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TLB - 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
快表,直译为旁路快表缓冲,也可以理解为页表缓冲,地址变换高速缓存。
由于页表存放在主存中,因此程序每次访存至少需要两次:一次访存获取物理地址,第二次访存才获得数据。提高访存性能的关键在于依靠页表的访问局部性。当一个转换的虚拟页号被使用时,它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再次被使用到,。
TLB是一种高速缓存,内存管理硬件使用它来改善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速度。当前所有的个人桌面,笔记本和服务器处理器都使用TLB来进行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使用TLB内核可以快速的找到虚拟地址指向物理地址,而不需要请求RAM内存获取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这与data cache和instruction caches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TLB原理
当cpu要访问一个虚拟地址/线性地址时,CPU会首先根据虚拟地址的高20位(20是x86特定的,不同架构有不同的值)在TLB中查找。如果是表中没有相应的表项,称为TLB miss,需要通过访问慢速RAM中的页表计算出相应的物理地址。同时,物理地址被存放在一个TLB表项中,以后对同一线性地址的访问,直接从TLB表项中获取物理地址即可,称为TLB hit。
想像一下x86_32架构下没有TLB的存在时的情况,对线性地址的访问,首先从PGD中获取PTE(第一次内存访问),在PTE中获取页框地址(第二次内存访问),最后访问物理地址,总共需要3次RAM的访问。如果有TLB存在,并且TLB hit,那么只需要一次RAM访问即可。
TLB表项
TLB内部存放的基本单位是页表条目,对应着RAM中存放的页表条目。页表条目的大小固定不变的,所以TLB容量越大,所能存放的页表条目越多,TLB hit的几率也越大。但是TLB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RAM页表和TLB页表条目无法做到一一对应。因此CPU收到一个线性地址,那么必须快速做两个判断:
1 所需的也表示否已经缓存在TLB内部(TLB miss或者TLB hit)
2 所需的页表在TLB的哪个条目内
为了尽量减少CPU做出这些判断所需的时间,那么就必须在TLB页表条目和内存页表条目之间的对应方式做足功夫
全相连 - full associative
在这种组织方式下,TLB cache中的表项和线性地址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一个TLB表项可以和任意线性地址的页表项关联。这种关联方式使得TLB表项空间的利用率最大。但是延迟也可能相当的大,因为每次CPU请求,TLB硬件都把线性地址和TLB的表项逐一比较,直到TLB hit或者所有TLB表项比较完成。特别是随着CPU缓存越来越大,需要比较大量的TLB表项,所以这种组织方式只适合小容量TLB
直接匹配
每一个线性地址块都可通过模运算对应到唯一的TLB表项,这样只需进行一次比较,降低了TLB内比较的延迟。但是这个方式产生冲突的几率非常高,导致TLB miss的发生,降低了命中率。
比如,我们假定TLB cache共包含16个表项,CPU顺序访问以下线性地址块:1, 17 , 1, 33。当CPU访问地址块1时,1 mod 16 = 1,TLB查看它的第一个页表项是否包含指定的线性地址块1,包含则命中,否则从RAM装入;然后CPU方位地址块17,17 mod 16 = 1,TLB发现它的第一个页表项对应的不是线性地址块17,TLB miss发生,TLB访问RAM把地址块17的页表项装入TLB;CPU接下来访问地址块1,此时又发生了miss,TLB只好访问RAM重新装入地址块1对应的页表项。因此在某些特定访问模式下,直接匹配的性能差到了极点
组相连 - set-associative
为了解决全相连内部比较效率低和直接匹配的冲突,引入了组相连。这种方式把所有的TLB表项分成多个组,每个线性地址块对应的不再是一个TLB表项,而是一个TLB表项组。CPU做地址转换时,首先计算线性地址块对应哪个TLB表项组,然后在这个TLB表项组顺序比对。按照组长度,我们可以称之为2路,4路,8路。
经过长期的工程实践,发现8路组相连是一个性能分界点。8路组相连的命中率几乎和全相连命中率几乎一样,超过8路,组内对比延迟带来的缺点就超过命中率提高带来的好处了。
这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组相连是个折衷的选择,适合大部分应用环境。当然针对不同的领域,也可以采用其他的cache组织形式。
TLB表项更新
TLB表项更新可以有TLB硬件自动发起,也可以有软件主动更新
1. TLB miss发生后,CPU从RAM获取页表项,会自动更新TLB表项
2. TLB中的表项在某些情况下是无效的,比如进程切换,更改内核页表等,此时CPU硬件不知道哪些TLB表项是无效的,只能由软件在这些场景下,刷新TLB。
在linux kernel软件层,提供了丰富的TLB表项刷新方法,但是不同的体系结构提供的硬件接口不同。比如x86_32仅提供了两种硬件接口来刷新TLB表项:
1. 向cr3寄存器写入值时,会导致处理器自动刷新非全局页的TLB表项
2. 在Pentium Pro以后,invlpg汇编指令用来无效指定线性地址的单个TLB表项无效。
参考网址:http://www.xuebuyuan.com/597883.html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lirunzhou/p/5883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