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定义 表单 array 编辑 create alt 字符 pass 数据操作
自动验证是ThinkPHP模型层提供的一种数据验证方法,可以在使用create创建数据对象的时候自动进行数据验证。
数据验证有两种方式:
无论是什么方式,验证规则的定义是统一的规则,定义格式为:
array( array(验证字段1,验证规则,错误提示,[验证条件,附加规则,验证时间]), array(验证字段2,验证规则,错误提示,[验证条件,附加规则,验证时间]), ......);
需要验证的表单字段名称,这个字段不一定是数据库字段,也可以是表单的一些辅助字段,例如确认密码和验证码等等。
要进行验证的规则,需要结合附加规则,如果在使用正则验证的附加规则情况下,系统还内置了一些常用正则验证的规则,可以直接作为验证规则使用,包括:require 字段必须、email 邮箱、url URL地址、currency 货币、number 数字。
用于验证失败后的提示信息定义
包含下面几种情况:
配合验证规则使用,包括下面一些规则:
这里的验证时间需要注意,并非只有这三种情况,你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增加其他的验证时间。
在模型类里面预先定义好该模型的自动验证规则,我们称为静态定义。
举例说明,我们在模型类里面定义了$_validate
属性如下:
namespace Home\Model; use Think\Model; class UserModel extends Model{ protected $_validate = array( array(‘verify‘,‘require‘,‘验证码必须!‘), //默认情况下用正则进行验证 array(‘name‘,‘‘,‘帐号名称已经存在!‘,0,‘unique‘,1), // 在新增的时候验证name字段是否唯一 array(‘value‘,array(1,2,3),‘值的范围不正确!‘,2,‘in‘), // 当值不为空的时候判断是否在一个范围内 array(‘repassword‘,‘password‘,‘确认密码不正确‘,0,‘confirm‘), // 验证确认密码是否和密码一致 array(‘password‘,‘checkPwd‘,‘密码格式不正确‘,0,‘function‘), // 自定义函数验证密码格式 );}
定义好验证规则后,就可以在使用create方法创建数据对象的时候自动调用:
$User = D("User"); // 实例化User对象 if (!$User->create()){ // 如果创建失败 表示验证没有通过 输出错误提示信息 exit($User->getError());} else{ // 验证通过 可以进行其他数据操作}
在进行自动验证的时候,系统会对定义好的验证规则进行依次验证。如果某一条验证规则没有通过,则会报错,getError方法返回的错误信息(字符串)就是对应字段的验证规则里面的错误提示信息。
静态定义方式因为必须定义模型类,所以只能用D函数实例化模型
系统支持数据的批量验证功能,只需要在模型类里面设置patchValidate属性为true( 默认为false),
设置批处理验证后,getError()
方法返回的错误信息是一个数组,返回格式是:
array("字段名1"=>"错误提示1","字段名2"=>"错误提示2"... )
如果采用动态验证的方式,就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在操作同一个模型的时候使用不同的验证规则,例如上面的静态验证方式可以改为:
$rules = array( array(‘verify‘,‘require‘,‘验证码必须!‘), //默认情况下用正则进行验证 array(‘name‘,‘‘,‘帐号名称已经存在!‘,0,‘unique‘,1), // 在新增的时候验证name字段是否唯一 array(‘value‘,array(1,2,3),‘值的范围不正确!‘,2,‘in‘), // 当值不为空的时候判断是否在一个范围内 array(‘repassword‘,‘password‘,‘确认密码不正确‘,0,‘confirm‘), // 验证确认密码是否和密码一致 array(‘password‘,‘checkPwd‘,‘密码格式不正确‘,0,‘function‘), // 自定义函数验证密码格式); $User = M("User"); // 实例化User对象 if (!$User->validate($rules)->create()){ // 如果创建失败 表示验证没有通过 输出错误提示信息 exit($User->getError());} else{ // 验证通过 可以进行其他数据操作}
标签:定义 表单 array 编辑 create alt 字符 pass 数据操作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bujianchenxi/p/624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