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gconf 字节 nod log 登录 syslog 位置 单位 格式
据统计Linxu里面能够识别的命令超过3000个,而我们常用的Linux基本命令在60个左右。常用命令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命令,需要我们多练习才能记住,最起码要敲3遍以上。
简单的把常用命令分为以下几大类:
Linux常用命令
一、命令基本格式
二、文件处理命令
三、文件搜索命令
四、帮助命令
五、压缩与解压缩命令
六、关机和重启命令
七、其他常用命令
一、命令基本格式
Linux下管理员用户不是administrator , 而是root
~代表的初始登录位置,初始登录位置就是用户的家,对管理员来讲,它的家目录是 /root,对于普通用户,家目录是在 /home/username/ ,对于user1用户,它的家目录是/home/user1;对于test用户,它的家目录是/home/test/ 。在创建一个用户的同时也创建了家目录,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家目录。可以用 pwd 命令来查看当前所在目录。
命令格式
命令 [选项] [参数]
注意:个别命令使用不遵循此格式
当有多个选项时,可以写在一起
简化选项与完整选项
-a 等于 --all
有些命令可以不带选项,有些命令可以不带参数
ls //【list】用于列出目录下的文件和子目录/查询目录中内容
ls [选项] [文件或目录] 选项: -a 显示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隐藏文件以“.”开头 -l 显示详细信息 -d 查看目录属性 -h 人性化显示文件大小 -i 显示inode
[root@svr1 ~]# ls -al 总用量 240 dr-xr-x---. 27 root root 4096 2月 26 14:58 . dr-xr-xr-x. 26 root root 4096 2月 26 14:57 ..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1月 2 13:46 .abrt -rw-------. 1 root root 1624 11月 1 12:01 anaconda-ks.cfg -rw-------. 1 root root 5031 2月 26 15:05 .bash_history -rw-r--r--. 1 root root 18 5月 20 2009 .bash_logout -rw-r--r--. 1 root root 176 5月 20 2009 .bash_profile -rw-r--r--. 1 root root 176 9月 23 2004 .bashrc drwxr-xr-x. 4 root root 4096 11月 3 22:00 .cache drwx------. 6 root root 4096 11月 3 20:16 .config -rw-r--r--. 1 root root 100 9月 23 2004 .cshrc drwx------. 3 root root 4096 11月 2 13:45 .dbus -rw-------. 1 root root 16 11月 2 13:46 .esd_auth drwx------. 4 root root 4096 2月 26 14:58 .gconf drwx------. 2 root root 4096 2月 26 15:25 .gconfd drwx------. 7 root root 4096 11月 3 22:00 .gnome2 [文件属性][引用计数][拥有者][所有者群组][大小][最后修改时间][文件名]
第一栏文件属性
-rw-r--r--. //一共10位,第一位是文件类型,后九位每三位分一组,第一组是所有者权限,第二组所属组权限,第三组其他人权限.最后的点代表“ACL权限”。
-文件类型(-文件 d 目录 l 软链接文件) rw- r-- r-- u所有者 g所属组 o其他人 r读 w写 x执行
第二栏,引用计数。代表文件被调用次数。
第三栏文件所有者,文件的主人。
第四栏所属组。
第五栏,文件大小,单位字节。可以输入命令ls -lh看到人性化的大小。
[root@svr1 ~]# ls -lh 总用量 96K -rw-------. 1 root root 1.6K 11月 1 12:01 anaconda-ks.cfg -rw-r--r--. 1 root root 44K 11月 1 12:01 install.log -rw-r--r--. 1 root root 9.8K 11月 1 11:59 install.log.syslog
ps:所有查看大小的命令都支持 -h人性化显示。
第六栏最后修改时间。
第七栏文件名。
标签:gconf 字节 nod log 登录 syslog 位置 单位 格式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RzCong/p/6444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