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Web开发 > 详细

http相关面试题汇总

时间:2016-08-20 14:46:28      阅读:182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http相关面试题汇总

1、常用的HTTP方法有哪些?
GET:
用于请求访问已经被URI(统一资源标识符)识别的资源,可以通过URL传参给服务器
POST:用于传输信息给服务器,主要功能与GET方法类似,但一般推荐使用POST方式。
PUT: 传输文件,报文主体中包含文件内容,保存到对应URI位置。
HEAD: 获得报文首部,与GET方法类似,只是不返回报文主体,一般用于验证URI是否有效。
DELETE:删除文件,与PUT方法相反,删除对应URI位置的文件。
OPTIONS:查询相应URI支持的HTTP方法。


2、GET方法与POST方法的区别
区别一:

get重点在从服务器上获取资源,post重点在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区别二:
get传输数据是通过URL请求,以field(字段)= value的形式,置于URL后,并用"?"连接,多个请求数据间用"&"连接,如http://127.0.0.1/Test/login.action?name=admin&password=admin,这个过程用户是可见的;
post传输数据通过Http的post机制,将字段与对应值封存在请求实体中发送给服务器,这个过程对用户是不可见的;
区别三:
Get传输的数据量小,因为受URL长度限制,但效率较高;
Post可以传输大量数据,所以上传文件时只能用Post方式;
区别四:
get是不安全的,因为URL是可见的,可能会泄露私密信息,如密码等;
post较get安全性较高;
区别五:
get方式只能支持ASCII字符,向服务器传的中文字符可能会乱码。
post支持标准字符集,可以正确传递中文字符。


3、HTTP请求报文与响应报文格式
请求报文包含三部分:

a、请求行:包含请求方法、URI、HTTP版本信息
b、请求首部字段
c、请求内容实体
响应报文包含三部分:
a、状态行:包含HTTP版本、状态码、状态码的原因短语
b、响应首部字段
c、响应内容实体


4、常见的HTTP相应状态码
200:
请求被正常处理
204:请求被受理但没有资源可以返回
206:客户端只是请求资源的一部分,服务器只对请求的部分资源执行GET方法,相应报文中通过Content-Range指定范围的资源。
301:永久性重定向
302:临时重定向
303:与302状态码有相似功能,只是它希望客户端在请求一个URI的时候,能通过GET方法重定向到另一个URI上
304:发送附带条件的请求时,条件不满足时返回,与重定向无关
307:临时重定向,与302类似,只是强制要求使用POST方法
400:请求报文语法有误,服务器无法识别
401:请求需要认证
403:请求的对应资源禁止被访问
404:服务器无法找到对应资源
500:服务器内部错误
503:服务器正忙


5、HTTP1.1版本新特性
a、默认持久连接节省通信量,只要客户端服务端任意一端没有明确提出断开TCP连接,就一直保持连接,可以发送多次HTTP请求

b、管线化,客户端可以同时发出多个HTTP请求,而不用一个个等待响应

c、断点续传原理



6、常见HTTP首部字段
a、通用首部字段
(请求报文与响应报文都会使用的首部字段)
Date:创建报文时间
Connection:连接的管理
Cache-Control:缓存的控制
Transfer-Encoding:报文主体的传输编码方式
b、请求首部字段(请求报文会使用的首部字段)
Host:请求资源所在服务器
Accept:可处理的媒体类型
Accept-Charset:可接收的字符集
Accept-Encoding:可接受的内容编码
Accept-Language:可接受的自然语言
c、响应首部字段(响应报文会使用的首部字段)
Accept-Ranges:可接受的字节范围
Location:令客户端重新定向到的URI
Server:HTTP服务器的安装信息
d、实体首部字段(请求报文与响应报文的的实体部分使用的首部字段)
Allow:资源可支持的HTTP方法
Content-Type:实体主类的类型
Content-Encoding:实体主体适用的编码方式
Content-Language:实体主体的自然语言
Content-Length:实体主体的的字节数
Content-Range:实体主体的位置范围,一般用于发出部分请求时使用


7、HTTP的缺点与HTTPS
a、通信使用明文不加密,内容可能被窃听
b、不验证通信方身份,可能遭到伪装
c、无法验证报文完整性,可能被篡改

HTTPS就是HTTP加上加密处理(一般是SSL安全通信线路)+认证+完整性保护


8.HTTP1.1和HTTP1.0的区别?

在同一个tcp的连接中可以传送多个HTTP请求和响应.
多个请求和响应可以重叠,多个请求和响应可以同时进行.

更加多的请求头和响应头(比如HTTP1.0没有host的字段).


总之,在 HTTP/1.0 中,大多实现为每个请求/响应交换使用新的连接。在 HTTP/1.1 中,一个连接可用于一次或多次请求/响应交换,尽管连接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被关闭.这是他们之间最大区别


TCP 有一个特性叫做 slow start,其含义可以大致这样解释:TCP 连接要求发送端发送一定数量的网络包之后接收端就要回一个“我收到”的网络包,而且网络包在经过每个路由器的时候包头都要被重写,所以在网络不丢包的情况 下网络包越大网络的效率就越高。TCP 连接寻找最优网络包大小的方法是,在 TCP 连接建立的初期,网络包的大小是很小的,根据网络状况,两端的程序才会逐步增大网络包的大小以适应带宽提高网络传输的效率。所以浏览器给服务器发请求,如 果每发一个请求就关闭连接的话,那这个连接的数据传输很难达到带宽所能承载的速度。


HTTP1.1 提出了持久连接(persistent connection)的概念,也就是说同一条 HTTP 连接,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请求,同时用一定的机制保证各个请求之间的分离性。具体的操作过程是:服务器给浏览器发送回应之后,并不马上关闭连接;浏览器判断 上一个请求的回应已经收完的情况下,可以在这同一个连接上发第二个请求。这种运作模式大大减少了网络包,实验也表明这种做法很有效。但是,由于服务器上保 持连接要占用一定的资源,所以一般服务器不会永久保持持久连接,而且也不推荐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建立过多的持久连接。


9.HTTP与TCP如何协同工作的,TCP怎么确保HTTP传输的稳定有序 ?

HTTP/1.0和HTTP/1.1都把TCP作为底层的传输协议。HTTP客户首先发起建立与服务器TCP连接。一旦建立连接,浏览器进程和服务器进 程就可以通过各自的套接字来访问TCP。如前所述,客户端套接字是客户进程和TCP连接之间的“门”,服务器端套接字是服务器进程和同一TCP连接之间的 “门”。客户往自己的套接字发送HTTP请求消息,也从自己的套接字接收HTTP响应消息。类似地,服务器从自己的套接字接收HTTP请求消息,也往自己 的套接字发送HTTP响应消息。客户或服务器一旦把某个消息送入各自的套接字,这个消息就完全落入TCP的控制之中。TCP给HTTP提供一个可靠的数据 传输服务;这意味着由客户发出的每个HTTP请求消息最终将无损地到达服务器,由服务器发出的每个HTTP响应消息最终也将无损地到达客户。我们可从中看 到分层网络体系结构的一个明显优势——HTTP不必担心数据会丢失,也无需关心TCP如何从数据的丢失和错序中恢复出来的细节。这些是TCP和协议栈中更 低协议层的任务。


TCP还使用一个拥塞控制机制。该机制迫使每个新的TCP连接一开始以相对缓慢的速率传输数据,然而只要网络不拥塞,每个连接可以迅速上升到相对较高的速率。这个慢速传输的初始阶段称为缓启动(slow start)。


需要注意的是,在向客户发送所请求文件的同时,服务器并没有存储关于该客户的任何状态信息。即便某个客户在几秒钟内再次请求同一个对象,服务器也不会响 应说:自己刚刚给它发送了这个对象。相反,服务器重新发送这个对象,因为它已经彻底忘记早先做过什么。既然HTTP服务器不维护客户的状态信息,我们于是 说HTTP是一个无状态的协议(stateless protocol)。


本文出自 “1”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10808695.blog.51cto.com/10798695/1840537

http相关面试题汇总

标签:http相关面试题汇总

原文地址:http://10808695.blog.51cto.com/10798695/1840537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