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装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一. 下载ubuntu16.04
直接到官网免费下载 http://www.ubuntu.com/download/desktop
根据自己电脑配置,选择下载64位或32位系统
二. 制作U盘启动器
1下载UltraISO软件安装并打开
2.网上搜索教程。
三.安装Ubuntu系统
1.要在Windows下新划出一个大于20G的硬盘空间
(本人划分了50G,如果说知识为了玩玩,那么20G足够了)
在win7系统下–》计算机–》右键–》管理–》磁盘管理—–》然后自己真不会分区了百度一大堆!(分好空间不 要新建压缩卷)——》保持他的绿色–一会儿U盘启动后需要分区的
2.在电脑上插入制作好的U盘启动盘,重启电脑,F2–》boot界面,选择通过USB启动。
(不同主板进入boot,按键有区别)
3.进入ubuntu安装菜单,选择 “安装Ubuntu”。(语言选择汉语吧!,当然你的英文可以了,English无所谓了)
4.在安装类型界然后选择最后一项“其他选项”,以为这样可以自己手动分区,点击继续。
5.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硬盘的分区情况,找到前边有“空闲”二字,我们要做到就是,把空闲的空间给ubuntu划分分区。
6.点击“空闲”的分区,选择下边的“添加”,弹出窗口如下,上边填写分区空间大小,下边填写要挂载的分区,然后确定。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四次分区,每次都是从“空闲”中分出部分区域,网上也有人说两次分区即可,但初学者,按着4次走就行了,以后想探索,那是以后的事了。
第一次分区:
上一步骤点“+”,进行如下设置:
挂载点:“/”
大小:22000MB
新分区的类型:主分区
新分区的位置:空间起始位置
用于:EXT4日志文件系统
第一次分区完毕
点击确实,产生一个主分区root:/dev/sdb2.ext4 / (这个是我电脑上的,请记下你电脑生成的)
第二次分区:
“空闲”处,继续点“+”,如下设置,
挂载点:(不设置)
大小:2048MB(网上认为是物理内存的2倍,其实笔者认为1G就够了,顶多2G)
新分区的类型:逻辑分区
新分区的位置:空间起始位置
用于:交换空间
第二次分区完毕
点击确实,产生一个逻辑分区:/dev/sdb5/swap 2G/ (这个是我电脑上的)
第三次分区:
“空闲”处,继续点“+”,如下设置,
挂载点:/boot (网上有的说不需要设置这项,但双系统引导时需要,先不要去理解这些)
大小:200MB(笔者暂时设置为200MB)
新分区的类型:逻辑分区
新分区的位置:空间起始位置
用于:EXT4日志文件系统
第三次分区完毕
点击确实,产生一个逻辑分区boot:/dev/sdb6/ext4 / boot 200M (这个是我电脑上的),这个一定要记住,下面选择“安装启动引导器设备”需要选择这个。这种方式是通过win7引导Ubuntu.(另一种方式Ubuntu引导win7请自己查阅资料)
第四次分区:
“空闲”处,继续点“+”,如下设置,
挂载点:/home
大小:(剩余全部空间,剩下显示多少,就多少)
新分区的类型:逻辑分区
新分区的位置:空间起始位置
用于:EXT4日志文件系统
第四次分区完毕
点击确实,产生一个逻辑分区boot:/dev/sdb7/ext4 / home (这个是我电脑上的),
7.分区设置好后,查看/boot分区的编号,然后在下边的“安装启动引导区的设备”下拉框中选择/boot分区的
8. 之后的步骤就没什么复杂了,按着提示点击“继续”就行了,有一项选择键盘布局的,默认是“汉语”,建议大家选择“英语(美国)”,如下图:
9. 还有一步是设置一些个人信息,请按提示输入,然后点击“继续”
然后。。。。。等待片刻,安装就完成了。
8.安装完成后需要重新启动(这个时候默认是在Ubuntu启动模式下进入的–>选择windows7系统启动)
四. 用EasyBCD 创建启动系统
1.下载EasyBCD,此软件用于在启动电脑的时候选择要进入的系统(自行百度搜索安装)
2.打开easyBCD,选择add new entry, 选择Linux/BSD, name这一行随便填写,只是系统名词,写ubuntu吧,Device这一行选择刚刚我们创建的200MB的那个”/boot“分区,前边有linux标记的。(其他的不要动)
五. 开启系统
做完这些重启系统后,系统会将win7系统和ubuntu 16.04系统都列出来,你可以选择系统进入了。
这样启动的好处(windows 不会受到Ubuntu的影响)
如果说没有最后这一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你要是启动windows7把Ubuntu系统的分区删除,那么就启动不了系统了
(如果你真的遇到这样的问题了,不要着急,直接用老毛桃U盘或者大白菜制作好的U盘启动,直接启动引导修复就OK了)
4.恭喜你,安装Ubuntu系统成功!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gylhaut/p/5965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