中的return语句如果在最后一行可以省略不写。注意:函数中只能调用函数,不可以在函数内部定义函数;定义函数时,函数的结果应该返回给调用者,交由调用者处理。
18、重点:函数的应用。如何定义一个函数呢?a:既然函数是一个独立的功能,那么该功能的运算结果是什么先明确。因为这是在明确函数的返回值类型。b:再明确在定义该功能的过程中是否需要未知的内容参与运算。因为是在明确函数的参数列表(参数的类型和参数的个数)。
19、函数的重载(overload):重载的概念:在同一个类中,允许存在一个以上的同名函数,只要它们的参数个数或者参数类型不同即可。重载的特点:与返回值无关,只看参数列表。重载的好处:方便与阅读,优化了程序设计。重载示例://返回两个整数的和int add(int x,int y){return x+y;};//返回三个整数的和int add(int x,int y,int z){return x+y+z;};//返回两个小数的和double add(double x,double y){return x+y;}。
20、什么时候用重载?当定义的功能相同,但参与运算的未知内容不同。那么,这时就定义一个函数名称以表示其功能,方便阅读,而通过参数列表的不同来区分多个同名函数。
21、数组的定义:概念:同一种数据类型的集合。其实数组就是一个容器。数组的好处:可以自动给数组中的元素从0开始编号,方便操作这些元素。关键字:new:用来在内存中产生一个容器实体。格式一:元素类型[]数组名=new元素类型[元素个数或数组长度];示例:int [] arr = new int[5];格式二:元素类型[]数组名=new元素类型[]{元素,元素,…};示例:int[] arr = new int[]{3,5,1,7};int[] arr = {3,5,1,7}。
22、内存结构:Java程序在运行时,需要在内存中分配空间。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又对空间进行了不同区域的划分,因为每一片区域都有特定的处理数据方式和内存的管理方式。A:栈内存(栈区):用于存储局部变量,当数据使用完,所占空间会自动释放。B:堆内存(堆区):数组和对象,通过new建立的实例都存放在堆内存中。每一个实体都有内存地址。实体中的变量都有默认初始化值。实体不在被使用,会在不确定的时间内被垃圾回收器回收。C:方法区,本地方法区,寄存器。
1、获取数组中的元素。通常会用到遍历。
2、数组中有一个属性可以直接获得到数组元素个数。length。使用方式:数组名称.length。
3、数组排序:选择排序:内循环结束一次,最值出现头角标位置。冒泡排序:第一圈:最值出现在了最后位。
4、java中排序工具:import.java.util.*;Array.sort(arr)。java中已经定义好的一种排序方式。开发中,对数组排序,要使用该句代码。
5、二维数组:数组中的数组:格式一:int[][] arr=new int[3][2];定义了名称为arr的二维数组;二维数组中有3个一维数组;每一个一维数组中有2个元素;一维数组的名称分别为arr[0],arr[1],arr[2];给第一个一维数组1脚标位赋值为78写法是:arr[0][1]=78。格式二:int[][] arr=new int[3][];二维数组中有3个一维数组;每个一维数组都是默认初始值null;可以对这个三个一维数组分别进行初始化:arr[0]=new int[3];arr[1]=new int[1];arr[2]=new int[2]。
1、理解面向对象:面向对象是相对面向过程而言;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都是一种思想;面向过程:强调的是功能行为;面向对象:将功能封装进对象,强调了具备了功能的对象;面向对象是基于面向过程的。让我们的角色从执行者变为指挥者。面向过程是面向对象的基础。
2、一切皆对象,境界:万物皆对象。
3、写程序时:先考虑对象。有对象时,直接用。没对象时,自己造一个对象。
4、人开门:名称提炼法。事物:人、门。示例:人{开门(门){门。开();}};门{开(){操作门轴等。}}。
5、面向对象的三个特征:封装,继承,多态。
6、以后的开发:其实就是找对象使用。没有对象,就创建一个对象。
7、找对象,建立对象,使用对象,维护对象的关系。
8、类和对象的关系:类就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描述。对象:就是这类事物,实实在在的个体。映射到java中,描述就是class定义的类。具体对象就是对于java在堆内存中用new建立实体。
9、类与对象示例:图纸:汽车,汽车,汽车。可以理解为:类就是图纸;汽车就是堆内存中的对象。
10、描述事物其实就在是描述事物的属性和行为。
11、属性对应是类中的变量,行为对应的类中的函数(方法)。其实定义类,就是在描述事物,就是在定义属性和行为。属性和行为共同成为类中的成员(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方法))。
12、引用变量:类类型变量。记住:类类型变量指向对象。
13、就需要该对象做使用,在java指挥方式是:对象.对象成员。
14、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作用范围:成员变量作用于整个类中。局部变量作用于函数中,或者语句中。在内存中的位置:成员变量:在堆内存中,因为对象的存在,才在内存中存在。局部变量:存在栈内存中。
15、匿名对象:匿名对象是对象的简化形式;匿名对象两种使用情况:当对对象方法仅进行一次调用的时;匿名对象可以作为实际参数进行传递。
16、封装的定义:是指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仅对外提供公共访问方式。
17、封装的好处:将变化隔离;便于使用;提高重用性;提高安全性。
18、封装原则:将不需要对外提供的内容隐藏起来;把属性都隐藏,提供公共方法对其访问。
19、函数是最小的封装体;类是较小的封装体;包是中级封装体;框架是较大的封装体。
20、关键字private:私有,权限修饰符:用于修饰类中的成员(成员变量,成员函数)。在类中隐藏。私有只在本类中有效。
21、注意:私有仅仅是封装的一种表现形式。
22、之所以对外提供访问方式,就是因为可以在访问方式中加入逻辑判断语句。对访问的数据进行操作。提高代码健壮性。
23、关键字private:将成员变量私有化。对外提供对应的set,get方法对其进行访问。提高对数据访问的安全性。
24、构造函数的特点:函数名与类名相同;不用定义返回值类型;不可以写return语句。
25、构造函数的作用:给对象进行初始化。注意:默认构造函数的特点;多个构造函数是以重载的形式存在的。
26、构造函数:对象一建立就会调用与之对应的构造函数。构造函数的作用:可以用于给对象进行初始化。
27、构造函数的小细节:当一个类中没有定义构造函数时,那么系统会默认给该类假如一个空参数的构造函数。当在类中自定义了构造函数后,默认的构造函数就没有了。
28、构造函数和一般方法(函数)的区别:A:构造函数和一般函数在写法上有不同。B:在运行上也有不同。构造函数是在对象一建立就运行。就对象初始化。而一般方法是对象调用才执行,是给对象添加对象具备的功能。C:一个对象建立,构造函数只运行一次。而一般方法可以被该对象调用多次。
29、什么时候定义构造函数呢:当分析事物时,该事物存在具备一些特征或者行为,那么将这些内容定义在构造函数中。
30、构造代码块:作用:给对象进行初始化。对象一建立就运行,而且优先于构造函数执行。
31、构造代码块和构造函数区别:构造代码块是给所有对象进行统一初始化,而构造函数是给对应的对象进行初始化。
32、构造代码块中定义的是不同对象共性的初始化内容。
33、关键字this:看上去,是用于区分局部变量和成员变量同名情况。
34、关键字this的特点:就代表本类的对象,到底代表哪一个呢?this代表它所在函数所属对象的引用。简单说:哪个对象在调用this所在的函数,this就代表哪个对象。
35、this的应用:当定义类中功能时,该函数内部要用到该函数的对象时,这时用this来表示这个对象。但凡本类功能内部使用到了本类对象,都用this代替。
36、this语句:用于构造函数之间函数互相调用。this语句:只能定义在构造函数的第一行。因为初始化要先执行。
37、this语句只能用于构造函数间,不能用于一般函数。
1、static(静态)关键字:用于修饰成员(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被修饰后的成员具备以下特点: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优先于对象存在;被所有对象所共享;可以直接被类名调用。使用注意:静态方法只能访问静态成员;静态方法中不可以写this,super关键字;主函数是静态的。
2、用法:是一个修饰符,用于修饰成员(成员变量,成员函数)。当成员被静态修饰后,就多了一个调用方式,除了可以被对象调用外,还可以直接被类名用。类名.成员变量。
3、实例变量和类变量的区别:A,存放位置:类变量随着类的加载而存在于方法区中。实例变量随着对象的建立存在于堆内存中。B,生命周期:类变量生命周期最长,随着类的消失而消失。实例变量随着对象的消失而消失。
4、静态使用注意事项:A,静态方法只能访问静态成员。非静态方法既可以访问静态也可以访问非静态。B,静态方法中不可以定义thsi,super关键字。因为静态优先于对象存在,所有静态方法中不可以出现this。C,主函数是静态的。
5、静态优缺点:优:对对象的共享数据进行单独空间的存储,节省空间。没有必要每个对象中都存储一份。可以直接被类名调用。缺:生命周期过长。访问出现局限性。(静态虽好,只能访问静态。)
6、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主函数:是一个特殊的函数,作用程序的入口,可以被jvm调用。
7、主函数的定义:public:代表着该函数访问权限是最大的。static:代表主函数随着类的加载就已经存在了。void:代表主函数没有具体的返回值。main:不是关键字,但是是一个特殊的单词,可以被jvm识别。(String[] args):函数的参数,参数类型是一个数组,该数组中的元素是字符串。字符串类型的数组。
8、主函数是固定格式的:jvm识别。jvm在调用主函数时,传人的是new String[0];。
9、什么时候使用静态?要从两方面下手:因为静态修饰的内容有成员变量和函数。什么时候定义静态变量(类变量)呢?当对象中出现共享数据时,该数据静态所修饰。对象中的特有数据要定义成非静态存在于堆内存中。
10、什么时候定义静态函数呢?当功能内部没有访问到非静态数据(对象的特有数据),那么该功能可以定义成静态的。
11、静态的应用:A每一个应用程序中都有共性的功能,可以将这些功能进行抽取,独立封装。以便复用。B虽然可以通过建立ArrayTool的对象使用这些工具方法,对数组进行操作。但是:1,对象是用于封装数据的,可以ArrayTool对象并未封装特特有数据。2,操作数组的每一个方法都没有用到ArrayTool对象中的特有数据。C这时就考虑,让程序更严谨,是不需要对象的。可以将ArrayTool中的方法都定义成static的,直接通过类名调用即可。D将方法都静态后,可以方便于使用,但是该类还是可以被其他程序建立对象的。为了更为严谨,强制让该类不能建立对象。可以通过将构成函数私有化完成。
12、接下来,将ArrayTool.class文件发送给其他人,其他人只要将该文件设置到classpath路径下,就可以使用该工具类。但是,很遗憾,该类中到底定义了多少个方法,对方不清楚。因为该类并没有使用说明书。开始制作程序的说明书。java的说明书通过文档注释来完成。
13、注释符号:/***/;@author作者;@version版本;@param参数;@return返回值。
14、静态代码块。格式:static{静态代码块中的执行语句。}。
15、静态代码块的特点:随着类的加载而执行,只执行一次,并优先于主函数。用于给类进行初始化的。
16、重点:对象的初始化过程:Person p=new Person(“zhangsan”,20);该句话都做了什么事情?A因为new用到了Person。Class。所有会先找到Person。Class文件并加载到内存中。B执行该类中的static代码块,如果有的话,给Person.class类进行初始化。C在堆内存中开辟空间,分配内存地址。D在堆内存中建立对象的特有属性,并进行默认初始化。E对属性进行显示初始化。F对对象进行构造代码块初始化。G对对象进行对应的构造函数初始化。H将内存地址付给栈内存中的p变量。
17、设计模式:解决某一类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java中23中设计模式:单例设计模式:解决一个类在内存只存在一个对象。
18、想要保证对象唯一。1,为了避免其他程序过多建立该类对象。先禁止其他程序建立该类对象。2,还为了让其他程序可以访问到该类对象,只好在本类中,自定义一个对象。3,为了方便其他程序对自定义对象的访问,可以对外提供一些访问方式。
19、这三步怎么用代码体现呢?1,将构造函数私有化。2,在类中创建一个本类对象。3,提供一个方法可以获取到该对象。
20、对于事物该怎么描述,还怎么描述。当需要将该事物的对象保证在内存中唯一时,就将以上的三部加上即可。
21、单例设计方法一:这个是先初始化对象。称为:饿汉式。Single类一进内存,就已经创建好了对象。开发一般用饿汉式:安全、简单。
22、单例设计方法二:对象被调用时,才初始化,也叫做对象的延时加载。称为:懒汉式。Single类进内存,对象还没有存在,只有调用了getInstance方法时,才建立对象。
23、记住原则:定义单例,建议使用饿汉式。但面试时:考懒汉式的多。特别是如何解决懒汉式的缺点。
1、继承:1,提高代码的复用性。2,让类与类之间产生了关系。有了这个关系,才有了多态的特性。关键字:extends。
2、注意:千万不要为了获取其他类的功能,简化代码而继承。必须是类与类之间有所属关系才可以继续。所属关系is a。
3、java语言中:java只支持单继承,不支持多继承。原因:因为多继承容易带来安全隐患:当多个父类中定义了相同功能,当功能内容不同时,子类对象不确定要运行哪一个。但是java保留这种机制,并用另一种体现形式来完成表示,多实现。
4、java支持多层继承。也就是一个继承体系。如何使用一个继承体系中的功能呢?想要使用体系,先查阅父类的描述,因为父类中定义的是该体系中共性功能。通过了解共性功能,就可以知道该体系的基本功能。那么这个体系已经可以基本使用了。
5、那么在具体调用时,要创建最子类的对象,为什么呢?一是因为有可能父类不能创建对象,二是创建子类对象可以使用更多的功能,包括基本的也包括特有的。
6、简单一句话:查阅父类功能,创建子类对象使用功能。
7、this代表本类对象的引用,super代编父类对象的引用。
8、子父类出现后,类成员的特点:类中成员:A,变量。B,函数。C,构造函数。
9、子父类中的变量:如果子类中出现非私有的同名变量时,之类要访问本类中的同名变量,用this子类要访问父类中的同名变量,用super。super的使用和this的使用几乎一致。this代表的是本类对象的引用。super代表的是父类对象的引用。
10、子父类中的函数:当子类出现和父类一模一样的函数时,当子类对象调用该函数,会运行子类函数的内容。如同父类的函数被覆盖一样。这种情况是函数的另一个特性:重写(覆盖)。
11、修改以往的源码绝对是灾难。
12、单子类继承父类,沿袭了父类的功能,到子类中,但是子类虽具备该功能,但是功能的内容却和父类不一致,这时,没有必要定义新功能,而是使用覆盖特殊,保留父类的功能定义,并重写功能内容。
13、注意:覆盖:子类覆盖父类,必须保证子类权限大于等于父类权限,才可以覆盖,否则编译失败。静态只能覆盖静态。
14、记住大家:重载:只看同名函数的参数列表。重写:子父类方法要一模一样。
15、子父类中的构造函数:发现在对子类对象进行初始化时,父类的构造函数也会运行。那是因为子类的构造函数默认第一行有一条隐式的语句super();super();会访问父类中空参数的构造函数。而且子类中所有的构造函数默认第一行都是super();。
16、为什么子类一定要访问父类中的构造函数:因为父类中的数据子类可以直接获取,所有之类对象在建立时,需要先查看父类是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初始化的。所有之类在对象初始化时,要先访问一下父类中的构造函数。如果要访问父类中指定的构造函数,可以通过手动定义super语句的方式来指定。注意:super语句一定一定在子类构造函数第一行。
17、子类的实例化过程。结论:子类的所有的构造函数默认都会访问父类中空参数的构造函数。因为子类每一个构造函数内的每一行都有一句隐式的super();当父类中没有空参数的构造函数时,子类必须手动通过super语句或者this语句形式来指定要访问父类中的构造函数。当然:子类的构造函数第一行也可以收到指定this语句来访问本类中的构造函数。子类中至少会有一个构造函数会访问父类中的构造函数。
18、关键字:final:final可以修饰类,方法(函数),变量;final修饰的类不可以被继承;final修饰的方法(函数)不可以被覆盖;final修饰的变量是一个常量,只能被赋值一次;内部类只能访问被final修饰的局部变量。
19、当多个类中出现相同功能,但是功能主体不同,这时也可以进行向上抽取。这时,只抽取功能定义,而不抽取功能主体。
20、抽象:看不懂。
21、抽象类的特点:A,抽象方法一定定义在抽象类中。B,抽象方法和抽象类都必须被abstract关键字修饰。C,抽象类不可以被new创建对象。因为调用抽象方法没意义。D,抽象类中的抽象方法要被使用,必须由子类复写其所有的抽象方法后,建立子类对象调用。
22、如果子类只覆盖了部分抽象方法,那么该子类还是一个抽象类。
23、抽象类和一般类没有太大的不同。该如何描述事物,就如何描述事物,只不过,该事物中出现了一些看不懂的东西。这些不确定的部分,也是该事物的功能,需要明确出现,但是无法定义主体。通过抽象方法来表示。
24、抽象类比一般类多了抽象方法(函数)。就是在类中可以定义抽象方法。
抽象类不可以实例化(即不可以new)。特殊:抽象类中可以不定义抽象方法,这样做仅仅是不让该类建立对象。
25、什么是模板方法呢?在定义功能时,功能的一部分是确定的,但是有一部分是不确定,而确定的部分在使用不确定的部分。那么这时就将不确定的部分暴露出去。由该类的子类去实现。
26、接口:格式:interface{}。接口中的成员修饰符是固定的。成员常量:public static final;成员函数:public abstract。接口的出现将“多继承”通过另一种形式体现出来,即“多实现”。
26、接口:初期理解:可以认为是一个特殊的抽象类。当抽象类中的方法都是抽象的,那么该类可以通过接口的形式来表示。class用于定义类。interface用于定义接口。
27、接口:是不可以创建对象的,因为有抽象方法。需要被子类实现,子类对接口中的抽象方法全部覆盖后,子类才可以实例化。否则子类是一个抽象类。接口可以被类多实现,也是对多继承不支持的转换形式。java支持多实现。用关键字:implements。
28、接口与接口之间支持多继承,类与类之间只支持单继承。
29、接口的特点:接口是对外暴露的规则;接口是程序的功能扩展;接口可以用来多实现;类与接口之间是实现关系,而且类可以继承一个类的同时实现多个接口;接口与接口之间可以有继承关系。
1、多态的定义:某一类事物的多种存在形态,例:动物中猫,狗。猫这个对象对应的类型是猫类型:猫x=new 猫();同时猫也是动物中的一种,也可以把猫称为动物。动物y=new 猫();动物是猫和狗具体事物中抽取出来的父类型;父类型引用指向了子类对象。
2、多态的体现:父类的引用指向了自己的子类对象。父类的引用也可以接收自己的子类对象。
3、多态的前提:必须是类与类之间有关系。要么继承,要么实现。通常还有一个前提:存在覆盖。
4、多态的弊端:提高了扩展性,但是只能使用父类的引用访问父类中的成员。
5、多态的好处:多态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了程序的扩展性。
6、引用数据类型转换:类型提升。向上转型。如果想要调用猫的特有方法时,如何操作?强制将父类的引用,转成子类类型。向下转型。注意:千万不要出现这样的操作,就是将父类对象转成子类类型。我们能转换的是父类引用指向了自己的子类对象时,该引用可以被提升,也可以被强制转换。多态自始至终都是子类对象在做着变量。
7、关键字:instanceof。判断引用数据类型是否一致。
8、在多态中成员函数的特点:在编译时期:参阅引用型变量所属的类中是否有调用的方法。如果有,编译通过,如果没有编译失败。在运行时期:参阅对象所属的类中是否有调用的方法。简单总结就是:成员函数在多态调用时,编译看左边,运行看右边。
9、在多态中,成员变量的特点:无论编译和运行,都参考左边(引用型变量所属的类)。
10、object类:是所有对象的直接或者间接父类,传说中的上帝。该类中定义的肯定是所有对象都具备的功能。
11、Object类中已经提供了对对象是否相同的比较方法。如果自定义类中也有比较相同的功能,没有必要重新定义。只要沿袭父类中的功能,建立自己特有的比较内容即可。这就是覆盖。
1、内部类的定义:将一个类定义在另一个类的里面,对里面那个类就称为内部类(内置类,嵌套类)。
2、内部类访问特点: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包括私有成员。之所以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是因为内部类中持有了一个外部类的引用,格式:外部类名.this。而外部类要访问内部类中的成员必须要建立内部类的对象。
3、访问格式:当内部类定义在外部类的成员位置上,而且非私有,可以在外部其他类中。
可以直接建立内部类对象。格式:外部类名.内部类名 变量名=外部类对象.内部类对象;Outer.Inner in=new Outer().new Inner();。
4、当内部类在成员位置上,就可以被成员修饰符所修饰。比如,private:将内部类在外部类中进行封装。static:内部类就具备了static的特性。当内部类被static修饰后,只能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static成员。出现了访问局限。
5、在外部其他类中,如何直接访问static内部类的非静态成员呢?new Outer.Inner().function();。在外部其他类中,如何直接访问static内部类的静态成员呢?Outer.Inner().function();。
6、注意:当内部类中定义了静态成员,该内部类必须是static的。当外部类中的静态方法访问内部类时,内部类也必须是static的。
7、当描述事物时,事物的内部还有事物,该事物用内部类来描述。因为内部事物在使用外部事物的内容。
8、内部类定义在局部时,1,不可以被成员修饰符修饰;2,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因为还持有外部类中的引用;但是不可以访问它所在的局部中的变量。只能访问被final修饰的局部变量。
9、匿名内部类:1,匿名内部类其实就是内部类的简写格式。2,定义匿名内部类的前提:内部类必须继承一个类或者实现接口。3,匿名内部类的格式:new 父类或者接口(){定义子类的内容}。4,其实匿名内部类就是一个匿名子类对象。而且这个对象有点胖。可以理解为带内容的对象。5,匿名内部类中定义的方法最好不要超过3个。
10、异常:异常的体系:Throwable:(Error:通常出现重大问题如:运行的类不存在或者内存溢出等;不编写针对代码对其处理。Exception:在运行时运行出现的一起情况,可以通过try catch finally)。Exception和Error的子类名称都是以父类名作为后缀。
11、异常:就是程序在运行时出现不正常情况。
12、异常由来:问题也是现实生活中一个具体的事物,也可以通过java的类的形式进行描述,并进行封装。其实就是java对不正常情况进行描述后的对象体现。
13、对于问题的划分:两种:一种是严重的问题。一种是非严重的问题。对于Error一般不编写针对性的代码对其进行处理。对于严重的,java通过Error类进行描述。对于非严重的,java通过Exception类进行描述。对于Exception可以使用针对性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14、无论Error或者Exception都具体有一些共性内容。比如:不正常情况的信息,引发原因等。
15、异常的处理:java提供了特有的语句进行处理。Try{需要被检测的代码;}catch{异常类 变量}{处理异常的代码:(处理方式)}finally{一定会执行的语句;}。
15、throws Exception//在功能上通过throws的关键字声明了该功能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在函数上声明异常。便于提高安全性,让调用者进行处理。不处理编译失败。
16、对多异常的处理。1,声明异常时,建议声明更为具体的异常。这样处理得可以更具体。2,对声明几个异常,就对应有几个catch块。不要定义多余的catch块。如果多个catch块中的异常出现继承关系,父类异常catch块放在最下面。
17、建议在进行catch处理时,catch中一定要定义具体处理方式。不要简单定义一句 e.printStackTrace(),也不要简单的就书写一条输出语句。
18、自定义异常:因为项目中会出现特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并未被java所描述并封装对象。所有对于这些特有的问题可以按照java的对问题封装的思想。将特有的问题,进行自定义的异常封装。
19、当在函数内部出现了throw抛出了异常对象,那么就必须要给对应的处理动作。要么在内部try catch处理。要么在函数上声明让调用者处理。
20、如何定义异常信息呢?因为父类中已经把异常信息的操作都完成了。所有子类只要在构造时,将异常信息传递给父类通过super语句。那么就可以直接通过getMessage方法获取自定义的异常信息。
21、自定义异常:必须是自定义类继承Exception。继承Exception原因:异常体系有一个特点:因为异常类和异常对象都被抛出。他们都具备可抛性。这个可抛性是Throwable这个体系中独有特点。
22、只有这个体系中的类和对象才可以被throws和throw操作。
23、throws和throw的区别:throws使用在函数上。throw使用在函数内。throws后面跟的异常类。可以跟多个。用逗号隔开。throw后跟的是异常对象。
24、Exception中有一个特殊的子类异常RuntimeException运行时异常。如果在函数内容抛出该异常,函数上可以不用声明,编译一样通过。如果在函数上声明了该异常。调用者可以不用进行处理,编译一样通过。
25、之所以不用在函数声明,是因为不需要让调用者处理。当该异常发生,希望程序停止。因为在运行时,出现了无法继续运算的情况,希望停止程序。对代码进行修正。
26、自定义异常时:如果该异常的发生,无法在继续进行运算,就让自定义异常继承RuntimeException。
27、对于异常分两种:1,编译时被检测的异常。2,编译时不被检测的异常(运行时异常,RuntimeException以及其子类)。
1、finally中存放的是一定会被执行的代码。
2、finally代码块:定义一定执行的代码。通常用于关闭资料。
3、记住一点:catch是用于处理异常。如果没有catch就代表没有被处理过,如果该异常时检测时的异常,就必须声明出去。
4、异常在子父类覆盖中的体现:A,子类在覆盖父类时,如果父类的方法抛出异常,那么子类的覆盖方法,只能抛出父类的异常或者该异常的子类。B,如果父类方法抛出多个异常,那么子类在覆盖该方法时,只能抛出父类异常的子集。C,如果父类或者接口的方法中没有异常抛出,那么子类在覆盖方法时,也不可以抛出异常。如果子类方法发生了异常。就必须要进行try处理。绝对不能抛。
5、异常:是什么?是对问题的描述,将问题进行对象的封装。
6、异常体系:Throwable:|--Error;|--Exception(|--RuntimeException)。
7、异常体系的特点:异常体系中的所有类以及建立的对象都具备可抛性。也就是说可以被throw和throws关键字所操作。只有异常体系具备这个特点。
8、throw和throws的用法:throw定义在函数内,用于抛出异常对象。throws定义在函数上,用于抛出异常类,可以抛出多个用逗号隔开。
9、当函数内容有throw抛出异常对象,并未进行try处理。必须要在函数上声明,都在编译失败。注意:RuntimeException除外。也就是说,函数内如果抛出的RuntimeException异常,函数上可以不用声明。
10、如果函数声明了异常,调用者需要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可以throws和try。
11、异常有两种:编译时被检测异常:该异常在编译时,如果没有处理(没有抛也没有try),编译失败。该异常被标识,代表着可以被处理。运行时异常(编译时不检测):在编译时,不需要处理,编译器不检查。该异常的发生,建立不处理,让程序停止。需要对代码进行修正。
12、异常处理语句:try(需要被检测的代码;) catch(处理异常的代码;) finally(一定会执行的代码;)。有三种结合格式:try catch;try finally;try catch finally。注意:A,finally中定义的通常是关闭资源代码。因为资源必须释放。B,finally只有一种情况不会执行。当执行到System.exit(0);finally不会执行。
13、自定义异常:定义类继续Exception或者RuntimeException。A,为了让该自定义类具备可抛性。B,让该类具备操作异常的共性方法。当要定义自定义异常的信息时,可以使用父类已经定义好的功能。异常异常信息传递给父类的构成函数。class MyException extends Exception{MyException(String message){super(message);}}。
14、自定义异常:按照java的面向对象思想,将程序中出现的特有问题进行封装。
15、异常的好处:A,将问题进行封装。B,将正常流程代码和问题处理代码相分离,方便于阅读。
16、异常的处理原则:A,处理方式有两种:try或者throws。B,调用到抛出异常的功能时,抛出几个,就处理几个。一个try对应多个catch。C,多个catch,父类的catch放到最下面。D,catch内需要定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不要简单的定义printStackTrace,输出语句。也不要不写。当捕获到的异常,本功能处理不了时,可以继续在catch中抛出。
17、异常的注意事项:在子父类覆盖时:A,子类抛出的异常必须是父类异常的子类或者子集。B,如果父类或者接口没有异常抛出时,子类覆盖出现异常,只能try不能抛。
18、包(package):对类文件进行分类管理。给类提供多层命名空间。写在程序文件的第一行。类名的全称的格式是:包名.类名。包也是一种封装形式。
19、关键字protected:/*保护*/权限。权限修饰符。可用于修饰包里的父类。
20、总结:包与包之间进行访问,被访问的包中的类以及类中的成员,需要public修饰。不同包中的子类还可以访问直接父类中被protected权限修饰的成员。
21、包与包之间可以使用的权限只有两种,public protected。
22、 public protected default private
同一个类中 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
同一个包中 可以 可以 可以 不可以
子类 可以 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
不同包中 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
23、为了简化类名的书写,使用一个关键字import。import导入的是包中的类。建议,不要写通配符*,需要用到包中的哪个类,就导入哪个类。
24、建议定义包名不要重复,可以使用url来完成定义,url是唯一的。
25、jar包:java的压缩包:方便项目的携带。方便于使用,只要在classpath设置jar路径即可。数据库驱动,SSH框架等都以jar包体现的。
1、进程:是一个正在执行中的程序。每一个进程执行都有一个执行顺序。该顺序是一个执行路径,或者叫一个控制单元。
2、线程:就是进程中的一个独立的控制单元。线程在控制着进程的执行。一个进程中至少有一个线程。
3、Java VM 启动的时候会有一个进程java.exe。该进程中至少有一个线程负责java程序的执行。而且这个线程运行的代码存在于main方法中。该线程称之为主线程。扩展:其实更细节说明jvm,jvm启动不止一个线程,还有负责垃圾回收机制的线程。
4、如何在自定义的代码中,自定义一个线程呢?通过对API的查找,java已经提供了对线程这类事物的描述。就是Thread类。
5、创建线程的第一种方式:继承Thread类。步骤:1,定义类继承Thread。2,复写Thread类中的run方法。目的:将自定义代码存储在run方法中,让线程运行。3,调用线程的start方法,该方法有两个作用:启动线程;调用run方法。
6、发现运行结果每一次都不同:因为多个线程都获取cpu的执行权。cpu执行到谁,谁就运行。明确一点,在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程序在运行。(多核除外)cpu在做着快速的切换,以达到看上去是同时运行的效果。我们可以形象把多线程的运行形容为在互相抢夺cpu的执行权。这就是多线程的一个特性:随机性。谁抢到谁执行,至于执行多长,cpu说了算。
7、为什么要覆盖run方法呢?Thread类用于描述线程。该类就定义了一个功能,用于存储线程要运行的代码,该存储功能就是run方法。也就是说Thread类中的run方法,用于存储线程要运行的代码。
8、原来线程都有自己默认的名称。Thread-编号。该编号从0开始。static Thread currentThread():获取当前线程对象。getName():获取线程名称。设置线程名称:setName或者构造函数。
9、创建线程的第二种方式:实现Runnable接口。
步骤:1,定义类实现Runnable接口。2,覆盖Runnable接口中的run方法。目的:将线程要运行的代码存放在run方法中。3,通过Thread类建立线程对象。4,将Runnable接口的子类对象作为实际参数传递给Thread类的构造函数。为什么要将Runnable接口的子类对象传递给Thread的构造函数?因为,自定义的run方法所属的对象时Runnable接口的子类对象。所有要让线程去指定指定对象的run方法。就必须明确该run方法所属对象。5,调用Thread类的start方法开启线程并调用Runnable接口子类的run方法。
10、实现方式和基础方法有什么区别呢?实现方式好处:避免了单继承的局限性。在定义线程时,建议使用实现方式。两种方式区别:继承Thread:线程代码存放在Thread子类run方法中。实现Runnable:线程代码存放在接口的子类的run方法中。
11、多线程的运行出现了安全问题:问题的原因:当多条语句在操作同一个线程共享数据时,一个线程对多条语句只执行了一部分,汗没有执行完,另一个线程参与进来执行。导致共享数据的错误。解决办法:对多条操作共享数据的语句,只能让一个线程都执行完。在执行过程过,其他线程不可以参与执行。java对于多线程的安全问题提供了专业的解决方式。就是同步代码块。synchronized(对象){需要被同步的代码;}。
12、对象如同锁。持有锁的线程可以在同步中执行。没有锁的线程即使获取了cpu的执行权,也进不去,因为没有获取锁。
13、同步的前提:1,必须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线程。2,必须是多个线程使用同一个锁。
必须保证同步中只能有一个线程在运行。
14、好处:解决了多线程的安全问题。弊端:多个线程需要判断锁,较为消耗资源。
15、多线程安全问题:如何找到问题:1,明确哪些代码是多线程运行代码。2,明确共享数据。3,明确多线程运行代码中哪些语句是操作共享数据的。
16、同步函数:将关键字synchronized放到函数名称前。即把synchronized当作修饰符使用。
17、同步函数用的是哪一个锁呢?函数需要被对象调用。那么函数都有一个所属对象引用。就是this。所有同步函数使用的锁是this。
18、如果同步函数被静态修饰后,使用的锁是什么呢?通过验证,发现不再是this。因为静态方法中也不可以定义this。静态进内存时,内存中没有本类对象,但是一定有该类对应的字节码文件对象。类名.class 该对象的类型是Class。静态的同步方法,使用的锁是该方法所在类的字节码文件对象。类名.class。
19、死锁:同步中嵌套同步。而锁却不同。
1、wait(),notify(),notifyALL(),用来操作线程为什么定义在了Object类中?这些方法存在于同步中。使用这些方法时必须要标识所属的同步的锁。锁可以是任意对象,所以任意对象调用的方法一定定义Object类中。
2、wait()和sleep()有什么区别?wait():释放资源,释放锁。sleep():释放资源,不释放锁。
3、wait:notify:notifyALL:都被使用在同步中,因为要对持有监视器(锁)的线程操作。所有要使用在同步中,因为只有同步才具有锁。
4、为什么这些操作线程的方法要定义在Object类中呢?因为这些方法在操作同步中线程时,都必须要标识他们所操作线程只有的锁。只有同一个锁上的被等待线程,可以被同一个锁上notify唤醒。不可以对不同锁中的线程进行唤醒。也就是说,等待和唤醒必须是同一个锁。而锁可以是任意对象,所有可以被任意对象调用的方法定义在Object类中。
5、JDK1.5 中提供个多线程升级解决方案。将同步synchronized替换成现实Lock操作。将Object中的wait,notify,notifyAll,替换了condition对象。该对象可以Lock锁,进行获取。
6、停止线程:A:定义循环结束标记:因为线程运行代码一般都是循环,只要控制了循环即可。B:使用interrupt(中断)方法:该方法时结束线程的冻结状态,使线程回到运行状态中来。注意:stop方法已经过时不再使用。
7、如何停止线程?只有一种,run方法结束。开启多线程运行,运行代码通常是循环结构。只要控制住循环,就可以让run方法结束,也就是线程结束。特殊情况:当线程处于了冻结状态。就不会读取到标记。那么线程就不会结束。
8、当没有指定的方式让冻结的线程恢复到运行状态时,这时需要对冻结进行清除。强制让线程恢复到运行状态中来。这样就可以操作标记让线程结束。Thread类中提供该方法:interrupt方法。
9、join方法:当A线程执行到了B线程的.join()方法时,A就会等待。等B线程都执行完,A才会执行。join可以用来临时加入线程执行。
1、String类:字符串是一个特殊的对象。字符串一旦初始化就不可以被改变。String str=”abc”;String str1=new String(“abc”);。Str和str1的区别:str在内存中有一个对象。Str1在内存中有两个对象。
常见的操作有哪些?
"abcd"
1,获取。
1.1 字符串中包含的字符数,也就是字符串的长度。
int length():获取长度。
1.2 根据位置获取位置上某个字符。
char charAt(int index):获取位置上某个字符。
1.3 根据字符获取该字符在字符串中位置。
int indexOf(int ch):获取该字符在字符串中位置。返回的是ch在字符串中第一次出现的位置。
int indexOf(int ch,int fromIndex):从fromIndex指定位置开始,获取ch在字符串中出现的位置。
int indexOf(String str):返回的是str在字符串中第一次出现的位置。
int indexOf(String str,int fromIndex):从fromIndex指定位置开始,获取str在字符串中出现的位置。
int lastIndexOf(int ch):反向索引。
2,判断。
2.1 字符串中是否包含某一个子串。
boolean contains(str);
特殊之处:indexOf(str):可以索引str第一次出现位置,如果返回-1,表示该str不在字符串中存在。
所以,也可以用于对指定判断是否包含。
if(str.indexOf("aa")!=-1)
而且该方法既可以判断又可以获取出现的位置。
2.2 字符串是否有内容。
boolean isEmpty(str):原理就是判断长度是否为0。
2.3 字符串是否是以指定内容开头。
boolean startsWith(str);
2.4 字符串是否是以指定内容结尾。
boolean endsWith(str);
2.5 判断字符串的内容是否相同。复写了Object类中的equals方法。
boolean equals(str);
2.6 判断内容是否相同,并忽略大小写。
boolean equalsIgnoreCass();
3,转换。
3.1 将字符数组转成字符串。
构造函数:String(char[])
String(char[],offset,count):将字符数组中的一部分转成字符串。
静态方法:static String copyValueOf(char[]);
static String copyValueOf(char[] data,int offset,int count);
static String valueOf(char[]);
3.2 将字符串转成字符数组。//重点**。
char[] toCharArray();
3.3 将字节数组转成字符串。
String(byte[])
String(byte[],offset,count):将字节数组中的一部分转成字符串。
3.4 将字符串转成字节数组。
byte[] getBytes();
3.5 将基本数据类型转成字符串。
static String valueOf(int)
static String valueOf(double)
//3+"";//String.valueOf(3);
特殊:字符串和字节数组在转换过程中,是可以指定编码表的。
4,替换。
String replace(oldchar,newchar);
5,切割。
String[] split(regex);
6,子串。获取字符串中的一部分。
String substring(begin);
String substring(begin,end);
7,转换,去除空格,比较。
7.1 将字符串转成大写或者小写。
String toUpperCase();
String toLowerCase();
7.2 将字符串两端的多个空格去除。
String trim();
7.3 对两个字符串进行自然顺序的比较。
int compareTo(string);
8、StringBuffer类:字符串的注组成原理就是通过该类实现的。StringBuffer可以对字符串内容进行增删。StringBuffer是一个容器。很多方法与String相同。StringBuffer是可变长度的。
9、StringBuffer是字符串缓冲区。是一个容器。
10、缓冲区的特点:1,而且长度是可变化的。2,可以直接操作多个数据类型。3,最终会通过toString方法变成字符串。
11、StringBuffer常见操作:
C create U update R read D delete
1,存储。
StringBuffer append():将指定数据作为参数添加到已有数据的结尾处。
StringBuffer insert(index,数据):可以将数据插入到指定index位置。
2,删除。
StringBuffer delete(start,end):删除缓冲区中的数据,包含start,不包含end。
StringBuffer deleteCharAt(index):删除指定index位置的字符。
3,获取。
char charAt(int index);
int indexOf(String str);
int lastIndexOf(String str);
int length();
String substring(int start,int end);
4,修改。
StringBuffer replace(start,end,string);
void setCharAt(int index,char ch);
5,反转。
StringBuffer reverse();
6,将缓冲区中指定数据存储到指定字符数组中。
void getChars(int srcBegin, int srcEnd, char[] dst, int dstBegin)。
12、JDK1.5版本之后出现了StringBuilder。
StringBuffer是线程同步。单线程使用StringBuffer效率较低。多线程使用StringBuffer保证了安全性。
StringBuilder是线程不同步。单线程使用StringBuilder提高了效率。多线程使用StringBuilder可能存在安全问题,但可以通过自定义锁来解决安全问题。
以后开发,建议使用StringBuilder。
13、升级三个因素:1,提高效率。2,简化书写。3,提高安全性。
14、基本数据类型对象包装类的最常见作用:就是用于基本数据类型和字符串类型之间做转换。
15、数据类型转换:
A:基本数据类型转成字符串。
基本数据类型+""
基本数据类型.toString(基本数据类型值);
如:Integer.toString(34);//将34整数变成"34"。
B:字符串转成基本数据类型。
静态:基本数据类型包装类.parseInt(字符串);
如:xxx a=Xxx.parseXxx(String);
int a=Integer.parseInt("123");
double d=Double.parseDouble("12.23");
boolean b=Boolean.parseBoolean("true");
非静态:
Integer i=new Integer("123");
int num=i.intValue();
C:十进制转成其他进制。
toBinaryString();
toHexString();
toOctalString();
D:其他进制转成十进制。
parseInt(string,radix);。
1、集合类:为什么会出现集合类?面向对象语言对事物的体现都是以对象的形式,所有为了方便对多个对象的操作,就对对象进行存储,集合就是存储对象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2、数组和集合类同是容器,有何不同?数组虽然也可以存储对象,但长度是固定的;集合长度是可变的,数组中可以存储基本数据类型,集合只能存储对象。
3、集合类的特点:集合只用于存储对象,集合长度是可变的,集合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对象。
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容器呢?因为每一个容器对数据的存储方式有所不同。这个存储方式称之为:数据结构。
5、add方法的参数类型是Object。以便于接收任意类型对象。集合中存储的都是对象的引用(地址)。
6、什么是迭代器呢?其实就是集合的取出元素的方式。
7、List:
特有方法。凡是可以操作角标的方法都是该体系特有的方法。
增
add(index,element);
addAll(index,Collection);
删
remove(index);
改
set(index,element);
查
get(index);
subList(from,to);
listIterator();
8、List集合特有的迭代器。ListIterator是Iterator的子接口。在迭代时,不可以通过集合对象的方法操作集合中的元素。因为会发生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所有,在迭代器时,只能用迭代器的方法操作元素,可以Iterator方法时优先的,只能对元素进行判断,取出,删除的操作,如果想要其他的操作如添加,修改等,就需要使用其子接口,ListIterator。该接口只能通过List集合的ListIterator方法获取。
9、Collection
|--List:元素是有序的,元素可以重复。因为该集合体系有索引。
|--ArrayList:底层的数据结构使用的是数组结构。特点:查询速度很快。但是增删稍慢。线程不同步。
|--LinkedList:底层使用的是链表数据结构。特点:增删速度很快,查询速度稍慢。
|--Vector:底层是数据数据结构。线程同步。被ArrayList替代了。
|--Set:元素是无序的,元素不可以重复。
10、枚举就是Vector特有的取出方式。发现枚举和迭代器很像。其实枚举和迭代是一样的。因为枚举的名称以及方法的名称都过长。所有被迭代器取代了。枚举郁郁而终了。
11、LinkedList:特有方法:
addFirst();
addLast();
getFirst();
getLast();
获取元素,但是不删除元素。如果集合中没有元素,会出现NoSuchElementException。
removeFirst();
removeLast();
获取元素,但是元素被删除。如果集合中没有元素,会出现NoSuchElementException。
在JDK1.6出现了替代方法。
offerFirst();
offerLast();
peekFirst();
peekLast();
获取元素,但是不删除元素。如果集合中没有元素,会返回null。
pollFirst();
pollLast();
获取元素,但是元素被删除。如果集合中没有元素,会返回null。
12、HaseSet是如何保证元素唯一性的呢?是通过元素的两个方法,hashCode和equals来完成。如果元素的hashCode值相同,才会判断equals是否为true。如果元素的hashCode值不同,不会调用equals。
13、注意:对于判断元素是否存在,以及删除操作,依赖的方法时元素的hashcode和equals方法。
1、Set:无序,不可以重复元素。
|--HashSet:数据结构是哈希表。线程是非同步的。
保证元素唯一性的原理:判断元素的hashCode值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还会继续判断元素的equals方法,是否为true。
|--TreeSet:可以对Set集合中的元素进行排序。
底层数据结构是二叉树。
保证元素唯一性的依据:
compareTo方法和return 0。
2、TreeSet排序的第一种方式:让元素自身具备比较性。元素需要实现comparable接口,覆盖comparaeTo方法。这种方式也称为元素的自然顺序,或者默认顺序。
3、TreeSet排序的第二种方式:当元素自身不具备比较性时,或者具备的比较性不是所需要的。这时就需要让集合自身具备比较性。在集合初始化时,就有了比较方式。
4、当元素自身不具备比较性,或者具备的比较性不是所需要的。这时需要让容器自身具备比较性。定义了比较器,将比较器对象作为参数传递给TreeSet集合的构造函数。
5、当两种排序都存在时,以比较器为主。定义一个类,实现Comparator接口,覆盖compare方法。
6、泛型:JDK1.5版本以后出现的新特性。用于解决安全问题,是一个类型安全机制。
7、泛型的好处:好处:1,将运行时期出现问题ClassCastException,转移到了编译时期。方便于程序员解决问题。让运行时期问题减少。更加安全。2,避免了强制转换麻烦。
8、泛型格式:通过<>来定义要操作的引用数据类型。在使用java提供的对象时,什么时候写泛型呢?通常在集合框架中很常见。只要见到<>就要定义泛型。其实<>就是用来接收类型的。当使用集合时,将集合中要存储的数据类型作为参数传递到<>即可。
9、什么时候定义泛型类?当类中要操作的引用数据类型不确定的时候,早期定义Object来完成扩展。现在定义泛型来完成扩展。
10、泛型类定义的泛型,在整个类中有效。如果被方法使用,那么泛型类的对象明确要操作的具体类型后,所有要操作的类型就已经固定了。为了让不同方法可以操作不同类型,而且类型还不确定,那么可以将泛型定义在方法上。
11、特殊之处:静态方法不可以访问类上定义的泛型。如果静态方法操作的引用数据类型不确定,可以将泛型定义在方法上。
12、? 通配符。也理解为占位符。
泛型的限定:
? extends E:可以接收E类型或者E的子类型。上限。
? super E:可以接收E类型或者E的父类型。下限。
1、Map集合:该集合存储键值对。一对一对往里存,而且要保证键的唯一性。
2、Map框架:
1,添加。
put(K key,V value)
putAll(Map<? extends K,? extends V> m)
2,删除。
clear()
remove(Object key)
3,判断。
containsValue(Object value)
containsKey(Object key)
isEmpty()
4,获取。
get(Object key)
size()
values()
entrySet()
keySet()
3、Map
|--HashTable:底层是哈希表数据结构,不可以存入null键null值,该集合是线程同步的。JDK1.0。效率低。
|--HashMap:底层是哈希表数据结构,允许使用null键和null值,该集合是不同步的。JDK1.2。效率高。
|--TreeMap:底层是二叉树数据结构,线程不同步,可以用于给map集合中的键进行排序。
4、和Set很像。其实大家,Set底层就是使用了Map集合。
5、map集合的两种取出方式:1,keySet:将map中所有的键存入到Set集合。因为Set具备迭代器。所以可以迭代方式取出所有的键,在根据get方法,获取每一个键对应的值。Map集合的取出原理:将map集合转成set集合。在通过迭代器取出。2,Set<Map.Entry<k,v>> entrySet:将map集合中的映射关系存入到了set集合中,而这个关系的数据类型就是:Map.Entry。
6、Map.Entey 其实Entry也是一个接口,它是Map接口中的一个内部接口。
7、什么时候使用map集合呢?当数据之间存在映射关系时,就要先想到map集合。
8、map扩展知识:map集合被使用是因为具备映射关系。
1、fill方法可以将list集合中所有元素替换成指定元素。
2、Arrays:用于操作数组的工具类。里面都是静态方法。
3、asList:将数组变成list集合。
4、把数组变成list集合有什么好处?可以使用集合的思想和方法来操作数组中的元素。注意:将数组变成集合,不可以使用集合的增删方法。因为数据的长度是固定的。如果你增删,那么会发生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5、数组变集合:如果数组中的元素都是对象。那么变成集合时,数组中的元素就直接转成集合中的元素。如果数组中的元素都是基本数据类型,那么会将该数组作为集合中的元素存在。
6、集合变数组:指定类型的数组到底要定义多长呢?当指定类型的数组长度小于了集合的size,那么该方法内部会创建一个新的数组,长度为集合的size。当指定类型的数组长度大于了集合的size,就不会新创建数组,而是使用传递进来的数组。所以创建一个刚刚好的数组最优。
7、为什么要讲集合变数组?为了限定对元素的操作。不需要进行增删了。
8、高级for循环:格式:for(数据类型 变量名:被遍历的集合(Collection)或者数组){}。
9、高级for循环、迭代器、ListIterator的区别:
高级for循环对集合进行遍历。只能获取集合元素,但是不能对集合进行操作。
迭代器除了遍历,还可以进行remove集合中元素的动作。
如果使用ListIterator,还可以在遍历过程中对集合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
10、传统for和高级for有什么区别呢?高级for有一个局限性:必须有被遍历的目标。建议在遍历数组的时候,还是希望使用传统for。因为传统for可以定义角标。
11、JDK1.5版本出现的新特性:可变参数:其实就是上一种数组参数的简写形式。不用每一次都手动的建立数组对象。只要将要操作的元素作为参数传递即可。隐式将这些参数封装成了数组。
12、方法的可变参数。在使用时注意:可变参数一定要定义在参数列表最后面。
13、import static:静态导入:例如:import static java.lang.System.*;//导入了System类中所有静态成员。注意:当类名重名时,需要制定具体的包名。当方法重名时,指定具备所属的对象或者类。
1、System:类中的方法和属性都是静态的。out:标准输出,默认是控制台。int:标准输入,默认是键盘。描述系统一些信息。
2、获取系统属性信息:Properties getProperties();。因为Properties是Hashtable的子类,也就是Map集合的一个子类对象。那么可以通过map的方法取出该集合中的元素。该集合中存储都是字符串。没有泛型定义。
3、Runtime对象:该类并没有提供构造函数。说明不可以new对象。那么会直接想到该类中的方法都是静态的。发现该类中还有非静态方法。说明该类肯定会提供方法获取本类对象。而且该方法是静态的,并返回值类型是本类类型。由这个特点可以看出该类使用了单例设计模式完成。该方式的static Runtime getRuntime();。
4、Math类:ceil方法:返回大于指定数据的最小整数。floor方法:返回小于指定数据的最大整数。round方法:四舍五入。pow方法:幂运算。random:返回0-1之间的随机数。
5、IO(Input Outpu)流:IO流用来处理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Java对数据的操作是通过流的方式。Java用于操作流的对象都在IO包中。流按操作数据分为两种:字节流与字符流。流按流向分为:输入流,输出流。
6、IO流常用基类:字节流的抽象基类:InputStream,OutputStream。字节流的抽象基类:Reader,Writer。注:由这四个类派生出来的子类名称都是以其父类名作为子类名的后缀(如:InputStream的子类FilelnputStream,如:Reader的子类FileReader。)。
7、字符流和字节流:字节流两个基类:InputStream OutputStream。字符流两个基类:Reader Writer。先学习字符流的特点:既然IO流是用于操作数据的,那么数据的最常见体现形式是:文件。
1、字符流的缓冲区:缓冲区的出现提高了对数据的读写效率。对应类:BufferedWriter;BufferedReader。缓冲区要结合流才可以使用。在流的基础上对流的功能进行了增强。
2、缓冲区的出现是为了提高流的操作效率而出现的。所以在创建缓冲区之前,必须要先有流对象。该缓冲区中提供了一个跨平台的换行符。newLine();。
3、字符读取流缓冲区:该缓冲区提供了一次读一行的方法readLine(),方便于对文本数据的获取。当返回null时,表示读到文件末尾。
4、readLine方法返回的时候只返回回车符之前的数据内容。并不返回回车符。
5、装饰设计模式:当想要对已有的对象进行功能增强时,可以定义类,将已有对象传入,基于已有的功能,并提供加强功能。那么自定义的该类称为装饰类。
6、装饰类通常会通过构造方法接收被装饰的对象。并基于被装饰的对象的功能,提供更强的功能。
7、装饰模式比继承要灵活,避免了继承体系臃肿。而且降低了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装饰类因为是增强已有对象,具备的功能和已有的是相同的,只不过提供了更强功能。所以装饰类和被装饰类通常是都属于一个体系中的。
8、字符流:
FileReader
FileWriter
BufferedReader
BufferedWriter
字节流:
InputStream
OutputStream
BufferedInputStream
BufferedOutputStream
9、流操作的基本规律:
最痛苦的就是流对象有很多,不知道该用哪一个。
通过两个明确来完成。
1,明确源和目的。
源:输入流。InputStream Reader。
目的:输出流。OutputStream Writer。
2,明确操作的数据是否是纯文本。
是:字符流。
不是:字节流。
3,当体系明确后,再明确要使用哪个具体的对象。
通过设备来进行区分:
源设备:内存,硬盘,键盘。
目的设备:内存,硬盘,控制台。
1、File类:用来将文件或者文件夹封装成对象。方便对文件与文件夹进行操作。File对象可以作为参数传递给流的构造函数。了解File类中的常用方法。
2、File类常见方法:
1,创建。
boolean createNewFile();在指定位置创建文件,如果该文件已经存在,则不创建,返回false。
和输出流不一样,输出流对象一建立创建对象。而且文件已经存在,会覆盖。
boolean mkdir();创建一级文件夹。
boolean mkdirs();创建多级文件夹。
2,删除。
boolean delete();删除失败返回false。
void deleteOnExit();在程序退出时删除指定文件。
3,判断。
boolean exists();文件是否存在。
boolean isFile();判断是否是文件。
boolean isDirectory();判断是否是文件夹。
boolean isHidden();判断是否是隐藏文件。
boolean isAbsolute();判断是否是绝对路径。
4,获取信息。
String getName();获取文件名称。
String getPath();获取文件相对路径。
String getParent();该方法返回的是绝对路径中的父目录。如果获取的是相对路径,返回null。
如果相对路径中有上一层目录那么该目录就是返回结果。
getAbsolute();获取文件绝对路径。
lastModified();返回文件最后一次被修改的时间。
length();。
3、因为目录中还有目录,只要使用同一个列出目录功能的函数完成即可。在列出过程中出现的还是目录的话,还可以再次调用本功能。也就是函数自身调用自身。这种表现形式,或者编程手法,称为递归。
递归要注意:1,限定条件。2,要注意递归的次数。尽量避免内存溢出。
4、练习:将一个指定目录下的java文件的绝对路径,存储到一个文本文件中。建立一个java文件列表文件。思路:1,对指定的目录进行递归。2,获取递归过程所有的java文件的路径。3,将这些路径存储到集合中。4,将集合中的数据写入到一个文件中。
5、Properties是hashtable的子类。也就是说它具备map集合的特点。而且它里面存储的键值对都是字符串。是集合中和IO技术相结合的集合容器,该对象的特点:可以用于键值对形式的配置文件。
6、那么在加载数据时,需要数据有固定格式:键=值。
7、打印流:PrintWriter与PrintStream:可以直接操作输入流和文件。
打印流:
该流提供了打印方法,可以将各种数据类型的数据都原样打印。
字节打印流:PrintStream
构造函数可以接收的参数类型:
1,file对象。File。
2,字符串路径。String。
3,字节输出流。OutputStream。
字符打印流:PrintWriter
构造函数可以接收的参数类型:
1,file对象。File。
2,字符串路径。String。
3,字节输出流。OutputStream。
4,字符数出来:Writer。
8、序列流:SequenceInputStream:对多个流进行合并。
9、操作对象:ObjectInputStream与ObjectOutputStream:被操作的对象需要实现Serializable(标记接口)。
1、RandomAccessFile:随机访问文件,自身具备读写的方法。通过skipBytes(int x),seek(int x)来达到随机访问。
2、管道流:PipedInputStream和PipedOutputStream:输入输出可以直接进行连接,通过结合线程使用。
3、RandomAccessFile:该类不算是IO体系中子类。而是直接继承自Object。但是它是IO包中成员。因为它具备读和写功能。内部封装了一个数组,而且通过指针对数据的元素进行操作。可以通过getFilePointer获取指针位置。同时可以通过seek改变指针的位置。其实完成读写的原理就是内部封装了字节输入流和输出流。通过构造函数可以看出,该类只能操作文件。而且操作文件还有模式:只读r,读写rw等。
4、如果模式为只读r。不会创建文件。会去读取一个已存在文件,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则会出现异常。如果模式为读写rw。操作的文件不存在,会自动创建。如果存在则不会覆盖。
5、IO包中的其他类:
操作基本数据类型:DataInputStream与DataOutputStream。
操作字节数组:ByteArrayInputStream与ByteArrayOutputStream。
操作字符数组:CharArrayReader与CharArrayWrite。
操作字符串:StringReader与StringWriter。
6、用于操作字节数组的流对象。
ByteArrayInputStream :在构造的时候,需要接收数据源,而且数据源是一个字节数组。
ByteArrayOutputStream :在构造的时候,不用定义数据目的,因为该对象中已经内部封装了可变长度的字节数组。这就是数据目的地。因为这两个流对象都操作的数组,并没有使用系统资源。所以,不用进行close关闭。
在流操作规律讲解时:
源设备:
键盘 System.in,硬盘 FileStream,内存 ArrayStream。
目的设备:
控制台 System.out,硬盘 FileStream,内存 ArrayStream。
用流的读写思想来操作数组。
7、字符编码:字符流的出现为了方便操作字符。更重要是的加入了编码转换。通过子类转换流来完成:InputStreamReader;OutputStreamWriter。在两个对象进行构造的时候可以加入字符集。
8、编码表的由来: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数据,早期由来是电信号。为了方便应用计算机,让它可以识别各个国家的文字。就将各个国家的文字用数字来表示,并一一对应,形成一张表。这就是编码表。
9、常见的编码表:
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用一个字节的7位可以表示。
ISO8859-1:拉丁码表。欧洲码表。用一个字节的8位表示。
GBK2312:中国的中文编码表。用两个字节的16位来表示。
GBK:中国的中文编码表升级,融合了更多的中文文字符号。
Unicode:国际标准码,融合了多种文字。所有文字都用两个字节来表示,Java语言使用的就是Unicode。
UTF-8:最多用三个字节来表示一个字符。
……
10、编码:字符串变成字节数组。
解码:字节数组变成字符串。
String-->byte[]; str.getBytes(charsetName);
byte[]-->String; new String(byte[],charsetName);。
1、GUI:图形用户界面。
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接口)。用图形的方式,来显示计算机操作的界面,这样更方便跟直观。
CLI:Command line User Inteface(命令行用户接口)。就是常见的Dos命令行操作。需要记忆一些常用的命令,操作不直观。
举例:比如:创建文件夹,或者删除文件夹等。
Java为GUI提供的对象都存在java.Awt和javax.Swing两个包中。
2、Awt与Swing:
java.Awt:Abstract Window ToolKit(抽象窗口工具包),需调用本地系统方法实现功能。属重量级控件。
javax.Swing:在Awt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套图形界面系统,其中提供了更多的组件,而且完全由Java实现。增强了移植性,属轻量级控件。
3、继承关系图:
4、布局管理器:
容器中的组件的排放方式,就是布局。
常见的布局管理器:
FlowLayout(流式布局管理器)
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
Panel默认的布局管理器。
BorderLayout(边界布局管理器)
东,南,西,北,中。
Frame默认的布局管理器。
GridLayout(网格布局管理器)
规则的矩阵。
CardLayout(卡片布局管理器)
选项卡。
GridBagLayout(网格包布局管理器)
非规则的矩阵。
5、创建图形化界面:
1,创建frame窗体。
2,对窗体进行基本设置。
比如:大小、位置、布局。
3,定义组件。
4,将组件通过窗体的add方法添加到窗体中。
5,让窗体显示,通过setVisible(true)来完成。
6、建立一个简单的窗体:
Container常用子类:Window Panel(面板,不能单独存在。)
Window常用子类:Frame Dialog。
简单的窗体创建过程:
Frame f = new Frame(“my window”);
f.setLayout(new FlowLayout());
f.setSize(500,400);//设置窗体大小。
f.setLocation(300,200);//设置窗体出现在屏幕的位置。
f.setVisible(true);。
7、事件监听机制组成:事件源(组件);事件(Event);监听器(Listener);事件处理(引发事件后处理方式)。
8、事件监听机制流程图:
9、事件监听机制的特点:
1,事件源。
2,事件。
3,监听器。
4,事件处理。
事件源:就是awt或者swing包中的那些图形界面组件。
事件:每一个事件源都有自己特有的对应事件和共性事件。
监听器:将可以触发某一个事件的动作(不止一个动作)都已经封装到了监听器中。
以上三者,在java中都已经定义好了。直接获取其对象来用就可以了。
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就是对产生的动作进行处理。
1、网络编程:
网络模型: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
网络通讯要素:IP地址。端口号。传输协议。
2、网络参考模型:
3、网络通讯要素:
IP地址:网络中设备的标识。不易记忆,可用主机名。本地回环地址:127.0.0.1主机名:localhost。
端口号:用于标识进程的逻辑地址,不同进程的标识。有效端口:0~65535,其中0~1024系统使用或保留端口。
传输协议:通讯的规则。常见协议:TCP,UDP。
4、UDP和TCP:
UDP:
将数据及源和目的封装成数据包中,不需要建立连接。
每个数据报的大小在限制在64k内。
因无连接,是不可靠协议。
不需要建立连接,速度快。
特点:面向无连接。数据会被封包。不可靠。速度快。
比如:聊天,视频会议,桌面共享。
TCP:
建立连接,形成传输数据的通道。
在连接中进行大数据量传输。
通过三次握手完成连接,是可靠协议。
必须建立连接,效率会稍低。
特点:面向连接。可大数据量传输。比较可靠。稍微有点慢。
比如:下载。
5、Socket:
Socket就是为网络服务提供的一种机制。
通信的两端都有Socket。
网络通信其实就是Socket间的通信。
数据在两个Socket间通过IO传输。
6、UDP传输:
DatagramSocket与DatagramPacket。
建立发送端,接收端。
建立数据包。
调用Socket的发送接收方法。
关闭Socket。
发送端与接收端是两个独立的运行程序。
7、TCP传输:
Socket和ServerSocket。
建立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建立连接后,通过Socket中的IO流进行数据的传输。
关闭socket。
同样,客户端与服务器端是两个独立的应用程序。
1、视频演示讲解。
1、正则表达式:符合一定规则的表达式。作用:用于专门操作字符串。
2、正则表达式:符合一定规则的表达式。
作用:用于专门操作字符串。
特点:用一些特定的符号来表示一些代码操作。这样就简化了书写。
所以学习正则表达式,就是在学习一些特殊符号的使用。
好处:可以简化对字符串的复杂操作。
弊端:符号定义越多,正则越长,阅读性越差。
3、具体操作功能:
1,匹配:String matchess();方法。用规则匹配整个字符串,只要有一处不符合规则,就匹配结束,返回false。
2,切割:String split();
3,替换:String replaceAll();
4,获取:将字符串中符合规则的子串取出。
4、获取:操作步骤:
1,将正则表达式封装成对象。
2,让正则对象和要操作的字符串相关联。
3,关联后,获取正则匹配引擎。
4,通过引擎对符合规则的子串进行操作,比如取出。
黑马程序员_毕向东_Java基础视频教程_Java基础学习知识点总结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cnzcblog/p/javastduyo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