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集合 app 插入 ima handle 何事 发展 hang com
前端的MVC,近几年一直很火,大家也都纷纷讨论着,于是乎,抽空总结一下这个知识点。看了些文章,结合实践略作总结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最初接触MVC是后端Java的MVC架构,用一张图来表示之——
MVC是一种设计模式,它将应用划分为3个部分:数据(模型)、展现层(视图)和用户交互(控制器)。换句话说,一个事件的发生是这样的过程:
1. 用户和应用产生交互。
2. 控制器的事件处理器被触发。
3. 控制器从模型中请求数据,并将其交给视图。
4. 视图将数据呈现给用户。
我们不用类库或框架就可以实现这种MVC架构模式。关键是要将MVC的每部分按照职责进行划分,将代码清晰地分割为若干部分,并保持良好的解耦。这样可以对每个部分进行独立开发、测试和维护。
模型用来存放应用的所有数据对象。比如,可能有一个User模型,用以存放用户列表、他们的属性及所有与模型有关的逻辑。
模型不必知道视图和控制器的逻辑。任何事件处理代码、视图模板,以及那些和模型无关的逻辑都应当隔离在模型之外。
将模型的代码和视图的代码混在一起,是违反MVC架构原则的。模型是最应该从你的应用中解耦出来的部分。
当控制器从服务器抓取数据或创建新的记录时,它就将数据包装成模型实例。也就是说,我们的数据是面向对象的,任何定义在这个数据模型上的函数或逻辑都可以直接被调用。
视图层是呈现给用户的,用户与之产生交互。在JavaScript应用中,视图大都是由HTML、CSS、JavaScript模板组成的。除了模板中简单的条件语句之外,视图不应当包含任何其他逻辑。
将逻辑混入视图之中是编程的大忌,这并不是说MVC不允许包含视觉呈现相关的逻辑,只要这部分逻辑没有定义在视图之内即可。我们将视觉呈现逻辑归类为“视图助手”(helper):和视图相关的独立的小工具函数。
来看下面的例子,骑在视图中包含了逻辑,这是一个范例,平时不应当这样做:<div> <script> function formatDate(date) { /* ... */ } </script> ${ formateDate(this.date) } </div>在这段代码中,我们把formatDate()函数直接插入视图中,这违反了MVC的原则,结果导致标签看上去像大杂烩一样不可维护。可以将视觉呈现逻辑剥离出来放入试图助手中,正如下面的代码就避免了这个问题,可以让这个应用的结构满足MVC。
// helper.js var helper = {}; helper.formateDate(date) { /* ... */ }; // template.html <div> ${ helper.formate(this.date) } </div>此外,所有视觉呈现逻辑都包含在helper变量中,这是一个命名空间,可以防止冲突并保持代码清晰、可扩展。
控制器是模型和视图之间的纽带。控制器从视图获取事件和输入,对它们(很可能包含模型)进行处理,并相应地更新视图。当页面加载时,控制器会给视图添加事件监听,比如监听表单提交或按钮点击。然后,当用户和你的应用产生交互时,控制器中的事件触发器就开始工作了。
我们用简单的jQuery代码来实现控制器——var Controller = {}; (Controller.users = function($) { var nameClick = function() { /* ... */ }; // 在页面加载时绑定事件监听 $(function() { $(‘#view .name‘).click(nameClick); }); })(jQuery);
2> app.js
1.维护的model是todo实例的列表,这样,我们对增加记录、删改某一条记录,都要重新渲染整个列表,这样,导致性能的拙劣行。当然,改进的方式是对每一个实例进行对应dom的绑定。 2.这里的View中,我们看到其中参杂了一些显示逻辑,显然,我提倡这样去做,而非在js中去控制业务逻辑。然而,我们在实际开发的过程当中,我们必然涉及到复杂的显示逻辑,这样,我们可以向之前所说的那样,利用单独编写显示逻辑helper,这与MVC的设计思想并不违背,确保高维护性及扩展性。 3.这里有关模型todos的业务逻辑,并没有严格抽象出来,而是写入对应的事件当中。
接下来,看看其他优秀的框架如何去做的。
三、前端MVC框架
相信大家都听过MVC、MVP、MVVM了,三者的简单定义——
(1)MVC: 模型-视图-控制器(Model View Controller) (2)MVP: 模型-视图-表现类(Model-View-Presenter) (3)MVVM:模型-视图-视图模型(Model-View-ViewModel)
它们三者的发展过程是MVC->MVP->MVVM,我们分别来看这三者——
1> Ember.js(MVC)
先看看项目整体文件架构——
会发现,主要是有controller、model、router,先引入index.html中的模板(同样使用的是Handlebars)——
会发现,模板代码添加了一些晦涩的属性标签。对于Ember.js的使用,我们需要创建一个Ember应用程序实例(app.js文件中)——
window.Todos = Ember.Application.create();
1. 模板文件的模板名称data-template-name="todos"对应的路由模板便是Todos.TodosRoute; 2. 对该路由显示指定对应模板的数据模型。当然对这里的数据模型(即上面的model属性)同样进行了硬绑定(即对应的todo.js)——
Todos.todo = DS.Model.extend({ title: DS.attr(‘string‘), isCompleted: DS.attr(‘boolean‘), saveWhenCompletedChanged: function() { this.save(); }.observes(‘isCompleted‘) });
3. 对该路由同样能够指定对应的controller(上面的setController属性)。这里主要侦听对hash改变,对数据进行过滤操作。
下面我们看一看对Controller的定义,当然存在一定的硬绑定(潜规则)——todos-controller.js
会发现上面的这个controller是针对model集合的,对单条model记录的controller,放在todo-controller.js文件中——
对这些方法的调用,看一看对应的模板文件就知道了——
<ul id="todo-list"> {{#each filteredTodos itemController="todo"}} <li {{bind-attr class="isCompleted:completed isEditing:editing"}}> {{#if isEditing}} {{edit-todo class="edit" value=bufferedTitle focus-out="doneEditing" insert-newline="doneEditing" escape-press="cancelEditing"}} {{else}} {{input type="checkbox" class="toggle" checked=isCompleted}} <label {{action "editTodo" on="doubleClick"}}>{{title}}</label> <button {{action "removeTodo"}} class="destroy"></button> {{/if}} </li> {{/each}} </ul>
会发现,红色标注的部分,正是我们在todo-controler.js中定义的事件。还会发现,Ember.js封装了一些事件属性,如——
focus-out insert-newline escape-press doubleClick
到这儿,Ember.js的内容就简单介绍完了,总结一下——
1. 程序的加载入口是rounter(即app.TemplatenameRouter),来指定对应的model及controller。路由是负责显示模板,加载数据,以及管理应用程序的状态。 2. 程序的交互入口是controller,这里面包含两个类型的controller,一个是对应model集合的controller,一个是对应model的controller。两者各司其职,增加了代码的可维护性。
Ember.js是典型的MVC(这里有别于MVP、MVVM的设计模式类)框架,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MVC框架便是Angular.js,和Ember.js的设计思想大致相同。
从Ember.js的应用,我们可以理解MVC的特点——MVC的View直接与Model打交道,Controller仅仅起一个“桥梁”作用,它负责把View的请求转发给Model,再负责把Model处理结束的消息通知View。Controller就是一个消息分发器。不传递数据(业务结果),Controller是用来解耦View和Model的,具体一点说,就是为了让UI与逻辑分离(界面与代码分离)。
2>Backbone.js(MVP)
依旧先看一下文件架构——
相对于Ember.js和Angular.js,它的模板比较清爽——
这是由于添加了Presenter的原因,事件的绑定及页面view的变化,全部由Presenter去做。
这里存在一个model集合的概念,即这里的collection.js——
app-view.js生成应用的一个Presenter实例(new AppView()),并由该实例来绑定事件,并控制集合todos的变化(用户通过view产生交互来触发),一旦todos发生变化,来触发对应的view变化。同样的,这里的todo-view.js干的是同样一件事,只不过针对的是model单个对象。
从Backbone.js的应用,我们可以理解MVP的特点——Presenter直接调用Model的接口方法,当Model中的数据发生改变,通知Presenter进行对应的View改变。从而使得View不再与Model产生交互。
3> Knockout.js(MVVM)
先看看它的页面——
会发现很多data-bind属性,先不管它,我们在看看ViewModel的定义——
会发现,视图View中的data-bind属性值正是ViewModel实例的对应方法,这似乎看起来很像是视图助手helper要做的事情。其实不然,这里的ViewModel,顾名思义,是对View的一次抽象,即对View再提取其对应的模型。
MVVM的特点如下——
1. ViewModel是model和View的中间接口 2. ViewMode提供View与Model数据之间的命令,即这里的data-bind的值,ViewModel中的方法 3. UI的渲染均由ViewModel通过命令来控制
四、前端MVC模式与传统开发模式的对比
传统的开发模式,大多基于事件驱动的编码组织,举个例子——
$(‘#update‘).click(function(e) { // 1.事件处理程序 e.preventDefault(); // 2.获取对应的model的属性值 var title = $(‘#text‘).val(); // 3.调用业务逻辑 $.ajax({ url : ‘/xxx‘, type : ‘POST‘, data : { title : title, completed : false }, success : function(data) { // 4.对data进行处理,并进行对应的dom渲染 }, error: function() { // 4.错误处理 } }); });
优化一些,我们可以分离事件处理程序和业务逻辑,在这里,就不延伸举例了。总之,传统的开发模式,并没有分层的概念,即没有model、view、controller。好的方面是我们可以对单独的业务逻辑进行抽取并单独测试。并对这个部分代码进行复用及封装。坏的方面,当应用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时候,就会显得代码凌乱,维护性日益变差。
有同学可能会说,还可以结合面向对象、单命名空间的方式,让代码看起来更加优雅,更具可维护性。但是还是没有办法有效去分离UI逻辑的频繁变化(这里仅仅针对富应用程序)。
标签:集合 app 插入 ima handle 何事 发展 hang com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xz813/p/6505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