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oid cascading 标记 换行 端口 设置 orm 浏览器 统一
初学前端开发,记录下自己的学习笔记。
第一章 认识HTML
1:关于HTML
HTML是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的缩写,用来建立网页的结构。
它只会根据标记来确定在哪里换行或者分段。所以浏览器会忽略HTML文档中的制表符、回车和空格。
共有六级标题,从<h1>到<h6>,字体由大到小。
HTML注释放在<!--和-->之间,浏览器会把它们完全忽略,可以有多行。
<em>元素表示强调。
<head>的HTML页面的头部,它包含了web页面的相关信息。
2、关于CSS
CSS是层叠样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s)的缩写。它提供了一种方法来告诉浏览器页面中的元素如何显示。
想要增加样式,要在页面中增加<style>元素。它放在HTML的首部里。
它有一个可选的属性type,告诉浏览器在使用什么类型的样式。使用CSS,对应的类型是"text/css"。
第二章 深入了解超文本
<a>元素创建一个超文本链接,元素的内容会成为web页面上可以点击的文本,href属性会告诉流浪器链接目标。
文本和图像都可以当做链接的标签。
第三章 构建模块
<q> 短引用:作为现有段落的一部分,大部分浏览器会加上引号,是quotation的缩写。
<blockquote> 长引用 : 这是一个块元素,创建了一个单独的文本块,还会将文字稍微缩进,看起来更像一个引用。若果想引用一段或者多段文字,可以使用这个元素。
在<blockquote>中使用<q>这是引用的引用,使用<p>的话可以形成多个段落。
块(block)元素,前后都有一个换行, 如<h1> ~ <h6>, <p> , <blockquote>
,<ol>,<ul>,<li>等,特点是: 特立独行
内联(inline)元素,总在“行内”出现, 如<q>, <a>, <em>
,特点是: 随波逐流
void元素,这个元素没有实际内容,会用简写来表示,如<img>, <br>
,这样能提高效率。
如果想插入自己的换行是,使用<br>元素。
<ol> order list 有序列表
<ul> unorder list 无序列表
<li> list item
字符实体:如果想输出 The <html> element,通过使用字符实体 可以这样写 The < html > element ,更多的字符实体可以访问http://www.unicode.org/charts/
第四章 连接起来
www.starbuzzcoffee.com 中 starbuzzcoffee.com 是域名, www是域中特定服务器的名字。
www.starbuzzcoffee.com只是 starbuzzcoffee.com这个域上的一个网站。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eor)统一资源定位符,是一个全局地址,可以定位web上任意资源,包括html页面,音频,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web内容。
web服务器默认文件名为"index.html"或"default.htm",所以如果浏览器请求目录,服务器会在该目录下寻找"index.html"或"default.htm",如果找到则返回。如果末尾没有正斜杠,如果该目录确实存在,那么浏览器会自动帮你加上末尾的斜线。
文件URL有3个斜线而不是2个,http url中删去网站名也会有3个斜线
web服务器默认端口为80
<a href="index.html#chai">See Chai Tea</a>或者href = "http://wickedlysmart.com/buzz/#Teas_and_other_infusions,点击这个链接就会跳转到index.html中id为chai或者Teas_and_other_infusions的部分显示,否则默认是链接到top位置。
<a target="_target" href="http://www.google.com">Google</a> 在一个新的窗口打开这个链接
第五章 为页面增加图像
照片和复杂图像使用 jpeg(jpeg有损、不支持透明度、比较小、不支持动画)
单色图像、logo和几何图像使用png或gif(png可包含上百万中颜色、无损、可透明、图像下面的东西可以显示出来、相对于jpeg而言png更大;Gif类似png、256种颜色、无损、支持透明度,不过只允许一种颜色设置为透明、比jpeg更大、支持动画)
第六章 标准及其他
使用W3C严重工具来验证:http://validator.w3.org
Head First Html and CSS学习笔记之HTML
标签:oid cascading 标记 换行 端口 设置 orm 浏览器 统一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txfeiyu/p/6203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