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移动开发 > 详细

小米七年:从颠覆者到被颠覆者 雷军还能找回初心吗(小米的问题出在哪里,比较详细)

时间:2017-04-10 09:52:37      阅读:177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ash   市场份额   项目   负责人   not   项目启动   科技   未来   铝合金   



  首当其冲的是定制机市场。

  当时“中华酷联”千元左右的定制机配置很低,既没有品牌溢价也没有用户粘性,在小米的高性价比策略面前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

  在红米杀入1000元价格线之后,除了华为手机凭借技术实力强行转型、并创立紧跟小米的互联网手机品牌荣耀以外,其他三家的手机迅速被边缘化。

  与此同时,三星、HTC等品牌的市场空间也遭到挤压,以小米为代表的国产智能手机崛起,这些国际大牌的手机产品先后在1500元以下、1500-2500元区间市场占有率被国产厂商超越并抛离。

  被国产手机强势侵蚀后,2014年三星手机销量下滑40%,市场份额从国内第一跌出前三。

  切入市场短短几年,小米便几乎以一己之力开创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全新局面,这或许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

  2015年2月,IDC公布了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排名,小米以12.5%的占有率位居第一,同比涨幅高达186.5%。

  2015年6月30日,小米上半年手机销售量为3470万台,同比去年增长33%,连续五个季度稳居国内手机销量第一。

  靠着“米粉文化+电商手机”建立的“小米模式”,一时所向披靡。

  在登上顶峰的同时,小米公司内部悄然发生了变化。

  金凡敏感地注意到了这样的变化。

  早期安卓系统各种功能高度不完善,很容易就可以把零分的事情做到六分。比如加一个手电筒的小功能,很快就可以完成,用户的感知度也很高,效果立竿见影。可以做的事情太多,根本忙不过来。

  然而经过三四年的开发,李伟星和金凡们发现所有容易的功能都做完了,这时只能专攻一些比较庞大的功能。“庞大”意味着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给出结论,譬如一个强大的图像编辑功能,可能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开发完成。

  与此同时用户的反馈时间也会越来越长,且随着功能复杂度的增加,用户也很难提出很有见解的建议,反馈的痛点也更加模糊。

  李伟星和金凡还会去看论坛的反馈,但渐渐发现:过去一年看的几百个帖子,有可能绝大部分在用不同的方式在说同一件事情,而且这件事情可能是非常模糊的,或者是可做可不做的,或者是做了会损伤一部分用户不做却会损伤另一部分用户的。

  “比较难有那种做了大家都很开心的东西了。开发节奏依然很快,但成就感急速下降。”金凡说,“打游戏爽的原因在于它能给你持续的刺激感。刚开始打哪一个野怪都能获得经验,但现在你已经60级了,打小怪没意义了,怎么办?只能打非常难打的怪,以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6.遭遇滑铁卢

  谁也没想到,小米的滑坡会来得那么快。

  2015年的小米高开低走,年初高调宣称销量要冲击8000万台甚至1亿台,最终全年销量却只有7000万台,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随着华为手机销售量突破1亿台,2015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也被华为抢走。

  更让小米郁闷的是,华为Mate 7横空出世,冲击高端市场成功。而小米力推的小米Note却因未跟上指纹识别大趋势等原因,高配版冲击2999元无果,成为小米最失败的旗舰机型。

  为了缓解压力,2016年雷军并没有给小米手机提任何业绩目标,说:“2016,开心就好。”

  然而2016的小米不见得能开心。

  整整一年小米不但不能重现辉煌,IDC数据更显示,小米2016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销量(出货量)同比下跌分别为:32%、38.4%、42.3%、40.5%,全年出货量同比下跌达36%,市场份额也从2015年的15.1%下跌到8.9%。

  这不禁让人感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风云变幻之快。

  一方面,“消费升级”取代“性价比”成为市场主流。2015年相较于2014年,2000-3000元价位国产机占比从2014年的28%提升到2015年三季度的88%;3000-4000元档位国产机占比从2014年的8%提升到2015年三季度的77%。“抛弃低端价格战、走精品路线、寻求品牌溢价”成为2016年各大国产手机厂商的共识。

  但小米在这方面并无优势。极光大数据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2月小米手机的整体保有量为8.4%,其中数量最大的机型为相对低价的红米Note3,占比10%。

  另一方面,在手机同质化的大背景下,线下渠道的重要性开始显现。2015年华为利润增长率高达49%,主要源于线下渠道;vivo 2015年出货量同比增加了66.7%,线上渠道出货占比仅为5%。

  而小米长期坚持“低价策略”,未给线下渠道留有足够利润空间,因此不能推进渠道分销模式来争夺线下市场。“去渠道化”起家让小米先天缺乏线下渠道,很难跟上市场下沉的趋势。而在三四五线城市,卖场和店面是消费者体验手机最重要的一种途径。

  更让小米头痛的是,随着其他厂商UI能力的提升,从前MIUI吊打其他厂商的情况不再。如今MIUI很难跟竞争对手拉开差距,以往建立的优势也在缩小。

  为了扭转局面,小米一方面开始采用明星代言的方式提高品牌定位、扩大传播途径,另一方面着力发展线下渠道。

  自2016年开始,小米开始铺设自营的连锁店:小米之家。至2016年年底,小米之家开了51家,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26万元。未来目标做1000家,每家平均1000万元营业额。

  这大概是没有办法之中的办法,因为相比vivo 25万家的密集线下网络而言,1000家对于中国广大市场似乎依然杯水车薪。

  与此同时,雷军亲自上阵修补品牌形象,增强宣传效果。他采用的方法是:2016年最火的直播。

  4月25日,他为了宣传小米手环2和小米Max进行了首次直播。

  5月10日,他通过小米直播向网友介绍小米Max和MIUI 8。

  5月25日,小米采用纯直播平台在线发布了小米无人机,他担当了整场发布会的主播,当晚仅小米直播平台观看人数便超过101万。

  8月15日、8月29日他又分别通过直播介绍了小米5、红米Note4等产品。

  10月10日,在直播平台讲解小米5S、小米5S Plus的时候,他一再强调不应将便宜和屌丝划等号,为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是小米的使命。

  当时有网友发言表示,用小米5S用了一个多月就发热严重。他顿时暴怒,骂道:“TMD胡说!小米5S才发布了十多天,怎么会用了一个多月?一看就是友商派来的水军。”

  7.“重新定义了手机”

  这些年经历的大起大落,王立倒是看得很淡。

  他有一个自己非常尊重的师兄,一直保持联系。师兄去了华为,他到了小米。

  一开始师兄不知道小米是什么公司,后来小米渐渐发展了,他就成天跟王立说“小米不行,小米一定死,小米最多活到明年”。到现在依然如此。

  “我就每次都跟他说,不是你想的那样。他就说可能是我不够了解你们,但我仍然认为你们一定会挂掉,这两年就会崩。”王立说,每年小米都要在师兄嘴里死几回。

  从2010年、2011年周鸿祎黑小米开始,王立印象中小米被黑的次数简直太多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觉得整个团队已经变得非常有韧性,即使偶尔会着急,心态整体也保持得很稳定,公司也因此变得非常坚韧。

  “他们总说手机一旦走下坡路就起不来,但华为能起来,小米一样可以。”面对师兄的揶揄,王立的斗志反倒被激发起来。每当小米发布新产品,王立都会告诉师兄,“就是跟他赌一口气,让他不要低估我们的潜力。”

  王立们最近发布的新产品,是小米MIX,一款在逆境中诞生、却惊艳了整个手机行业的手机。

  早于2013年,MIX这个项目进入构想,并于2014年正式立项开始研发。

  然而直到2016年年底发布,很多人甚至小米员工还是不知道这款机器的存在。

  实际上小米并没有刻意保密,在规划完成之后王立他们就给一些合作方看了,但他们一点感觉都没有,因为他们觉得这机器一定做不出来。

  但当时项目小组人人都觉得产品很好,都想想尽办法把它做成。

  然而MIX的实现难度实在太大了,只能挨个问题解决,没人知道什么时候能上市。有一段时间有部分项目成员开始动摇,觉得“这东西做不成了”;但同时仍然有一拨人很执着,“一定要把这东西努出去”。

  “为什么这么执着?因为其实小米的薪水不算特别高,这一拨能力很强的人能聚集在一起,很重要是因为大家都是有理想抱负的。团队很稳定,离职率也特别低。”王立说,“老罗把‘情怀’说出来了,我们在这里做出来了。”

  随着最后距离感应、语音、天线等问题的解决,王立才觉得这个项目成了。

  王立认为,MIX不仅对小米对整个手机行业都是意义重大的里程碑,因为它改变了手机设计的趋势。最近接触供应商,他发现屏幕的形态都在变化,演变得非常激进。

  “MIX改变了手机的形态,说它重新定义了手机一点都不过分。”王立说。

  小米MIX面世并引起一片喝彩之后,雷军发了一个内部邮件,最后一句话让王立极为感动。

  “大致意思是说,我们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到了这项事业上。”王立说起时眼里闪烁着泪光,“MIX的出现说明小米还是敢想敢干的。说实话我们这帮人也不年轻了,看准方向,能干一把是一把。”

  MIX的成功让王立和他的兄弟们大出一口气,他尤其感谢一直支持小米的人。在看到知乎很多对小米表达赞赏的帖子后,“很多兄弟都感动哭了”。

  小米每年年底都会给米粉寄明信片表达谢意,每位员工都要写10张,一共超10万张。2016年年底,王立写明信片时比往年更充满感情。

  “憋屈没有关系,清楚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情,任何阶段都做最好的自己,做出来的事情一定不会差。”王立说。

  8.“松果是一次重新出发”

  虽然手机销量仍在下滑,2017年小米面对的舆论环境却“意外”地好。

  这个“意外”除了来自小米MIX持续的舆论场扭转力之外,还来自国产自研芯片——松果第一代产品的发布。除了成本、性能的考虑外,研发CPU对小米来说战略意义重大,它能提升品牌档次并大大增强用户忠诚度,同时也切合中国家发展自主芯片的大战略。

  2017年2月28日,小米发布了旗下松果公司首款自主研发的SoC芯片“澎湃S1”,并推出了搭载这款芯片的小米手机5C。

  松果公司成立于2014年,此前外界总诟病小米没有核心技术,因此雷军一直有掌握芯片技术的想法。因为“黑科技”需要有东西承载,而手机的制高点归根到底就是芯片。

  作为原本的芯片需求方,小米知道什么样的手机是好手机、用户需要的手机,因而在看待芯片的时候,便知道什么样的芯片适合用在手机上,能做好软硬结合的交互。

  一款芯片的诞生,需要经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阶段。根据芯片从无到有的过程,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企业也相应分为设计企业、IC制造企业、封装测试企业。

  作为设计企业,松果根据需求来确定芯片功能、性能指标、芯片工艺的选择等等。之后则进入设计、开发和模拟验证阶段,验证通过后设计图才会交付到代工厂,进行流片。

  一开始松果也“摸着石头过河”,购置了许多台千万元级别的机器设备,搭建各种各样的测试环境,进行芯片前端、后端的设计及模拟测试。

  2014年项目启动时,雷军对什么时候能做出来也没有底,便让大家以设计出一颗能大规模量产的中高端芯片为目标,放手去做。

  2015年7月26日,澎湃S1完成芯片硬件设计,第一次流片;2015年9月19日,芯片样品回片。至此澎湃S1从立项到回片用了11个月,这大大超出了雷军的预期。

  “没想到我们这么短时间就做出来了,而且第一次流片便告成功,出乎意料地顺利。”团队成员齐天(化名)回忆说。

  齐天是最早进入松果团队的一员。事实上松果团队的核心骨干都是小米的老员工,比如CEO朱凌从小米1开始就参与小米手机研发。

  当时台积电联席CEO张忠谋认为小米做了非常正确的决定,在产线产能上给予了小米很大的支持,将当时比较成熟的28纳米工艺提供给小米。

  将设计图交给台积电两个月后,有一天从台湾寄来了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颗颗的芯片。

  芯片是下午寄到的,当天就进行了测试,芯片需要放到一个类似主板的开发工具上,加电、跑DDR、调USB、跑Linux、调AP/BP……一步步调,直到最后能亮屏、打电话(调制解调器跑通)、拍照,像打游戏过关一样。

  终于,在2015年9月24日的凌晨1:43,雷军接到团队负责人的电话,被告知小米松果芯片拨出了第一个电话。

  当时雷军非常高兴:“我知道当芯片能拨出第一个电话的时候,芯片的功能基本上就实现了60%,因为芯片最为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拨通电话。”

  此时距离芯片实现基本全部的功能还有一段距离,其标志就是屏幕的点亮。令雷军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两天,26日的凌晨,他又接到了团队负责人的电话:“雷总,我们的芯片能点亮屏幕了,你要不要过来一起看一下?”雷军举着电话,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

  当天凌晨1:57,雷军跑了过来,屏刚好亮了。全场七八十号人一片欢呼,仿佛神舟飞船发射成功。

  雷军高兴地给团队发红包,掏出手机跟大伙合影留念。

  9.小米的初心

  2017年,在小米实习了近一年的连海印正式转正。他的小米工号已大于16000。

  大学学的是电气工程机器自动化,如果不是来到小米,他很可能是国家电网的一员。

  2013年上大学后,他第一个手机是1499元的小米2A。当时小米最打动他的地方,就是雷军坚持的“性价比”。为此他还跟大学老师争论,“高性价比不等于屌丝”。

  2015年为了参加MIUI 7的发布会,他逃课坐高铁从河北石家庄跑到北京。他坐在第三排看雷军演讲,像听一场偶像的演唱会一样,从头喊到尾。

  2015年的连海印,仿佛就是2012年的伍亮雄。

  尽管中间经历了起起伏伏,但依然不断地有新鲜血液被小米的气质吸引而来。

  “很多成功人士最后总结的时候,都讲得冠冕堂皇,实际上没成功之前根本不是这么想的。”李伟星说,“我来得比较早,比别人看得更多,也看到了小米整个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雷总当时怎么跟我们说的,现在还是怎么做。”

  比如很多人认为雷军因为各种原因不得已而走“性价比”策略,但李伟星看到的是雷军一开始就要以成本价卖手机,不以硬件赚钱。这是小米的初心。

  “我们不是一个产品能卖多高价就定多高价的公司,我们是一个产品能卖多低价就定多低价的公司。我们追求的是成为电子行业的宜家、优衣库、无印良品,而不是电子行业的LV、爱马仕。”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小米电视负责人王川在MIX上市前主张定高价,后来却被雷军这句话打动了。

  因此虽然MIX能定高价,却不是小米的逻辑。好比最初雷军认为去渠道能提高社会效率,即用户能用更低的价钱享受到同样的质量或者更高质量的东西。

  “小米是有使命感的,我们的目标是改变世界。越高端的东西定价越低,能用到的人就越多。”王立说。

  雷军曾说,小米用不到五年的时间就突破了100亿美元的销售,经历了爆炸性的成长,是商业史上的奇迹。

  金凡则认为小米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在于国产手机变好、变便宜了,用国产手机的人也越来越多。

  “除了手机,小米当初进入移动电源市场时,各种杂牌子的一万毫安充电宝在淘宝上卖200元而且质量没有保证。小米移动电源用顶级进口电芯、铝合金外壳,一万毫安的才卖69元,过去一年卖了1960万只。”金凡说,今天再看移动电源市场,所有的移动电源质量都上来了、外观都漂亮了、价钱还都便宜了。

  伴随小米七年征程的,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风起云涌。小米曾经推倒了大牌国外手机筑起的墙,如今自己又成为了其他厂商竞相想要推倒的墙。

  总结自己的2016年时,雷军用一个词来形容:迷茫。

  “你们会迷茫吗?”

  “对我们来说,看到雷总就不迷茫了。”王立说。

 

http://laoyaoba.com/ss6/html/63/n-634663.html

小米七年:从颠覆者到被颠覆者 雷军还能找回初心吗(小米的问题出在哪里,比较详细)

标签:ash   市场份额   项目   负责人   not   项目启动   科技   未来   铝合金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findumars/p/6687281.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