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dump href host-only att 通用 根据 otto 共享 dev
系统:win10
工具:VirtualBOX
Linux系统:redHat 64位
镜像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sjKBkCl
之前我用的VMware Workstation Pro安装的Centos7,刚开始成功了,但是重启机器之后不知怎么用putty就连不上了,我试了很多镜像,
卸载了再安装,反反复复试了很多次,还是不行,最后求助于同事,同事对这个不熟悉,就推荐我用VirtualBOX,我试了第一次没有成功,
现在又试了试,最终成功了,鸡冻的心情就不多说了。最后我看了一下VitualBOX是支持win10的,如图一,而VMware Workstation是
不支持win10的,如图二。
图一:
图二:
下面演示安装的是在VirtualBox里安装rhel 6.4 linux 64位系统。
1、现在开始演示安装,一起从零开始。点击“新建”,创建新的系统。
2、选择你要安装的系统类型,这里它有自动识别功能,我输入rhel-6.4_64的时候,下面的类型和版本自动识别出来了。
3、给虚拟机分配内存大小,这个结合你自己机器的内存。如果不安装其他的东西512M就可以,我的机器是8G,这里我给2G。
4、选择“现在创建虚拟硬盘(C)”
5、选择“VMDK”硬盘文件类型,这是因为,有时候你不仅仅只有VirtualBOX虚拟机,你也可能有Vmware虚拟机,而VMware的默认文件类型就是VMDK,这样就可以在VMware中打开你在VirtualBOX创建的虚拟机了。第一种类型是VirtualBOX的专有类型。
6、选择“动态分配”。
动态分配就是按系统实际占用的空间进行分配,比如你开始分配了20G,而你的系统实际使用了3G,就占3G的磁盘空间,会随着你系统里面磁盘的增长而增长;固定大小是不管你实际使用情况,开始分配多少就占多少磁盘空间,比如你分配了20G,就占20G的磁盘空间,如果空间不足,就要加磁盘。
我选择的是固定大小,点击“下一步”之后就会创建一个固定的大小,这个可以在你本机看得出来。
7、设置磁盘的大小,一般20G就够用了,当然磁盘够用可以设置大一点。
8、选中刚创建的虚拟机,点击红色方框处的的“设置”,进行相关参数设置。
9、“常规”选项保持默认。三个选项都保持默认。
10、“系统”选项,把“光驱”设置为第一选项,装完系统后把“硬盘”设置为第一选项,这样重启系统时找到系统坐在的磁盘。
11、“处理器”这个也是根据自己的电脑配置选择,一般情况是默认,这里我选择的是2。
12、“硬件加速”这里也是默认。
13、“显示“ 显存大小,可以选择默认,我设置的是30。
14、”远程桌面“和“录像“都选择默认。
15、”存储“ 点击红色框,找到系统镜像文件。
16、“声音“ 默认。
17、”网络“ 如果只是本机玩的话,可以选“Host-Only”模式。比较常用的网络模式还有桥接、NAT,如果想虚拟机连接外部网络可以选桥接和NAT模式。网卡的选择在宿主机网络中查看,一般安装VirtualBox的时候会装一个默认的虚拟网卡。我选择的是桥接。
注意:水平线里面的相关设置要根据相应的系统来做相应的操作,我是用win10系统,是不需要里面的相关操作的,如果是其他
的系统可以考虑这么做,我没试过。大家可以先跳过这步,如果有问题了再回过来设置也是可以的。
18、“串口”选项保持默认。
19、”USB设备“ 选项保持默认。
20、”共享文件夹“ 择一个实体主机的目录作为共享文件夹,用于实体主机和虚拟机之间共享文件。
21、设置完参数后,选择刚才的系统,点击“启动”按钮。
三、安装Linux系统。
3.1、使用上下键,选择第一个“Install or upgrade an existing ”,按键盘“Enter ”键,进入安装。
3.2、选择“Skip ”跳过介质检查。
3.3、选择“next ”。
3.4、选择系统中的语言界面,我们选择英文。
3.5、选择键盘布局,我们选择“U.S.English”。
3.6、选择“Basic Storage Devices”。基本存储。
3.7这里选择“yes diacard any data ”意思是清楚磁盘里面所有的东西。
3.8、给系统取名字。
3.9、配置系统网络IP
3.10、选择系统的时区。
3.11、设置ROOT用户的密码,大于等于6个字符长度。
3.12、这里是给刚刚的20G磁盘分区,看英文就可大概的知道每个的意思,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只用到两个,下面做简单的介绍。
Use All Space 使用全部的磁盘,也就是默认。Linux会根据自己的定义给磁盘分区。
Create Custom Layout 用户自己划分磁盘分区。
这里我选择“ Create Custom Layout”。
3.13、点击“Create ”
点击红色框,选择“swap”交换分区,交换分区的大小一般是大于或等于内存的1.5倍。所以这里我们设置的位4G。
3.14、再次点击“ Create ”这次点击下面红色框,选择“ / ” 斜杠表示主分区,也就是系统所存放的位置。选择“Fillmaxinum allowable size”,把剩余空间全部分给“/”分区,如果想要细分,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创建“/home”、“/tmp”等自定义分区。
3.15、清楚主分区上面的数据。
3.16、设置启动引导,保持默认就行。
3.17、选择系统以后使用的类型。默认是:Basic Server。你也可以选择Database Server。我选择的是 Web Server。下面是设置系统安装的一些软件和服务。可以全部勾选,然后选择“Customize now”,点击“Next”按钮。
3.18、设置系统安装的一些软件和服务。可全部勾选,也可以默认,以后自己安装,新手建议全部勾选。
这里是选择图形界面,请注意一下,默认是全部都没有勾选,如果不勾选,也就是不启动图形界面,以命令界面。我之前遇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全部没有勾选,导致后来我启用图形界面(修改文件/etc/inittab)的时候,重启系统的时候卡机。
3.19、点击“Next”按钮,系统开始安装。
3.20、安装完成后,点击“Reboot”重启系统。
3.21、选择“Yes,I agree tothe License Agreement”,同意许可协议。点击“Forward”。
3.22、选择“No,I prefer to register at a later time” 点击“Forward”。
3.33、点击“Register Later”。
3.34、点击“Forward”
3.35、创建一个普通用户,也可以不设置直接点击“Forward”按钮。
3.36、设置日期和时间。
3.37、看红色框框,这里不勾选“Enable kdump”,这里kdump就是内核崩溃时打印一些信息出来。
这里会自动再次重启系统。
3.38、重启好之后,登陆系统。
3.39、打开一个终端。并输入命令查看系统ip
3.40、系统安装完成后安装一下增强功能,可以增加一些有用的功能。点击“设备”-“安装增强功能...”会弹出安装光盘。
3.41、用命令行进入安装光盘。可以用df –h命令查看光盘路径。切换到对应的目录下面,也可以双击光盘,进入光盘,右键打开一个终端。运行
3.42、运行命令“./VBoxLinuxAdditions.run”,执行脚本。如果这里有问题,可以重启下系统再试试。
3.43、安装完成后就可以看到共享文件夹了。
3.44、把“共享粘贴板”选择成“双向”。
3.45、把拖放选择为“双向”
好了安装完毕!
3.46、可能遇到的问题(ehto中没有显示ip地址)
在虚拟机上安装完红帽之后,使用ifconfig命令来看网卡的IP,但是,输入命令之后,eht0里面只有 inet6 addr 而没有 inet addr
方法1.使用dhclient eth0命令
输入dhclient eth0命令来获取IP地址
再输入ifconfig命令,就能看到eth0已经有IP地址了
但是有一个问题:每次重启系统之后,使用ifconfig命令又看不到IP地址了,必须每次都使用 dhclient eth0 命令重新分配,很不方便
方法2.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将里面的ONBOOT属性设置为 yes
在执行service network restart 命令,就可以通过 ifconfig 查看eth0 的IP地址了
重点是这样以后每次系统重启之后,都能自动获取IP 地址。所以问题解决了。
手把手VirtualBox虚拟机下安装rhel6.4 linux 64位系统详细文档
标签:dump href host-only att 通用 根据 otto 共享 dev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yanduanduan/p/6901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