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引号 urlencode rfc 接下来 lan dea 导致 包含 org
转自:https://blog.robotshell.org/2012/deal-with-http-header-encoding-for-file-download/
最近在做项目时遇到了一个 case :需要实现一个强制下载功能(即强制弹出下载对话框,阻止浏览器尝试解析显示某些文件格式),并且文件名必须保持和用户之前上传时相同(可能包含非 ASCII 字符)。
前一个需求很容易实现:使用 HTTP Header 的 Content-Disposition: attachment
即可,还可以配合 Content-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来确保万无一失。而后一个需求就比较蛋疼了,牵扯到 Header 的编码问题(文件名是作为 filename 参数放在 Content-Disposition
里面的)。众所周知, HTTP Header 中的 Content-Type
可以指定内容(body)的编码,可 Header 本身的编码又该如何制定?甚至, Header 究竟是否允许非 ASCII 编码呢?
如果放任编码问题不管,那么你一定会遇到在某个系统及浏览器下下载文件时文件名乱码的情况;如果你尝试搜索解决,那么你很可能会找到一堆自相矛盾的解决方案(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其中的99%都是不符合标准的 trick 罢了)。让我们来看看到底应该如何优雅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吧!
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我走了不少弯路。从自己尝试,到 Google(分别尝试过中英文搜索),再到阅读 Discuz 等经典项目的源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后我才想到回归 RFC ,从标准文档中找办法,果然有所收获。由于探究过程实在太曲折,我就先把标准做法写下来——应该这样设置 Content-Disposition
:
Content-Disposition: attachment; filename="$encoded_fname"; filename*=utf-8‘‘$encoded_fname
其中, $encoded_fname
指的是将 UTF-8 编码的原始文件名按照 RFC 3986 进行百分号编码(percent encoding)后得到的( PHP 中使用 rawurlencode()
函数)。这几行也可以合并为一行(推荐使用一个空格隔开)。
另外,为了兼容 IE6 ,请保证原始文件名必须包含英文扩展名!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为什么能这么做。
首先,根据 RFC 2616 所定义的 HTTP 1.1 协议( RFC 2068 是最早的版本;2616替代了2068并被最广泛使用,而后又被其他 RFC 替代,后文将会提及), HTTP 消息格式其实是基于古老的 ARPA Internet Text Messages ,而 ARPA 消息只能是 ASCII 编码的( RFC 822 Section 3 )。 RFC 2616 Section 2.2 更是再一次强调, TEXT( Section 4.2:Header 中的字段值即为 TEXT )中若要使用其他字符集,必须使用 RFC 2047 的规则将字符串编码/逃逸——必须要注意的是,这个规则原本是针对 MIME (电子邮件)的扩展,格式与百分号编码有很大不同。给一个在 MIME 中的例子:
Subject: =?ISO-8859-1?B?SWYgeW91IGNhbiByZWFkIHRoaXMgeW8=?=
在1999年 RFC 2616 推出之时, Content-Dispostion
这个 Header 尚不是正式 HTTP 协议的一部分,只不过是因为被广泛使用而从 MIME 标准中直接借用过来了而已( RFC 2616 Section 19.5.1 )。因而几乎没有浏览器去支持 Content-Disposition
的多语言编码特性这样一个“扩展特性的扩展特性”。事实上,RFC 2616 中建议的使用 RFC 2047 来进行多语言编码的特性从未被主流浏览器支持过,所以我们也不用操心上面这个 MIME 方案了……
可是这个问题却的确是现实需要的,所以浏览器就各自想出了一些办法:
filename="$encoded_text"
(并非 MIME 编码!)。本来按照 RFC 2616 ,引号内的部分如果不是 MIME 编码,则应当直接被当作内容,就算它“看起来像是百分号编码后的字符串”;可是IE却会“自动”对这样的文件名进行解码——前提是该文件名必须有一个不会被编码的(即 ASCII)后缀名!filename="TEXT"
中直接使用 UTF-8 编码的字符串!这也是直接违反了 RFC 2616 HTTP 头必须是 ASCII 编码的规定。这两类浏览器的行为是彼此互不兼容的。所以你可以判断 UA 然后对IE使用前一种办法,其他浏览器使用后一种,这样便可以达到一般情况下能够 just work 的效果( Discuz 就是这么做的)。不过对于 Opera 和 Safari ,这样做可能不一定有效。
时代在进步,2010年 RFC 5987 发布,正式规定了 HTTP Header 中多语言编码的处理方式采用 parameter*=charset‘lang‘value
的格式,其中:
其好处是保持了向前兼容性:一来 HTTP 头仍然是 ASCII-only ,二来不支持该标准的旧版浏览器会按照当年 RFC 2616 的规定,把 parameter* 整体当作一个 field name ,从而当作一个未知的字段来忽略。随后,2011年 RFC 6266 发布,正式将 Content-Disposition
纳入 HTTP 标准,并再次强调了 RFC 5987 中多语言编码的方法,还给出了一个范例用于解决向后兼容的问题:
Content-Disposition: attachment; filename="EURO rates"; filename*=utf-8‘‘%e2%82%ac%20rates
这个例子里,filename 的值是一个同义英语词组——这样符合 RFC 2616 ,普通的字段不应当被编码;至于使用 UTF-8 只是因为它是标准中强制要求必须支持的。然而,如果我们再仔细想想——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旧版本浏览器多为 IE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适当变通一下,将 filename 字段也直接使用百分号编码后的字符串:
Content-Disposition: attachment; filename="%e2%82%ac%20rates.txt"; filename*=utf-8‘‘%e2%82%ac%20rates.txt
对于较新的 Firefox 、 Chrome 、 Opera 、 Safari 等浏览器,都支持并会使用新标准规定的 filename* ,即使它们不会自动解码 filename 也无所谓了;而对于旧版本的IE浏览器,它们无法识别 filename* ,会将其自动忽略并使用旧的 filename(唯一的小瑕疵是必须要有一个英文后缀名)。这样一来就完美解决了多浏览器的多语言兼容问题,既不需要 UA 判断,也较为符合标准。
P.S. 为什么 PHP 要使用 rawurlencode()
函数呢?因为这才是真正符合 RFC 3986 的“百分号URL编码”,只是由于历史原因,之前先有了一个 urlencode()
函数用于实现 HTTP POST 中的类似的编码规则,故而只好用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会把空格编码为%20,而后者则会编码为+号。如果使用后者,那么IE6在下载带有空格的文件名时空格会变为加号。一般情况下,你是不会用到 urlencode()
这个函数的( Discuz 某些版本中错误地使用它来进行文件名编码,从而导致空格变加号的BUG)。
正确处理下载文件时HTTP头的编码问题(Content-Disposition)
标签:引号 urlencode rfc 接下来 lan dea 导致 包含 org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hihtml5/p/7220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