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1.1 Linux文件系统概述
文件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
1.1.1 文件
Linux文件是以字节序列组成的信息载体,内核不解释文件的内容,从用户的观点来看,文件被组织在一个树结构的命名空间中。除了叶节点外,树的所有节点都表示目录名。
Linux的每个进程都有一个当前工作目录,它属于进程执行上下文,标识出进程所用的当前目录。
1.1.2 硬链接和软链接
包含在目录中的文件名就是一个文件的硬链接,或简称链接。在同一个目录或不同目录中,同一个文件可以有几个链接,因此对应几个文件名。
Linux命令:
$ ln p1 p2
用来创建一个新的硬链接,即为由路径p1标识的文件创建一个路径名为p2的硬链接。但是硬链接有两方面的限制:
为了克服这些限制,引入了软链接,符号链接是端文件,这些文件包含有另一个文件的任一个路径名。路径名可以指向位于任意一个文件系统的任意文件或目录,甚至可以指向一个不存在的文件。
Unix命令:
$ ln -s p1 p2
创建一个路径名为p2的新软链接,p2指向路径名p1.当这个命令执行时,文件系统抽出p2的目录部分,并在那个创建一个名为p2的符号连接的新项。
1.1.3 文件类型
Linux文件可以是下列类型之一:
1.1.4 文件描述符和索引节点
Linux对文件的内容和描述文件的信息给出了清楚的区分。文件系统处理文件需要的所有信息包含在一个名为索引节点(inode)的数据结构中。每个文件都有自己的索引节点,文件系统用索引节点来标识文件。Linux索引节点至少包含如下属性:
1.1.5 访问权限和文件模式
文件的潜在用户分为三种类型:
有三种类型的访问权限——读、写及执行每组用户都由这三种权限。还有三种附加的标记,即suid、sgid和sticky
1.1.6 文件操作的系统调用
打开文件,进程调用系统调用:
fd = open(path,flag,mode)
path:表示被打开文件的(相对或者绝对)路径
flag:指定文件打开的方式,也指定是否应当创建一个不存在的文件。
mode:指定新创建文件访问权限。
这个系统调用创建一个“打开文件”对象,并返回所为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or)的标识符,一个打开的对象包括:
访问打开的文件,对普通文件,可以顺序地访问,也可以随即地访问,而对设备文件和命名管道文件,通常只能顺序地访问,
newoffset = lseek(fd,offset,whence);
nread = read(fd,buf,count);
关闭文件
res = close(fd);
更名及删除文件
res=rename(oldpath,newpath);
res = unlink(pathname);
1.2 Linux内核概述
1.2.1 进程/内核模式
内核本身并不是一个进程,而是进程的管理者。进程/内核模式假定:请求内核服务的进程使用所谓的系统调用的特殊编程机制。每个系统调用都设置了一组识别进程请求的参数,然后执行与硬件相关的CPU指令完成从用户态到内核态的转换。除用户进程之外,Linux系统还包括几个所谓的内核线程的特权进程,具有以下特点:
Linux内核做的工作远不止处理系统调用,实际上,可以有几种方式激活内核例程:
1.2.2 进程实现
为了让内核管理进程,每个进程由一个进程描述符表示,这个描述符包含有关进程当前状态的信息。当内核暂停一个进程的执行时,就把几个相关处理器寄存器的内容保存在进程描述符中,这些寄存器包括:
1.2.3 可重入内核
所有的Unix内核都是可重入的,这意味着若干个进程可以同时在内核态下执行。
1.2.4 进程地址空间
每个进程运行在它的私有地址空间。在用户态下运行的进程涉及到私有栈、数据区和代码区。当在内核态运行时,进程访问内核的数据区和代码区,但使用另外的私有栈。因为内核是可重入的,因此几个内核控制路径可以轮流执行,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内核控制路径都引用它自己的私有内核栈。
1.2.5 同步和临界区
实现可重入内核需要利用同步机制:如果内核控制路径对某个内核数据结构进行操作时被挂起,NAMES,其他的内核控制路径就不应当再对该数据结构进行操作,除非它已被重新设置成一致性状态。
1.2.6 非抢占式内核
1.2.7 禁止中断
1.2.8 信号量
1.2.9 自旋锁
1.2.10 避免死锁
1.2.11 信号和进程间通信
Linux信号提供了把系统实践报告给进程的一种机制。每个时间都有自己的信号编号,通常用一个符号常量来表示。有两种系统事件:
异步报告:
同步错误或异常
1.3 进程管理
1.3.1 僵死进程
1.3.2 进程组和登录会话
1.4 内存管理
1.4.1 虚拟内存
所有新进的Linux系统度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抽象,叫虚拟内存。虚拟内存作为一种逻辑层,处于应用程序的内存请求与硬件内存管理单元(MMU)之间。虚拟内存有很多用途和优点:
虚拟内存子系统的主要成分是虚拟地址空间的概念。进程所用的一组内存地址不同于物理内存地址,当进程使用一个虚拟地址时,内核和MMU协同定位器在内存中的实际物理位置。
1.4.2 随机访问存储器RAM的使用
所有的Linux操作系统都将RAM毫无疑问地划分为两部分,其中若干兆字节专门用于存放内核映像。RAM的其余部分通常由虚拟内存系统来管理,并且用在以下三种可能的方面:
1.4.3 内核内存分配器
内核内存分配器是一个子系统,它试图满足系统中所有部分对内存的请求。其中一些请求来自内核其他子系统,他们需要一些内核使用的内存,还有一些请求来自于用户程序的系统调用,用来增加用户进程的地址空间。一个好的KMA应该具有下列特点:
基于各种不同的算法计数,已经提出了几种KMA,包括:
1.4.4 进程虚拟地址空间处理
进程虚拟地址空间包括了进程可以引用的所有虚拟内存地址。内核通常用一组内存区描述符描述进程虚拟地址空间。内存分配给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由以下内存区组成:
所有现代Linux操作系统都采用了所谓请求调页的内存分配策略。有了请求调页,进程可以在她的页还没有在内存时就可以执行。当进程访问一个不存在的页时,MMU产生一个异常;异常处理程序找到受影响的内存区,分配一个空闲的页,并用适当的数据把它初始化。同理,当进程通过调用malloc()或brk()系统调用动态地请求内存时,内核仅仅修改进程的堆内存去的大小。只有试图引用进程的虚拟内存地址而产生异常时,才给进程分配页框。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pingfandfy/p/580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