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接下来 维护 数组 递归 function 阶乘 ref turn min
数学函数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 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 量,y是x的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但编程中的「函数」概念,与数学中的函数是有很 同的 函数是逻辑结构化和过程化的一种编程方法
def fun1(): #函数名称
"The function decription" print("in the func1") return 0 #返回值
def fun2():
"The progress decription"
print("in the func2")
def fun1():
"The function decription"
print("in the func1")
return 0
def fun2():
"The progress decription"
print("in the func2")
x=fun1()
y=fun2()
print("from func1 return is %s" %x)
print("from func2 return is %s" %y)
结果为:
in the func1
in the func2
from func1 return is 0
from func2 return is None
要想获取函数的执 结果,就可以 return语 把结果返回。
函数在执 过程中只要遇到return语 ,就会停 执 并返回结果,所以也可以 解为 return 语 代表着函数的结束,如果未在函数中指定return,那这个函数的返回值为None。
接受返回值
赋予变量,例如:
def test():
print(‘in the test‘)
return 0
x=test()
return 个数没有固定,return的类型没有固定。 例如:
def test1():
print(‘in the test1‘)
def test2():
print(‘in the test2‘)
return 0
def test3():
print(‘in the test3‘)
return 1,‘hello‘,[‘alex‘,‘wupeiqi‘],{‘name‘:‘alex‘}
def test4():
print(‘in the test4‘)
return test2
x=test1()
y=test2()
z=test3()
u=test4()
print(x)
print(y)
print(z)
print(u)
结果是:
in the test1
in the test2
in the test3
in the test4
None
0
(1, ‘hello‘, [‘alex‘, ‘wupeiqi‘], {‘name‘: ‘alex‘})
<function test2 at 0x102439488>
想要整个函数执行的结果。 可能对执行结果进行相关操作。 比如登陆,返回true 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其他操作。 如果是false 则不给操作。
形式参数,不是实际存在,是虚拟变量。在定义函数和函数体的时候使用形参,目的是在函数调用时接收实参(形参个数,类型应与实参一一对应)。
变量只有在被调时才分配内存单元
实际参数,调用函数时传给函数的参数,可以是常量、变量、表达式、函数等,无论实参是何种类型的量,在进行函数调用时,它们都必须有确定的值,以 把这些值传送给形参。因此应预先用赋值,输入 等办法使参数获得确定值。
形参是虚拟的,不占用内存空间.形参变量只有在被调用时才分配内存单元,,在调用结束时,即刻释放所分配的内存单元。因此,形参只在函数内部有效。函数调用结束返回主调函数后,则不能再使该形参变量。
实参是一个变量,占用内存空间,数据传送单向,实参传给形参,不能形参传给实参。
def calc(x,y): #x,y为形参
res = x**y
return res
c = calc(a,b) #a,b为实参
print(c)
def test(x,y): #x,y为形参
print(x)
print(y)
x=1 #x为实参
y=2 #y为实参
test(x=x,y=y) #等号左边x,y为形参,等号右边x,y为实参,引用不分顺序,按关键字引用。
定义函数的时候,还可以有默认参数。 函数的默认参数的作用是简化调用,你只需要把必须的参数传进去。但是在需要的时候,又可以传入额外的参数来覆盖默认参数值。
#定义一个计算 x 的N次方的函数,默认是2次方
def test6(x,n=2):
s=1
while n>0:
n=n-1
s=s*x
print(s)
return s
test6(2)
默认参数只能定义在必需参数的后面.
如果想让一个函数能接受任意个参数,我们就可以定义一个可变参数:
def fn(*args):
print args
可变参数的名字前面有个 * 号,我们可以传入0个、1个或多个参数给可变参数: Python解释器会把传入的一组参数组装成一个tuple传递给可变参数,因此,在函数内部,直接把变量 args 看成一个 tuple 就好了。
定义可变参数的目的也是为了简化调用。假设我们要计算任意个数的平均值,就可以定义一个可变参数:
def average(*args):
...
这样,在调用的时候,可以这样写:
>>> average()
0
>>> average(1, 2)
1.5
>>> average(1, 2, 2, 3, 4)
2.4
位置参数调用:实参与形参位置一一对应; 关键参数调用:位置无需固定。
正常情况下,给函数传参数要按顺序,如果不按顺序就可以用关键参数调用,只需指定参数名即可,但关键参数必须放在位置参数之后。
def test5(u,v,w):
print(u)
print(v)
print(w)
test5(3,w=2,v=6)
Python内置了很多有用的函数,我们可以直接调用。
要调用一个函数,需要知道函数的名称和参数,比如求绝对值的函数 abs,它接收一个参数。
调用 abs 函数:
>>> abs(-21)
21
调用函数的时候,如果传入的参数数量不对,会报TypeError的错误,并且Python会明确地告诉你:abs()有且仅有1个参数,但给出了两个:
>>> abs(21,8)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Users/cathy/PycharmProjects/p51cto/day3/func_test3.py", line 67, in <module>
abs(21,8)
TypeError: abs() takes exactly one argument (2 given)
如果传入的参数数量是对的,但参数类型不能被函数所接受,也会报TypeError的错误,并且给出错误信息:str是错误的参数类型:
>>> abs(‘a‘)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Users/cathy/PycharmProjects/p51cto/day3/func_test3.py", line 69, in <module>
abs(‘a‘)
TypeError: bad operand type for abs(): ‘str‘
在函数内部,可以调用其他函数。如果一个函数在内部调用自身本身,这个函数就是递归函数。
举个例子,我们来计算阶乘 n! = 1 * 2 * 3 * ... * n,用函数 fact(n)表示:
def fact(n):
if n==1:
return 1
return n * fact(n - 1)
递归函数的优点是定义简单,逻辑清晰。理论上,所有的递归函数都可以写成循环的方式,但循环的逻辑不如递归清晰。
python允许在定义函数的时候,其函数体内又包含另外一个函数的完整定义。
name = "test1"
def changeout():
name = "test2"
def changeinner():
name = "test3"
print("changeinner赋值打印", name)
changeinner() # 调用内层函数
print("外层调用内层打印", name)
changeout()
print("调用外层打印", name)
内部函数可以访问其外部函数的作用域,但是外部函数不能访问内部函数的作用域。
def change1(name):
匿名函数就是不需要显式的指定函数
#这段代码 def calc(n): return n**n print(calc(10))
#换成匿名函数 calc = lambda n:n**n print(calc(10))
单说,"函数式编程"是一种"编程范式"(programming paradigm),也就是如何编写程序的方法论。
主要思想是把运算过程尽量写成一系列嵌套的函数调用。
http://www.cnblogs.com/alex3714/articles/5740985.html
http://www.imooc.com/code/3516
http://blog.csdn.net/suncherrydream/article/details/51682560
http://www.jb51.net/article/68314.htm
标签:接下来 维护 数组 递归 function 阶乘 ref turn min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cathywu/p/720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