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Web开发 > 详细

Google Kubernetes设计文档之服务篇-转

时间:2016-09-11 13:00:07      阅读:234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摘要:Kubernetes是Google开源的容器集群管理系统,构建于Docker之上,为容器化的应用提供资源调度、部署运行、服务发现、扩容缩容等功能。 Pod是创建、调度和管理的最小部署单位,本文详细介绍这些Pod之间的通信和调度

 

概述

Kubernetes中 Pods 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可以随着时间进行迁移,特别是当受到ReplicationControllers 支配时。虽然每个pod都有属于自己的IP地址,但是却不能保证每个Pod的IP地址随着时间的变化依然保持不变。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如果在Kubernetes集群里,有一系列的pods(我们姑且称之为后端)为其他的pods(称为前端)提供功能,那前端该如何去找到后端?

服务

Kubernetes中的服务是一种抽象概念,它定义了一个pods逻辑集合以及访问它们的策略,有时它也被称为微服务(Micro-service)。服务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桥梁,使得非Kubernetes原生应用程序,在无需为Kubernetes编写特定代码的前提下,轻松访问后端。服务会为用户提供一对IP地址和port端口,用于在访问时重定向到相应的后端。服务里Pods集合的选定是由一个标签选择器(label selector)来完成的。

举个例子,首先假设一个“镜像处理”后端,它运行着三个可用的副本。这些副本是无状态的,前端根本不关心自己具体使用的是后端的哪个副本。因此,尽管组成后端集合的实际pods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前端用户完全不需要知晓这些改变。这种服务的抽象性实现了前端访问与后端服务的解耦。

定义服务

这里是一个使用服务的例子。在Kubernetes中,服务是REST对象,类似于pod。如pod一般,服务的定义,可以通过一个发给apiserver的POST请求,来完成创建一个新的实例。例如,假设你有一组pods,都暴露9376端口,并携带一个"app=MyApp"的标签。

 

{
  "id": "myapp",
  "selector": {
    "app": "MyApp"
  },
  "containerPort": 9376,
  "protocol": "TCP",
  "port": 8765
}

 

上述定义将创建一个名为"myapp"的新服务,它使得所有带有"app=MyApp"标签的pod都监听TCP协议上的端口9376。而客户可以通过端口$MYAPP_SERVICE_PORT连接到$MYAPP_SERVICE_HOST,从而访问该服务。

服务是如何工作的?

在Kubernetes集群中的每个节点(node)上都运行着一个服务代理(service proxy)。该代理应用监听Kubernetes Master,以此来添加和删除服务对象及端点(endpoints,即满足服务标签选择器的pods),同时该代理应用还存储一个服务到端点列表的映射。它为每个服务在本地节点上打开一个端口,并转发该端口上的所有流量到后端。名义上是依据策略来执行的,但现在唯一支持的策略是轮转调度(round-robin)。

当一个pod被编入,Master为每一个存活的服务增加一组环境变量。我们支持 Docker-links-compatible 变量(参见makeLinkVariables)以及更简单的{SVCNAME}_SERVICE_HOST和{SVCNAME}_SERVICE_PORT变量,其中的服务名要求大写,破折号将转换为下划线。具体的服务工作图如图1 。例如,服务"redis-master"监听TCP端口637,并分配IP地址10.0.0.11,将产生以下环境变量:

 

REDIS_MASTER_SERVICE_HOST=10.0.0.11
REDIS_MASTER_SERVICE_PORT=6379
REDIS_MASTER_PORT=tcp://10.0.0.11:6379
REDIS_MASTER_PORT_6379_TCP=tcp://10.0.0.11:6379
REDIS_MASTER_PORT_6379_TCP_PROTO=tcp
REDIS_MASTER_PORT_6379_TCP_PORT=6379
REDIS_MASTER_PORT_6379_TCP_ADDR=10.0.0.11

 

这意味着要有先后次序,即一个pod希望访问的服务必须在pod本身创建之前被创建,否则环境变量不会被加载。不过支持DNS服务后,该限制将不再存在。

服务通过它的标签选择器,可以解析到0或多个端点。在服务的生命周期内,组成该服务的pods集合可以增加、缩减,或全部失效。用户只有在当他们正在使用的后端从服务中被移除时,才会遇到问题(即使如此,已经打开的连接也会因为某些协议的缘故,继续保持)。

技术分享 

图1.服务工作图

细节明细

前文的内容对于大多数只是想要使用服务的人来说应该已经足够了。然而,有很多发生在这背后的事情也值得去深入了解。

避免冲突

Kubernetes的一个主要理念是,用户不应该遭遇可能导致其操作失败的情景,尤其是用户本身并未引起错误。在此背景下,我们考虑网络端口的问题—不应该让用户选择一个可能与其他用户发生冲突的端口号。否则,将是隔离上的失败。

为了让用户能够选择他们的服务端口号,我们必须确保不会引起两个服务间的冲突。我们通过为每个服务分配自己的IP地址来做到这一点。

IP和Portal

不同于路由到一个固定的pod的IP地址,服务的IP实际上并不是由单个Master响应的。相反的,我们用iptables(Linux中的数据包处理逻辑)来定义这些需要透明重定向的“虚拟”IP地址。我们将服务IP和服务端口的元组称为Portal。当用户连接到portal上,其访问会被自动转移到一个相应的端点上。实际上,服务的环境变量是依据portal的IP和端口来设定的。此外,我们将增加DNS来支撑服务的访问。

举例来说,考虑上图所展示的应用处理过程。在创建后端服务时,Kubernetes Master分配一个Portal的IP地址,例如10.0.0.1。假设服务端口是1234,portal即为是10.0.0.1:1234。Master将存储该信息,它也被集群中所有的服务代理实例所获取。当代理监测到一个新的portal,它会打开一个新的随机端口,建立一个从Portal到新端口的iptables重定向,然后开始接受对其的连接。

当用户使用portal端口连接MYAPP_SERVICE_HOST时(不论他们将其视为静态端口或视为MYAPP_SERVICE_PORT),iptables规则生效,重定向数据包到服务代理自身的端口上。服务代理选择一个后端,并开始从客户端到后端的代理通信流量。具体原理如图2。

最终的结果是,用户可以选择他们想要的任何服务端口,而没有冲突的危险。客户可以轻松连接IP和端口,而无需了解到他们正在访问哪个pods。 

技术分享 

图2.服务中IP和portal原理图

外部服务

对于用户应用程序的某些部分(如前端),用户希望在外部可访问的IP地址(公网IP)上暴露一个服务。

如果你希望你的服务暴露在一个公网IP地址上,你可以选择提供一个服务可以响应的"publicIPs"列表。这些IP地址将被绑定上服务端口,同时被映射到由服务选择的pods集合上。你随后需要负责确保到该公网IP地址的通信流量被发送到一个或多个kubernetes工作节点。与映射内部IP地址一致,每个主机上的每一条IPTables规则,将公网特定IP地址的数据包映射到内部的服务代理。

对于提供外部负载均衡设备的云服务提供商,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效果。在这类供应商(如GCE)上,你可以让publicIPs为空,作为代替,你可以在服务上设置createExternalLoadBalancer标志。这会启动一个云服务提供商的特定负载均衡设备(假设它由你的云提供商支持),并用适当的值来填充这个公网IP值域。

缺点

我们预计,portals使用的iptables将在小规模上可用,而无法扩展到有着成千上万服务的大型集群。查看 portals的原始设计方案 ,可了解更多详情。

Google Kubernetes设计文档之服务篇-转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ilinuxer/p/5861449.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