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使用 ar 数据 2014 on amp c 时间 ef
python中处理时间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字符形式与时间戳之间的转换。 把最基本的转换在这里记下来
import time
import dateutil.parser as dateparser
def str_to_timestamp(time_str)
dt = dateparser.parse(time_str)
# OR: dt = time.strptime(datetimestring, fmt)
return time.mktime(dt.timetuple())
datetimestring = ‘Fri, 08 Jun 2012 22:40:26 GMT‘
str_to_timestamp(datetimestring)
import time
def timestamp_to_str(ts, fmt=‘%Y-%m-%d %H:%M:%S‘):
return time.strftime(fmt, time.localtime(timestamp))
timestamp = time.time()
timestamp_to_str(timestamp)
python内部使用一个类似于namedtuple的数据结构来存储时间。 这个数据结构有9个字段,可以用数字下标访问,也可以用名字访问。
time.struct_time(
tm_year=2014,
tm_mon=9,
tm_mday=1,
tm_hour=9,
tm_min=0,
tm_sec=0,
tm_wday=0, # 星期几, 0~6
tm_yday=244, # 本年的第几天, 1~366
tm_isdst=0 # 是否夏令时
)
这里有一个小细节,就是时间戳都是基于标准时区的,和北京时间有8个小时的时差。 这个时差可以通过time.timezone
获得,即标准时区和本地时区之间相差的秒数。 对于北京时间,这个值是-28800(8*3600)。 所以,当我们通过将时间戳对86400(一天的秒数)取模以获取从零点开始的秒数的时候, 将存在8个小时的差别。也就是说,
time.mktime(dateparser.parse(‘2014-09-01 09:00:00‘).timetuple()) % 86400
将输出3600, 与上午9点正好差了8个小时。
标签:使用 ar 数据 2014 on amp c 时间 ef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aquastone/p/python-time-convert.html