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事实上,网站总是有状态的。每一个登录信息、用户信息常常被存储在session内部。而当一个网站被部署在不止一台服务器的时候,就会遇到session同步的问题。事实上即使一个很小的网站,也要至少有两台服务器互为备份,分单流量是必须得,更重要的是无缝切流量升级。为了保证服务的不间断又要进行网站的维护升级,切流量是最简单的。那么如何保证切流量的时候session也会跟着同步过去呢?在集群环境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手段
这是一种在早期应用系统中使用较多的服务器session管理方式。应用服务器开启Web容器的session的复制功能,在集群中的几台服务器之间同步session对象,这样一台服务器宕机不会导致session数据丢失。即每一台服务器都持有集群中所有的session,每次访问仅从本机获取就可以了。其工作形式如下所示:
从session复制的几条线就可以看出,这种方式仅适用用小型集群。当服务集群规模很大时,集群服务器间的复制就需要大量的通讯,占用大量网络资源,甚至会出现内存不够的情况
Session绑定可以利用负载均衡的源地址Hash算法实现,负载均衡服务器总是将来自同一个IP地址的访问分发到同一台服务器上。这样整个会话期间,用户所有的请求都来自一台服务器,保证了Session总是从这台服务器获取。其工作形式如下图所示
但是这样的系统显然不符合我们对系统的需求。如果一台服务器宕机,那么其处理的所有请求Session会话全部丢失,用户因为切换服务器后没有Session而导致无法完成业务。
这种管理方式将Session记录在客户端,每次请求服务器的时候,将Session放在请求中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处理完成后再将修改后的Session响应给客户端。
利用Cookie记录当然也有缺点,比如Cookie大小限制,能记录的信息也有限,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Session中储存的也并非String类型的记录。每次请求都需要传输Cookie,影响性能;另外如果用户关闭Cookie功能就不能用了。但是这种方式因此高可用性、支持服务器的线性伸缩,许多网站都在使用这种方式。我的学校网站也应用了这种技术。
如果有这样一个服务器,可用性高、伸缩性好、性能也不错,对信息大小又没有限制,那它就是Session服务器。利用独立部署的Session服务器统一管理Session,应用服务器每次读写Session时,都访问Session服务器。其工作形式如下所示。
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将应用服务器的状态分离,分为无状态的应用服务器和有状态的Session服务器,然后针对这两种服务器的不同特性分别设计其架构。
对于有状态的Session服务器,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是利用分布式缓存、数据库等。
本人利用Memcached集群简单实现了Tomcat Session的同步管理。首先贴出系统的结构图
系统环境中所有服务器都是CentOS6.5的环境
系统中有两台内存较大的服务器安装了Memcached服务,作为Session集群
两台服务器分别部署了Tomcat8作为应用服务器
一个服务器部署了Apache2.4作为负载均衡服务器
这种基于Memcached的Session管理(memcached-session-manager 简称SMS),利用的是Tomcat对Request跟踪。Request到来时,从memcached中获取对应的session,request结束时,将tomcat中的session更新至memcached服务器。目前支持sticky和no-sticky模式:
本人采用的kryo序列化的方式
(1)修改两台tomcat服务器的conf目录下 context.xml文件,n1,n2为两台memcached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号
(2)将需要的jar包放在tomcat的lib目录下 需要的jar包如下:
asm-4.0
kryo-1.04(必须是这个版本 )
kryo-serializers-0.11(必须是这个版本)
memcached-session-manager-1.8.3
memcached-session-manager-tc8-1.8.3(与tomcat版本对应)
minlog-none-1.2
msm-kryo-serializer-1.8.3
reflectasm-1.07
spymemcached-2.10.3
然后启动tomcat服务器就可以了,
注:在配置以上两步之前,需要保证的时候apache服务器已经可以负载均衡tomcat两台服务器。
2.4 验证
(1)访问Apache服务器地址,负载到其中一台服务器
(2)停止掉被负载到的这台服务器,刷新页面,可以看到服务器已经切换,但sessionId没有变化。已实现Session同步功能。
集群服务器Session同步及一种基于Memcached的session同步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dsping0711/p/588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