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系统相关 > 详细

Linux基础二

时间:2016-08-30 23:01:55      阅读:271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linux

1-1:
vi(visual interface,可视化接口、类似windows中的记事本)
vim(vi升级版)
vim相对vi的提升:
 

  vim支持多级撤销;(ctrl+z,无限制的撤销上步操作)
   vim可以跨平台运行;
   vim支持语法高亮;
   vim支持图形界面;
1-2:
vim编辑器的操作模式:
   命令模式(command mode)
      i   //进入输入模式;
      :   //进入末行模式;
      dd   //删除光标所在整行;
   输入模式(insert mode)
      :   //进入末行模式
   底行/尾行/末行模式(last line mode)
      q   //不保存退出;
      q!   //强制不保存退出;
      wq   //保存退出;
      wq!   //强制保存退出;
      esc键   //退出末行模式,回到上次操作的模式;
vim编辑器的命令格式:
   vim +n [文件名]
      +   //表示打开文件后,光标处于最后一行,n表示定位到文件的第n行;

2-1:
df   //查看磁盘分区的使用状况;
   ①-l   //仅显示本地磁盘(默认);
   ②-a   //显示所有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包括0字节的分区;比如/proc/
   ③-h   //以1024进制计算最合适的单位显示磁盘容量;
   ④-H   //以1000进制计算最合适的单位显示磁盘容量;
   ⑤-T   //显示磁盘分区类型;
   ⑥-t   //显示指定类型文件系统的磁盘分区;
   ⑦-x   //不显示指定类型文件系统的磁盘分区;

du   //统计磁盘上的文件大小,默认以kb为单位;
   ①-b   //以byte(字节)为单位统计文件;
   ②-k   //以kb为单位统计文件;
   ③-m   //以MB为单位统计文件;
   ④-h   //按照1024进制以最合适的单位统计文件;
   ⑤-H   //按照1000进制以最合适的单位统计文件;
   ⑥-s   //指定统计目标;

2-2:

主分区和扩展分区总数不能超过四个!

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一个!

扩展分区不能直接存取数据,必须在扩展分区内部创立逻辑分区之后才能存取数据!


2-3:

热插拔   //可以在带电连接新硬件;

2-4:

linux系统中硬件设备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于/dev目录下的,硬件设备都是由linux系统自动识别的;
新添加的硬盘必须进行 分区、格式化、挂载后才能使用;


2-4:

硬盘的分区模式:
1、MBR:
   主分区不超过4个;
   单个分区容量最大2TB;
   fdisk仅限用于MBR分区模式;
2、GPT:
   主分区个数“几乎”没有限制;(最多可以支持128个主分区);
   单个分区容量“几乎”没有限制;(每个分区的大小突破了MBR分区的2TB限制,GPT分区容量最大支持18EB[1EB=1024PB,1PB=1024TB,1TB=1024GB]);

3、GPT分区模式:
   GPT分区模式中没有主分区、扩展分区的概念,分区就叫分区,分区时,只分分区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并且默认采用的单位是MB,使用 unit [kb/MB/GB/TB/PB/EB]可设置默认分区单位;不适合安装X86架构的系统(32位操作系统);parted可用于GPT分区,同时还支持MBR分区;

   GPT分区详细:
      ①输入parted命令,启动parted分区工具
      ②输入help查看帮助信息
      ③切换分区目标磁盘,输入select /dev/sdc
      ④给目标硬盘指定分区表的类型,然后才能给硬盘添加分区,输入mklable命令,(如果使用MBR分区,输入mklabel msdos;使用GPT分区,输入mklabel gpt)
      ⑤输入print 查看当前分区详情;输入print all命令,查看所有分区详情,
      ⑥parted分区操作模式:
         (1)交互模式(使用提问模式选择)
         (2)命令模式


   交互模式添加分区:
      ①添加分区指令:输入mkpart命令
      ②输入分区名称,
      ③File system type?[ext2]?选择分区系统类型(默认ext2),
      ④Start?分区从第几MB开始:从0开始
      ⑤End?结束位置:2000MB
      ⑥Ignore/Cancel?(4K对齐,对硬盘分区很重要,为了达到最佳性能,分出1-2000MB空间,让数据块对齐)
      ⑦输入Cancel取消


   命令模式添加分区:
      ①mkpart test(分区名称) 2000(开始位置2000MB) 3000(结束位置MB)注意:使用命令模式添加分区的时候,分区名称是不可以省略的
      ②删除分区:rm 3(分区编号)
      ③unit GB命令:使用GB给分区指定开始和结束位置
      ④quit 命令: 退出GPT分区


2-6:

mkfs   //分区格式化命令;
   ①mkfs.[文件系统] [设备名称]
   ②mkfs -t [文件系统] [设备名称]

2-7:
/etc/fstab   //mount(挂载)配置文件

2-8:
给硬盘添加swap交换分区:
   ①建立一个普通的Linux分区
   ②修改分区类型为16进制编码
      输入 t 回车 输入要修改的磁盘编号;
      输入 L 查看可修改的类型;
      再输入82(Linux swap),保存成功!在可以通过输入p来查看已经保存的情况;
      再输入 w 保存分区即可;
   ③格式化交换分区;
      mkswap [设备名称]
   ④启用交换分区
      swapon [设备名称]   //启用交换分区;
      free         //查看swap加载状况;
      swapoff [设备名称]   //停用交换分区;


3-1:

/etc/group   //该文件存储当前系统中所有用户组信息(每行数据为一个组,每行数据分为四段,具体内容如下):
   group : x      : 123 : abc,def,xyz
   组名称:组密码占位符:组编号:组中用户名列表
/etc/group:
      组密码占位符   //group文件中的组密码都是用x掩饰的;
      组编码      //root组编码固定为0,1-499是系统预留,给相关服务、程序预留的组编码;用户手动创建的用户组的组编号一般是从500开始的;
      组中用户列表   //group文件中部分组数据的组用户列表为空,只能代表该组中可能没有用户,但并不代表该组一定没有用户,单从配置文件来看,当用户组内只有一个用户且用户名和用户组名相同时、组内用户列表上是可以省略的;

/etc/gshadow   //存储当前系统中用户组的密码信息
   group :*/!/空      : xxxxx : abc,def,xyz
   组名称:组密码占位符:组管理者:组中用户名列表
/etc/gshadow:
      组密码占位符:当显示*、!或空时,代表该用户组是没有密码的;
      组管理者:表示哪个用户可管理该用户组,一般该占位都是空的、这就表示组内所有用户都可以管理该用户组;


/etc/passwd   //存储当前用户系统中所有用户的信息
  user:x:123:456:xxxxxxx:/home/user:/bin/bash
  用户名:密码:user-id:group-id:注释信息:家目录:shell类型
/etc/passwd:
   用户编号:超级管理员root的用户编号一定为0

/etc/shadow
   密码:用户真实登录密码,该密码采用md5算法进行加密;

3-2:
组命令:
groupadd [组名称]      //创建用户组;
groupadd -g [组编号] [组名]   //创建用户的同时设定组编号;
groupmod -n [新组名] [原组名]   //更改组名称;
groupmod -g [组编号] [组名]   //更改组编号;
groupdel [组名称]      //删除用户组;
删除用户组时,必须删除用户组内的用户,才能删除用户组;
用户命令:
useradd [用户名]      //创建新用户;
useradd -g [组名] [用户名]   //创建用户的同时指定用户组;
useradd -d [目录] [用户名]   //创建用户同时指定用户家目录;
usermod -c [备注信息] [用户名]   //修改用户注释信息;
usermod -l [新用户名] [原用户名]//修改用户名;
usermod -d [目录] [用户名]   //修改用户家目录;
usermod -g [组名] [用户名]   //修改用户所属组;
userdel [用户名]      //删除用户(但不会删除用户家目录)
userdel -r [用户名]      //删除用户,同时删除用户家目录;

/etc/nologin

3-3:

passwd -l [用户名]      //锁定用户;
passwd -u [用户名]      //解锁用户;
passwd -d [用户名]      //清除用户密码;

主要组和附属组:
用户可以同时属于多个组:
   一个主要组
   多个附属组
gpasswd -a [用户名] [附属组组名]   //为用户添加附属组;(若用户要添加多个附属组,则在附属组组名后以“逗号”隔开即可;

gpasswd -d [用户名] [附属组组名]   //为用户删除附属组;(若用户要删除多个附属组,则在附属组组名后以“逗号”隔开即可;

newgrp [组名]            //切换用户组;(组密码就是在切换组密码时使用的)

useradd -g [主要组组名]   -G [附属组组名] [用户名]   //在创建用户的同时指定主要组和附属组;

gpasswd [组名]            //设置组密码;


3-4:
su [用户名]   //切换用户身份;
su      //切换到root用户;
whoami      //显示当前登录用户名;
id [用户名]   //显示指定用户信息(包含用户编号、用户名、主要组编号及名称、附属组列表)
groups [用户名]   //显示用户所在的所有组;
chfn [用户名]   //设置用户资料,依次输入用户资料;
finger [用户名]   //显示用户详细资料;


本文出自 “IT_Boomer”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liangjing.blog.51cto.com/8582041/1844422

Linux基础二

标签:linux

原文地址:http://liangjing.blog.51cto.com/8582041/1844422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