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非常多。样例非常多,仅仅好慢慢学,慢慢实践。!如今学的这本书是【JavaScript实战----JavaScript、jQuery、HTML5、Node.js实例大全】
第 3 章 用 JavaScript 实现的照片展示
构建软件设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软件做得非常easy以至于明显找不到缺陷。还有一种是把它 做得非常复杂以至于找不到明显的缺陷。
——C.A.R.Hoare,1980 年图灵奖获得者
在这个自拍自恋的时代,照片是要展示的。在前面的章节里已经解说了事件的绑定。本章主要利用前面的知识做一个照片展示的功能。
本章主要内容:
3.1 功能设计
功能设计的时候可能须要重复改动,以什么为标准呢?听老板的还是听用户的?尽管这是一个 顾客是上帝的时代。但终究还是有些设计原则要遵循,由于有时候“上帝”也会犯错误。很多其它的时候“上帝”是善变的。
(1)避免反复原则(DRY,Don’t repeat yourself)。编程的最基本原则是避免反复,还有一句 话说叫提高代码复用率。
(2)简单原则(Keep ItSimple and Stupid)。简单是用户最佳体验之中的一个,像苹果就是用简单 打败一切。并且简单的代码占用时间少,漏洞少。并且易于改动。
(3)低耦合原则(MinimizeCoupling),即这部分代码的使用和改动影响到其它部分的代码 尽可能的少,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悲剧无人愿意看到。
(4)别让我思考(Don’t make me think),代码不仅是写给机器的。很多其它是写给人看的,所以编写的代码一定要易于读易于理解,终于才易于维护。
“假设一个维护者不再继续维护你的代码,
非常可能他是有想杀了你的冲动。”
(5)单一责任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某个代码的功能,应该保证仅仅有单一的明白的运行任务,否则一旦改动会添加关联測试的繁琐程度。
(6)最大限度凝聚原则(Maximize Cohesion),尽量将功能相似相近的代码放在同一个部分。
程序中常听到的“类”这个词就取之于“物以类聚”。类就是为了“类聚”相似相近的代码。
(7)避免过早优化(AvoidPremature Optimization),如今社会到处都有“完美主义者”,如 果代码执行没有想象中的慢。就别去“完美”它。否则要花费很多其它的代价,或时间的或精力的或金钱的。
3.1.1 HTML、CSS 和 JavaScript 的分层关系
通过第 1 章的了解,HTML 是最早出来的。CSS和 JavaScript则稍晚出现。
它们实质上的关系 应该是如图 3-1 所看到的。
图 3-1 UI 分层关系结构
看到这里似乎应该思考下前面的范例是否有“重构”的空间?答案是肯定的。笔者在写到第 2章时,本书编辑就非常有意见地说:“咋这个代码这么长呢?能不能拆分成几块呢???”。 重构原因之中的一个就是代码是否便于阅读。假设在设计时一開始就考虑进去,这会使后期的维护工作变得相对便捷,找 HTML 代码的就直接找 html 文件,找 JavaScript 代码的就直接找 js 文件,找CSS 代码的就直接找 css 文件。
将 JavaScript 和 HTML分离是前端必需要做的一种事。JavaScript 诞生是要让 HTML 更丰富, 而不是更杂乱。混合在一起会导致:bug 跟踪工具难以调试。
随着分工更细分,写 HTML 的人不 一定要负责写 JavaScript。 CSS 和 HTML 一般也是分离的,只是这大都是网页设计师或者叫前端重构project师的任务了。
另外保持 CSS 和 JavaScript 之间清晰的分离是非常有挑战的。比如第 2 章的范例有控制 style.width的。还有控制 style.display 的,是否须要全然分离这确实须要详细情况详细分析,只是假设全然不注意这一点。任由其发展。一旦出现故障,大家首先去找 CSS,精疲力尽时才会去 JavaScript 中查 找样式问题,这会给维护人员挖下非常大一个坑,做人一定要厚道!
3.1.2 照片展示功能设计
163 是国内早期提供相冊功能的公司之中的一个,相冊用户群体非常大,參考其相冊会发现,照片展示 的基本功能例如以下:
代码方面,考虑代码 3 层分离。
今天就先介绍到这里吧,有一起学习的小白们。欢迎粉我。
最具士兵袭击实战类型的JavaScript
JavaScript实战一书的基础知识部分帮助读者高速踏入JavaScript领域之门。jQuery部分帮助读者随心所欲地去工作,HTML5部分帮读者搭上时代的班车。Node.JS则能够让读者屹立在技术的前沿。笔者的目的就是力求写出最懂人性最懂技术的JavaScript书。
JavaScript、jQuery、HTML5、Node.js实例大全-读书笔记1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yutingliuyl/p/7230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