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cookie margin copyto ip协议 erp alt isp 用户 解调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learning_hard/article/details/9004936
一、网络分层
网络上的计算机之所以可以互相通信,是因为它们之间都遵守互相都可以“认识”的互联网协议(就如同人交流一样,两个人能够交流,互相必须知道对象的语言),互联网上的计算机互相通信又归根于网络中层与层之间的通信,OSI模型把网络通信分成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对于开发网络应用人员来说,一般把网络分成五层,这样比较容易理解。这五层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最顶层),下面是一张网络分层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各层的协议
网络中的计算机互相通信就是实现了层与层之间的通信,要实现层与层之间的通信,则各层都要遵守规则,这样才能完成更好的通信, 我们就把它们之间遵守的规则就叫个“协议”,然而网络上的五层之间遵守的协议不一样,每层都有各自的协议。下面就由下至上的讲述每层的协议
2.1 物理层协议
物理层是五层模型中的最底层,物理层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了传输媒体和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了可靠的环境,媒体包括电缆、光纤、无线信道等,互连设备指是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之间的互连设备,如各种插头、插座等。该层的作用是透明的传输比特流(即二进制流),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
2.2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模型中的第2层,该层对接受到物理层传输过来的比特流进行分组,一组电信号构成的数据包,就叫做"帧",数据链链路层就是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把数据传递给上一层(网络层),帧数据由两部分组成:帧头和帧数据,帧头包括接受方物理地址(就是网卡的地址)和其他的网络信息,帧数据就是要传输的数据体。数据帧的最长为1500字节,如果数据很长,就必须分割成多个帧进行发送。
2.3 网络层
该层通过寻址(寻址地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电脑连接上网络后都一个IP地址,我们可以通过IP地址来确定不同的计算机是否在同一个子网路。如果我们的电脑连接上网络后就有两种地址:物理地址和网络地址(IP地址),网络上的计算机要通信,必须要知道通信的计算机“在哪里”, 首先通过网络地址来判断是否处于同一个子网络,然后再对物理地址(MAC)地址进行处理,从而准确确定要通信计算机的位置。
在网络层中有我们熟悉的IP协议(即规定网络地址的协议),目前广泛采用的是IP协议第四版(IPv4),这个版本规定,网络地址由32位二进制位组成。我们可以自己配置IP地址也可以自动获得的方式得到IP地址,Ip地址分成两部分,前24位代表网络,后8位代表主机号, 如192.168.254.1和192.168.254.2就处于同一个子网络里,因为这两个IP地址的前24位相同。
网络层中以IP数据包的形式来传递数据,IP数据包也包括两部分:头(Head)和数据(Data),IP数据包放进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进行传输。
2.4 传输层
通过MAC和IP地址,我们可以找到互联网上任意两台主机来建立通信。然而这里有一个问题,找到主机后,主机上有很多程序都需要用到网络,比如说你在一边听歌和好用QQ聊天, 当网络上发送来一个数据包时, 是怎么知道它是表示聊天的内容还是歌曲的内容的,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参数来表示这个数据包是发送给那个程序(进程)来使用的,这个参数我们就叫做端口号,主机上用端口号来标识不同的程序(进程),端口是0到65535之间的一个整数,0到1023的端口被系统占用,用户只能选择大于1023的端口。
传输层的功能就是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网络层就是建立主机与主机的通信,这样如果我们确定了主机和端口,这样就可以实现程序之间的通信了。我们所说的Socket编程就是通过代码来实现传输层之间的通信。因为初始化Socket类对象要指定IP地址和端口号。
在传输层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协议:UDP 协议和TCP协议
采用UDP协议话传输的就是UDP数据包,同样UDP数据包也由头和数据两部分组成,头部分主要标识了发送端口和接受端口,数据部分就是具体的内容信息。同样UDP数据包是放入IP数据包中的"数据"部分,IP数据包再放入数据帧中在网络上传输。
由于UDP协议的可靠性差(数据发送后无法确定对方是否收到),所以又定义了一个可靠性高的协议——TCP协议,TCP协议采取了握手的方式要确保对方收到了数据。
2.5 应用层
应用层是模型中的最顶层,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该层通过应用程序来完成网络用户的应用需求。该层的数据放在TCP数据包的数据部分,该层定义了一个很重要的协议——Http协议,我们一般的Web开发都是基于应用层的开发, 所以后面专题将会和大家介绍下Http协议。理解Http协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Asp.Net的请求响应模型以及帮助我们自定义发出请求和自定义服务器。
三、总结
现在通过一个简单的访问网页的例子来说明网络中的通信。
当我们在浏览器中输入www.baidu.com时,这意味着浏览器要向百度发送一个网页数据包,要发送数据包,需要知道对方的IP地址,这里我们只知道网址为www.baidu.com,却不知道IP地址,此时应用层协议DNS协议会帮我们把网址解析为IP地址,此时会发送一个DNS数据包给DNS服务器,DNS服务器再做出响应来告诉我们百度的IP地址为220.181.111.147,这样我们就知道百度(我们需要通信的主机)的IP地址。
应用层:
浏览网页采用的是HTTP 协议,HTTP数据包会嵌入在TCP数据包中,此时我们发送的HTTP数据包内容为:
GET http://www.baidu.com/ HTTP/1.1 Accept: application/x-ms-application, image/jpeg, application/xaml+xml, image/gif, image/pjpeg, application/x-ms-xbap, application/vnd.ms-excel, application/vnd.ms-powerpoint, application/msword, */* Accept-Language: en-US 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7.0; Windows NT 6.1; WOW64; Trident/5.0; SLCC2; .NET CLR 2.0.50727; .NET CLR 3.5.30729; .NET CLR 3.0.30729; Media Center PC 6.0; .NET4.0C; .NET4.0E; Zune 4.7; InfoPath.3; MS-RTC LM 8)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peerdist Proxy-Connection: Keep-Alive Host: www.baidu.com Cookie: BDSFRCVID=H1K_JgC2l434o0a3SlYrhIyDwFLxPM7C3J; H_BDCLCKID_SF=tJAt_C8htDv5HTuRj63D5JcH-UnLqMkDWaOZ0h8-aI-5MbAx-jb6hhFXM-r80nblBTbT2C3nthF0HPonHj8Bej5L3J; BAIDUID=C0E879D1A40237E70E9FA559D40EE0AC:FG=1; BDUT=w5n3C0E879D1A40237E70E9FA559D40EE0AC13914a661370; BDUSS=FEQVdNdjllMTYyYlRxY3ZZbW1hM2htemdqZFVJcWRLWmFBaEtqd1FoTDNXeE5SQUFBQUFBJCQAAAAAAAAAAAoqyys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DEwLjI2LjE5Ny43NwAAAADAxFInAAAAAPcNJlD3DSZQYV; BDRCVFR[eYjbPwSqvSs]=2g3v5sBI-NCpv4EILPoXi4WUvY; Hm_lvt_9f14aaa038bbba8b12ec2a4a3e51d254=1344671219756; Hm_lpvt_9f14aaa038bbba8b12ec2a4a3e51d254=1344671219756 X-P2P-PeerDist: Version=1.0
传输层:
TCP数据包需要设置端口,接收方(百度)的Http端口默认是80,本机的端口是一个1024-65535之间的随机整数,这里假设为1025,这样TCP数据包由标头(标识着发方和接收方的端口信息)+HTTP数据包,这样TCP数据包再嵌入IP数据包中在网络上传送
网络层:
IP数据包需要知道双方的IP地址,本机IP地址假定为192.168.1.5,接受方IP地址为220.181.111.147(百度),这样IP数据包由头部(IP地址信息)+TCP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
IP数据包嵌入到数据帧(以太网数据包)中,以太网数据包需要知道双方的MAC(物理地址),发送方为本机的网卡地址,接受方为网关192.168.1.1的MAC地址(通过ARP地址解析协议得到的)。这样数据帧由头部(MAC地址)+IP数据包组成。
经过多个网关的转发到百度服务器220.181.111.147,服务器接受到发送过来的以太网数据包,然后再从以太网数据包中提取IP数据包——>TCP数据包——>HTTP数据包,最后服务器做出"HTTP响应",再用TCP协议发回给客户端(浏览器),浏览器同样的过程读取到HTTP响应的内容(HTTP响应数据包),然后浏览器对接受到的HTML页面进行解析,把网页显示出来呈现给用户,这样就完成了一次网络通信了。
标签:cookie margin copyto ip协议 erp alt isp 用户 解调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xbzhu/p/6855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