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常用 file 工作 传递 index hive 种类 注解 请求方式
深入理解HTML协议 http协议学 习系列 1. 基础概念篇 1.1 介绍 HTTP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它的发展是万维网协会(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和Internet工作小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合作的结果,(他们)最终发布了一系 列的RFC,RFC 1945定义了HTTP/1.0版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RFC 2616。RFC 2616定义了今天普遍使用的一个版本——HTTP 1.1。 HTTP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从WWW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它可以使浏览器更加高效,使网络传输减少。它不仅保证计算 机正确快速地传输超文本文档,还确定传输文档中的哪一部分,以及哪部分内容首先显示(如文本先于图形)等。 HTTP是一个应用层协议,由请求和响应构成,是一个标准的客户端服 务器模型。HTTP是一个无状态的协议。 1.2 在TCP/IP协议栈中的位置 HTTP协议通常承载于TCP协 议之上,有时也承载于TLS或SSL协议层之上,这个时候,就成了我们常说的HTTPS。如下图所示: 默认HTTP的端口 号为80,HTTPS的端口号为443。 1.3 HTTP的请求响应模型 HTTP协议永远都是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回送响应。见下图: 这样就限制了使用HTTP协议,无法实现在客户端没有发起请求的时候,服务器将消息推送给客户端。 HTTP协议是一个无状态的协议,同一个客户端的这次请求和上次请求 是没有对应关系。 1.4 工作流程 一次HTTP操作称为一个事务,其工作过程可分为四步: 1)首先客户机与服务器需要建立连接。只要单击某个超级链接,HTTP的工作开始。 2)建立连接后,客户机发送一个请求给服务器,请求方式的格式为:统一资源标识符(URL)、协议版本号,后边是MIME信息包括请求修饰符、客户机信息和可能的内容。 3)服务器接到请求后,给予相应的响应信息,其格式为一个状态行,包括信息的协议版本号、一个成功或错 误的代码,后边是MIME信息包括服务器信息、实体信息和可能的内容。 4)客户端接收服务器所返回的信息通过浏览器显示在用户的显示屏上,然后客户机与服务器断开连接。 如果在以上过程中的某一步出现错误,那么产生错误的信息将返回到客户端,有显示屏输 出。对于用户来说,这些过程是由HTTP自己完成的,用户只要用鼠标点击,等待信息显示就可以了。 1.5 使用Wireshark抓TCP、http包 打开Wireshark,选择工具栏上的“Capture”->“Options”,界面选择如图1所 示: 图1 设置Capture选项 一般读者只需要选择最上边的下拉框,选择合适的Device,而后点击“Capture Filter”,此处选择的是“HTTP TCP port(80)”,选择后 点击上图的“Start”开始抓包。 图2 选择Capture Filter 例如在浏览器中打开http://image.baidu.com/,抓包如图3所示: http://www.blogjava.net/images/blogjava_net/amigoxie/40799/o_http%e5%8d%8f%e8%ae%ae%e5%ad%a6%e4%b9%a0-%e6%a6%82%e5%bf%b5-3.jpg 图3 抓包 在上图中,可清晰的看到客户端浏览器(ip为192.168.2.33)与服务器的交互过程: 1)No1:浏览器(192.168.2.33)向服务器(220.181.50.118)发出连接请求。此为TCP三次握手第一步,此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为SYN,seq:X (x=0) 2)No2:服务器(220.181.50.118)回应了浏览器(192.168.2.33)的请求,并要求确认,此时为:SYN,ACK,此时seq:y(y为0),ACK:x+1(为1)。此为三次握手的第二步; 3)No3:浏览器(192.168.2.33)回应了服务器(220.181.50.118)的确认,连接成功。为:ACK,此时seq:x+1(为1),ACK:y+1(为1)。此为三次握手的第三步; 4)No4:浏览器(192.168.2.33)发出一个页面HTTP请求; 5)No5:服务器(220.181.50.118)确认; 6)No6:服务器(220.181.50.118)发送数据; 7)No7:客户端浏 览器(192.168.2.33)确认; 8)No14:客户端 (192.168.2.33)发出一个图片HTTP请求; 9)No15:服务器 (220.181.50.118)发送状态响应码200 OK …… 1.6 头域 每个头域由一个域名,冒号(:)和域值三部分组成。域名是大小写无关的,域值前可以添加任何数量的空格符,头域可以被扩展为多 行,在每行开始处,使用至少一个空格或制表符。 在抓包的图中,No14点开可看到如图4所 示: http://www.blogjava.net/images/blogjava_net/amigoxie/40799/o_http%e5%8d%8f%e8%ae%ae%e5%ad%a6%e4%b9%a0-%e6%a6%82%e5%bf%b5-4.jpg 图4 http请求消息 回应的消息如图5所示: 图5 http状态响应信息 1.6.1 host头域 Host头域指定请求资源的Intenet主机和端口号,必须表示请求url的原始服务器或网关的位置。HTTP/1.1请求必须包含主机头域,否则系统会以400状态码返回。 图5中host那行为: 1.6.2 Referer头域 Referer头域允许客户端指定请求uri的源资源地址,这可以允许服务器生成回退链表,可用来登陆、优化cache等。他也允许废除的或错误的连接由于维护的目的被追踪。如果请求的uri没有自己的uri地址,Referer不能被发送。如果指定的是部分uri地址,则此地址应该是一个相对地址。 在图4中,Referer行 的内容为: 1.6.3 User-Agent头域 User-Agent头域的内容包含发出请求的用户信息。 在图4中,User-Agent行的内容为: http://www.blogjava.net/images/blogjava_net/amigoxie/40799/o_http%e5%8d%8f%e8%ae%ae%e5%ad%a6%e4%b9%a0-%e6%a6%82%e5%bf%b5-8.jpg 1.6.4 Cache-Control头域 Cache-Control指定请求和响应遵循的缓存机制。在请求消息或响应消息中设置Cache-Control并不会修改另一个消息处理过程中的缓存处理过程。请求时的缓存指令包括no-cache、no-store、max-age、max-stale、min-fresh、only-if-cached,响应消息中的指令包括public、private、no-cache、no-store、no-transform、must-revalidate、proxy-revalidate、max-age。 在图5中的该头域为: 1.6.5 Date头域 Date头域表示消息发送的时间,时间的描述格式由rfc822定义。例如,Date:Mon,31Dec200104:25:57GMT。Date描述的 时间表示世界标准时,换算成本地时间,需要知道用户所在的时区。 图5中,该头域如下图所示: 1.7 HTTP的几个重要概念 1.7.1连 接:Connection 一个传输层的实际环流,它是建立在两个相互通讯的应用程序之间。 在http1.1,request和reponse头中都有可能出现一个connection的头,此header的 含义是当client和server通信时对于长链接如何进行处理。 在http1.1中,client和server都是默认对方支持长链接的, 如果client使用http1.1协议,但又不希望使用长链接,则需要在header中指明connection的值为close;如果server方也不想支持长链接,则在response中也需要明确说明connection的值为close。 不论request还是response的header中包 含了值为close的connection,都表明当前正在使用的tcp链接在当天请求处理完毕后会被断掉。以后client再进行新 的请求时就必须创建新的tcp链接了。 1.7.2消 息:Message HTTP通讯的基本单位,包括一个结构化的八元组序列并通过连接传输。 1.7.3请 求:Request 一个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请求信息包括应用于资源的方法、资源的标识符和协议的版本 号。 1.7.4响 应:Response 一个从服务器返回的信息包括HTTP协议的版本号、请求的状态(例如“成功”或“没找到”)和文档的MIME类 型。 1.7.5资 源:Resource 由URI标识的网络数据对象或服务。 1.7.6实 体:Entity 数据资源或来自服务资源的回映的一种特殊表示方法,它可能被包围在一个请求或响应信 息中。一个实体包括实体头信息和实体的本身内容。 1.7.7客户 机:Client 一个为发送请求目的而建立连接的应用程序。 1.7.8用户 代理:UserAgent 初始化一个请求的客户机。它们是浏览器、编辑器或其它用户工具。 1.7.9服务 器:Server 一个接受连接并对请求返回信息的应用程序。 1.7.10源服 务器:Originserver 是一个给定资源可以在其上驻留或被创建的服务器。 1.7.11代 理:Proxy 一个中间程序,它可以充当一个服务器,也可以充当一个客户机,为其它客户机建立请 求。请求是通过可能的翻译在内部或经过传递到其它的服务器中。一个代理在发送请求信息之前,必须解释并且如果可能重写它。 代理经常作为通过防火墙的客户机端的门户,代理还可以作为一个帮助应用来通过协议处 理没有被用户代理完成的请求。 1.7.12网 关:Gateway 一个作为其它服务器中间媒介的服务器。与代理不同的是,网关接受请求就好象对被请求 的资源来说它就是源服务器;发出请求的客户机并没有意识到它在同网关打交道。 网关经常作为通过防火墙的服务器端的门户,网关还可以作为一个协议翻译器以便存取那 些存储在非HTTP系统中的资源。 1.7.13通 道:Tunnel 是作为两个连接中继的中介程序。一旦激活,通道便被认为不属于HTTP通讯,尽管通道可能是被一个HTTP请求初始化的。当被中继的连接两端关闭时,通道便消失。当一个门户(Portal)必须存在或中介(Intermediary)不能解释中继的通讯时通道被经常使用。 1.7.14缓 存:Cache 反应信息的局域存储。 附录:参考资料 《http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472.htm 《结果编码和http状态响应码》:http://blog.tieniu1980.cn/archives/377 《分析TCP的三次握手》: 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4c8c711923d030678197027fa3c215cc7905141130a8e5747e0d548d98297a5ae91e03f7f63772315477e3cacdd94cdbbdc42225d82c36734f844315c419d891007a9f34d507a9f916a2e1b065d2f48193864353bb15543897f1fb4d711edd1b86033093b1e94e022e67adec40728e2e605f983431c5508fe4&p=c6769a46c5820efd08e2973b42&user=baidu 《使用Wireshark来检测一次HTTP连 接过程》: http://blog.163.com/wangbo_tester/blog/static/12806792120098174162288/ 《http协议的几个重要概念》:http://nc.mofcom.gov.cn/news/10819972.html 《http协议中connection头的作用》: http://blog.csdn.net/barfoo/archive/2008/06/05/2514667.aspx 2. 协议详解篇 2.1 HTTP/1.0和HTTP/1.1的比较 RFC 1945定义了HTTP/1.0版本,RFC 2616定义了HTTP/1.1版本。 笔者在blog上提 供了这两个RFC中文版的下载地址。 RFC1945下载地址: http://www.blogjava.net/Files/amigoxie/RFC1945(HTTP)中文 版.rar RFC2616下载地址: http://www.blogjava.net/Files/amigoxie/RFC2616(HTTP)中文 版.rar 2.1.1建立连接方面 HTTP/1.0 每次请求都需要建立新的TCP连接,连接不能复用。HTTP/1.1 新的请求可以在上次请 求建立的TCP连接之上发送,连接可以复用。优点是减少重复进行TCP三次握手的开销,提高效率。 注意:在同一个TCP连 接中,新的请求需要等上次请求收到响应后,才能发送。 2.1.2 Host域 HTTP1.1在Request消 息头里头多了一个Host域, HTTP1.0则没有这个域。 Eg: GET /pub/WWW/TheProject.html HTTP/1.1 Host: www.w3.org 可能HTTP1.0的时候认为,建立TCP连接的时候已经指定了IP地址,这个IP地址上只有一个host。 2.1.3日期时间戳 (接收方向) 无论是HTTP1.0还 是HTTP1.1,都要能解析下面三种date/time stamp: Sun, 06 Nov 1994 08:49:37 GMT ; RFC 822, updated by RFC 1123 Sunday, 06-Nov-94 08:49:37 GMT ; RFC 850, obsoleted by RFC 1036 Sun Nov 6 08:49:37 1994 ; ANSI C‘s asctime() format (发送方向) HTTP1.0要求不能生成第三种asctime格式的date/time stamp; HTTP1.1则要求只生成RFC 1123(第一种)格式的date/time stamp。 2.1.4状态响应码 状态响应码100 (Continue) 状态代码的使用,允许客户端在发request消息body之前先 用request header试探一下server,看server要 不要接收request body,再决定要不要发request body。 客户端在Request头部中包含 Expect: 100-continue Server看到之后呢如果回100 (Continue) 这个状态代码,客户端就继续发request body。这个是HTTP1.1才有的。 另外在HTTP/1.1中还增加了101、203、205等等性状态 响应码 2.1.5请求方式 HTTP1.1增加了OPTIONS, PUT, DELETE, TRACE, CONNECT这些Request方 法. Method = "OPTIONS" ; Section 9.2 | "GET" ; Section 9.3 | "HEAD" ; Section 9.4 | "POST" ; Section 9.5 | "PUT" ; Section 9.6 | "DELETE" ; Section 9.7 | "TRACE" ; Section 9.8 | "CONNECT" ; Section 9.9 | extension-method extension-method = token 2.2 HTTP请求消息 2.2.1请求消息格式 请求消息格式如下所示: 请求行 通用信息头|请求头|实体头 CRLF(回车换行) 实体内容 其中“请求行”为:请求行 = 方法 [空格] 请求URI [空格] 版本号 [回车换行] 请求行实例: Eg1: GET /index.html HTTP/1.1 Eg2: POST http://192.168.2.217:8080/index.jsp HTTP/1.1 HTTP请求消息实例: GET /hello.htm HTTP/1.1 Accept: */* Accept-Language: zh-cn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If-Modified-Since: Wed, 17 Oct 2007 02:15:55 GMT If-None-Match: W/"158-1192587355000" 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 SV1) Host: 192.168.2.162:8080 Connection: Keep-Alive 2.2.2请求方法 HTTP的请求方法包括如下几种: q GET q POST q HEAD q PUT q DELETE q OPTIONS q TRACE q CONNECT 2.3 HTTP响应消息 2.3.1响应消息格式 HTTP响应消息的格式如下所示: 状态行 通用信息头|响应头|实体头 CRLF 实体内容 其中:状态行 = 版 本号 [空格] 状态码 [空格] 原因 [回车换行] 状态行举例: Eg1: HTTP/1.0 200 OK Eg2: HTTP/1.1 400 Bad Request HTTP响应消息实例如下所示: HTTP/1.1 200 OK ETag: W/"158-1192590101000" Last-Modified: Wed, 17 Oct 2007 03:01:41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 Content-Length: 158 Date: Wed, 17 Oct 2007 03:01:59 GMT Server: Apache-Coyote/1.1 2.3.2 http的状态响应码 2.3.2.1 1**:请求收到,继续处理 100——客户必须继续发出请求 101——客户要求服务器根据请求转换HTTP协议版本 2.3.2.2 2**:操作成功收到,分析、接受 200——交易成功 201——提示知道新文件的URL 202——接受和处理、但处理未完成 203——返回信息不确定或不完整 204——请求收到,但返回信息为空 205——服务器完成了请求,用户代理必须复位当前已经浏览 过的文件 206——服务器已经完成了部分用户的GET请求 2.3.2.3 3**:完成此请求必须进一步 处理 300——请求的资源可在多处得到 301——删除请求数据 302——在其他地址发现了请求数据 303——建议客户访问其他URL或访问方式 304——客户端已经执行了GET,但文件未变化 305——请求的资源必须从服务器指定的地址得到 306——前一版本HTTP中使用的代码,现行版本中不再使用 307——申明请求的资源临时性删除 2.3.2.4 4**:请求包含一个错误语法 或不能完成 400——错误请求,如语法错误 401——未授权 HTTP 401.1 - 未授权:登录失败 HTTP 401.2 - 未授权:服务器配置问题导致登录失败 HTTP 401.3 - ACL 禁止访问资源 HTTP 401.4 - 未授权:授权被筛选器拒绝 HTTP 401.5 - 未授权:ISAPI 或 CGI 授权失败 402——保留有效ChargeTo头响应 403——禁止访问 HTTP 403.1 禁止访问:禁止可执行访问 HTTP 403.2 - 禁止访问:禁止读访问 HTTP 403.3 - 禁止访问:禁止写访问 HTTP 403.4 - 禁止访问:要求 SSL HTTP 403.5 - 禁止访问:要求 SSL 128 HTTP 403.6 - 禁止访问:IP 地址被拒绝 HTTP 403.7 - 禁止访问:要求客户证书 HTTP 403.8 - 禁止访问:禁止站点访问 HTTP 403.9 - 禁止访问:连接的用户过多 HTTP 403.10 - 禁止访问:配置无效 HTTP 403.11 - 禁止访问:密码更改 HTTP 403.12 - 禁止访问:映射器拒绝访问 HTTP 403.13 - 禁止访问:客户证书已被吊销 HTTP 403.15 - 禁止访问:客户访问许可过多 HTTP 403.16 - 禁止访问:客户证书不可信或者无效 HTTP 403.17 - 禁止访问:客户证书已经到期或 者尚未生效 404——没有发现文件、查询或URl 405——用户在Request-Line字段定义的方法不允许 406——根据用户发送的Accept拖,请求资源不可访问 407——类似401,用户必须首先在代理服务器上得到授权 408——客户端没有在用户指定的饿时间内完成请求 409——对当前资源状态,请求不能完成 410——服务器上不再有此资源且无进一步的参考地址 411——服务器拒绝用户定义的Content-Length属性请求 412——一个或多个请求头字段在当前请求中错误 413——请求的资源大于服务器允许的大小 414——请求的资源URL长于服务器允许的长度 415——请求资源不支持请求项目格式 416——请求中包含Range请求头字段,在当前请求资源范围内没有range指示值,请求也不包含If-Range请求头字段 417——服务器不满足请求Expect头字段指定的期望值,如果是代理服务器,可能是下一级服务器不能满足请求长。 2.3.2.5 5**:服务器执行一个完全有 效请求失败 HTTP 500 - 内部服务器错误 HTTP 500.100 - 内部服务器错误 - ASP 错误 HTTP 500-11 服务器关闭 HTTP 500-12 应用程序重新启动 HTTP 500-13 - 服务器太忙 HTTP 500-14 - 应用程序无效 HTTP 500-15 - 不允许请求 global.asa Error 501 - 未实现 HTTP 502 - 网关错误 2.4 使用telnet进行http测试 在Windows下,可使用命令窗口进行http简单测试。 输入cmd进入命令窗口,在命令行键入如下命令后按回车: telnet www.baidu.com 80 而后在窗口中按下“Ctrl+]”后按回车可让返回结果回显。 接着开始发请求消息,例如发送如下请求消息请求baidu的首页消息,使用的HTTP协议为HTTP/1.1: GET /index.html HTTP/1.1 注意:copy如上的消息到命令窗口后需要按两个回车换行才能得到响应的消息,第一个回车换行是在命令后键入回车换 行,是HTTP协议要求的。第二个是确认输入,发送请求。 可看到返回了200 OK的消息,如下图所示: 可看到, 当采用HTTP/1.1时,连接不是在请求结束后就断开的。若采用HTTP1.0,在命令窗口键入: GET /index.html HTTP/1.0 此时可以看到请求结束之后马上断开。 读者还可 以尝试在使用GET或POST等时,带上头域信息,例如键入如下信息: GET /index.html HTTP/1.1 connection: close Host: www.baidu.com 2.5 常用的请求方式 常用的请 求方式是GET和POST. l GET方式:是以实体的方式得到由请求URI所指定资源的信息,如果请求URI只是一个数据产生过程,那么最终要在响应实体中返回的是处理过程的结果所指向的资源,而不是处理过 程的描述。 l POST方式:用来向目的服务器发出请求,要求它接受被附在请求后的实体,并把它当作请求队列中请求URI所指定资源的附加新子项,Post被设计成用统一的方法实现下列功能: 1:对现有资源的解释; 2:向电子公告栏、新闻组、邮件列表或类似讨论组发信息; 3:提交数据块; 4:通过附加操作来扩展数据库 。 从上面描述可以看出,Get是向服务器发索取数据的一种请求;而Post是向服务器提交数 据的一种请求,要提交的数据位于信息头后面的实体中。 GET与POST方法有以 下区别: (1) 在客户端,Get方式在通过URL提交数据,数据在URL中可以看到;POST方式,数据放置在HTML HEADER内提交。 (2) GET方式提交的数据最多只能有1024字节,而POST则 没有此限制。 (3) 安全性问题。正如在(1)中提到,使用 Get 的时候,参数会显示在地址栏上,而 Post 不会。所以,如 果这些数据是中文数据而且是非敏感数据,那么使用 get;如果用户输入 的数据不是中文字符而且包含敏感数据,那么还是使用 post为好。 (4) 安全的和幂等的。所谓安全的意味着该操作用于获取信息而非修改信息。幂等的意味着对同 一 URL 的多个请求应该返回同样的结果。完整的定义并不像看起来那样 严格。换句话说,GET 请求一般不应产生副作用。从根本上讲,其目标是 当用户打开一个链接时,她可以确信从自身的角度来看没有改变资源。比如,新闻站点的头版不断更新。虽然第二次请求会返回不同的一批新闻,该操作仍然被认为 是安全的和幂等的,因为它总是返回当前的新闻。反之亦然。POST 请求 就不那么轻松了。POST 表示可能改变服务器上的资源的请求。仍然以新 闻站点为例,读者对文章的注解应该通过 POST 请求实现,因为在注解 提交之后站点已经不同了(比方说文章下面出现一条注解)。 2.6 请求头 HTTP最常见的请求头如下: l Accept:浏览器可接受的MIME类型; l Accept-Charset:浏览器可接受的字符集; l Accept-Encoding:浏览器能够进行解码的数据编码方式,比如gzip。Servlet能 够向支持gzip的浏览器返回经gzip编码的HTML页 面。许多情形下这可以减少5到10倍的下载时间; l Accept-Language:浏览器所希望的语言种类,当服务器能够提供一种以上的语言版本时要用到; l Authorization:授权信息,通常出现在对服务器发送的WWW-Authenticate头的应答中; l Connection:表示是否需要持久连接。如果Servlet看到这里的值为“Keep-Alive”,或者看到请求使用的是HTTP 1.1(HTTP 1.1默 认进行持久连接),它就可以利用持久连接的优点,当页面包含多个元素时(例如Applet,图片),显著地减少下载所需要的时间。要实现这一点,Servlet需要在应答中发送一个Content-Length头,最简单的实现方法是:先把内容写入ByteArrayOutputStream,然后在正式写出内容之前计算它的大小; l Content-Length:表示请求消息正文的长度; l Cookie:这是最重要的请求头信息之一; l From:请求发送者的email地址,由一些特殊的Web客户程序使用,浏览器不会用到它; l Host:初始URL中的主 机和端口; l If-Modified-Since:只有当所请求的内容在指定的日期之后又经过修改才返回它,否则返回304“Not Modified”应答; l Pragma:指定“no-cache”值表示服务器必须返回一个刷新后的文档,即使它是代理服务器而且已经有了页面的本地拷贝; l Referer:包含一个URL, 用户从该URL代表的页面出发访问当前请求的页面。 l User-Agent:浏览器类型,如果Servlet返回的内容与浏览器类型有关则该值非常有用; l UA-Pixels,UA-Color,UA-OS,UA-CPU:由某些版本的IE浏 览器所发送的非标准的请求头,表示屏幕大小、颜色深度、操作系统和CPU类 型。 2.7 响应头 HTTP最常见的响应头如下所示: l Allow:服务器支持哪些请求方法(如GET、POST等); l Content-Encoding:文档的编码(Encode)方法。只有在解码之后才可以得到Content-Type头 指定的内容类型。利用gzip压缩文档能够显著地减少HTML文档的下载时间。Java的GZIPOutputStream可以很方便地进行gzip压缩,但只有Unix上的Netscape和Windows上的IE 4、IE 5才支持它。因此,Servlet应该通过查看Accept-Encoding头(即request.getHeader("Accept-Encoding"))检查浏览器是否支持gzip,为支持gzip的浏览器返回经gzip压缩的HTML页 面,为其他浏览器返回普通页面; l Content-Length:表示内容长度。只有当浏览器使用持久HTTP连接时才需要这个数据。如果你想要利用持久连接的优势,可以把输出文档写入ByteArrayOutputStram,完成后查看其大小,然后把该值放入Content-Length头,最后通过byteArrayStream.writeTo(response.getOutputStream()发送内容; l Content-Type: 表示后面的文档 属于什么MIME类型。Servlet默认为text/plain,但通常需要显式地指定为text/html。由于经常要设置Content-Type,因此HttpServletResponse提供了一个专用的方法setContentTyep。 可在web.xml文件中配置扩展名和MIME类型的对应关系; l Date:当前的GMT时 间。你可以用setDateHeader来设置这个头以避免转换时间格式 的麻烦; l Expires:指明应该在什么时候认为文档已经过期,从而不再缓存它。 l Last-Modified:文档的最后改动时间。客户可以通过If-Modified-Since请求头提供一个日期,该请求将被视为一个条件GET,只有改动时间迟于指定时间的文档才会返回,否则返回一个304(Not Modified)状态。Last-Modified也可用setDateHeader方法来设置; l Location:表示客户应当到哪里去提取文档。Location通常不是直接设置的,而是通过HttpServletResponse的sendRedirect方法,该方法同时设置状态代码为302; l Refresh:表示浏览器应该在多少时间之后刷新文档,以秒计。除了刷新当前文档之外,你还可以通过setHeader("Refresh", "5; URL=http://host/path")让浏览器读取指定的页面。注意这种功能通常是通过设置HTML页面HEAD区的实现,这是因为,自动刷新或重定向对于那些不能使用CGI或Servlet的HTML编写者十分重要。但是,对于Servlet来说,直接设置Refresh头更加方便。注意Refresh的意义是“N秒之后刷新本页面或访问指定页面”,而不是“每隔N秒刷新本页面或访问指定页面”。因此,连续刷新要求每次都发送一个Refresh头,而发 送204状态代码则可以阻止浏览器继续刷新,不管是使用Refresh头还是。注意Refresh头不属于HTTP 1.1正式规范的一部分,而是一个扩展,但Netscape和IE都支持它。 2.8实体头 实体头用坐实体内容的元信息,描述了实体内容的属性,包括实体信息类型,长度,压缩方法,最后一次修 改时间,数据有效性等。 l Allow:GET,POST l Content-Encoding:文档的编码(Encode)方法,例如:gzip,见“2.5 响应头”; l Content-Language:内容的语言类型,例如:zh-cn; l Content-Length:表示内容长度,eg:80,可参考“2.5响 应头”; l Content-Location:表示客户应当到哪里去提取文档,例如:http://www.dfdf.org/dfdf.html,可参考“2.5响 应头”; l Content-MD5:MD5 实体的一 种MD5摘要,用作校验和。发送方和接受方都计算MD5摘要,接受方将其计算的值与此头标中传递的值进行比较。Eg1:Content-MD5:标签:常用 file 工作 传递 index hive 种类 注解 请求方式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tongbiao/p/681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